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在你們營業額中佔多少比例? 同一個菜外賣和堂食哪個分量多...

2021-01-18 杭州日報

天水巷裡一家店準備外賣的包裝盒 記者 張超 攝

杭州外賣 江湖大起底

記者 戴維 董呂平

【老娘舅】:我們更歡迎堂食

2月1日,老娘舅杭州大酒店店的葉店長回答:我們門店的外賣數量是比較少的,一天四五十單,營業額兩三千塊錢。

外賣和堂食有沒有區別?「我們這邊外賣和堂食是分開的人管的,但菜都是一樣的菜,廚師也都是一樣的。只是出來之後,打包歸打包,堂食歸堂食。」

數量上會有差別嗎?「沒有差別。」

我們測試中,同一份餐品,你們店的外賣比堂食分量多。「外賣多一個毛豆結,多一個醬。其他一樣的。」

飯呢?「外賣是不能續飯的,比堂食的飯要多一點。菜的分量都是一樣的。」

你們更歡迎哪種?「堂食。所有店的目標都是以堂食為主,外賣為輔。但有的店外賣生意比堂食要好得多,這個要看具體的店。」

如果讓你選,你會主推哪種?「主推哪個,這個不是我說了算,而是總公司那邊的大局說了算。」

總公司會給你們每個店有定位嗎?「差不多吧。」

和平臺的分成上……「這個我就不清楚。這個外賣我們是外包出去的。」

外包給誰?「每家分店都是外包給一個負責人,這個人在總公司那邊,不在分店這邊。從打包到送外賣,都是他手下的人。但我們對他會進行監管。」

像你們這家店,外賣生意不好,怎麼辦?「公司對外賣生意不好的店,會有政策的補貼。」

這家店的外賣負責人是90後,兩個月前剛從騎手上升為合作人。「我在老娘舅有一年多。我們自己配送的。自己送會放心點。」

你喜歡嗎?「我們普通騎手可以慢慢晉升到合作人,去承包門店,有晉升空間。培訓騎手都是我負責的。」

90後的外賣小哥多嗎?「年齡大的也有,基本上95後吃不了這個苦,日曬雨淋啊。80到95前的比較多。」

【新白鹿】:有些數據比較敏感,我們就不接受採訪了,不好意思。

1月31日下午,和新白鹿遊泳館店的何小姐在微信上溝通,我發了9個問題給她。

1.新白鹿遊泳館店一年的外賣量有多少?

2.和堂食比,外賣比重有多大?國外有個數據是,一般佔30%。

3.堂食和外賣,在廚房裡如何分工?

4.有沒有接到過奇葩的外賣訂單?

5.外賣平臺上收到差評,怎麼處理?

6.外賣單子,平臺會有抽成嗎?大概多少?是按比例,還是固定數字?

7.外賣小哥是固定的人員,還是隨機生成?

8.你們會考慮自己的外賣配送嗎?

9.你們對外賣平臺的崛起有什麼看法?會形成新的壟斷嗎?如何博弈?

她說:「記者證麻煩先發我看一下。」繼而答覆,「我這邊梳理下,下午6點前給到。」

下午6點,她說,「手上事情有些多,能否延遲在明天上午12點前給到你?」

2月1日上午,何小姐回復;「我們老闆看了採訪內容,因涉及有些數據比較敏感,故我們就不接受採訪了。不好意思。」

記者追問:不會所有問題都敏感吧?

對方回覆:「不好意思。」

【黃燜雞米飯】:堂食利潤更高些

黃燜雞米飯體育場路店老闆姓陳,一年前,老陳盤下這間店面後,加盟了黃燜雞米飯品牌連鎖,主要食材如排骨、雞塊、配料甚至是大米,全部由總公司統一配送。

「黃燜雞米飯是山東那邊的,加盟這個牌子,直接把原食材買過來,加盟費也不算貴,幾萬塊錢,最主要的是做正宗的,我手頭沒技術,」陳老闆說。

陳老闆租的這家店,四張長桌子,能坐16個人,附近小吃店多,專做外賣的也多,但陳老闆還是主打堂食,做附近居民和白領的生意。

為什麼以堂食為主?

