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揭示女性生殖系統中的微生物群

2020-12-05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唐鳳)近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賈慧珏研究組在《自然—通訊》發表文章,報告了女性生殖系統(從陰道到輸卵管)中存在特殊微生物群。這些發現挑戰了人類胚胎發育在無菌環境下開展的傳統觀點。該研究還表明這些微生物群落中的變異與某些子宮病症相關,或許能用作某些疾病的生物標記。

已知陰道中有大量微生物,但在無感染狀態下,女性上生殖系統中是否存在微生物群一直不確定。賈慧珏團隊分析了110位育齡女性生殖系統中的微生物。他們採集了6個區域的樣本:陰道的下三分之一段、後穹窿、宮頸管黏液、子宮內膜、輸卵管和子宮直腸窩的腹膜液。

他們發現乳桿菌大量存在於下生殖系統(陰道和穹窿)。越接近上生殖系統,乳桿菌的數量越少,並被其他種類的細菌取代,如假單胞菌。最後,研究者發現微生物群中的變異與月經周期存在聯繫,也與一些病症(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和子宮內膜異位導致的不孕)存在關聯。

研究人員還指出通過分析宮頸黏液的微生物群,或許可以判斷子宮及腹膜腔的健康狀況。有必要開展針對更大且前瞻性群組的進一步研究,來驗證宮頸微生物群分析用作陰道—子宮病症的生物標記的可能性。

