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科學解惑」2020年最"真"謠言全曝光,全民捉謠就差你了

2020-09-21 金華抽屜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夏去秋來轉眼間到了九月中旬在這個「多事之秋」不少老謠言帶著「新朋友」又開啟了新一輪的「興風作浪」有緊跟當下熱點的「板藍根到底能不能預防新冠肺炎?」還有年年闢謠年年盛行的「水果越甜,熱量越高?」「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聰明?」「減肥前期為什麼體重不降反倒重了?」...........更有甚者「聽說聞屁能防癌症?」

你是否也會遇到這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到處尋找正解,結果答案五花八門,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

特別是在充滿磨難的2020年,不能聽見一絲風吹草動,太多的不實信息,謠言滿天飛,讓我們的生活「雪上加霜」。

別慌!

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之際,科普中國與科學闢謠重磅推出捉「謠」記H5互動遊戲,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

在這個活動中每個參與者都是捉「謠」兵的身份,各自填寫想要守護的城市,開啟捉「謠」兵修煉之旅。

你將依次遇到5類「惑眾謠言」,滿足不同興趣點。

疫情類——疫情下最具有迷惑性的謠言,謹慎識別謠言,健康度疫健康類——健康養生常見的謠言陷阱,聽說聞屁能防癌症!?小心踩雷食品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飲食謠言大坑,享受美食還不遇坑科技類——科學技術謠言掃盲區,懂前衛科技,過時尚生活航天類——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侃侃而談,拒絕傳謠

在各類謠言中做判斷題,機智過關,即可點亮智慧燈,提升捉「謠」兵等級。才疏學淺,不小心踩坑,將會獲得科學正解,豐富學識,避免謠言。

最後,我們將會生成專屬的城市捉「謠」兵海報,內含捉「謠」兵評級結果。是青銅,還是王者一圖可知~

全民捉「謠」日,就差你了!!!

點擊此處進入

叫上你的夥伴一起,

我們共同守護科學真相,

爭做城市捉「謠」兵。(捉「謠」記)


