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鳥是如何學會飛翔的?鏡頭全記錄揭秘雛鳥起飛的故事

2021-02-11 湖南民生網

▲今天下午,鳥爸爸也來了,銜著食物來餵崽崽。鳥媽媽發現了我和相機,一開始警惕性很高,頭不停轉動著,觀察四周。但因沒受到傷害和幹擾,鳥媽媽似乎已接受了我和相機以及"咔嚓"聲的存在,有點兒對我"視而不見"了。

拍攝時間:8月8日

▲今天是發現鳥窩的第9天。鳥崽崽全身基本上都長滿了羽毛,白天也睡得少了。鳥媽媽銜來食物,他們就馬上向上伸直脖子,大張鳥嘴,與兄弟爭食。鳥媽媽很辛苦,上午下了暴雨,她便一直臥在窩口,用身體擋住雨水。

拍攝時間:8月14日

▲雨停了,鳥媽媽又開始不停地尋來食物。食物中,有暈有素,暈的有肉砣、小肉蟲,素的有樟樹粒……餵食時,鳥媽媽也注意「雨露均沾」,銜的一砣肉,這個崽崽餵一半,另一個也餵一半。鳥窩內壁經常有一種紅色粘稠物,鳥媽媽都及時吃掉,不知是什麼東西。

拍攝時間:8月14日

▲鳥崽崽又長大啦!兩隻崽崽睡在窩裡,佔據了整個空間。他們已經全身長滿了羽毛,完全是一隻"少年"鳥了。只是辛苦了鳥媽媽,不停地尋覓著食物,給崽崽餵著,飛去又飛來,樂此不疲。鳥爸爸則一直在對面的樟樹上悠閒,沒看到它來給崽崽餵食,不知是遊手好閒、不負責任,還是恪守職責、做好保衛?不過,鳥爸爸鳥媽媽感情似乎蠻好,倆鳥總是站在一起,好像在談論著他們的崽崽呢。

拍攝時間:8月15日

▲鳥崽崽從窩邊飛到護窗的鐵桿上,左看看,右看看,想飛,又不敢飛。這時,鳥媽媽銜來食物,給崽崽餵上一口,似乎是給鳥崽崽加油打氣。

拍攝時間:8月16日

▲這隻鳥崽崽今天經歷了兩次驚險,倒也因此能在媽媽身邊多呆一會。或許,這就是一種緣份。其實,鳥崽崽除了驚險時失態外,平時都展現出雛鳥獨特的風採。這不,鳥崽崽走出了一生第一步。

