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慢性疼痛改變我們的免疫系統

2020-12-06 生物谷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研究,麥吉爾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慢性疼痛可能重新編程免疫系統中基因的工作方式。

"我們發現,慢性疼痛會改變DNA標記的方式,不僅涉及大腦,還涉及T細胞。T細胞是一種對免疫力至關重要的白細胞"麥吉爾大學醫學院教授Moshe Szyf說,"我們的發現強調了慢性疼痛對身體其他重要部分比如免疫系統的毀滅性影響。"

慢性疼痛--持續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疼痛--是全球範圍內導致殘障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儘管研究人員在尋找新療法策略的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慢性疼痛的有效療法仍然難以捉摸。

使用大鼠模型

麥吉爾團隊使用一種通過化學甲基(methyl group)標記繪製DNA的方法研究了來自大鼠大腦和白細胞的DNA。"甲基標記對調控這些基因如何工作是重要的"共同作者、牙科教授、Alan Edwards疼痛研究中心研究員Laura Stone解釋道。這種化學標記是不斷發展的表觀遺傳學領域的一部分,涉及"開啟"或"關閉"基因的修飾,有效地重新編程它們的工作方式。

"我們驚訝於被慢性疼痛標記的基因的數量--成百上千的不同基因被改變了"Szyf補充說,"現在我們可以考慮慢性疼痛對其他我們通常不會與疼痛相聯繫的身體系統的可能影響。"

新型止痛藥可能的靶點

這些發現可能開闢人類慢性疼痛診斷和治療的新路徑,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對一些慢性疼痛標記的基因的發現,可能也代表著止痛藥的新靶點。(生物谷Bioon.com)

 DOI:10.1038/srep19615

Overlapping signatures of chronic pain in the DNA methylation landscape of prefrontal cortex and peripheral T cells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epigenetic mechanisms in the brain and the immune system are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ain. Genome-wide DNA methylation assessed in 9 months post nerve-injury (SNI) and Sham rat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PFC) as well as in T cells revealed a vast difference in the DNA methylation landscape in the brain between the groups and a remarkable overlap (72%) between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probes in T cells and prefrontal cortex. DNA methylation states in the PFC showed robust correlation with pain score of animals in several genes involved in pain. Finally, only 11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probes in T cells were sufficient to distinguish SNI or Sham individual rats.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plausibility of DNA methylation involvement in chronic pain and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feasibility of DNA methylation markers in T cells as noninvasive biomarkers of chronic pain susceptibility.

 

