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大洋地殼的年齡那麼年輕?可以青春永駐?
大洋地殼與大陸地殼的一個很大區別是大洋地殼年輕,只有區區2億年,而大陸則達到40億年。為什麼她可以永葆青春?46億年來的地球難道只有2億年後才有海洋地殼?如果不是,那之前的海洋地殼去哪了?還可以找到他們的痕跡嗎?
-
崑崙站——南極大陸地殼最厚處
神秘的南極大陸90%以上的區域,都被幾千米厚的冰雪嚴嚴實實地覆蓋起來,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在哪裡?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是南極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最厚達6200米。
-
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
形容地球陸地的厚度,就是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麼地球的地殼還沒有雞蛋殼厚。那麼地有多厚呢?目前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756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厚度,我們腳下的地殼的厚度有多厚呢?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層巖石圈,其最表層的風化部分為沙漠和土壤,窪陷的部分為海洋或湖泊,裸露巖石的地方為高山或戈壁,它厚薄不一,薄的地方只有幾公裡,厚的地方則有六七十公裡,平均厚度只有17公裡,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
-
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但最厚處在我國
那麼地有多厚呢?目前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756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厚度,我們腳下的地殼的厚度有多厚呢?地球的地殼大致可以分成三層,表面是地殼,中間是地幔,最裡面是地核,不過每一層的厚度並不是相等的,而且這三層裡面以地殼的厚度最薄。
-
【科普】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
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層巖石圈,其最表層的風化部分為沙漠和土壤,窪陷的部分為海洋或湖泊,裸露巖石的地方為高山或戈壁。地殼厚薄不一,薄的地方只有幾公裡,厚的地方則有六七十公裡,平均厚度只有17公裡,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為33公裡。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同理,大陸板塊指大陸型地殼組成的板塊。這樣,上述問題轉化為:大洋型地殼(大洋地殼、洋殼)與大陸型地殼(大陸地殼、陸殼)有什麼不同?不過,新的問題是:地殼不是巖石圈,大洋板塊與大洋型地殼、大陸板塊與大陸型地殼能劃等號嗎?如果陷入到概念之中,問題無法繼續探討。
-
最新研究:火星地殼如三層蛋糕結構
火星探測車洞察號(Insight)最新發回的分析顯示,原來火星地殼的結構就像三層蛋糕一樣。美國宇航局(NASA)選擇在近期宣布了這個應景假日氣氛的消息。 根據數據科學家繪製了火星地殼結構圖,這是科學家繪製的第一張地球以外另一個星球的地質解剖圖。火星的地殼由三層不同的巖石組成。這一信息對天文學家、行星地質學家和太空工程師研究火星的誕生和演化歷史具有重要作用。 洞察號於2018年5月發射、同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探察火星的內部結構是它的主要目標之一。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答: 大洋板塊被定義為由大洋型地殼組成的板塊(《海洋科技名詞》第二版)。同理,大陸板塊指大陸90型地殼組成的板塊。
-
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是南極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
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是南極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1-18 18:06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1月18日電(記者 張建松)神秘的南極大陸90%以上的區域,都被幾千米厚的冰雪嚴嚴實實地覆蓋起來,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在哪裡?
-
地殼
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km,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為33km;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km;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 地殼分為上下兩層。 上層化學成分以氧、矽、鋁為主,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巖相似,稱為花崗巖層,亦有人稱之為「矽鋁層」。
-
2018山東公益崗公共基礎知識:地殼與地殼運動
軟流層的活動與下列現象關係密切:地震和火山、礦藏的形成、大陸板塊運動。(3)地殼:是指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巖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含量最多的8種元素是氧、矽、鋁、鐵、鈣、鈉、鉀、鎂(2種非金屬元素,6種金屬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它佔總重量的48.6%;其次是矽,佔26.3%;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
人類何時才能鑽穿地殼
但人類「入地」的本事遠不如「上天」,大陸上地殼平均厚33公裡,大洋地殼平均厚7公裡,可是至今陸上最深的鑽井也只到12公裡。地殼在高山底下最厚,深海底下最薄,想要打穿地殼當然選擇深海。1961年,美國曾決心在東太平洋3000多米的海底打穿地殼,但是技術難度和驚人的耗費迫使他們「淺嘗輒止」。此後幾十年,人類一共在大洋基巖中打過4個超過千米的深井,井深最大達到1800米,離7000米的地殼厚度還遠得很。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地殼與地殼運動
軟流層的活動與下列現象關係密切:地震和火山、礦藏的形成、大陸板塊運動。 (3)地殼:是指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巖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層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區,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連續圈層。下層富含矽和鎂,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巖相似,稱為玄武巖層,所以有人稱之為「矽鎂層」。在大陸和海洋均有分布,是連續圈層。
-
半解 | 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和莫霍界面平均深度33千米,兩個對地殼描述的數據不匹配啊!
地殼厚度和莫霍界面的深度,海洋地殼薄,一般為5-10千米;大陸地殼厚,平均厚度為39-41千米。我們知道,莫霍界面以上是地殼,它的平均深度是33千米;而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地殼的厚度為什麼和它埋藏的深度不一致?
-
地震是因為地殼運動,那為什麼地殼會運動?地震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也知道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容易發生地震,但是我們不知道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也不知道地殼為什麼要運動。關於這點,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今天就好好了解一下,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地殼是怎麼運動的?地殼之所以會運動,和地球的構造有關。
-
廣州地化所等發現洋內弧大陸地殼成熟新機制
大陸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科學研究中廣泛關注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大陸地殼總體上具有安山質到英安質地球化學成分特徵,與洋內弧中大洋俯衝作用形成的巖漿巖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如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和虧損高場強元素),眾多學者認為大陸地殼的形成與洋內弧環境下的大洋俯衝作用相關。
-
大洋深處的「蘇軾」和「李白」,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這些地方人們一般不會叫它們大洋,它們有專門的名字比如「陸架」或者「陸表海」。不都是水體麼,為什麼在名詞上錙銖必較呢?那是因為在自然科學裡,陸(Continental)和洋(Oceanic)其實是兩類完全不同的地質實體。它們成分不同、物理性質不同、厚度不同,甚至連壽命也完全不同。是的,我們要接受這麼一個科學事實:整個地球表面,實際上鑲嵌著兩種從頭到尾截然相異的地殼類型。
-
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最厚處是在中國境內
文/玉濁清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當然也有裸露在外面的一些巖石,則變成了我們所說的巍峨的山峰,當然對於這個厚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有很多人感到疑惑,地殼到底有多厚呢?對於這個問題,想必有很多科學家也在不斷的深入研究當中,就想要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給這些疑惑者解謎,但地殼的厚度並不能夠一概而論,也會根據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鑽頭鑽到了巖漿?
而這兩個間斷面就把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圈層:地殼、地幔、地核。地殼是固體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由矽酸鹽巖石構成,其範圍從地表到莫霍面。厚度變化較大,大洋地殼較薄,平均厚6公裡,最薄處不到5公裡;大陸地殼較厚,平均厚35公裡,最厚處可達70公裡。地幔位於莫霍面和谷登堡面之間,厚2900公裡。以1000公裡深度為界,地幔可分為上、下地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