拍攝時間:8月17日

▲鳥媽媽雖然不舍崽崽們的離開,但是她心裡知道總有一天崽崽們要飛向屬於自己的碧海藍天。鳥媽媽覓來食物給鳥崽崽餵食,只想給他們更多勇氣。

拍攝時間:8月17日

▲鳥崽崽今晨風採。終於一飛沖天。

拍攝時間:8月20日

▲鳥窩空了,鳥崽崽們都已飛出鳥窩,去追求自己的自由世界了,祝福他們。

拍攝時間:8月20日

來源丨湖南民生網

講述人、拍攝丨阿信

編輯丨阿杜

責編丨老龔

相關焦點

  • 揭秘!美洲紅䴉雛鳥養成記
    美洲紅䴉的蛋比雞蛋小一點,不到50克,布滿了褐色斑點新出生的雛鳥全身呈黑色,體重約30~35g。剛出生的雛鳥,皮膚紅色,身上覆蓋著黑色的絨羽美洲紅䴉是晚成鳥。在野外,雛鳥由親鳥共同撫育。雛鳥從雌雄親鳥的喉嚨裡取食半消化的食物。在人工育雛過程中,雛鳥由飼養員餵食魚糜。
  • 兇猛的松鼠:竟敢趁著成年老鷹不在,打老鷹雛鳥的主意!
    叢林法則是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律法則,而在叢林法則中,松鼠是在老鷹的食譜上,松鼠雖然在樹上可以很靈活的跳躍,但老鷹的飛翔更快更猛,松鼠是不敵老鷹的。但這次在叢林中,成年松鼠打不過成年老鷹,那就打老鷹雛鳥的主意,有利於松鼠減少以後的天敵。
  • 雛鳥的生長階段及其所經歷的時段
    只有從鳥窩和看老鳥才大體的甄別得出來;         2)針羽期:是指雛鳥的眼睛開始睜開,體表有針狀的羽毛,食慾漸旺,張開大嘴能在巢中與其他雛鳥爭食;         3)正羽期:是指雛鳥的體形開始明顯增大,逐漸能爬窩行動。小小的羽毛開始出現,針羽的頂端長出羽片,其形態逐步接近成鳥,但還不能飛翔;
  • 雛鳥返生後怕人、撞籠子?養鳥的人注意,這樣做可以防止雛鳥返生
    雛鳥返生後怕人、撞籠子?養鳥的人注意,這樣做可以防止雛鳥返生雛鳥返生的原因有很多,像給鳥換了籠子、換環境、換鳥槓、換食杯,、分籠這些因素都會讓雛鳥返生,很多喜歡養鳥的人因為在雛鳥處於返生期時處理的不好,導致長大後的鳥返生、害怕人、還會撞籠子,不僅不和人親近,還會把自己弄受傷了,那麼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防止雛鳥返生呢?
  • 雲南景谷熱心群眾撿到貓頭鷹雛鳥 主動上交森林公安
    民警打開箱子一看,發現裡面裝的竟是一對貓頭鷹雛鳥。經詢問得知,這對貓頭鷹雛鳥系村民張明頭天晚上在離其家不遠的路邊發現的,張明見這一對小鳥還不會飛翔,查找周圍也未發現巢穴,恐其被過往車輛碾壓或淋雨病餓死在路邊,想要起駐村民警常向老百姓們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法律,就把這對雛鳥裝在紙盒裡帶來上交了。
  • 恩愛白頭翁 成都鬧市孵育雛鳥
    雛鳥出生後,這對白頭翁夫妻出雙入對地奔忙著為小鳥一日三餐覓食捉蟲。令人感動的是, 20日午後的一場突來暴雨下了不到半分鐘,外出覓食的雌鳥便急匆匆地冒雨趕回樹上,迅速展開翅膀為四隻雛鳥遮風擋雨。隨著雛鳥漸漸長大,甘女士家的平臺便成了這對白頭翁的天地,只要有人進出陽臺,它倆就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催你離開平臺。小鳥經過11天的茁壯成長,羽翼漸豐的小鳥在父母的訓導下開始離巢上樹,學習展翅飛翔。
  • 【木舍手記】斑鳩雛鳥長成記
    大斑鳩蹲著,將雛鳥攏在胸前,用力嘔出儲存在嗉囊裡的食物,餵給雛鳥。餵食過程有兩三分鐘,在這過程裡,兩隻雛鳥的嘴喙始終被大斑鳩噙著。大斑鳩的口腔就是雛鳥的餐廳。雛鳥出殼的第一周,大斑鳩餵食時頭部向下低垂,像是對兩個孩子深情而長久的親吻。
  • 為何白頭鵯巢中的雛鳥會一夜之間消失?是被轉移了還是慘遭毒手?
    白頭鵯的孵卵期大約持續10~15天,雛鳥為晚成雛,剛出生時光禿禿的,靠父母每天餵食。雖然是晚成雛,但白頭鵯雛鳥的發育速度卻快得驚人,幾乎一天一個樣子,孵化後的第一周內就能逐漸長出飛羽,9~14天就能離巢學習飛行。所以很多人都會看到自己家周圍樹上的白頭鵯巢中的雛鳥前一天還在嗷嗷待哺,一夜之間就消失了,從此再也不見蹤影。
  • 百靈鳥的雛鳥該怎麼養?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突然問我百靈鳥的雛鳥該怎麼養,我是瞬間一頓無語。因為我對百靈鳥還有了解,但是養雛是真的不太懂,難道要餵鸚鵡奶粉?不過最終還是請教了養過百靈鳥的大佬,同時也把這個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 從雛鳥到成鳥,幼鳥的成長階段有哪些?收下這份幼鳥飼養手冊
    今天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如何收穫一隻軟萌健康的幼鳥。全文共計3400字,閱讀時間8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基礎知識:孵化期和留巢期是怎麼回事?麻鳥是哪個階段的鳥?這個配方,也適用於大多數家養鳥的雛鳥餵養。以畫眉為例,食蟲的雛鳥如何餵養畫眉、百靈、繡眼都是古典鳴鳥中對昆蟲和肉類需求較高的。