《中國科學報》 (2017-10-19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Med:女性生殖系統菌群因人而異
    5月2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不同女性陰道中的細菌也有不同,甚至同一名女性陰道中的細菌也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急劇變化。這一發現很有可能會改變目前在產科醫師和婦科醫生中流行的陰道感染的通用診療手段。
  • 我科學家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早期發育基因表達特徵
    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早期發育基因表達特徵  基因組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是調控細胞分化過程中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之一。它雖然不改變基因序列,但卻可以遺傳給後代,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在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及癌症的發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生物學奇蹟:科學家要人造女性生殖系統
    (原標題:生物學奇蹟:科學家要人造女性生殖系統)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人體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人體女性生殖系統     包括內、外生殖器官及其相關組織。女性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輸卵管及卵巢(產生卵細胞)。陰道是經血排出和胎兒自母體娩出的通道,又是性交器官。女性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稱外陰。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前庭、前庭大腺、前庭球、尿道口,陰道口和處女膜。
  • 腸道微生物群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腸道菌群與肥胖2004年,Bäckhed等人首先報導了腸道微生物群與肥胖有關,因為他們發現腸道微生物群可以調節實驗小鼠的脂肪儲存。在人和小鼠中都發現了與肥胖相關的相似的腸道菌群。在肥胖的小鼠和肥胖的人類腸道微生物群中,厚壁菌/擬桿菌比例更高。 他們的結果表明,肥胖患者的微生物組從飲食中獲取能量的能力更強。
  • 再生醫學科技,引領女性生殖健康
    中國女性婦科疾病發病率呈年輕化逐年增長趨勢,關愛女性生殖健康已成為社會賦予每一個企業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呼籲「2030年全球消除宮頸癌」,中國政府積極響應。為了讓更多的女性擺脫婦科疾病的困擾,安禹再生醫學專注女性生殖健康宣傳科普,致力於再生醫學科研成果轉化,幫助更多女性解決生殖健康問題。
  • 科學家揭示入侵細菌改變灰飛蝨微生物群落機制—新聞—科學網
    他們揭示了入侵的共生細菌沃爾巴克改變灰飛蝨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機制。 洪曉月介紹,昆蟲體內蘊藏著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微生物社會,經過長期的共進化,他們與其宿主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並在宿主的生長、發育、生殖和對外部環境適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微生物對昆蟲的影響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影響微生物社會結構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
  • 腸道微生物群在腦健康和自閉症疾病中的作用的最新進展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腸道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的各個方面,包括腦部健康中的作用。事實上,細菌共生體在各種精神和神經疾病,如抑鬱症、自閉症、中風、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正在顯現。在所有這些條件或其動物模型中已經記錄了微生物群失調。此外,腸道微生物群的消耗或調節可能影響在各種腦部疾病中觀察到的中樞病理學或行為缺陷的嚴重程度。然而,這種影響的機制只是緩慢地被揭示出來。
  • 生殖生物學領域期刊 | Reproductive Sciences
    生殖生物學領域期刊 | Reproductive Sciences 期刊:Reproductive Sciences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期刊介紹 Reproductive 徵稿啟事 Reproductive Tract Tissue/Organ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for Reproduction 近年來,人們對於導致性功能障礙、亞健康或不孕症的女性生殖道疾病的新治療方法的需求激增
  • 五湖名家共聚榕城,極深研幾齊話生殖 ——中國醫師協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五屆生殖醫學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臨床生殖醫生們作為女性健康的守護者,更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在這兩天的福州,生殖學術專家們濟濟一堂,會場中的不僅有讀書聲,學術探討聲和掌聲也是持續不斷,現場學員們的熱情仿佛點亮了福州的夜空。在胚胎發育期間,AMH分泌導致男性苗勒管退化,女性胚胎中缺乏AMH會使得苗勒管發育成輸卵管、子宮和陰道上部。曾教授談到,在臨床中AMH可以評估卵巢儲備、預測更年期年齡、監測體內IVF藥物利用率和用於手術前後的評估。患病、抽菸、避孕藥、化療等因素均可能引起AMH的波動。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
  • 中科院SBB:不同土壤微生物群中根際沉積碳的分配和周轉
    微生物組中根部沉積的C的平均周轉率範圍為0.04至0.13天,本文沒有發現微生物組之間根狀沉積的C的周轉率有顯著差異。根據根際沉積C在不同微生物組中的分布和周轉率,我們進一步揭示了GN(31.2%)和真菌(25.8%)通過根際沉積的C產生了最多的微生物殘留。有助於在全局變化下模擬植物C向SOC的微生物轉化過程中優化參數估計。
  • 論甲狀腺功能與女性生殖
    甲狀腺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狀腺素為調節機體代謝的重要因素,甲狀腺功能異常在生育年齡人群中並不少見,尤其是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 4~5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需要對人體進行縱向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以發現靶向微生物群是否能產生新的治療策略。系統生物學方法在將此類數據與來自神經疾病臨床隊列的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數據集整合也很重要,可以幫助指導個體化治療選擇。神經活性細菌代謝物,以及來自飲食的代謝物,可以調節大腦和行為的方式仍在被闡明,包括影響上皮細胞改變腸屏障功能、腸內分泌細胞釋放激素和樹突狀細胞調節免疫和小膠質功能,在衰老和神經系統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所涉及的確切的分子信號傳導途徑尚未明確。紅色箭頭表示免疫系統受到腔內容物的刺激,產生負面影響(宿主免疫激活)。
  • .| 微生物群在人類遺傳適應中的作用|微生物群|雙歧桿菌|乳糖酶|...
    這些差異是由跨多代發生的局部遺傳適應造成的,與宿主一生中免疫系統的適應或生理適應是有區別的。後來,有益的宿主等位基因出現並取代了微生物群的功能,在一些人群中變得幾乎固定。以上,作者提出宿主機制可以在本地適應過程中替代或補充有益的微生物群功能。接下來的章節,作者尋找微生物群與人類遺傳適應性有關的其他例子,其中適應性的遺傳基礎得到了很好的描述。
  • 植物背後的「微生物群」
    植物依靠土壤中的水分、營養物以及葉片的光合作用等完成能量代謝和生長發育。同時,植物因為無法移動而可能面臨營養缺乏、紫外線、高溫、乾旱、病原微生物入侵等多種逆境脅迫。植物能夠在面臨多種「危機」的環境中正常成長和完成生活史,不僅僅依靠自身的遺傳發育系統以及進化出的應對環境脅迫的能力,同時還和與其共存的無數微生物相關。
  • 女性私處不可告人的機密|女性私處|女性生殖器官_鳳凰時尚
    在古書中,用「花心」指代了G點。只要頂住了那個地方,一陣猛搗,就能令女人達到高潮。是的,這個地帶位於前陰道壁外面1/3和裡面2/3的中間。這個地點摸上去明顯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用手指或莖刺激這個地方,多數女性會感到極度的性興奮。當然,也有一個說法聲稱10%的女性能發現自己的G點。而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說,G點究竟存不存在,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事情。
  • 基因頭條 | 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重要...
    科研進展 1、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分析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巴豆醯化在生殖發育、腫瘤發生、轉錄調控、抗逆脅迫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微生物群|抑制劑|基因組|...
    而在1983年,Harald zur Hausen等人首次發現生殖器官癌患者的活檢樣本中存在一種特定的人類乳頭瘤病毒亞型(HPV-16);隨後在1999年,研究者確定了HPV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子;2002年首次發表了針對HPV-16的VLP衍生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證實了其療效;2004年,Harper等人證實接種針對HPV 16和18的二價疫苗(Cervarix)可能會降低宮頸癌風險;2006年,
  • 愛善天使構建女性生殖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閉環
    因而,女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特別是女性生殖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成為重中之重。相對於女性其他身體結構來說,其私密處是處於絕對脆弱的狀態,作為女性的私密花園,如果稍有護理不當,外來的各種病菌便會"趁虛而入",給女性私密處帶來病菌增生感染,進而引發各類婦科問題,甚至可能造成女性生殖系統病變,引起眾多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