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我們的現金流可以撐兩個月、外賣又能讓我們撐多幾個月,貸款批下來,我們撐過今年沒問題……」在深圳華強北附近的一棟寫字樓裡,八合裏海記董事長林海平一邊衝功夫茶一邊說。這位已經入行近三十年的潮汕人,從切肉師傅做起,一步步做到全國知名牛肉火鍋店的老闆,全國13個城市開出132家分店。八合裡深圳首店位於南園路,離寫字樓不遠。疫情差點讓八合裡「歸零」,林海平曾擔憂,在完全不營業的情況下,店裡的現金流只能撐兩個月,一番「賣物業發工資」的言論,曾讓網友唏噓不已,「八合裡挺住啊!」
而今,靠著外賣維持店裡的運轉、堂食逐漸恢復,林海平拍著胸脯說,「(八合裡)活下去肯定是沒問題的!」
最壞打算是「賣房發工資」
林海平說,今年是他創業以來,在老家呆得最久的一次。因為疫情,企業暫時停擺,他人在老家閒不住,有時候就開著車出去轉,看家鄉的變化、思考企業該怎麼辦。
很多人會把這次疫情跟2003年的非典聯繫起來。那時的他是汕頭一家牛肉店裡的切肉師傅。當時老闆很信任他,店裡基本由他說了算。非典期間家禽禁售,牛肉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林海平記得,當時他一直在切肉,切到最後,只剩下些「邊角料」,他站太長時間,累了,借了一塊板,坐著處理這些「邊角料」收尾。切著切著不小心睡著了,刀還砍傷了自己的大腿。「那時候哪有時間想太多,只覺得生意太好,要一直做一直做。」而今,他是帶領著近5000名員工的老闆,身上擔子重了,他必須思考該怎麼辦。
12月底時,他就看到網上關於疫情的消息,當時,他只覺得可能是像流感一樣的疾病。一直到武漢封城的消息傳出,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八合裡在武漢的5家分店全部關停,「員工的安全最重要。」
影響在迅速擴大,波及武漢外的所有城市。大年初一,汕頭八合裡總店,人丁稀少,客流只有往年同期的不到10%。要是在往年,這裡必然是人聲鼎沸、客似雲來,還要排位。林海平決定,初二開始,關閉全國所有門店,靜觀其變。他算了一筆帳,倘若停業一個月,每天仍需支出大約200萬元,其中包括132家門店的租金、原材料損耗、5000名員工的工資等,一個月損失就高達6000萬元。停業意味著現金流這條「生命線」被扼殺了。所以當有記者問起他接下來的計劃時,他說「最壞的打算是賣房來緩解資金的壓力」。
「原來火鍋送到家裡,太有優勢了」
「老闆我們需不需要做什麼?」「你們不用,安全第一!」待在家裡的林海平,接到了很多電話,有員工的詢問、也有朋友的關心。跟許多在疫情期間開通外賣業務「自救」的餐飲企業一樣,林海平決定部分店恢復營業,只開通無接觸外賣業務。在此之前,以牛肉火鍋為招牌的八合裡,外賣只做炒牛河。「我原來覺得,火鍋送到家裡,是沒有優勢的。」林海平坦言,因為店裡生意已經太好了,很多時候忙不過來,也無暇顧及外賣。
最早,八合裡6家店在美團外賣上開始營業,並逐步擴大範圍。員工輪流上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外賣訂單一直呈上漲趨勢。林海平喜出望外,「太有優勢了!」他發現,有的顧客連點三四天牛肉火鍋套餐。除了炒牛河,店裡新推出了牛肉火鍋套餐外賣,以及一些米飯套餐。其中,4人份套餐,售價288元,6人份套餐,售價388元。「我們堅持春節不漲價、疫情也不漲價。」八合裡在全國有多個合作的養殖場,養著六七千頭牛,牛直供店裡,少了牛販子、屠宰場等「中間商」賺差價,八合裡外賣的牛肉,比菜市場的還便宜。
疫情期間,八合裡的外賣營業額,比原來翻一番。在林海平看來,在這個特殊時期,開通外賣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收入、盤活店鋪。「我想用這個來測試下團隊運營和危機處理的能力,等疫情過後,我們的營業能無縫對接。不然完全歇業一段時間,重新啟動會更麻煩。」測試結果,林海平挺滿意,我給我的員工打「101分」。
林海平對顧客有感情,他覺得,對於品牌來說,通過外賣保持在特殊時期的營業,也是在維護與顧客的關係。「大家想吃八合裡的時候,發現外賣還能吃得到,對品牌會更有印象和信心。」
近半門店恢復堂食