  • 琥珀中發現古雛鳥 古生物學家也好奇雛鳥死前一刻在幹嘛?
    6月8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 記者6月8日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處獲悉,該研究成果將於6月24日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展出1個月的時間。
  • 深圳野生動物園小鵜鶘學會了飛翔
    據動物園飼養員介紹,白鵜鶘是大型水禽,由於身體重,在水面無法原地起飛。有的時候,鵜鶘吃得太多,顯得笨重,就會影響其順利起飛。該園這隻5個多月大的小鵜鶘一般在進食前起飛,起飛時需要助跑,助跑過程中掠過翅膀的氣流越多,產生升力就更多,所以不斷加速扇動雙翅,保證升力完全抵消引力的關鍵速度,最終完成起飛。因此,整個起飛必須一氣呵成,僅僅持續幾秒的時間。小鵜鶘降落在水面後跳上岸便張開翅膀緩緩扇動,或是用長嘴梳理羽毛等行為晾乾身上羽毛,為下一次起飛做準備。
  • 虎皮鸚鵡雛鳥的顏色跟親鳥不同是為什麼呢?
    有很多飼養者會生出疑問,明明虎皮鸚鵡雛鳥的基因都遺傳自虎皮鸚鵡親鳥,即虎皮鸚鵡雛鳥的父母,但是還會出現類似虎皮鸚鵡雛鳥的顏色與其父母的顏色均存在明顯差異的奇怪現象,這又是為何呢?甚至一些鳥友會調侃類似這些雛鳥是否是虎皮鸚鵡親鳥親生的,那麼帶著疑問,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三隻貓頭鷹雛鳥「落難」 警民攜手救助「毛茸茸」
    三隻雛鳥放在太陽帽裡原來,4月21日下午,陳葉警官接到報警稱:三隻貓頭鷹雛鳥從窩裡摔下,可能受傷了,需要民警幫忙救助。民警迅速趕到現場,詳細詢問報警人乙先生後了解到:他們當時正在爬山,突然看見幾團黑影從不遠處的樹上掉落,於是趕緊上前查看,發現竟然是幾隻毛茸茸的小鳥,細看之下原來是小貓頭鷹,而貓頭鷹媽媽也不在附近。
  • 為把雛鳥送回家
    大熱天,路上的行人都在躲避著炎炎烈日的炙烤,但在學院路163號門前,卻有一家人手捧一隻羽毛未豐的雛鳥,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好像尋找著什麼,來往的路人均對此報以奇怪的眼光,好奇的周先生上前詢問,原來這家人是在尋找一個會爬樹的人,送小鳥回家。
  • 專家:雛鳥學飛行不要盲目撿
    不過,北京護鳥小隊隊長席爾瓦說,這裡面不少「求助」比較尷尬,比如,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四起都是居民誤撿了正在學飛行的雛鳥。前兩天,石景山區五裡坨派出所民警打來電話,說市民撿到一隻鳥,不知如何救助。席爾瓦找到這處工地後,在密集的鳥鳴聲中,很快就辨聽出紅隼雛鳥的叫聲。「眼下正是繁殖期,雛鳥會喊破了喉嚨爭食。」循聲而去,幾隻紅隼雛鳥正立於牆頭張大了嘴巴。半小時後,大鳥歸巢餵食。「應該是這兒!」待大鳥走後,席爾瓦小心翼翼地把小紅隼送上牆頭,距離它的同伴有20米的距離。回到熟悉的環境,小傢伙興奮地叫起來,一步步向它的同伴靠近。又等了一個小時,待大鳥回來餵了它,席爾瓦才放心離開。
  • 大山裡的山雀,今年的雛鳥,模樣好可愛
    大山裡的山雀,今年的雛鳥,模樣好可愛 2020-11-12 00:00
  • 與斑鳩為鄰,他看到了相愛、孕育以及雛鳥被擠出巢的全過程
    與斑鳩為鄰,他看到了相愛、孕育以及雛鳥被擠出巢的全過程 2020-05-14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寧農戶拾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雛鳥猴面鷹上交
    長寧農戶拾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雛鳥猴面鷹上交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11-23 15:07 梁澤芬將拾到雛鳥猴面鷹上交
  • 烏鶇雛鳥救助餵養方法新手指南
    沒辦法,大自然就是這樣殘酷,人工養大、未經親鳥訓練的雛鳥,根本沒有什麼競爭力。然而話雖如此,可總有些朋友不以為然。他們在強烈「愛心」支配下,將本不該救助的雛鳥給救回了家。由於沒有飼養經驗,每年因此而被養死的小鳥不在少數,至於生病的則更是常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被(錯)救回家的烏鶇雛鳥,應該如何正確飼養,以減少生病或死亡問題,供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