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答:
大洋板塊被定義為由大洋型地殼組成的板塊(《海洋科技名詞》第二版)。同理,大陸板塊指大陸型地殼組成的板塊。
這樣,上述問題轉化為:大洋型地殼(大洋地殼、洋殼)與大陸型地殼(大陸地殼、陸殼)有什麼不同?
不過,新的問題是:地殼不是巖石圈,大洋板塊與大洋型地殼、大陸板塊與大陸型地殼能劃等號嗎?如果陷入到概念之中,問題無法繼續探討。這裡,只要明確,在地殼之下,軟流層之上,還有一層堅硬的巖石,與地殼共同組成剛性的巖石圈,而巖石圈由板塊構成,這樣就可以繼續討論了。
大陸型地殼厚度較大,各處不均一,從30至70千米不等,平均33~35千米(下界為莫霍面)。受重力均衡作用控制,在高山區大陸型地殼下部存在山根,致使該處地殼厚度增大。
大陸型地殼結構複雜多樣。按兩分觀點,具有雙層結構。上地殼(矽鋁層)主要由偏酸性的巖漿巖和沉積巖組成;下地殼(矽鎂層)主要由石英質麻粒巖和鎂鐵質麻粒巖組成。
大洋型地殼厚度較小,一般為5~8千米,最薄處僅1.6千米。
大洋型地殼一般只有單層結構,以玄武巖(基性火山巖)及其上薄層鬆散的海洋沉積物為主,並被大洋水所覆蓋。
在大洋型地殼以下(軟流層以上)是變質的橄欖巖。
此外,在大陸型地殼和大洋型地殼交會處還有過渡型地殼(次大陸型地殼),包括島弧和大陸邊緣區,特點介於上述兩種類型地殼之間。
擴展連結:
□地殼和巖石圈都是由巖石組成的,都是固體地球表層的一層硬殼,為什麼還要把兩者區分開?
□六大板塊中哪些是大洋板塊?哪些是大陸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