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進化到大象體型需要2400萬代

2021-01-16 快科技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哺乳動物的體型從老鼠那麼大進化到大象那麼大大致需要經歷2400萬代。

通過化石和現存動物的資料,科學家們對28種不同的哺乳動物群組在過去6500萬年內的進化歷程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哺乳動物體型變大要比體型縮小更加困難。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哺乳動物的體型增長100倍大致需要經歷160萬代,增長1000倍需要500萬代,增長5000倍則大致需要經歷1000萬代。在陸生哺乳動物中,奇蹄目動物如馬和犀牛,顯示出最快的體型增長速度。有趣的是,在此次被研究的所有哺乳動物中,靈長類體型在進化中變大的速度是最慢的。

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阿利斯塔·伊文斯(Alistair Evans)說:「這是一個謎。」他說:「出現一種大型靈長類動物的困難度要遠遠大過出現一種大型的犀牛或大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是看起來靈長類變大的困難的確很大。」

而在所有哺乳動物中,鯨類——包括一般所說的鯨和我們熟知的海豚類動物,則具有最高的體型演化增加速率。它們僅需大約300萬代就讓體型大小增加了1000倍。

伊文斯和同事們懷疑形成這樣的演化速率差異可能跟鯨類生活在海水中有關,海水的浮力可以幫助它們支撐巨大的體重。這樣就讓海洋動物在增加體型方面面臨的挑戰要小於陸地動物。對於海洋哺乳動物來說,對於體型增加的限制條件要少得多。比如說,如果把一頭鯨放在陸地上,它很快就會被自己的體重壓死,體內的器官和骨骼都會被壓碎。

相對快速的縮小

相反,研究還發現哺乳動物體型變小的速度是體型變大過程的30倍。伊文斯說:「哺乳動物體型的增大和變小在速度上存在如此大的差異,這一點非常有趣。」他們的論文已經發表在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相對快速的體型縮小可能主要由兩方面的原因導致。首先,增加體重就意味著必須相應增強骨骼以及肌肉的結構和強度以便支撐額外的重量。合作研究員,新墨西哥大學的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說:「當機體變大,它們將遭遇各種限制。要克服這些問題需要新的元素,它需要新的基因,新的基因識別方式。」

第二,設想一下,當機體逐漸變大的過程中,不管它最終變得多麼龐大,最初都是從單個細胞開始逐漸發展的,因此可以設想,要想縮小體型,只要提前終止這一發育過程就行了,相對增加體型,這當然要容易的多。伊文斯說:「你只是提前終止發育程序的執行,而不是去擴展延續它。」

目前為止最詳盡的研究?

大衛·波利(David Polly)是一位印第安納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儘管他本人並未參與此項研究,但他評價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對哺乳動物體型演化發展進行的最為詳盡的研究。他說:「通過化石記錄進行演化速率的測量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一般當人們通過化石研究演化速率時,只會有選擇性的選取某種特地的物種進行。」

波利還評價稱,這項研究似乎確認了之前很多科學家的猜測,那就是:巨大體型動物的出現在演化史上需要遠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更長的時間。先前的研究之所以得到較為片面的結論是因為當時人們所進行的往往都是針對某一特定物種在一段較短的地質時間範圍內的研究。

伊文斯和同事們認為他們的這一項研究成果或許也可以適用於其它動物種群,比如恐龍。他說:「事實上我們已經開始堆恐龍的情況展開研究。」但是他也表示面臨的困難很大,主要的方面是「我們並不知道恐龍的一代壽命一般是多長。」(文/新浪環球地理)

 

