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巷裡一家店準備外賣的包裝盒 記者 張超 攝
杭州外賣 江湖大起底
記者 戴維 董呂平
【老娘舅】:我們更歡迎堂食
2月1日,老娘舅杭州大酒店店的葉店長回答:我們門店的外賣數量是比較少的,一天四五十單,營業額兩三千塊錢。
外賣和堂食有沒有區別?「我們這邊外賣和堂食是分開的人管的,但菜都是一樣的菜,廚師也都是一樣的。只是出來之後,打包歸打包,堂食歸堂食。」
數量上會有差別嗎?「沒有差別。」
我們測試中,同一份餐品,你們店的外賣比堂食分量多。「外賣多一個毛豆結,多一個醬。其他一樣的。」
飯呢?「外賣是不能續飯的,比堂食的飯要多一點。菜的分量都是一樣的。」
你們更歡迎哪種?「堂食。所有店的目標都是以堂食為主,外賣為輔。但有的店外賣生意比堂食要好得多,這個要看具體的店。」
如果讓你選,你會主推哪種?「主推哪個,這個不是我說了算,而是總公司那邊的大局說了算。」
總公司會給你們每個店有定位嗎?「差不多吧。」
和平臺的分成上……「這個我就不清楚。這個外賣我們是外包出去的。」
外包給誰?「每家分店都是外包給一個負責人,這個人在總公司那邊,不在分店這邊。從打包到送外賣,都是他手下的人。但我們對他會進行監管。」
像你們這家店,外賣生意不好,怎麼辦?「公司對外賣生意不好的店,會有政策的補貼。」
這家店的外賣負責人是90後,兩個月前剛從騎手上升為合作人。「我在老娘舅有一年多。我們自己配送的。自己送會放心點。」
你喜歡嗎?「我們普通騎手可以慢慢晉升到合作人,去承包門店,有晉升空間。培訓騎手都是我負責的。」
90後的外賣小哥多嗎?「年齡大的也有,基本上95後吃不了這個苦,日曬雨淋啊。80到95前的比較多。」
【新白鹿】:有些數據比較敏感,我們就不接受採訪了,不好意思。
1月31日下午,和新白鹿遊泳館店的何小姐在微信上溝通,我發了9個問題給她。
1.新白鹿遊泳館店一年的外賣量有多少?
2.和堂食比,外賣比重有多大?國外有個數據是,一般佔30%。
3.堂食和外賣,在廚房裡如何分工?
4.有沒有接到過奇葩的外賣訂單?
5.外賣平臺上收到差評,怎麼處理?
6.外賣單子,平臺會有抽成嗎?大概多少?是按比例,還是固定數字?
7.外賣小哥是固定的人員,還是隨機生成?
8.你們會考慮自己的外賣配送嗎?
9.你們對外賣平臺的崛起有什麼看法?會形成新的壟斷嗎?如何博弈?
她說:「記者證麻煩先發我看一下。」繼而答覆,「我這邊梳理下,下午6點前給到。」
下午6點,她說,「手上事情有些多,能否延遲在明天上午12點前給到你?」
2月1日上午,何小姐回復;「我們老闆看了採訪內容,因涉及有些數據比較敏感,故我們就不接受採訪了。不好意思。」
記者追問:不會所有問題都敏感吧?
對方回覆:「不好意思。」
【黃燜雞米飯】:堂食利潤更高些
黃燜雞米飯體育場路店老闆姓陳,一年前,老陳盤下這間店面後,加盟了黃燜雞米飯品牌連鎖,主要食材如排骨、雞塊、配料甚至是大米,全部由總公司統一配送。
「黃燜雞米飯是山東那邊的,加盟這個牌子,直接把原食材買過來,加盟費也不算貴,幾萬塊錢,最主要的是做正宗的,我手頭沒技術,」陳老闆說。
陳老闆租的這家店,四張長桌子,能坐16個人,附近小吃店多,專做外賣的也多,但陳老闆還是主打堂食,做附近居民和白領的生意。
為什麼以堂食為主?
