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科學家鑑定出調控炎症的免疫系統機制

2021-01-13 生物谷


2018年8月2日/生物谷BIOON/--當身體的防衛細胞探測到有害病原體時,它們會將其殺死並對免疫系統的其它部分發出警告。有時候這種殺戮會過火,我們的防衛系統開始襲擊健康細胞,導致一種叫做自身免疫疾病的情況出現。


在一項發表在近期的Cell Reports期刊的研究中,研究者們使用基因篩查方法和小鼠模型鑑定了一個我們免疫系統中的"反饋迴路",它能使炎症在成為對機體的威脅之前受到阻止。該研究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核心研究所成員兼傳染病和微生物組項目(IDMP)的聯合主任Ramnik Xavier領導,共同作者為IDMP 高級小組領導與研究科學家Daniel Graham和研究生Guadalupe Jasso。


團隊首先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來確定一組對炎性腸病非常重要的基因如何在不損害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控制抗菌防禦功能。


感染開始之後,首先由iNOS酶產生了一股抗菌物質一氧化氮(NO)分子。與此同時,細胞釋放出一種叫細胞因子的炎性蛋白對更廣泛的免疫系統警告病原體的入侵。然而,NO是一把雙刃劍。它對病原體產生毒性的同時,過量的NO也會傷害健康細胞。


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的出現,研究者們發現NO還誘導了一個抗菌反應,也就是一種可以防止其產生壓迫的機制。它通過兩種蛋白KEAP1 和 NRF2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兩個蛋白相互結合併隨後激活蛋白PRDX5,這一蛋白反過來尋找並抑制NO的產生,以及降低細胞因子水平。總的來說,這一反饋迴路(iNOS -> NO -> KEAP1/NRF2 -> PRDX5 -> NO)阻止了炎症反應。


另外,研究者們發現當這個反饋迴路發生故障時,炎症反應會逐步失去控制。


"炎症反應先上升,然後減速直到解決和康復。這兩個過程都與反饋迴路相聯繫,不只是概念上的,還是機制上的。" Graham說。


未來的研究還將著眼於發現能在IBD患者中不需要釋放NO便誘導出這一保護性反饋迴路的小分子藥物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該研究是理解IBD風險、進展和治療機會的一個長期計劃的一部分。" Graham說。(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相關焦點