陳老闆說,主要是熱乎的黃燜雞米飯好吃,雞塊和排骨油多,稍微遠一點或天冷些,送到客戶手上可能都涼了,口感自然就差了不少。

陳老闆粗略算了下,他們每天的營業額當中,外賣只佔其中兩成,「店裡每天大概能賣50份,外賣只有10多單,利潤上講,堂食稍微比外賣好些。」

【鮮豐水果】:買水果,還是來門店更划算

去年,杭州果蔬生鮮的訂單同比增長120%。而在全國,38%的非餐訂單用戶會點一份水果外賣。1月31日,鮮豐水果天水店的小哥說,我們店外賣不多,旁邊都是老居民區,慶春路上的店一天有200多單。外賣平臺上和門店買,哪個更划算?他回答:「門店。」

2月1日,電話採訪鮮豐水果股份有限公司電商部工作人員。她透露,目前杭州主城區至少有122家店,每家店都開設外賣,但不方便透露數據。

水果外賣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哪些?「上班族,購買時間一般是上午9-10點,下午5-6點。」

這個消費模式怎麼來的?你們有做過調研嗎?「這個不是很清楚。」

外賣合作平臺是哪些?「餓了麼,美團,京東到家。」

和不同的平臺,分成模式是否統一?「這個不是很清楚。」

賺錢的是平臺嗎?「我不是負責那邊的。」

我在店裡買和外賣平臺上買,水果價格不一樣。「對。因為外賣平常有活動,以結算金額為準。」

但七扣八扣,結算下來,沒多少優惠。「還是以結算金額為準。」

是不是還是到店裡買水果更划算?「要看活動的力度。」

什麼時候力度最大?「雙十一雙十二,我們都有活動出來的。」

這個力度會比門店更低嗎?「算是。」

【陳生記】:外賣平臺賺得比我們多一點

1月31日,電話採訪陳生記過橋米線天水店的店員。

你們和平臺,誰賺得多一點?「平臺會多一點。」

主要是抽成嗎?按什麼?「固定的百分比。」

百分之幾?「這個我沒辦法透露,談的人也不是我。」

每家餐飲店的抽成會不一樣嗎?「應該有不一樣,銷售員都會去談的。平臺每個區域有每個區域的銷售員。」

你們對外賣這塊看重嗎?「畢竟我們堂食也比較多,忙也比較忙。外賣那邊一天也有……佔比例還好的。」

一天幾單?「六七十單,有一部分是老客。每單兩三份是有的。」

會有顧客留言嗎?「比較多要調料啊,有這麼一個老客,一份米線他要3份醋,3份辣椒,3份胡椒。他一點就是3份,每份就是9個調料盒,三份就27個盒子,這樣成本算上去就要多花兩三毛錢。調料、裝調料的盒子,還有一次性筷子,都是免費送的。」

會有挑剔的客人嗎?「有的不要這個,不要那個,各種各樣的要求。我們忙的時候,不可能說配個料,還要給你這個那個挑出來,比較麻煩一點。儘量滿足吧,有時候太忙了,也只有儘量滿足顧客。到時候投訴了也麻煩的。」

外賣佔所有營業額的三分之一有嗎?「不到的。我們另外分店,外賣佔三分之一是有的,總店這點量是動也不動。」

缺斤少兩有沒有聽說過?「(外賣)忙的時候等於也是我們餐飲的高峰期,因為我們配料的種類比較多,這個加一點那個加一點,他們可能加的時候會忘記加,但是那個錢還會退給他,畢竟少數嘛,難得錯一次,他們打電話來,錢退給他就好了。」