相關焦點

  • 慢性疼痛的腦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
    神經成像技術的發展對於探索慢性疼痛疾病所致腦形態和功能的改變具有重要作用。儘管最近的研究已經在慢性疼痛相關神經病理機制和客觀診斷性成像方法方面取得了進展,但是我們仍然缺乏將已有知識應用於臨床的能力。目前,病史、體格檢查以及臨床上可用的影像學方法,都不能為臨床醫生提供預測指數,以確定哪些病人會發展為慢性疼痛。此外,大多數臨床醫生不知道MRI除了常規的解剖掃描外,在評估慢性疼痛腦結構和功能改變的能力。
  • 【醉翁之藝】疼痛和應激狀態下的神經免疫相互作用:一類跨學科研究
    Sawicki等學者,以本篇綜述探討了在疼痛和精神疾病發病過程中,神經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更好的理解與不良疼痛狀態相關的生理和行為改變,本篇綜述文章於2020年5月發表在《The Neuroscientist》雜誌上。
  • 慢性疼痛不容忽視!研究表明其與抑鬱症、體重指數、精神分裂症...
    我們不完全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患上慢性疼痛,而有些人不會,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急性疼痛是如何變成慢性疼痛的,但人們認為,慢性疼痛與基因有關。這種缺乏了解使慢性疼痛極其難以治療。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據估計,僅慢性背痛就給英國經濟造成了100億英鎊的損失。
  • 嘌呤能受體P2RX7對適應性免疫系統是有益的
    2018年7月11日/生物谷BIOON/---多年來,人們已形成一種觀點:身體中的一種獨特的被稱作嘌呤能受體P2RX7的蛋白的功能是觸發先天性免疫反應。這被認為是不好的,因而會被阻斷。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身體中長壽的CD8陽性記憶T細胞與這種蛋白之間的關聯性,而這會影響身體中的免疫記憶。
  • Scientific reports:多能幹性因子NANOG促進癌症發生機制研究
    2015年5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 JCB:細胞核內鈣信號可改變T細胞應答有助開發免疫抑制療法
    2016年11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組成免疫系統的免疫細胞可以區分「自己」和「非己」的蛋白分子。比如,如果我們暴露於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而這些病原體表面帶有外來分子,機體就會做出免疫應答。相比之下,免疫細胞會對機體自身的分子產生耐受。這種不應答狀態或者稱為無反應性受到一個鈣控開關的調節,之前研究報導這種鈣信號開關參與許多腦部功能的調控。來自海德堡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和免疫學家共同發現了該信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CB上。
  • Scientific American|對COVID-19的免疫實際上意味著什麼?
    但是,我們尚不知曉這些抗體檢測在現實中意味著什麼,因為免疫功能是連續變化的。對於某些病原體,例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引起水痘),感染後可獲得終身免疫。而與之相對的是,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破傷風)感染後無法獲得持久免疫,即使是接種破傷風疫苗後也仍需定期進行加強注射。
  • Treg細胞能抑制免疫系統殺傷胰腺腫瘤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兩類細胞協同作用能夠保護胰腺腫瘤免受免疫系統的摧毀,然而,在阻斷了這一信號之後免疫系統則恢復了殺傷腫瘤細胞的功能。  這項研究是由來自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做出的,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reports》雜誌上。
  • Cell Reports:科學家鑑定出調控炎症的免疫系統機制
    2018年8月2日/生物谷BIOON/--當身體的防衛細胞探測到有害病原體時,它們會將其殺死並對免疫系統的其它部分發出警告。有時候這種殺戮會過火,我們的防衛系統開始襲擊健康細胞,導致一種叫做自身免疫疾病的情況出現。
  • Scientific Reports:口服膽固醇類似物顯著抑制轉移性肺癌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旨在找出這個叫做Tg6F的化合物是否以及如何改變小腸和遠端器官的免疫系統。該研究團隊使用了肺癌小鼠模型,他們將癌細胞注射進入小鼠尾靜脈,這些癌細胞隨後會遷移到肺部形成腫瘤。一組小鼠在注射癌細胞的時候開始口服Tg6F,另一組小鼠則服用無活性的化合物。治療四周後,服用Tg6F的小鼠肺部腫瘤數量比對照組少了75%。
  • Scientific Reports:射頻治療能夠改變癌細胞表型
    這是因為,通過評估癌細胞的生理特性或者表型,能夠為我們提供很多細胞的行為(包括轉移和細胞間交流)的信息。這些生理特徵或者表型在不同類型的癌細胞、正常細胞中表現不同,而且還會隨著治療產生差異,同時在疾病的不同階段也是大相逕庭。美國德克薩斯州研究者們在《Scientific Reports》發文稱,他們發現,胰腺癌細胞會因為射頻治療(Radiofrequency treatment)而發生改變。
  • 瑜伽和冥想或許「能幫助治療慢性疼痛」
    有研究表明,瑜伽和冥想或許可以幫助治療慢性疼痛。一項新的研究發現,89%的參與者參加了基於正念的壓力減輕(MBSR)課程,他們報告說疼痛和抑鬱程度有所改善。一名骨科醫生說:「許多人已經失去了希望,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慢性疼痛永遠無法完全解決,」然而,專注的瑜伽和冥想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結構和功能
  • 【頭條】神經毒素治療慢性疼痛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疼痛醫學中心的Wallace,對神經毒素(neurotoxins)治療慢性疼痛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性回顧,其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 PhD candidate to donate head for scientific study 漸凍症女博士口述遺囑捐遺體
    LOU TAO, a PhD candidate at Peking University, has announced she will donate her brain for scientific study after suffering from motor neuron disease for the past two years, reports thepaper.cn
  • 免疫系統與過敏中的免疫系統
    研究發現,免疫系統與周遭環境相互作用的方式非常奇特,但這份奇特,你或許無法理解。為了更好地了解過敏,首先需要對免疫系統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在這一部分,將對免疫系統如何運作進行基本介紹,重點強調過敏這一分支。我們經常看到這個概念—過敏原,過敏原指的是一種觸發過敏反應的介質。
  • 先天免疫系統究竟如何在保護著我們?
    任何這類的外部入侵病原體,當其越過皮膚或黏膜的屏障後,都要面對我們先天免疫系統。免疫學家稱此為先天是因為這一防衛似乎是所有動物天生都具有的。這一先天系統的工作機制是十分驚人的。假設你剛剛洗完一個熱水澡,當你走出浴缸跨到地板上時,一片碎木屑扎進了你的腳趾,而那個木片上正好有許多細菌,那麼在幾個小時內,你就會發現腳趾上的這個被木屑扎的部位開始紅腫,這表明,你的免疫系統已經開始工作了。在你的組織中正遊動著一群群白細胞幫助你抗擊細菌的進攻。
  • 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這樣的情況有望被改變。昨日,湘雅醫院向外界公布一項重大科研成果:湘雅醫院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通過3年多的努力,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    慢性疼痛是指持續一個月以上(以往為三個月或半年)的疼痛,可分為傷害性或炎症性疼痛以及神經病理性疼痛。其中神經病理性疼痛是指神經系統的損傷或功能障礙引起的疼痛,佔到了各類慢性疼痛的30%以上,包括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晚期癌痛、幻肢痛等。目前採用的藥物治療及介入手術治療均長期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慢性疼痛既是一個世界性的醫療難題,也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 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的細胞聯繫
    來源:Siyi Huang, John Austin, Najat Mannoun長期以來,身體的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被認為是相互獨立的體系,但是新的研究發現,兩者之間有直接的細胞相互作用。該項新研究發表在《細胞》,揭示了細胞介導的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的相互交流。它還為進一步的研究鋪平道路,有助於闡明神經系統如何調節免疫反應,如感染的過程。
  • 禮來與Asahi Kasei達成4.1億美元授權協議,獲得慢性疼痛新藥
    P2X7受體一直與神經炎症有關,這是多種慢性疼痛的驅動力。根據協議條款,禮來將負責AK1780未來的全球開發和監管活動。禮來將向Asahi Kasei支付2000萬美元的預付款,Asahi Kasei還將有資格獲得高達2.1億美元的潛在開發和監管裡程碑付款。Asahi Kasei將保留在日本和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推廣AK1780的權利。
  • 9新型納米高新科技改變現有滅殺新冠病毒的疫苗抗體藥物之模式:諾獎成果C60改變滅殺新冠病毒路徑與充分厭氧菌發酵改變下水道系統汙染
    、抗體、藥物之類模式:諾貝爾獎成果C60更新換代產品改變滅殺新冠病毒的路徑——充分的厭氧菌發酵改變下水道系統汙染New Nano-Technology to Change Existing Model of Vaccine, Antibo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