  • Cell Rep:揭示去琥珀醯化酶SIRT5調控免疫代謝在炎症中的作用和機制
    SIRT5是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s家族第三類Sirtuins中的一員, 與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它具有極低的去乙醯化酶活性,卻可以調控三種新的賴氨酸修飾--琥珀醯化、丙二醯化和戊二醯化,科學家們在既往的研究中利用質譜技術鑑定了成百上千個SIRT5的潛在底物,而對其生理和病理功能卻知之甚少。本論文發現了SIRT5在調控巨噬細胞代謝和炎症反應中的新功能。
  • 【學術前沿】蘇士成團隊揭示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
    SCAR介導的線粒體調控通路對於理解NASH發病過程中肝臟的纖維化的發生機制有重要意義。另外,研究團隊率先構建靶向線粒體環狀RNA的納米遞送系統,實現在體內外幹預線粒體環狀RNA,為靶向線粒體信號治療代謝性免疫疾病提供新思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NAFLD已經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當前主要的慢性肝病。單純的NAFLD是可逆的,但NASH已有肝纖維化導致的永久性肝臟病變。
  • Cell reports:肥胖炎症新紐帶——PKR
    2015年4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reports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雙鏈RNA依賴性激酶(PKR)能夠通過影響翻譯起始因子eIF2α和JNK磷酸化,促進肥胖過程中的炎症反應,導致代謝惡化,通過抑制PKR活性能夠有效改善系統性胰島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謝。
  • Cell:腸道神經元幫助免疫系統調節腸道炎症
    2016年1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免疫系統主要負責防禦機體可能遭受的感染,因此會始終保持警覺保護機體免受外來威脅,但是免疫系統過度敏感也會造成過度炎症反應並會導致永久性組織損傷,因此保證免疫系統應答的平衡對於機體健康狀況的調節非常重要。
  • Immunity:華人教授鑑定免疫應答調控兩關鍵基因
    生物谷報導:美國Weill康奈爾醫學院的一個研究組鑑定出兩個基因對產生一種免疫系統細胞激素IL-10(白介素-10)至關重要。研究的結果發表在12月的Immunity雜誌上。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人員是華人科學家馬小京教授。參與這項研究的還有Weill康奈爾的劉建國(Jianguo Liu,音譯)博士、Elain Y. Chung。
  • 我科學家開闢炎症和免疫研究新方向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我國科學家開闢炎症和免疫研究新方向: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邵峰實驗室發現了一條新的天然免疫模式識別通路,為開發免疫調節劑和疫苗佐劑開闢了新途徑。歷史上,每發現一條新的模式識別通路,都無一例外地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其引發的研究熱潮會促進人類對免疫系統與病原微生物互作機制的認知。據邵峰研究員介紹,此前的研究表明,位於細胞膜上的模式識別受體TLR4通過識別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脂多糖分子(LPS),進而實現對革蘭氏陰性菌的廣譜和特異性識別和免疫應答。
  • Cell:揭示轉移性癌細胞逃避免疫系統檢測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MSK)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闡明了癌細胞如何躲藏起來並且仍然不被我們的免疫系統檢測出來,從而提供一種大有希望的新途徑來開發療法。
  • microRNA通過調節/微調炎症反應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儘管miRNA在細胞發育和腫瘤發生中發揮的作用在早期研究中已被發現,但這些小分子RNA在免疫系統發育與功能上的重要性直到最近才被觸碰。早期的研究揭示,miRNA在調節免疫反應和炎症反應中發揮作用。雖然炎症反應可以抵抗病原刺激並促進癒合,但如果沒有必要的內部負調控子進行嚴格控制,炎症反應可能會造成比病原感染更嚴重的損害。失控的免疫反應將會導致多種不同形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 國防科大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揭示微重力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受限於載人航天研究樣本量少、成本高,以及地基模擬微重力免疫學研究的動物模型缺乏,現階段對於微重力造成的先天性免疫功能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其中蘊含的深層次的分子調控機理尚不明晰,基礎理論網絡體系仍然缺乏,發展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進程緩慢,不利於未來執行長期載人航天任務的順利開展。
  • 科研人員發現自噬調控間充質幹細胞免疫功能及其機制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自噬調控間充質幹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機制。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一群成體多能組織幹細胞,不僅有跨胚層分化的能力,並具有其它幹細胞不具有的免疫調節功能,已被用於治療重症肝病、糖尿病和神經損傷等疾病。
  • 夏總平: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夏總平教授參加了此次大會,並作了題為"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的精彩報告。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在集體抗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中很重要。NF-kB信號轉導通路在介導這個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Cell Death Dis:TLR4調節聽覺損傷炎症反應機制
    作為防護性的機制,耳蝸的免疫系統參與了由於聲損傷引發的生理反應。動物實驗表明一些免疫調節因子參與了耳蝸組織的免疫反應,其中包括促炎性因子TNFa、IL-6以及IL-1b,它們能夠促進炎症反應;另外,一些流動性的單核細胞能夠進入耳蝸分化為巨噬細胞發揮功能。耳蝸巨噬細胞參與了耳蝸的炎症反應,死亡細胞的清除以及抗原呈遞過程。儘管我們知道在耳蝸疾病發生過程中不免有免疫系統的介入,但其中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Cell:重大發現!lincRNA-EPS抑制炎症產生
    2016年7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被稱作lincRNA-EPS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負責調節先天免疫。lincRNA-EPS是在巨噬細胞中大量發現的,在遭遇病原體之前,一直讓觸發炎症的基因處於關閉狀態。
  • Stem cell reports:科學家發現胚胎幹細胞向血管細胞分化的開關分子
    2015年7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了驅動胚胎幹細胞向內皮細胞成熟分化的一條分子機制,內皮細胞是可以形成血管的一類細胞,通過這一機制了解該分化過程對於幫助科學家們有效地將幹細胞誘導為內皮細胞用於組織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 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腸道3型天然淋巴細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過去的研究表明,DR3/TL1A信號通路能夠通過促進Th1和Th17的免疫應答從而在炎症性腸病中發揮致病作用。同時還有研究表明DR3/TL1A信號通路能夠維持腸道Treg細胞的穩態水平,從而發揮免疫抑制的作用,緩解腸炎的發生。ILC3是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腸道免疫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且ILC3表達高水平的DR3。然而,TL1A/DR3信號通路對ILC3s的調控機制目前仍不明確。
  • Mol Cell | 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nucleic acid sensing)是一類在進化上高度保守的生物學機制,存在於機體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中,不僅對宿主細胞抵抗外源病毒感染至關重要,更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疾病和腫瘤免疫中有重要功能。
  • Cell:利用CRISPR-Cas9鑑定出新的輔助性T細胞調節基因
    2019年1月15日/生物谷BIOON/---T細胞是免疫系統中的關鍵細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威康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構建出首個逆轉錄病毒CRISPR-Cas9基因編輯文庫來探究對小鼠T細胞的調節。他們繪製出控制輔助性T細胞(T helper cell, Th)的最為重要的基因的圖譜,並鑑定出幾個新的調節基因。
  • 磷酸化修飾在炎症小體活化和調控中的作用和機制綜述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和醫學學部、中國科學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周榮斌、江維受邀在Cell旗下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上發表了題為Control of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by Phosphorylation 的綜述性文章,系統總結和討論了磷酸化修飾在炎症小體活化和調控中的作用和機制
  • ...蘇士成/高志良/許小丁合作揭示線粒體定位circRNA調控肝臟免疫...
    代謝性炎症(metaflammation)是由營養過剩引起、免疫細胞介導的非可控性炎症。代謝性炎症是免疫代謝性疾病(immunometabolic diseases)的核心特徵。免疫代謝性疾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糖尿病和肥胖等。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影響世界約1/4的成年人。
  • 研究發現調控細胞生死轉換的重要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重要激酶蛋白RIPK1通過K376位點的泛素化修飾,調控細胞生存與死亡命運轉換的關鍵分子機制,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細胞死亡是多細胞生物體維持自身穩態與正常發育的基本生命活動,人類多數疾病從根本上說歸因於細胞死亡異常(過多或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