外賣和堂食會分開對待嗎?「應該是不會的。我們外賣可能還會做得比較漂亮一點,還要保溫。但是堂食肯定味道要好一點。外賣送送最起碼半小時吧,近的話也要十幾分鐘。」

外賣和堂食在廚房裡有區別嗎?「不會。我們東西都是一樣的。」

相關焦點

  • 限制性開放堂食半個月顧客仍偏愛外賣和自提
    信息時報訊(記者 鄭曉玫)自2月22日,廣州各區的餐飲店陸續恢復堂食以來,時隔半個多月後,餐飲門店的就餐情況恢復得如何?為此,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多家餐飲門店,發現大多數餐飲店已恢復堂食。不過各家門店的經營情況卻各不相同,有的餐飲店依舊空無一人,有的餐飲店卻開始排起長隊。
  • 外賣營業額比年前翻一番,八合裏海記為什麼說撐過今年沒問題?
    現在八合裡店裡的現金流可以撐兩個月,生機無限的外賣又能再讓店撐多幾個月,貸款批下來,撐過今年沒問題。再加上堂食逐漸恢復,林海平保證說,「(八合裡)活下去肯定是沒問題的!」賣房不如做外賣林海平入行十幾年,大事小情經歷過不少。
  • 西貝首家外賣專門店,揭示了外賣的下一步進化!
    由於堂食與外賣的邏輯截然不同,以及外賣業態的縱深發展,外賣專門店應運而生。外賣專門店在將來還會進一步升級進化,在愈加獨立的同時也在探索與堂食店的體系化補充融合。11月26日,在麥香村舊址上,西貝莜麵村的首家外賣專門店誕生了。這一天,距賈國龍宣布暫停西貝麥香村業務僅過去了四十多天。
  • 外賣營業額比疫情前翻一番 八合裏海記:我們撐過今年沒問題
    八合裡在全國有多個合作的養殖場,養著六七千頭牛,牛直供店裡,少了牛販子、屠宰場等「中間商」賺差價,八合裡外賣的牛肉,比菜市場的還便宜。 疫情期間,八合裡的外賣營業額,比原來翻一番。在林海平看來,在這個特殊時期,開通外賣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收入、盤活店鋪。「我想用這個來測試下團隊運營和危機處理的能力,等疫情過後,我們的營業能無縫對接。
  • 外賣佣金爭議背後,又一次「農夫與蛇」的魔幻劇?
    在美團外賣上開業之前,以牛肉火鍋為招牌的八合裡外賣只做炒牛河,後來其6家店在美團外賣上開業並擴大範圍後,疫情期間八合裡的外賣營業額比原來翻了一番。「我們一個外賣餐盒的成本是9毛多,打包成本很高,平臺在這個時候給我們返還佣金,是非常及時的。」八合裡的董事長林海平在接受採訪時毫不吝嗇對美團的感激。
  • 廣州登頂小龍蝦之城 靠外賣殺出一條血路
    其中,京滬、四川和湖南是小龍蝦店佔比最高的省市,全國三分之一的小龍蝦店都開在了那裡,而廣州小龍蝦銷量佔比僅為全國的1%。僅僅過了三年,小龍蝦這個「外來物種」就輕鬆打破了由豬雜粥、砂鍋粥、炒田螺以及炭燒蠔等本地群雄所統領的廣州夜宵江湖,穩佔一席之地。
  • 外賣中的五大「良心菜」,味道好分量足,可惜識貨的人寥寥無幾
    外賣中的五大「良心菜」,味道好分量足,可惜識貨的人寥寥無幾大家好,歡迎來到吃貨大家族。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五種外賣中的良心菜。外賣在現代人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寧可不吃零食,也要天天點外賣,而現在的宅男宅女也是很多的,喜歡在家裡面待著,或者在寢室裡面待著,只有在要上課或者是必須出門的時候才出門,不然就是點外賣過日子。吃外賣,最在乎的無非就是健康了,這五種菜非常健康,並且分量很足,是真正的良心外賣,可是很多人不知道。
  • 外賣品牌案例: 解密江南家小碗菜的成功之路
    小碗菜在最近幾年變成了外賣界的新秀, 比起炸雞和漢堡來說, 小碗菜會令消費者心理覺得"健康" , 所以近年來消費者光顧小碗菜的頻率比起那些油炸類食品高, 因此銷量在快餐界遙遙領先, 從而催生了很多小碗菜的品牌, 江南家小碗菜就是其中一個, 憑著線上+線下的O2O品牌經營模式和" 為消費者提供營養, 健康.
  • 疫情下香港餐飲業出招自救:推外賣套餐 免費送餐服務
    中新社記者在市面及外賣平臺觀察發現,餐飲業界在早前因「晚市」關閉堂食而推出各式優惠的基礎上,再出「奇招」:食肆爭相制定外賣精選套餐、設訂餐專線,而外賣平臺則推出部分食肆免費送餐服務。連續約一周,香港單日確診數字居高不下,持續徘徊在百餘宗。特區政府決定自29日零時起,全港食肆全日禁止堂食,為期7天。
  • 外賣放心 堂食稱心 八合裏海記再艱難都能火!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2019年的牛肉火鍋市場趨勢,以正宗美味健康為亮點的八合裏海記,被譽為是火鍋界當中的霸中霸,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八合裏海記在火鍋市場當中創造出了眾多佳話,也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愛和好評,持續在行業當中掀起美味風潮。
  • 蹲點報告|一家餐飲店的「硬核外賣」,安心卡上寫體溫數據