「我來了我來了,八合裡不能關門!八合裡的未來由我來拯救!」在八合裡的微信公眾號上,網友留言可謂「群情洶湧」。「賣房發工資」的消息傳出後,不少網友自發轉發和留言,希望八合裡「挺住」;外賣開通後,網友更是「普大喜奔」,踴躍支持,未在配送範圍的人,更是點名希望家附近的門店也能開通外賣服務。近日,八合裡調整了產品線,研發了新的產品,迎合消費者,上線了四款米飯類快餐:牛肉炒飯、黑椒草菇牛肉飯、紅燒牛肉飯、鮮菇牛肉飯,就是主要針對工作餐來設計的。
林海平說網友留言他都看,心裡很感動,他也收到了很多關心,「甚至有人打電話給我老婆,讓她要多關心我。大家放心,我抗壓能力很強。」目前,林海平抵押了物業,獲得了銀行授信。他說,有外賣、有貸款,挺過今年沒問題,「疫情發生以來,公司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保障員工安全,生命健康第一;第二階段是節省開支,結構性調整,比如關停了2家原本經營不好的店鋪;第三階段是增加收入,讓企業活下去。我現在可以說,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的了。」
「星巴克、海底撈怎麼做的,你們都去學!」緊跟政府政策、門店決定恢復堂食前,林海平跟員工這麼說,所有能保障衛生和安全的措施,都要學到、做到。並且,他還跟員工說,如果覺得自己的安全沒有保障,可以拒絕上班。「我以前覺得我是『做技術』的,火鍋行業做到最好的那套服務,我還趕不上。現在我們店裡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做到了,比如全部增加公筷,以後也會一直做下去。外賣的衛生上,我們也是層層把關。」 截至3月4日,八合裡在全國累計有60多家門店恢復堂食,佔門店總數近一半。
未來將發展「多渠道銷售」
經此一役,林海平思考良多、也收穫良多。這讓他對未來餐飲業的形勢、企業風險的管控、團隊的運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疫情培養了新的消費習慣,比如外賣,以前上了年紀的人可能不太認可。但是經過這次疫情,他們會發現外賣也是一種很好的消費方式。」他覺得,這對八合裡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
採訪當天,林海平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沓白底紅蓋的外賣餐盒,他拿在手裡反覆掂量,若有所思。疫情期間打通了外賣這條銷售渠道,目前已經初顯成效,接下來會更大力推廣。據介紹,疫情過後,八合裡預計要將90%的產品搬到線上。此外還將對外賣的整套打包、外賣包裝VI做設計。
3月9日,美團啟動「春風行動」升級版,用網際網路平臺的數位化力量,幫助商家進一步復工復產,助推消費復甦回暖。其中,美團外賣在此前流量扶持、商戶補貼等基礎上,繼續加碼扶持力度,升級推出「商戶夥伴佣金返還計劃」,對全國範圍內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尤其是經營情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我們一個外賣餐盒的成本是9毛多,打包成本很高。平臺在這個時候給我們返還佣金,是非常及時的。」林海平表示。
林海平認為,外賣是重要的對外窗口,是服務的附加值,可以更好地服務顧客,讓顧客有更多選擇、不出門也能吃到。「對於一位顧客來說,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可以在外賣平臺上了解我們的產品、了解別人用餐後的評價。外賣平臺就變成了一個信息傳遞窗口。如果顧客在門店用餐,出現什麼問題了,我們會馬上解決。但如果是外賣平臺上,顧客對我們有什麼不滿意,給了差評,那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八合裡剛恢復的堂食生意並不好。但林海平對前景卻很樂觀,「看得到光的」。他給八合裡定下接下來要走的路:多渠道銷售,堂食、外賣、電商都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