地殼

2021-02-25 地理知識精選

           
       地殼(dì qiào)是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巖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底界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km,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為33km;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km;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

        地殼分為上下兩層。

  上層化學成分以氧、矽、鋁為主,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巖相似,稱為花崗巖層,亦有人稱之為「矽鋁層」。此層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區,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連續圈層。

  下層富含矽和鎂,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巖相似,稱為玄武巖層,所以有人稱之為「矽鎂層」(另一種說法,整個地殼都是矽鋁層,因為地殼下層的鋁含量仍超過鎂;而地幔上部的巖石部分鎂含量極高,所以稱為矽鎂層);在大陸和海洋均有分布,是連續圈層。兩層以康拉德不連續面隔開。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殼最厚的地方,厚達70千米以上;

  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殼只有1.6千米厚;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東部深海溝的地殼最薄,是地球上地殼最薄的地方。


  在地殼中最多的化學元素是氧,它佔總重量的48.6%;其次是矽,佔26.3%;以下是鋁、鐵、鈣、鈉、鉀、鎂。豐度最低的是砹和鍅,約佔1023分之一。上述8種元素佔地殼總重量的98.04%,其餘80多種元素共佔1.96%。

  地殼中各種化學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數稱為原子克拉克值,地殼中原子數最多的化學元素仍然是氧,其次是矽,氫是第三位。

 大約99%以上的生物體是由10種含量較多的化學元素構成的,即氧、碳、氫、氮、鈣、磷、氯、硫、鉀、鈉;鎂、鐵、錳、銅、鋅、硼、鉬的含量較少;而矽、鋁、鎳、鎵、氟、鉭、鍶、硒的含量非常少,被稱為微量元素。表明人與地殼在化學元素組成上的某種相關性。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但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則要首推鋁了。

  鋁佔地殼總量的7.73%,比鐵的含量多一倍,大約佔地殼中金屬元素總量的三分之一。

  鋁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它的密度很小,導電、導熱性能好,延展性也不錯,且不易發生氧化作用,它的主要缺點是太軟。為了發揮鋁的優勢,彌補它的不足,故而使用時多將它製成合金。鋁合金的強度很高,但重量卻比一般鋼鐵輕得多.它廣泛用來製造飛機、火車車廂、輪船、日用品等。由於用的導電性能好,它又被用來輸電.由於它有很好的抗腐蝕性和對光的反射性.因而在太陽能的利用上也一展身手。(圖文整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公眾號予以處理)