    劉崇旺說,受到疫情的影響,他們點開業以後只外賣不能堂食。圓臉短髮的年輕女子劉春霞是餐飲店的前臺經理,她在接到開業通知以後就從老家聊城返回了濟南;幫廚的一位中年女子老家在濟陽區,她在得知開業的消息後沒有猶豫就來到餐飲店。 「畢竟現在只有外賣,三個人足夠了。」
  • 中消協稱超半數外賣訂單無法取消 有外賣肉食生蛆
    中消協供圖中消協發布網絡外賣訂餐服務體驗報告昨天,中消協通報的網絡外賣訂餐服務體驗式調查結果顯示,網絡訂單取消難、送餐服務不及時、餐食衛生安全隱患多等問題突出。本次調查由全國17個消協組織的體驗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進行,共對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口碑/淘寶外賣等平臺完成了1006次體驗,同時實地暗訪了93家網絡外賣訂餐平臺加盟商家的實體門店。
  • 每天都在吃外賣,你知道「外賣」用英文怎麼說嗎?可別理解錯了!
    最近,某外賣平臺在微博發布回應《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系統是死的,人是活的」。並宣布將儘快推出一項新功能——「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按鈕。直接助推網上爭議和探討達到高潮,網友、大V、專家紛紛加入發表看法,事件繼續發酵。 外賣那麼你知道讓你又愛又恨的「外賣」怎麼說嗎?
  • 美團外賣產品分析報告|美團外賣,送啥都快
    2019年第三季度,美團外賣交易額佔比穩中有升,達到65.8%。 從城市等級來看,一、二線城市的外賣用戶佔全網用戶比例遠高於三線城市。經濟發達地區往往網際網路發展也較為迅猛,人們對網際網路餐飲的接受度更高,同時,較高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也促使人們使用外賣產品,減少就餐時間。
  • 鄭州人民2天「團」了10467份外賣燴麵!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鄭州恢復堂食「滿月」,部分小區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開始允許外賣員進入。傳說中的報復性消費來沒來?春江水暖「吃貨」先知,近日,記者多方走訪了解到,雖然部分門店「死」在春天之前,掛上了「轉讓」的牌子,但絕大部分餐廳恢復堂食後,已漸漸恢復往昔熱鬧。
  • Doordash: 一個大洋彼岸的外賣故事
    末了,不勝其煩的 Chloe 甩出厚厚一沓單據,「你們要是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我就讓你們開張。」這是小店的外賣記錄。受制於規模,Chloe 的小店的接單能力已經突破極限,不得已,Chloe 只能親自出馬,在地廣人稀的「大農村」奔波十幾公裡為客人送外賣。一天下來,單子送得很慢,店面顧不上照看,油錢賠進去不少。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 外賣拯救火鍋、燒烤、小龍蝦?餐飲店老闆:報復性消費就是鬼扯
    朋友的建議是:讓點餐的服務員承擔銷售的任務,每多賣出一份菜給服務員進行提點。我笑著拒絕了他的提議,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方法根本就不現實,也沒有哪個年輕人吃完飯去蹦迪還拎著盒生毛肚吧,就算拎著怕是蹦完毛肚也壞了。熟的下鍋裡?都是口水,確定要帶?
  • 餓了麼外賣單王一月收入16000多,美團外賣員能拿多少工資?
    現在的外賣業務是發展得越來越好了,不管是上班還是在火車站等車,那都是可以訂外賣的。而外賣業務的發展就需要大量的外賣員,像美團跟餓了麼的外賣員都有非常多,這些人都靠送外賣掙錢,還掙錢得並不少。餓了麼外賣員單王一月收入一萬六,美團外賣員能拿多少工資?
  • 堂食恢復首日,實拍溫嶺各大美食街,看貪吃鳩們有沒有憋壞……
    今天是有序恢復堂食第一天,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時分,溫小聞在溫嶺幾條美食街逛了逛。開放堂食第一天,餐飲店的情況是這樣的……方城路、北門街一帶中午12時左右,剛好是午飯時間。溫小聞在方城路和北門街一帶逛了逛,發現有個別餐飲店已開放堂食,但吃飯的人非常少。
  • 對標「復工指引」,符合規定的餐飲企業即日起恢復堂食!
    對標「復工指引」,符合規定的餐飲企業即日起恢復堂食!▼3月8日,小布在太倉萬達一塊七的門口看到,一份疫情期間餐飲店鋪的堂食告知十分醒目,上面要求顧客要佩戴口罩、出示蘇城碼,並且配合測量體溫。同樣,本素酸菜魚萬達店負責人也表示,他們對標「復工指引」相關要求,已經為顧客進店堂食做好了所有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