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不乾淨、感染、拉肚子的形象。經常會在新聞上見到「某某食品大腸桿菌超標……」,給人的感覺腸道的細菌都是不好的。
然而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腸道菌群雖然跟胃腸疾病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並不是所有腸道細菌都是不好的。人類離開了細菌也是無法生存的。那麼腸道細菌到底跟人類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腸道細菌到底是胃腸疾病的禍根還是福音?
我們離不開腸道菌群,跟它們既是共生又是競爭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
(1)出生後建立的腸道菌群微生態
人類在出生以後,從吸第一口母乳開始,就逐漸隨著環境和飲食的暴露,接觸各種細菌,並且通過不停地接觸,建立起穩定的腸道菌群微生態。我們的腸道有將近一百億個微生物,包括1000多種由厭氧菌和需氧菌組成的複雜的微生物生態系統。
這些龐大的微生物系統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協助腸黏膜免疫系統的發育,還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菌群的生長,從而影響機體的代謝、認知和免疫調節功能。在這個微生物系統裡,腸道桿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我們熟悉的大腸桿菌為例,它可以制約葡萄球菌、假單胞菌等有害菌的生長繁殖,也能夠抑制腸道內分解蛋白質的微生物生長,減少蛋白質分解產物對人體的危害,還能合成維生素B和維生素K供給人體使用。
在正常腸道環境下,大腸桿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與我們是共生的關係,我們給它們提供營養,他們協助保護好我們的腸道。
(2)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是致病菌在搗亂
那麼如果腸道的細菌混入了一些致病菌,或者致病菌的數目增多,有益菌的數量減少。就有可能出現拉肚子、腹痛等胃腸道疾病的症狀。也就是醫生常說的腸道菌群失調。這時候就要到醫院檢查找到原因,是什麼致病菌導致的,比如志賀菌引起的慢性菌痢。
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我們的飲食也要聽從醫生的建議適當的改變,不要吃生冷、油膩刺激的食物,注意營養搭配,清淡飲食,讓胃腸道逐漸恢復到健康的環境,也可以服用一些微生態製劑,增加腸道有益菌的含量。益生菌產品很多,首選正規渠道和大品牌的,這裡推薦江中利活益生菌:
#國民益生菌這款益生菌,所有菌株均來自於中國內蒙古大草原,更適合中國人腸道;專屬於江中的植物乳桿菌P9,可以有效降解腸道內農藥殘留;每袋500億活菌,每一粒活菌均受微包膜技術保護,90%以上有效到達腸道。
總結
總之,腸道桿菌既是胃腸道福音,也可能是胃腸病禍根,關鍵是保持腸道桿菌和人體胃腸道的共生平衡狀態,需要我們注意健康飲食,避免不良飲食習慣,同時注意均衡膳食,日常生活中注意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保持腸道健康狀態。
參考文獻
[1] 劉佔舉, 孫明明. 腸道微生態與炎症性腸病[J]. 中華消化雜誌, 2018,38(11):758-761.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我將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