陳老闆說,主要是熱乎的黃燜雞米飯好吃,雞塊和排骨油多,稍微遠一點或天冷些,送到客戶手上可能都涼了,口感自然就差了不少。
陳老闆粗略算了下,他們每天的營業額當中,外賣只佔其中兩成,「店裡每天大概能賣50份,外賣只有10多單,利潤上講,堂食稍微比外賣好些。」
【鮮豐水果】:買水果,還是來門店更划算
去年,杭州果蔬生鮮的訂單同比增長120%。而在全國,38%的非餐訂單用戶會點一份水果外賣。1月31日,鮮豐水果天水店的小哥說,我們店外賣不多,旁邊都是老居民區,慶春路上的店一天有200多單。外賣平臺上和門店買,哪個更划算?他回答:「門店。」
2月1日,電話採訪鮮豐水果股份有限公司電商部工作人員。她透露,目前杭州主城區至少有122家店,每家店都開設外賣,但不方便透露數據。
水果外賣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哪些?「上班族,購買時間一般是上午9-10點,下午5-6點。」
這個消費模式怎麼來的?你們有做過調研嗎?「這個不是很清楚。」
外賣合作平臺是哪些?「餓了麼,美團,京東到家。」
和不同的平臺,分成模式是否統一?「這個不是很清楚。」
賺錢的是平臺嗎?「我不是負責那邊的。」
我在店裡買和外賣平臺上買,水果價格不一樣。「對。因為外賣平常有活動,以結算金額為準。」
但七扣八扣,結算下來,沒多少優惠。「還是以結算金額為準。」
是不是還是到店裡買水果更划算?「要看活動的力度。」
什麼時候力度最大?「雙十一雙十二,我們都有活動出來的。」
這個力度會比門店更低嗎?「算是。」
【陳生記】:外賣平臺賺得比我們多一點
1月31日,電話採訪陳生記過橋米線天水店的店員。
你們和平臺,誰賺得多一點?「平臺會多一點。」
主要是抽成嗎?按什麼?「固定的百分比。」
百分之幾?「這個我沒辦法透露,談的人也不是我。」
每家餐飲店的抽成會不一樣嗎?「應該有不一樣,銷售員都會去談的。平臺每個區域有每個區域的銷售員。」
你們對外賣這塊看重嗎?「畢竟我們堂食也比較多,忙也比較忙。外賣那邊一天也有……佔比例還好的。」
一天幾單?「六七十單,有一部分是老客。每單兩三份是有的。」
會有顧客留言嗎?「比較多要調料啊,有這麼一個老客,一份米線他要3份醋,3份辣椒,3份胡椒。他一點就是3份,每份就是9個調料盒,三份就27個盒子,這樣成本算上去就要多花兩三毛錢。調料、裝調料的盒子,還有一次性筷子,都是免費送的。」
會有挑剔的客人嗎?「有的不要這個,不要那個,各種各樣的要求。我們忙的時候,不可能說配個料,還要給你這個那個挑出來,比較麻煩一點。儘量滿足吧,有時候太忙了,也只有儘量滿足顧客。到時候投訴了也麻煩的。」
外賣佔所有營業額的三分之一有嗎?「不到的。我們另外分店,外賣佔三分之一是有的,總店這點量是動也不動。」
缺斤少兩有沒有聽說過?「(外賣)忙的時候等於也是我們餐飲的高峰期,因為我們配料的種類比較多,這個加一點那個加一點,他們可能加的時候會忘記加,但是那個錢還會退給他,畢竟少數嘛,難得錯一次,他們打電話來,錢退給他就好了。」
外賣和堂食會分開對待嗎?「應該是不會的。我們外賣可能還會做得比較漂亮一點,還要保溫。但是堂食肯定味道要好一點。外賣送送最起碼半小時吧,近的話也要十幾分鐘。」
外賣和堂食在廚房裡有區別嗎?「不會。我們東西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