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攪天?直擊天氣活動聚焦厄爾尼諾

2020-11-29 中國氣象局

  

圖為活動現場 李響攝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越 徐文彬報導 6月17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辦的「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鄭大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飛與媒體記者、氣象愛好者們就厄爾尼諾的發生機制、強度預測及帶來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丁一匯表示,厄爾尼諾研究和預報是國際氣候研究和預報中最成功的一個科學發展。根據目前情況可以判斷基本已經達到厄爾尼諾狀態,估計到8、9月份時還要有一次發展,並且可能在聖誕節前後達到高峰。他指出,厄爾尼諾一旦發生,將對全球天氣氣候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對於我國來說,主要出現乾旱天氣,雨帶將向南退,多集中在長江流域和華南等地,一般出現北旱南澇的狀態。

  鄭大瑋表示,從歷史來看,通常厄爾尼諾年,世界各地災害不一樣,並不是所的有厄爾尼諾年都會出現同樣的災害。我國國土遼闊,各地的氣候類型都不一樣,即使在不發生厄爾尼諾的年份也可能有部分地區受災。就目前情況來看,今年我國夏糧豐收基本確定,至於厄爾尼諾對秋糧生產以及明年糧食安全帶來的影響還要再具體分析,不應誇大厄爾尼諾的負面影響,但要做好應對的思想準備。

  鄭飛表示,厄爾尼諾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溫變暖的現象,是全球氣候變化中最強也是大家最關注的信號。目前,我國科學家預測可能會發生中等強度或者以上的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但是否會發生強度較大甚至超過1997年的厄爾尼諾現象,還有待觀察。

  本次活動由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主辦,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學會秘書處、氣象影視中心承辦。著名電視氣象節目主持人宋英傑主持了該活動。

  (責任編輯:賴敏)

