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衛星對地遙感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領先

2021-01-09 文齋堂

面對空前空前嚴峻的內外部的挑戰,2020年的中國,不容易、不簡單、不平凡。我們14億中國人,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新華社發表了一些列衛星圖片,從數百公裡外的太空,衛星記錄著這非凡的中國。

這些衛星照片大多是利用我國在軌的高分系列衛星拍攝的,包括高景一號衛星,高分一號衛星,高分二號衛星,高分七號衛星等,此外還有歐洲哨兵2號(Sentinel2)衛星和美國Landsat 8陸地衛星的對比圖。

從圖片可見中國發展的巨大能力,也可以看出中國衛星應用水平的極大提高。高分二號是我國第一顆空間分辨優於1米民用光學遙感衛星(亞米級),觀測的幅寬高達45公裡,是國際同類衛星最高水平,具備快速機動側擺能力和較高定位精度。高景一號衛星則具備0.5米的地面解析度。

我們現在說的高分衛星,是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系統的總稱,共規劃了14個不同功能和技術等級的系列衛星,其中 第一到第七顆是民用衛星,第8到第14顆是軍用衛星。包含光學、雷達衛星,從低軌道詳查到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甚至地球同步軌道凝視衛星。

中國的衛星事業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讓我國的衛星遙感大系統的整體技術及其應用都趕上或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大幅度領先俄羅斯,領先歐洲,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

