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死亡區急速擴張,生物預警系統已啟動,會威脅到人類嗎?

2021-01-17 奇點先驅

經過統計,地球上海洋的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裡,地球表面71%的面積,都被海洋所覆蓋。同樣,海洋也是地球生命的原始湯,是一切奇蹟開始的地方。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原始海洋大概是從41億年前出現的,不過,對於海洋究竟來自哪裡?是從地球內部湧出來的,還是被彗星等送往地球的,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地答案。

海洋作為地球上最廣闊水體的總稱,人類和海洋從古代就有了很深的「交流」,不過一直到今天,人類仍然沒有辦法對海洋研究透徹,根據研究顯示,目前人類所探索到的海底,只有5%,這表明,海洋中至少95%以上的海底區域,對於我們來說,是完全空白的,而那裡或許有著數萬種,甚至更多我們未知的生物,也隱藏著太多的奧秘。

不過,人類雖然對海洋了解不多,可是對海洋的破壞能力,卻是異常驚人。首先就是近年來隨著溫室效應,導致的海水升溫,造成的海水膨脹。根據統計,在過去的150年時間裡,海洋的平均溫度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如今平均溫度已經達到了14攝氏度。作為地表最大的儲熱體,海洋溫度的持續上升,也對著全球氣候有著不小的影響。

還有更嚴重的是,海洋死亡區也在快速的擴展之中。我們知道,除了陸地之外,海洋中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生態系統,無數的生物在哪裡生活。可能大家覺得即使海洋生物出問題了,也不會影響到陸地生物,可是,經過研究顯示,一旦海洋生態平衡被破壞,作為食物鏈的一部分,陸地上的生物就會受到影響,最終,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將會是最終極的受害者。

如今,因為人類活動,導致海洋受到了嚴重的汙染,大面積的「死亡區」也隨之而來。這些地區都是嚴重缺氧,或者是海水中已經沒有了氧氣。導致了大量的海洋生物瀕臨死亡,而更加讓人擔心的是,海洋死亡區的增長速度,已經遠超過科學家們的預期,如今已經達到了700多處的海洋死亡區,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在過去的15年時間裡,海洋死亡區急速擴張了10多倍。在2004年,海洋中的死亡區大約有50處,而截止到2019年末,就已經增加到700多處,平均以每年50處的趨勢在擴張,海洋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而更加嚴重的是,還有一些海洋死亡區是我們尚未檢測到的,同時,我們都知道海洋其實是與淡水資源相連接的,這就讓陸地上的淡水資源,也陷於危機之中。我們總說,地球上大面積都是水,可是真正可以被我們利用的淡水資源,其實一直都非常的短缺,一旦海洋死亡區最終擴張到淡水系統,人類和陸地上的生物,將迎來更大的挑戰!大家覺得當務之急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為什麼?