相關焦點

  • 不祥的聖嬰——厄爾尼諾
    當地人便把這件厄爾尼諾的「塗鴉」之作稱為」卡亞俄漆匠」。  不祥的聖嬰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於海溫的異常增高,導致海洋上空大氣層氣溫升高,破壞了大氣環流原來正常的熱量、水汽等分布的動態平衡。這一海氣變化往往伴隨著出現全球範圍的災害性天氣:該冷不冷、該熱不熱,該天晴的地方洪澇成災,該下雨的地方卻烈日炎炎焦土遍地。
  • 「聖嬰」或歸來,大宗市場異變 厄爾尼諾:大事件並不意味著大行情
    在西班牙語中,厄爾尼諾的意思是「聖嬰」,它往往攪亂全球正常的氣候更迭,帶來高溫及強降雨,以致世界不同地區出現乾旱或者洪澇災害。厄爾尼諾現象約每隔4-10年發生一次,此前最強的一次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於1998年。比氣象學家們更為關注這一極端氣候現象的,是來自全球的投資者。
  • 厄爾尼諾現象
    當地人便把這件厄爾尼諾的"塗鴉"之作稱為"卡亞俄漆匠"。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於海溫的異常增高,導致海洋上空大氣層氣溫升高,破壞了大氣環流原來正常的熱量、水汽等分布的動態平衡。這一海氣變化往往伴隨著出現全球範圍的災害性天氣:該冷不冷、該熱不熱,該天晴的地方洪澇成災,該下雨的地方卻烈日炎炎焦土遍地。
  • 科學史上365天——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不幸的是,人類的活動卻打亂了這種穩定,反常氣候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例如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El Nino)原文是「聖嬰」的意思,它的出現猶如「哪吒」出世,能造成翻江倒海,引起大大小小無數的災難。
  • 「聖嬰」厄爾尼諾來襲 大宗商品抄底要「且看且行」
    「聖嬰」厄爾尼諾來襲   大宗商品抄底要「且看且行」    印度極端高溫「熱死」上千人、美國南部連遭暴雨襲擊、巴西旱災逆轉成洪災……近期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對厄爾尼諾現象的猜想、議論風雲再起。  在農產品市場上,天氣能明顯地影響供應端,成為價格背後的有效推手,因此「天氣市」也一再被投資者青睞。而厄爾尼諾就是天氣市的風向標,與大宗商品緊緊相連,也是虎視眈眈的眾多大宗商品多頭們的抄底信號。  今年以來,整個商品市場主體呈現寬幅震蕩的態勢。從2月份開始商品市場展開技術性反彈走勢,但反彈力度有限,3月份又出現了回調。
  • 「聖嬰」厄爾尼諾知多少
    厄爾尼諾現象雖發生在距離我國比較遙遠的東太平洋,並不對我國的天氣氣候產生強烈的直接影響,但它仍然會通過大氣環流的變化來影響中國,所以不少氣象學家認為,厄爾尼諾的出現與否是影響中國天氣氣候異常的一個強信號。不過,我國的天氣氣候變化還要受其因素的影響,不應簡單地把任何氣候異常都歸結為受厄爾尼諾的影響,也不能說厄爾尼諾發生後必然對中國氣候產生某種特定的影響。
  • 東太平洋的「聖嬰現象」與各大洲之間發生的奇怪自然現象的聯繫
    南方出現暖冬氣候主要跟在聖誕節前後東太平洋附近出現的「聖嬰現象」有關。所謂「聖嬰現象」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東太平赤道附近的沿岸喜歡冷海水生存的魚類大量死亡,漁民十分恐慌,因為這種現象最嚴重的時候往往是聖誕節前後,漁民認為是上帝派來的自己的小兒子在懲罰他們做出事,所以這種現象叫「聖嬰現象」。這種現象是指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連續半年以上溫度高於常年的平均值。
  • 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ENSO)
    最近學習了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那我們探索的腳步就從我們的海洋開始吧。什麼是厄爾尼諾?大家對厄爾尼諾這個詞應該不陌生,都知道它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但要問它具體是什麼,是怎樣產生的?應該很少人知道。厄爾尼諾:(西班牙語:El Nio)El Nio在西班牙語裡是聖嬰的意思,因此它又稱聖嬰現象,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半球的夏季,赤道附近氣溫高,南赤道暖流得以加強,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了西北季風。
  • 官方實錘:「聖嬰」來了!東部地區春夏兩季準備「泡水」
    官方實錘:「聖嬰」來了!終於,多家機構近期接連官宣,「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到來。厄爾尼諾現象,是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對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叫法,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部分地區異常乾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厄爾尼諾」(El Niño)一詞源於西班牙語,原意為「聖嬰」。
  • 厄爾尼諾名稱的由來
    近些年來,一個陌生而又帶著幾分神秘色彩的名字——「厄爾尼諾」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上。特別是上一世紀最強的1997/98年厄爾尼諾事件爆發以後,立即引起了媒體的廣泛注意。由於媒體的大力宣傳,這個多年來僅為氣象學家、海洋學家所關注和研究的現象一時間成為眾多老百姓談論的熱門話題。
  • 最強厄爾尼諾來了 83年陝南洪水就與厄爾尼諾有關
    3 當偏東信風減弱時,維持赤道太平洋海面西高東低的支柱被破壞,西太平洋堆積的高水位暖海水迅速向東擴展,使得西太平洋海溫降低,赤道東太平洋海溫上升,厄爾尼諾現象由此形成。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但以這個溫柔名字命名的氣象,卻不像孩子那樣柔弱,發怒的它曾經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災難。
  • 「厄爾尼諾」現象:人們最熟知的極端性天氣,常帶來反向氣候變化
    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因素不僅僅來自自然方面,也有可能來自人類活動。「厄爾尼諾」現象在人類活動對於全球氣候的改變方面,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全球變暖」了,一方面由於人類廣泛的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人類又對地球上的綠色植被進行破壞,導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弱。
  • 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ENSO)
    最近學習了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那我們探索的腳步就從我們的海洋開始吧。什麼是厄爾尼諾?大家對厄爾尼諾這個詞應該不陌生,都知道它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但要問它具體是什麼,是怎樣產生的?應該很少人知道。厄爾尼諾:(西班牙語:El Niño)El Niño在西班牙語裡是聖嬰的意思,因此它又稱聖嬰現象,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
  • 社區考試地理知識:厄爾尼諾現象
    但是全球的氣候也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異常的氣候--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簡單來說原本該熱的地方不熱,該冷的地方不冷。首先第一個考點為什麼把這種異常的氣候現象稱之為厄爾尼諾?
  • 厄爾尼諾及拉尼娜天氣對大豆市場的影響分析
    (原標題:厄爾尼諾及拉尼娜天氣對大豆市場的影響分析)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 今年會是1998年以來又一個厄爾尼諾年嗎?
    厄爾尼諾這個詞,以其古裡古怪的發音、不明覺厲的內涵,莫名傳唱於人民群眾茶餘飯後的交談中,讓其他生僻冷門的氣象專業詞彙羨慕嫉妒恨。不過厄爾尼諾到底是什麼,今年的厄爾尼諾又會帶來什麼毀滅性的後果嗎?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El Niño)來自於西班牙語,原本的含義是「聖嬰」。要解釋清楚厄爾尼諾現象,得先從秘魯漁場說起。
  • 厄爾尼諾與白糖的前世今生,極端天氣究竟如何主導糖產量變化?
    「聖嬰」與「聖女」  我們在深入了解「厄爾尼諾」之前首先要知道它的由來。厄爾尼諾取自西班語El Nio,意思是「聖嬰」,也可以譯作「上帝之子」。  16年1季度中南部的高溫天比往常要更熱一些,此時甘蔗處於生長期,不過由於降雨還是比較正常的,因此產量基本持平。總體而言,本次厄爾尼諾對巴西糖產量的影響並不大,而15/16榨季巴西糖產量大增的原因主要還是全球供應缺口使得糖價上漲引發的巴西的糖廠將更多的甘蔗去壓榨糖而非乙醇,這是結構調整導致的結果。
  • 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為西班牙語「EI Nino」的音譯。在南美厄瓜多和秘魯沿岸,海水每年都會出現季節性增暖現象,因為這種現象發生在聖誕節前後,則被當地漁民稱為厄爾尼諾,是「聖嬰」(上帝之子)的意思。現在厄爾尼諾一詞已被氣象和海洋學家用來專門指那些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的大範圍持續異常增暖現象。80年代以來,厄爾尼諾發生頻數明顯增加,強度明顯加強。
  • 厄爾尼諾現象再抬頭 對中國影響幾何待觀察
    近日,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2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溫較常年異常偏暖(0.6℃),即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並且可能發展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眾所周知,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往往會帶來異常的天氣現象,甚至是極端天氣事件。近些年全球天氣災害頻發,大家更是容易聯想到是不是厄爾尼諾在作怪。那麼這次這個愛搗蛋的「小男孩」會再次興風作浪麼?
  • 警惕 | 厄爾尼諾又來了!
    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圖為逐月Niño 3.4指數和3個月滑動平均指數演變(單位:℃) (註:海溫指數的滑動平均值是指本月及上月和下月海溫指數值的平均值)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