相關焦點

  • ...動物的體型從老鼠那麼大進化到大象那麼大大致需要經歷2400萬代。
    研究顯示大型哺乳動物如犀牛,演化成較大體型,相對縮小體型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北京時間2月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哺乳動物的體型從老鼠那麼大進化到大象那麼大大致需要經歷2400萬代。
  • 長有像大象鼻子外形卻像老鼠的象鼩,網友:大象害怕老鼠的原因
    在動物寓言故事中:大象是害怕老鼠的,害怕老鼠鑽進象鼻,讓大象窒息等等,但在現實大自然中,成年大象是除了人類,幾乎就沒有天敵,所以大象也不害怕老鼠。只是大自然也非常神奇,偏偏創造出一種長有像大象鼻子外形卻像老鼠的小動物——象鼩,將老鼠和大象聯繫起來!
  • 老鼠和大象
    小老鼠要和大象比賽這件事,全森林的小動物都知道了,許多小動物都覺得,小老鼠太小了,怎麼能鬥過高大的大象呢?肯定會輸的。只見大象輕輕用鼻子捲起木頭,很輕鬆的運上了車子。而小老鼠用了洪荒之力,可木頭根本就不動。第一局大象贏了。
  • 童話故事:老鼠和大象
    美麗森林裡,一隻很強壯的大象看見了一隻跑來跑去的小老鼠,大象看了小老鼠一眼就覺著它長得實在太小了,跟自己相比實在是沒有什麼優點,大象非常看不起小老鼠,用嘲笑的語氣說:「你怎麼長得這麼小,一點本領也沒有!」
  • 從遠古生物、大象和老鼠說起
    為了揭曉人類為什麼會患上癌症的根源,我們追溯到遠古時期進行研究,大約7億多年前,那時地球上的生命出現了永久性變化。在地球形成的最初幾十億年裡,單細胞生物佔據了整個地球,隨著生物不斷進化,單細胞開始組合在一起,從而出現了多細胞生命體。多細胞生物具有許多優勢,細胞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結合在一起,這種數萬億計細胞的結合,使我們擁有複雜的身體結構,例如人類的大腦。
  • 在幾千萬年的時間裡,大象是怎麼進化出這麼長的鼻子的?
    大象是個神奇的動物,它們的鼻子更加神奇。世界上其他動物都沒有像大象這麼長,這麼靈活的鼻子,從始祖象、猛獁象再到現代的大象,它們經歷了數千萬年的演化,從一隻小豬大小逐漸進化成了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的長鼻子進化歷史,是地球生命演化中一個相當有趣的環節。如果追溯歷史,大象的祖先誕生於公元5500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後100萬年。大象的祖先就像一隻大點的老鼠,當時還沒有長鼻子,上嘴唇卻十分靈活,和現在的貘很像。
  • 原來大象不怕老鼠,更不怕老鼠鑽進鼻子,被騙了好多年!
    有這麼一個說法:萬物相生相剋,體型超大的大象居然會害怕體型小巧的老鼠,而且害怕的理由還特別有趣,說是老鼠會趁大象不注意的時候,鑽進大象的鼻子,咬它鼻子內部的嫩肉。01聽說老鼠會鑽自己的鼻子,大象噗嗤一聲笑出來大象體型大卻不笨重,皮糙肉厚還有厲害的象牙,更不要說它那靈活如人類手臂的長鼻子
  • 大象真的怕老鼠嗎?將一隻老鼠放到大象身上,它會有什麼反應?
    大象真的怕老鼠嗎?將一隻老鼠放到大象身上,它會有什麼反應? 大象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個頭大的驚人,給人一種非常震撼的感覺,但有人卻說大象是非常膽小的動物,小到連一隻老鼠都會害怕,事情真是如此嗎?
  • 大象的時間,老鼠的時間:時間對於萬物是平等的?
    為什麼大象總是慢悠悠的,老鼠卻匆匆忙忙?為什麼掉進深坑裡,馬會骨折,老鼠卻沒事?為什麼蝴蝶小時候是青蟲,長大後卻要長翅膀?為什麼動物不使用輪子和螺旋槳?老鼠的壽命只有短短幾年,大象能活將近100歲,但它們一生的心跳數卻是相同的;老鼠雖小,但4天就能吃下和自己體重相等的食物;牛個頭大,但要吃完相當於自身體重的食物,得花一個多月。
  • 大象為什麼怕老鼠?原來它還有個像老鼠的親戚——蹄兔
    在走獸棋的遊戲中,規定老鼠可以吃大象的,慢慢地,大家都習慣了大象害怕老鼠這一說法,其實大象是不怕老鼠的,要是戲說大象害怕老鼠,那也有可能是大象怕殺了它的親戚
  • 這種動物體重不足2斤,猶如一隻老鼠,卻和大象是「親戚」
    在地球上,總會有著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比方說體型碩大的大象,它的近親竟然是一隻老鼠般大小的動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在非洲的東部吉布地地區,科學家們在考察的過程中,竟然意外發現了一種已經消失50多年的神秘物種——象鼩。