來源:人民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再提什麼信謠了,沒有人會明知是謠言而去相信的!
    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各種謠言在網上層出不窮。甚至很多自己身邊的人也會去相信那些「假」不可耐,不禁讓人引起疑惑——謠言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殺傷力」?不妨思考一下:有人「信謠」嗎?其實這裡面就包含著一個有意思的邏輯——我之所以相信一件事,一定是因為我相信它是真。我不可能明知謠言而去相信。這是顯而易見的。我的主觀心態是相信真相而非相信謠言。但是如果說這實際上是謠言,那麼我發生了認識錯誤。這種情況下能不能認定我為信謠呢?
  • 點亮智慧 攜手前行——科普中國助力2020全國科普日
    隨著2020年全國科普日的到來,全國範圍內的科普活動都在集中開展。&34;作為中國科協的科普信息化建設的權威科普平臺,更將承擔自己的責任和擔當,使科普信息化建設與傳統科普深度融合,大力提升國家科普公共服務水平。
  • 疫情謠言滿天飛?闢謠神器來幫忙
    今天筆者介紹一款闢謠神器—騰訊新聞較真查證平臺,用戶可以輸入問題直接搜索或者以提問的方式,可找尋問題的答案,是真或是假,藉助此平臺從而提升自己鑑別謠言的能力。騰訊較真闢謠,是一個致力於新聞查證的全民平臺,目標是對各種假新聞、缺陷新聞、謠言、釣魚貼、營銷貼進行查證和快速打擊,對人們感興趣的、但缺乏來龍去脈的消息進行溯源和探查真相。
  • 重新解讀謠言,三大方法讓你慧眼識「謠」
    謠言說到底,就是在私下裡被人們迅速傳播的不確定性的東西。人們最傾向於傳播不確定的東西,因為只有不確定才能演化出一萬種的可能性。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謠言的傳播需要兩個人,一個是你的敵人,一個是你的朋友。敵人是因為想傷害你所以向你傳播謠言,朋友則是指那些以關心你為名,在不自覺中向你傳播了謠言。
  • 「2020新冠肺炎記憶」項目已獲4.9K星標
    項目介紹nCovMemory 項目的中文名稱是「2020新冠肺炎記憶:報導、非虛構與個人敘述」,創立該項目的目的是為研究人士提供方便自然語言處理、疫情防治取用相關資料的資料庫。資料庫中收錄了 2020 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媒體報導、非虛構作品和親歷者個人敘述。
  • ​闢謠:吃荔枝很胖人,會「上火」?荔枝的這6個謠言,別信
    荔枝正上市,關於荔枝的謠言真多!吃荔枝易長痘?會上火?會被檢出酒駕? 嚇得有些朋友,都不敢吃荔枝了。一篇文章,一網打盡與荔枝有關的所有謠言,讓你放心吃荔枝。1、吃荔枝很胖人?所以空腹大量吃荔枝還可能引起低血糖,出現食慾下降、噁心、頭昏腦脹等症狀,甚至出現急性神經系統疾病,就是所謂的「荔枝病」。但是目前國內還沒有荔枝病的報導,頂多是有一些低血糖的病例。
  • 給你2021年第一個「真香」
    天然大豆蠟與椰子蠟的結合也保證了燃燒時的溫暖與安全性,配合Buly 1803精心調配的各式香氣,及視、嗅為一體的感官體驗未嘗不是你想要的全新嘗試。* 03Tom Dixon出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英國設計師Tom Dixon已經成為當下最熾手可熱的家居、燈具設計師之一。
  • 闢謠特工隊丨2020.07.20-07.26 謠言合輯
    為此,闢謠特工隊特推出謠言周報的特別形式,及時梳理近一周流傳的謠言,以免大家被謠言「矇騙」。港媒:內地醫療團隊把港人基因樣本送入內地子虛烏有!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香港因為開放度高,國際流動人口頻繁,其疫情的發展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
  • 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盤點2020年奇葩謠言
    本文轉自【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走(pá)過(guò)艱難的2020來到期盼已久的2021回望過去一年這些奇葩謠言你信過麼來給自己的2020年度識謠水平打個分吧祝你取得好成績謠言1奇葩程度:★★★★★真相:網民張某某酒後為博取他人關注,故意誇大事實,自行編造並發布了此謠言信息。2020年1月27日,警方依法對張某某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處罰。四目相對時,bgm起:確認過眼神,是可以傳染的人?謠言2口罩可清蒸水煮循環使用?
  • 「網絡謠言粉碎機」打破偽科學,為你「手撕」謠言
    冬天到了天氣逐漸變得寒冷但是很多謠言卻還在朋友圈熱傳其中有已經傳了很多年的魚刺卡喉可以咽米飯、喝醋?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相信過的吧擦亮雙眼保持理智不信謠,不傳謠來源:科普中國編輯:楊 揚主編:陳友海
  • 櫻桃全靠膨大劑?肥料催生菠菜綠?2020年農產品十大謠言別再信!
    綜合上述謠言的危害程度、傳播情況,經專家研判、院士點評,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與科學闢謠平臺聯合發布了《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圖蟲創意01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懺悔書?謠言概述:2020年2月,一篇題為《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書!曝光巨大黑幕!》的涉疫情文章突然爆紅網絡,文章以華南海鮮市場所謂市場經營戶的口吻爆料市場內存在大量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 二十年前的全民學英語風潮,如今變成了「學 Python」
