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真是偶然出現,百年一遇嗎?

2021-01-13 網易

2017-07-28 16:54:26 來源: 海狼之眼

舉報

  

  剛剛過去的 7月,許多地方經歷了持續高溫熱浪的炙烤,與此同時,其他地方出現嚴重洪澇,不僅中國,這種極端氣候事件也在全球多個地方頻發,在這樣的氣候變化背景下,進一步探究全球變暖及其發展趨勢的意願更趨強烈。

  近幾十年來的全球變暖是從全球陸地、海洋等的觀測資料經過綜合分析歸納出來的一個全球整體性概念,它是一個事實,但不針對某一個具體區域。溫室氣體排放所形成的對氣候系統的輻射強迫,揭示全球整體溫度具有變暖的趨勢,這是一個可信的因果關聯。

  相對氣候變暖,我覺得氣候變化的概念應該更廣泛一點,概括地講應該是氣候變化。氣候變化中氣候變暖這個分量可能佔的比重較大,它構成氣候變化中的主角。當然我們講的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平均的概念,不是某一地區的具體概念。因為大氣是波動的,大氣從南向北走就帶來暖空氣,某地受其持續控制就變熱,反之就變冷。從全球來看,在不同時段既有相對暖的地區也有相對冷的地區。

  多年不遇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應非偶然,現在媒體報導上經常會出現某極端天氣事件幾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等說法。那麼多多年不遇的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繁出現不是偶然,它們可能與全球變暖有關聯。如果你關心全球氣候變化會發現,全球熱事件總體上在增加,而包括霜凍和冷日等冷事件趨向於減少。試想一下,全球變暖,大氣中含水量增加,水圈循環在加快, 大氣中積蓄的能量在增加,它總是要以某種方式釋放出來,儘管還難以將孤立的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與全球變暖聯繫起來並解釋清楚,但它們內在應該與全球變暖這個平臺有關。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人類活動是近幾十年全球變暖的主因,各種的觀測資料,包括火山活動和太陽活動等,現在還找不到任何一種其它因子可以解釋 20 世紀中期以來全球變暖的幅度和速度,而只有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溫室效應可以用來合理解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詞彙
    貴州、雲南等省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沙塵暴肆虐北方大部分地區……不僅是在中國,近期全球範圍內多國出現了極端天氣頻發的狀況。我們經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有關惡劣天氣的報導,在這裡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極端天氣的相關詞彙。
  • 人民日報:汶川地震、極端惡劣天氣與三峽工程無關
    近年來,有人把汶川地震、地質災害以及極端惡劣天氣等與三峽工程聯繫起來,在公眾中造成一定影響。那麼,事實是否真是如此?今天(18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詳解三峽工程四大效益》一文對以上說法進行澄清。不過,這些年來,對於三峽工程也不乏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把汶川地震、地質災害以及極端惡劣天氣等與三峽工程聯繫起來,在公眾中造成一定影響。那麼,事實是否真是如此?怎樣科學評價三峽工程的偉大意義?對此,記者近日專訪了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
  •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2019年就剩下2個月了,在逝去的一年裡,全球經歷了眾多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希臘和美國西北部的山火,最近澳洲也頻發的山火,洪水淹沒了美國東北部沿海城市,以及巨浪襲擊了日本日本二和英國。
  • 北極甲烷大量湧現,或會出現極端天氣,「無冰之夏」會出現嗎?
    北極甲烷大量湧現,或會出現更多極端天氣,「無冰之夏」會出現嗎?如果厄爾尼諾現象真的爆發在地球上,也將會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就比如說在2020年橫掃多國的蝗災,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根源其實是在2018年阿拉伯地區的降水出現了異常,出現了適宜蝗蟲大規模繁殖的環境,所以就出現了困擾多國的蝗災現象。
  • 新研究稱極端天氣與大氣急流變化有關
    新華社倫敦4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牛津大學4月30日發布研究報告說,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現的熱浪、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與環繞地球的大氣急流中出現持久的巨波相關,而這種剛被發現的變化未來還會更頻繁地出現。
  • 全球變暖對極端天氣的出現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
    英國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的一項報告說,研究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展示了全球變暖正對極端天氣的出現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對全球高溫、強降水和降雪等極端天氣事件的歷史數據以及未來的預測進行了全面對比分析,發現人類活動、全球變暖以及極端天氣之間有越來越緊密的關係。
  • 為什麼年年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百年一遇的洪水,其實並不是100年才會發生一次。洪水的發生並沒有周期性,而是憑藉概率來決定。連續兩年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概率也有萬分之一,全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地方,可以說每年都會有百年一遇的洪水。連續三年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的概率有百萬分之一,看上去很低,但是世界這麼大,一切皆有可能。