  • 像松鼠這樣的小體型動物,能否進化出智慧?為什麼?
    譬如腦質比——用腦的質量比上體重,這個方法看似非常符合直覺,但是第一個問題就出在小體型動物上,我們人類的腦與體重的比例大約是2%,可是……老鼠也是這個值,還有些鳥類的腦比重甚至可以達10%,更是遠超人類,所以用這個數值衡量智力肯定不行。這是為什麼呢?
  • 老鼠精子為啥比大象的長:更強壯
    動物體型越大,精子數量的多寡就比精子的長度更加重要。因此,大象的精子比老鼠的短。精子大概是變化花樣最多的細胞,它們隨著體積、行裝而變化。精子分動物精子與植物精子。動物有性生殖過程中的雄性細胞,雄性動物的生殖細胞,異配生殖中的雄配子,由精子器產生的單倍體生殖細胞。1677年,列文虎克觀察到人和一些高等動物的精子以來,迄今已研究了一千多種動物的精子,其中大部分都是蝌蚪狀的。
  • 大象害怕老鼠,怕被鑽鼻子,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大象是目前哺乳動物中體型最大,最無畏的動物,性情基本上算比較溫順,因為它們也會為我們人類服務,但發起脾氣來「無人可當」,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天敵,就連上火在非洲草原上的大象,獅子也不怎麼去招惹它們,因為經常會白忙活一場最後也撈不著好處,大象肉可不是那麼好吃的。大象:呀,一隻老鼠!
  • 名字中帶「象」的,不一定是大象,還可能是老鼠
    導語:名字中帶「象」的,不一定是大象,還可能是老鼠。   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象是一種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很多動物園中都有大象,不過其實名字中帶象的,可不一定都是大象喲,也可能是只老鼠。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有一種體型很小的大象,這種大象成年身高也不過90釐米左右
    大象是如今陸地第一巨獸,分化出的2屬3種,在各自活動的區域都是體型最大的生物。亞洲象體長5米~6米,體重為3噸~5噸;非洲草原象體長5.4米~7.5米,體重為3噸~6噸;非洲森林象的體型最小,平均體重只有3.5噸左右,但對於其他生物來說依然是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
  • 體型超大、壽命較長,癌症率卻極低:大象是這麼做到的
    從統計學上來說,體型更大的動物因為有更多的細胞,因此患上癌症的可能也會更大。照這樣推理,大象的細胞數量要比小型哺乳動物多數百倍,因此大象的發病率要高得多。但事實並非如此!最近,《細胞》(Cell)旗下期刊《細胞通訊》(Cell Reports)刊發了一篇新研究,這項研究對大象的癌症低發病率提供了新線索,其中的關鍵可能就是「殭屍基因」(zombie gene)。
  • 大象和鯨魚,是怎麼樣一步步進化成為今天的樣子呢?答案並不複雜
    龐大如大象和鯨魚,在自然界中除了人類幾乎沒有任何天敵,而一些弱小的生物需要處處小心,才能生活下去,為什麼這些生物不選擇進化的越來越強大呢?地球,是一個不平凡的行星,這是因為在地球上生存著難以計數的生命體,從簡單到複雜,渺小如細菌,龐大到鯨魚,都安穩的生活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星球上,當我們忽略地球上的生物,從更加宏觀的宇宙角度來看待地球,是否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呢?
  • 大象真的怕老鼠嗎?
    我們都聽說過「老鼠治服大象」的故事:小老鼠會咬大象的腳,或者鑽進它們的鼻子裡,因此大象會害怕小老鼠。但是迄今為止並未發現能夠證明這些觀點的證據。  老鼠鑽象鼻的故事起源於數千年前的古希臘人,據他們說,一隻老鼠鑽進大象的鼻子,結果把它逼瘋了。
  • 人類的祖先從老鼠進化到猿猴?|人類進化史5:直立為人
    小行星為小型哺乳動物掃清了障礙,它清除了原本體型龐大的食肉動物,為人類祖先的成長提供了生態空間。災難過後,剛出洞穴6400年前,我們的祖先從老鼠進化成了身長不過15釐米的猴型動物,最初他們以昆蟲為食,這不足於滿足我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