相關焦點

  • 高景一號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提供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趙竹青)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於去年12月28日發射升空的高景一號01組兩顆衛星,目前已在530公裡的軌道高度上運行70天左右。經在軌測試,初步結果表明:高景一號衛星影像清晰,輻射解析度達到11位/像素,無需地面控制點的幾何定位精度達5~8米,高程相對精度達到1米,對較大面積區域的單次過境採集能力達到60*70公裡,每天的拍攝能力達到90萬平方公裡以上。上述技術指標與國內國際同類衛星相比,均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 印度火星衛星六年前搶走亞洲第一,不料今年我們掏出世界領先寶貝
    300公裡軌道優於0.6米的解析度遠超美國「火星全球勘探者號」與歐空局「火星快車號」,與美國最先進的火星偵查軌道號處於同一量級,同居世界領先水平,而印度火星彩色相機與我們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段位。國產火星高分相機部署後不僅可實現我國火星全球觀測的零突破,憑藉全球領先水平的技術性能,火星一號還將使我國火星全球數據獲取能力躍居至世界領先水平。
  • 北鬥AR、天眼,中國的這些科技,真的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了嗎?
    北鬥AR、天眼,中國的這些科技,真的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了嗎?這些年中國在高科技發展方面一日千裡,高鐵、J-20、5G、嫦娥探月等領域幾乎每隔幾天就有新的突破。在眾多的科技領域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殊項目,這套系統工程的研發成功,讓所有中國人都感覺吐氣揚眉,也成為了中國一張重要的國際名片。這套重要的科技項目就是備受世界矚目的北鬥導航系統。
  • 2020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衛星遙感應用市場...
    應用服務是衛星產業鏈中商業價值最高的環節,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共同的推動,國內衛星遙感行業有望加速發展。截止到2020年9月,全球共有824顆遙感衛星在軌運行,其中美國遙感衛星數為462顆,中國為182顆,位居第二。中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逐年增加,民用、商用遙感衛星數量佔比超過60%。
  • 2019年全球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商業遙感衛星...
    未來商業遙感衛星數量將會逐步增加在遙感衛星技術領域,研究最早的當屬美國。1961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陸地觀測衛星。1978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世界海洋衛星。美國為世界遙感衛星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美國的遙感技術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經過三十多年來的發展,衛星遙感技術的範疇從當初的單一遙感技術發展到今天包括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在內的空間信息技術,逐漸深入到國民經濟、社會生活與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其發展與應用水平業已成為綜合國力評價的重要標誌之一。
  • 2020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中國遙感衛星行業...
    遙感衛星是一種利用衛星上所裝載的遙感器對地球表面和低層大氣進行光學或電子探測以獲取有關信息的應用衛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它能連續地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進行遙感。遙感衛星由衛星平臺、遙感器、信息處理設備和信息傳輸設備組成,在農林、海洋、國土、氣象等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
  • 快來看|世界最先進水平氣象衛星發圖啦
    中國天氣網訊2月27日,風雲四號首批圖像與數據發布,1秒500張圖片捕捉閃電、500米空間解析度的區域觀測……匯集多個「黑科技」的風雲四號衛星被稱為目前世界最先進水平的氣象衛星。此次發布的風雲四號衛星首批影像圖和數據主要包括: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獲取的圖像、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取的大氣紅外輻射光譜、閃電成像儀獲取的閃電分布和強度信息、空間環境監測儀獲取的空間效應及粒子探測信息。經過對首批獲取的圖像和數據初步分析,圖像層次分明,雲層和地表紋理豐富,風雲四號衛星的主要探測功能得到全面驗證,綜合探測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遙感衛星概念股有哪些?遙感衛星概念股一覽
    高分四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52.88 停牌)集團公司五院抓總研製,這是我國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研製首次向高軌道進軍。記者從五院了解到,與傳統低軌遙感衛星相比,高分四號衛星主要有5個不同之處。  在成像體制方面,以往低軌遙感衛星採取的是線陣推掃方式,像複印機一樣掃出一條條畫面,再拼成一幅照片;高分四號衛星採取的是面陣凝視方式,拍照時更像家用照相機,一次拍出一整幅照片。李果說,面陣凝視方式易於實現「機動—凝視」的工作模式,可在短時間內對目標區域進行高頻重複凝視觀測,時間解析度可達到分鐘級,獲取目標區域的動態變化過程數據。
  • 【科普秀】中國計劃2017年發射"夜光遙感衛星" 夜光遙感衛星是什麼?
    千龍網綜合報導 中國近幾年在航天事業上大踏步前進,各種新型火箭成功首飛,各種新型衛星也是陸續上天,量子通信衛星、民用高分三號衛星,以及未來的電磁監測衛星,都讓世界刮目相看。
  • 中國首顆極地遙感專用衛星「深圳造」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文 吳鎧峰/圖)昨日,「三極遙感星座觀測系統」的首顆試驗衛星——京師一號(全球變化科學實驗衛星系統)在深圳包裝入箱,預計今年9月發射升空。衛星通過每天對極地區域的全覆蓋觀測,服務國家北極航道開發和環境保護。
  • 我國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達到0.65米
    我國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達到0.65米 2019-12-10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風雲三號"遙感能力4大突破 衛星水平有質的跨越
    "風雲三號"遙感能力4大突破 衛星水平有質的跨越 2008年05月27日 12: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   中新社太原五月二十七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二十七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相關專家表示,「風雲三號」在遙感能力上實現四大突破,與第一代「風雲一號」系列極軌氣象衛星相比,「風雲三號」探測能力、手段等方面水平有質的跨越和提高
  • 我國即將發射世界首顆亞米級遙感衛星,期待!
    2020年4月24日,這是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大連理工大學傳來捷報,宣布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並且將於明年完成發射,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閃亮的高光時刻!據了解,該星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目前全世界的遙感衛星中,沒有一顆能在它之上。這科衛星重量僅有21kg,卻能夠達到優於1m的解析度,這個實力放眼全球是同重量級別的遙感衛星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 華為加速「上天」,牽手長光衛星進軍衛星遙感等領域
    繼與中國聯通在北京籤署空天地一體化戰略合作協議後,華為腳步不停。據華為雲官方公眾號公布,6月9日,華為與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光衛星」)與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就ICT基礎設施、雲計算等前沿技術,以及衛星遙感數據及產品、數據綜合服務平臺等領域進行合作。
  • 我國2020年將基本達到世界航天強國水平
    原標題:十九大速遞|我國二○二○年成為世界航天強國 十九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18日在京透露,到2020年,我國力爭實現在軌太空飛行器數量超過200顆,年發射30次左右,超越歐盟,基本到達世界航天強國水平。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
    綜述及基本情況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以下簡稱「地面站」)是根據鄧小平同志1979年訪美期間籤訂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建立的,於 1986 年 12 月建成並正式運行,並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站名「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2007 年,地面站納入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的科技體系。
  • 高景一號遙感衛星傳回高清影像:解析度可達0.5米
    近日,高景一號傳回高清新圖,各項技術指標與國內國際同類衛星相比,均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這些發回的影像可廣泛應用於諸如政府管理、林業、農業、油氣、網際網路地圖等國家社會發展的眾多領域。高景一號01組兩顆衛星於2016年12月28日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已在530公裡的軌道高度上運行2個多月。經在軌測試,初步結果表明:高景一號衛星影像清晰,輻射解析度達到11位/像素,無需地面控制點的幾何定位精度達5~8米,高程相對精度達到1米,對較大面積區域的單次過境採集能力達到60*70公裡,每天的拍攝能力達到90萬平方公裡以上。
  • 中國航天日 | 衛星微波遙感技術新進展
    SAR 能全天時、全天候地獲取地物目標高解析度圖像,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截至2019 年1 月,在軌SAR 衛星數量已達30 多顆。若現在各國SAR 任務規劃都得以順利實施,那麼未來5 年全球將新增15 顆SAR 衛星,全球商業SAR 市場到2022年將有望達到42.1 億美元。這些極大地推動了SAR 技術的快速發展。
  •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發布「四維地球」 國內首個智能遙感雲...
    我國的遙感技術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從當初的單一衛星遙感技術發展到今天包括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在內的空間信息技術,逐漸深入到國民經濟、社會生活與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其發展與應用水平業已成為綜合國力評價的重要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