相關焦點

  • 2018山東公益崗公共基礎知識:地殼與地殼運動
    2018山東公益崗公共基礎知識:地殼與地殼運動 【導語】公益性崗位公共基礎知識是考試的重要部分,不少地區都在筆試當中安排了公基的考核。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地殼與地殼運動
    公務員考試常識需要考生平時多加積累,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是地殼與地殼運動,希望考生能夠掌握。   地殼與地殼運動   地殼   地球內部由內到外分為三層:地核、地幔和地殼。
  •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李四光(3)
       從這種主要的構造體系局限於地殼上層的這些事實,我們可以總結出地殼運動的一個特點,就是地殼運動,無論是在大陸方面或大洋方面,主要是水平的或近於水平的運動。垂直運動,是派生的。例如在我國西南部和東南亞地區的北段甚為發育的經向構造帶,顯然是對地球深部或地殼底部抑或地殼上部,由東往西,向印度洋方面水平錯動的產物。從雲、貴地區地震資料來看,在那裡震源的深度,一般最大在10公裡上下,這說明地殼運動在那些地區,現在還在進行,也說明往西滑動的地殼,僅限於地殼的上層。
  • 消失的地殼去哪兒了?古老海洋地殼究竟發生了什麼?
    圖片來源:Phys.org科學家們分析了數百個沿著全球各地洋中脊採集的樣本,這些樣本包含不同數量的古代海洋地殼。這些地殼經歷過完整的誕生與消亡過程,它們在「貧瘠」(Depleted)部分中的比重比「正常」(Normal)少,而在「富集」(Enriched)部分的比重較大。
  •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李四光(1)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   地殼運動問題,是地球內部和外部矛盾諸方面鬥爭的問題。地質工作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強烈的分歧,其激烈的程度,超過了啟蒙時代的那些地質論戰。這是很自然的。但是,根據地球內部現在的結構來看,這種體潮的影響是很輕微的,而這種輕微的體潮,不可能在地殼中引起強烈的運動,例如造山運動等等。如果地殼中強烈的運動,真是由潮汐的力量引起的,那麼在地球自轉一周的過程中,也就是說每天都要發生強烈的地殼運動。這顯然是與事實不符。
  • 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
    形容地球陸地的厚度,就是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麼地球的地殼還沒有雞蛋殼厚。地球的地殼大致可以分成三層,表面是地殼,中間是地幔,最裡面是地核,不過每一層的厚度並不是相等的,而且這三層裡面以地殼的厚度最薄。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殼
    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地殼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體外殼,地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比較均勻,到了莫霍界面之後,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突然增加,也就進入了地幔層。全球地殼最厚的青藏高原地區全球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大陸部分的地殼平均厚度為33千米,如果是在高原和山地等海拔較高地區,如青藏高原,其地殼厚度可達60至70千米。
  • 【科普】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
    目前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756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厚度,我們腳下的地殼的厚度有多厚呢?地球的地殼大致可以分成三層,表面是地殼,中間是地幔,最裡面是地核。不過每一層的厚度並不是相等的,而且這三層裡面以地殼的厚度最薄。
  • 海洋地殼的生死輪迴
    海洋大致佔地球表面的71%,海洋地殼佔地球表面的60%多。如此大面積的海洋地殼是如何橫空出世?又是如何逐漸走向成熟,邁入晚年,最終結束生命從而進入下一輪迴?孕育期任何生命的出現都有一個孕育期,海洋地殼也不例外。
  • 地震是因為地殼運動,那為什麼地殼會運動?地震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也知道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容易發生地震,但是我們不知道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也不知道地殼為什麼要運動。關於這點,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今天就好好了解一下,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地殼是怎麼運動的?地殼之所以會運動,和地球的構造有關。
  •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2020-12-17 科技日報 張佳欣 【字體:大 中 小】 數據顯示,火星地殼也分層,厚度為20公裡或37公裡,是兩層還是三層,具體取決於地震波的反射是否準確跟蹤到地幔的頂部。在地球上,地殼厚度從海洋以下約5至10公裡,到各大洲以下約40至50公裡,最高平均厚度不超過70公裡。研究人員認為,火星地殼的厚度似乎比地球地殼還要薄,這令人十分驚訝。
  • 旅遊:大規模的地殼運動
    地殼運動,總離不開力的作用。地殼的巖石圈,在受到內力的作用之後,產生了褶皺、斷裂和平移、升降等形式,根據這些現象,就可以追溯形成它們的力的作用方式。例如,東西走向的山脈,是在來自南北方向的擠壓作用之下不斷隆起而形成的。在兩個東西向山系之間,便出現了寬闊的窪地、大型水系就得以逕流其間。同樣,南北方向的山系,是由東西方向的擠壓下而產生的。
  • 中國萬米地殼鑽探設備「地殼一號」啟程赴大慶打井
    10月15日,國內首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鑽機「地殼一號」從四川廣漢市啟運前往大慶油田所在的松遼盆地,將執行「松遼盆地白堊紀大陸科學鑽探」、「深部大陸科學鑽探裝備研製」等多項科學研究任務。「地殼一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前蘇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 為什麼大陸地殼厚,大洋地殼薄?
    為什麼大陸地殼厚,大洋地殼薄?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答:大洋地殼薄,陸地地殼增厚,高原之處的地殼最厚。普拉特認為,地殼的密度不同,不同密度的地殼都漂浮在高密度物質上面,密度越小的地殼部分地形越高。這種地殼內部各地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自動調整(補償)現象稱地殼均衡。(按阿基米德原理,在重力作用下,物體下界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頂部則會產生高低不平的現象。)
  • 河水能把地殼衝掉嗎?
    地球內部剖面示意圖地殼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地質與地球物理資料顯示,全球各地的地殼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39-41千米,在構造擠壓縮短地區(例如青藏高原),地殼厚度可達70-75千米。相比之下,大洋地殼要薄很多,例如大西洋洋殼厚度3-4千米,太平洋的洋殼厚7-8千米。而全球最深的溝馬裡亞納海溝在海平面以下11034米,為地球的最深點,因此這裡的地殼最薄(這裡需要說明,馬裡亞納海溝是由板塊俯衝形成,並非河流地貌)。河流是陸地表面上經常或間歇有水流動的線形天然水道。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相互作用的關係地表形態是在內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斷發展變化的速度地震、火山噴發、山崩、泥石流等地質作用進行得很迅速、很激烈,使地面瞬間產生劇變,往往造成自然災害;有些地質作用進行得比較緩慢,如青藏高原幾千萬年前是海洋二、地殼運動與板塊構造1、地殼運動:指由於內力作用所引起的地殼的機械運動。
  • 人類何時才能鑽穿地殼
    打穿地殼的計劃至少10年內不可能提上日程 人類接觸的高山深淵,其實都屬於地殼。相對於6000多公裡的地球半徑來說,地殼只是表面的一薄層,論厚度其比例遠比不上雞蛋殼或者西瓜皮。 地球科學界夢寐以求的理想是打穿地殼,鑽進地幔,揭示地球內部奧秘。
  • 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但最厚處在我國
    目前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756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厚度,我們腳下的地殼的厚度有多厚呢?地球的地殼大致可以分成三層,表面是地殼,中間是地幔,最裡面是地核,不過每一層的厚度並不是相等的,而且這三層裡面以地殼的厚度最薄。
  • 各國科學家明年要鑽開地殼 尋找地殼與地幔界限
    新快報訊 據路透社4月11日報導,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本周表示,他們首次鑽探到地球地殼底部,預計明年有可能鑽至地幔。這些科學家目前正服務於國際合作組織「海洋綜合鑽探計劃」(IODP),該組織希望找到神秘的「莫霍」。莫霍也被稱作莫霍洛維奇契不連續面,是地殼與地幔間的界限。  莫霍的深度不一。
  • 火星地殼是一個「夾心蛋糕」,竟然有三層「夾心」,地殼非常薄
    2018年11月在火星實現「軟著陸」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近日又傳回了好消息,NASA方面的科學家表示,洞察號如願以償獲取到了火星的內部結構數據,通過數據顯示,火星的地殼一共有三層,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夾心蛋糕」一般。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