    朋友圈隔幾天就出現的「Python 訓練營」廣告和評論區熱鬧的互動,總給人一種全民學 Python 的錯覺。是錯覺嗎?雖然 Python 「出圈」是這兩年的事,但它問世已有近 30 年歷史。稍微接觸過 Python 的人,大多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苦短,我用 Python。
  • 衡東真有人捉到害人的「水鬼」?
    衡東真有人捉到害人的「水鬼」?   記者多方求證,這是一則網傳已久的謠言。市網宣辦已經將發布該謠言的微信公眾號上報省網信辦並向騰訊舉報,市民若發現違法發布謠言和不實信息的微信公眾號,可撥打0734-8214001或者發送郵件至郵箱:hyswljb@163.com,進行舉報。
  • 《健康日曆 2020》來了!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關於健康,不要「你覺得」,也不要「我覺得」,大家都「聽醫生的」身體上的問題,必須要圖一個放心。不少粉絲表示,丁香醫生「健康日曆」是生活中的「謠言粉碎機」,希望家人朋友沒事多看看,能夠少信謠,少傳謠。為了不辜負大家的期待,今年,我們再度重磅升級了科學團隊。邀請了整整一百名三甲醫院主治及以上醫師,聯袂對日曆的內容進行全面審核。而這豪華的陣容就呈現在《健康日曆 2020》的扉頁上。
  • 小寒不寒,紅版美人謠是貼心的暖
    從2020年5月正式啟用龑王牌品牌運作以來,咱們龑王牌出品的藍版系列、紅版系列普洱茶,以及艾文華老師以普洱茶體驗師為角色推薦的茶品,似乎都印證他所說的,「好茶是不愁分享的」這句大實話。特別是藍版「2020冰島」7年陳老冰島茶,咱們在分享過程中,幾乎每過1個月咱們就提一次價格,因品質出眾,加之可遇不可求的老冰島茶料壓制,深得茶友的喜愛,在11月底就全部售罄了。
  • 六月的健康謠言,新鮮出爐!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月,舊謠言和夏天如約而至,新謠言緊跟疫情編故事:「伏天喝熱水逼出深入骨髓的寒氣」、「國外包裹是新冠肺炎汙染物」、「發往北京的快遞停運」……這些都是真的嗎?今天就為大家梳理了近期的朋友圈健康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又看到過幾次呢?
  • 2020年了,2019年這66條謠言,一次全闢掉!
    以下提到的均為謠言看看你今年交智商稅了嗎?父母最關心的健康問題1.捂汗能退燒?蓋上被子「捂」只能阻止熱量的釋放,讓體溫更高,不能促進體溫的降低。2.突發心梗大力咳嗽能自救?想要達到中毒的量,至少得吃50kg蝦+50個蘋果,但在此之前就撐死了17.空心菜是最毒蔬菜?任何食物都會吸附毒素,豬也會,牛也會,你以後吃什麼呢?18.吃完雞蛋吃柿子會得結石?正常飲食,根本不會導致形成結石,所有食物相剋都是謠言。19.鼠疫無法防控,得了就必死無疑?
  • 破解"謠鹽",姿態要生動一些
    其實,這樣的文章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網絡上,法制晚報報導,2017年在網絡上曾經流傳過該消息,在2018年2月前後已經進行闢謠。但鐵打的謠言流水的讀者,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會有人跳出來炒作一次,也真有數不清的讀者信了。很多人一聽這名字就大驚失色:氰化物啊?要毒死人的!快去買那種不含此物的「原生態」食鹽,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 「名人說」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商業可能失敗,但是科學永恆
    2016 年 1 月 17 日,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設立,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做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科研工作的科學家,迄今共頒發了 16 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作為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捐贈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未來科學大獎成立之初便一直保持著深度的參與和支持。
  • 喝粥真能養胃?牛奶真能助眠?是時候幹掉這些「健康謠言」了
    謠言:喝牛奶能助眠闢謠:睡前喝牛奶助眠這種說法,應該已經說了幾十年了吧,人們都認為睡前喝杯熱牛奶可以改善睡眠並沒有科學依據。至於為啥有些人感覺自己的臉真瘦了,可能是因為剛拔完牙,吃得少了吧。但造成眼睛酸澀難受的主要原因是「眨眼少」和「看近處的東西太久」。把屏幕調成綠色,並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反而可能因為色偏,加重不適的感覺。真想護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離開屏幕,讓眼睛休息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