相關焦點

  • 南極臭氧空洞面積深度創紀錄 海洋「死亡區」達200個
    環球在線消息:由於人類的活動,地球的健康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可謂「從頭到腳」毛病不少。科學家發現,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的面積和深度都創下了歷史紀錄,完全修復需要60年時間。而海洋由於遭受汙染也出現了200個「死亡地帶」。
  • 墨西哥灣死亡地帶已達22000平方公裡,海洋的氧氣會耗盡嗎?
    墨西哥灣海洋死亡區域在去年一年就達到了22000平方公裡,是什麼導致了死亡區域內?要了解死亡區域,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以及是什麼製造了海洋死亡區域的致命條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 墨西哥灣死亡地帶已達22000平方公裡,我們的海洋氧氣會耗盡嗎?
    墨西哥灣海洋死亡區域在去年一年就達到了22000平方公裡,是什麼導致了死亡區域內?要了解死亡區域,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以及是什麼製造了海洋死亡區域的致命條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 俄羅斯啟動國家太空威脅預警系統研究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韓大洋據俄羅斯塔斯社
  • NASA啟動緊急調查:南大西洋異常區域正急速擴張,非洲南部已陷落
    1958年1月31日,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一號」升空,其攜帶的改革計數器突然下降到0,1958年3月26日探險者三號升空時,又發生了同樣的狀況,當時科學家非常不解!南大西洋異常區:不止磁場減弱,範圍更逐漸擴大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尤爾根·馬茨卡稱在過去的十年中,南大西洋異常東部出現了新的磁場極小值,每年以20千米速度急速擴張
  • NASA緊急調查,南大西洋出現急速擴張!
    地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對於人類而言至關重要,地球的一舉一動都會關乎到人類的命運,因此科學家對地球的監測一時都不敢鬆懈,不過在科學家的研究下,地球的磁場似乎出現了異常。地球磁場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護地球,磁北極(N)極處於地理南極附近,磁南極(S)極處於地理北極附近,而赤道處磁場是最弱的,不過地球表面的磁場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隨時間發生變化。地球磁場會受到外界擾動的影響,它是會變化的,不僅強度不恆定,而且磁極也在發生變化,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發生一次磁極倒轉現象。
  • NASA緊急調查,南大西洋出現急速擴張
    地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對於人類而言至關重要,地球的一舉一動都會關乎到人類的命運,因此科學家對地球的監測一時都不敢鬆懈,不過在科學家的研究下,地球的磁場似乎出現了異常。後來NASA在調查時,竟然發現南大西洋磁異常區域正在不斷擴大,每年以20千米速度急速擴張,並且還有加速趨勢!
  • NASA緊急調查,南大西洋出現急速擴張!
    地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對於人類而言至關重要,地球的一舉一動都會關乎到人類的命運,因此科學家對地球的監測一時都不敢鬆懈,不過在科學家的研究下,地球的磁場似乎出現了異常。後來NASA在調查時,竟然發現南大西洋磁異常區域正在不斷擴大,每年以20千米速度急速擴張,並且還有加速趨勢!
  • 日本氣象廳:太平洋酸化加劇 海洋生態或遭威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27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消息稱,目前給生態系統帶來威脅的海洋酸化正在日益加劇,或將擴展到整個太平洋。而海水吸收了過度排放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被認為是其酸化的主要原因。報導稱,日本氣象廳與國際機構進行合作,將太平洋分為四大海域,分析了1990年以來的太平洋海水監測數據。
  • 專吃腐肉的神秘生物南極巨蟲,到底是什麼生物?對人類有威脅嗎?
    南極巨蟲是由一支英國攝影隊在拍攝大型自然類節目《生命》時在南極的海底意外拍到的,由於被拍到時這群生物正在啃食海豹的屍體,而且它的最長的體長可達3米,因此被稱為南極巨蟲。那麼,南極巨蟲到底是一種什麼生物呢?它會對人類有危害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長時間待在珠穆朗瑪峰的「死亡區」,身體會發生什麼?
    珠穆朗瑪峰有8848米,是世界最高山峰,如果登山者想登上珠穆朗瑪峰,他們必須勇敢地面對所謂的「死亡區」——海拔8000米以上,那裡氧氣太少,身體會一分一秒的死去。有登山者稱,在海拔8000米的地方,因為空氣含氧量非常低,即使有氧氣罐,那感覺就像「在跑步機上跑步,用吸管呼吸」。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長時間呆在珠穆朗瑪峰的話,會有哪些風險?
  • 氣候變化帶來生物危機 藻類擴散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這一現象正在威脅海洋生物食物鏈,降低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產效率,也對全球漁業造成嚴重的威脅。來自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生物研究專業的頂級學府之一)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實驗室環境下,氣溫變暖將造成海洋生物的食物鏈崩潰。
  • 鯨魚,這些海洋巨人,它們會影響人類文明的歷史嗎?
    專家們宣布2030年將是全球溫室效應最致命的一年,但是如果他們幫助了我們,這個災難將不會發生鯨魚,這些海洋巨人卻能夠大幅降低甚至阻止大氣中溫室氣體的積累,它們會影響人類文明的歷史嗎?溫室效應據外媒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站稱,全球氣溫比之前升高了,溫室效應正在迅速發展成全球性災難從1880年到1970年代末幾乎百年時間,大氣溫度以每年1-1.8攝氏度的溫度上升,但誰也不知道氣候系統是不是線性變化的,最小的變化也會使氣候系統陷入混亂,
  • 綠會史海鉤沉: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
    (星期三)上午9:00在我基金會210會議室,召開「生物入侵預警系統」預研究報告研討會,請您作為評審專家赴會。1.生物入侵的概念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為,外來入侵物種( Invasive alien species)是指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系統或生境中,建立種群並影響和威脅到本地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的物種。
  • 當海洋被汙染生物會怎樣?這部動畫短片顛覆了人類的想像
    據最新研究發現,海洋中已經幾乎沒有任何未被汙染的「淨土,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玳瑁誤食塑膠袋如果長此以往,當海洋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依賴海洋生存的生物們會怎麼樣?它以另類的視角來呈現在被嚴重汙染的海洋環境中,海洋生物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主創們希望通過這部短片來呼籲人類重視海洋垃圾汙染的情況,喚醒人類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
  • 未來地球或全是海洋,人類能否進化成人魚?繼續在地球生存呢?
    人類持續進化500年,能否變成人魚進入海洋生活?科學家怎麼說!《未來水世界》這部電影,講述了地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人類在極其適宜的環境下,慢慢進化出了鰓,變成了電影中的人魚,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能體會到編劇的腦洞,很多人表示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而人類是在一步步進化的,500年後的人類是否會進化成為像電影中的人魚呢?
  • 「海洋PM2.5」 人類健康新威脅
    從近岸河口到大洋,從赤道海域到南北兩極,從海洋表層到海底深處,人類都發現了微塑料的蹤跡。參加研討會的智利專家說,在智利復活節島附近海域採集的「浮遊生物食性」魚類如紅尾圓鰺、藍圓鰺的樣本中,有80%的樣品胃裡含有1片到5片微塑料。水樣調查結果顯示,該海域每平方公裡就有近6萬片微塑料。  2018年,黃偉主持了浙江省象山灣沉積物、海水、水產的微塑料汙染調查。
  • 最新研究:到2050年農業擴張或威脅近90%陸生脊椎動物物種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最新發表的一項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於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
  • 地球海洋裡會進化出智慧生物嗎?
    我們的地球71%是海洋,21%是陸地,生命誕生於海洋,人類卻是誕生於陸地,那麼面積更廣闊的海洋有可能產生其他智慧生物嗎?地球生物——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人類經過了30多億年,但人類文明從文字的出現到現代科技大發展,只經歷了短短的5000多年。如果把地球從生命誕生到現在定義為一年,那麼人類最早的祖先古猿則誕生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的18點30分左右,人類文字誕生的文明則是在這最後一天最後一分鐘即23時59分30秒才出現。
  • 巴拿馬猴已經進入石器時代,它們未來會進化到威脅人類的程度嗎
    有些人擔心巴拿馬猴子會沿著人類進化的方向進化出更高的智力和文化,威脅人類。那麼,這種擔心有道理嗎? 儘管巴拿馬猴子已經學會使用工具,但他們使用工具的方式仍然相對粗糙。他們只知道如何使用自然界中現有的工具,但他們不能製造工具。 這相當於人類最原始的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