  • 極端高溫天氣「烤」驗四大洲 北極圈一些地區超30℃
    讓林德斯特倫感到可怕的極端高溫天氣,這個夏天不止出現在瑞典,也出現在同屬北歐國家的挪威、丹麥、芬蘭,更出現在亞洲、北美洲、北部非洲等廣袤的大陸。從東京到雅典、從北美到北非,熱浪席捲北半球。  世界氣象組織7月26日和27日接連發表聲明:全球多地高溫、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接連發生,乾旱和高溫加劇了北半球野火災情。這些極端天氣給人類健康、農業、生態系統等帶來了巨大的不利影響。
  • 《天涯明月刀手遊》極端天氣流星雨出現時間 流星雨觸發分享
    點擊進入天涯明月刀手遊新手攻略 >>>天涯明月刀手遊新手攻略(九遊小編持續更新中)<<< 天涯明月刀手遊流星雨什麼時候 流星雨這種極端天氣是比較難出現的,各位玩家們可以看一下天氣系統。
  •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氣候周期變化還是全球變暖所致?(組圖)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13分報導,俄羅斯大火持續肆虐、巴基斯坦持續強降雨、中歐多國暴雨成災、阿根廷寒流冰凍,最近,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異常天氣今年為何如此猖狂?多災多難的地球能否做到防患於未然?  今年3、4月份國內的極端天氣就頻頻發生。
  • 地球極端化氣候或成常態
    在北半球地區,夏季剛剛上演了一次「大雪」天氣,可以說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這天氣是什麼情況,為何會突然出現降雪?確實看到這種天氣的時候,大家的反應肯定是認為我們地球的氣候又異常了,甚至可能會說是不是我們地球真的跟少數科學家預測的情況那樣,2020年地球進入了「小冰河」時期,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
  • 四大洲同現極端高溫天氣 中國連續22天發高溫預警
    挪威、加拿大、尼泊爾等地在戶外活動時需要用水降溫這是世界天氣史上罕見的一組「熱」鏡頭——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同時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熱浪席捲北半球;北極圈內一些地區氣溫超過30℃,高溫延續使得北極圈內森林火災頻發;中國連續22天發布高溫預警……為何今夏整個北半球都在「發燒」?什麼原因導致高溫肆虐?
  • 天涯明月刀手遊流星雨什麼時候 極端天氣流星雨出現時間
    天涯明月刀手遊這款遊戲製作非常精美,各種小細節都很細緻,玩家們都會在這裡體驗到獨特的遊戲畫面和非常唯美的遊戲場景,各位玩家們可以在這裡體驗到各種天氣,沙塵暴,暴風雪,雷陣雨,流星雨等等天氣,今天40407小編和各位玩家們介紹一下流星雨天氣。
  • 闢謠:美國極端暴雪天氣與我國空氣汙染無關
    「事實上,查閱氣候歷史資料就可以發現,美國冬季出現低溫和暴雪事件,並非偶然。」   數據顯示,自1950年以來,美國冬季風暴的頻率和強度均呈現增加趨勢,美國北部和東部地區的極端強暴風雪天氣也有所增加。1996年1月7日至8日,紐約遭遇極端暴風雪襲擊,部分地區降雪量達到60釐米,氣溫驟降至-20℃以下,造成經濟損失近10億美元。
  • 【科學松鼠會】人類活動與極端天氣
    過去幾年,洪水、暴雪等天氣現象及其造成的重大損失經常佔據各類媒體報導的頭條。暴雪、狂風、洪水、乾旱和熱浪等之所以會被媒體被大家關注,主要原因是這些極端的天氣事件往往給民眾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有時還會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甚至有可能造成社會動蕩的局面。
  • 一個公式讓你理解為什麼百年一遇的洪水幾乎年年發生
    像是隨著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降水線北移,很多地區發生大降水、大洪水的概率增加,按照以前標準定義的「百年一遇」的發生頻率會增加,如果降水在統計上長期增加,那麼達到「百年一遇」的閾值也會增加。除了自然氣候變動外,人類活動也可以影響「百年一遇」事件的發生概率。
  • 2021年1月全國天氣預報:元旦後還會出現寒潮天氣嗎
    中新網12月31日電 元旦之後還會出現寒潮天氣嗎?中央氣象臺副臺長魏麗31日對此回應稱,1月上旬末至中旬前期,還會有冷空氣補充影響我國。因此,自氣溫偏低局面還將持續到2021年1月中旬前期,但出現大範圍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比較小。  中國氣象局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請問元旦之後還會出現寒潮天氣嗎?
  • 香港天文臺臺長:今年全球極端天氣頻密出現
    中新社香港3月18日電 18日,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預料,全球暖化所引致的極端天氣出現頻率,今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趨於頻密,故提醒香港市民要保持警覺。當天,岑智明在香港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作出上述的預測。
  • 多災多難的厄爾尼諾年 浙江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有多大?
    7月25日,在浙江省2019年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省氣象局王東法副局長表示,受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影響,我省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可能性仍較大,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3類氣象災害。要關注颱風影響。上周,今年第5號颱風丹娜絲北上穿過東海,給我省沿海帶來了8-10大風(丹娜絲影響小,不列入影響颱風)。
  • 中國出現南凍北旱極端天氣 北京可能冬天無雪
    ,最低氣溫一度降至零下47.4℃……  按照氣象專家的判斷,包括暴雪、暴雨、大旱、熱浪天氣和熱帶風暴在內的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範圍已變得更為普遍,而我國也正經歷著「旱凍」迎兔春的極端天氣。>  按照氣象專家的判斷,包括暴雪、暴雨、大旱、熱浪天氣和熱帶風暴在內的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範圍已變得更為普遍,而中國也正經歷著「旱凍」迎兔春的極端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