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看眼睛虹膜就能預測疾病?

2020-11-22 海南日報
  ■ 本報記者 侯賽 通訊員 鍾友廷

  近日,海口白領小吳和朋友逛街,路過某美容院門口見到有免費的「虹膜檢測」。據稱這種檢測無需檢查身體具體器官部位,只對眼珠虹膜進行檢測就能做出疾病診斷。出於好奇,三人都進行了檢測,結果都被檢測出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到30歲的小吳被診斷體質最差,「酸鹼失調,體質已經相當於40多歲的人」。檢測人員隨即給小吳開出了一個營養保健方案。

  看虹膜真的能評估人體的健康狀況嗎?帶著小吳等人的疑問,記者採訪了海南省眼科醫院教授劉紅山。劉紅山表示,「看虹膜可預測疾病」毫無科學根據,患者切勿輕信。千萬不要因此被不法分子忽悠去做不必要的治療,或者購買無用的保健藥品。

  所謂虹膜,是指眼球瞳孔周圍有顏色的一片區域。據劉紅山介紹,眼睛的虹膜構成了瞳孔,通過收縮和放鬆以調節瞳孔的大小,從而控制進入眼球內光線的多少和進行屈光調節的作用。虹膜與瞳孔參與了眼部的調節反射,當有外來光線投射入瞳孔時,人眼就會主動作出瞳孔縮小的反射。

  「虹膜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容易產生免疫性疾病,對某些物質的刺激也容易出現反應性炎症。」劉紅山表示,虹膜的變化只能反映身體已經產生的某些疾病,並不能預測未來將會產生哪些疾病。如系統紅斑狼瘡,表現在虹膜可出現水腫、出血和炎症滲出;眼睛受了外傷,可造成虹膜撕裂和色素脫失,如果虹膜發生斷裂,瞳孔就會變形;青光眼的高眼壓令虹膜承受不了眼球內升高的壓力而發生萎縮。

  「『看虹膜可以預測將來會發生何種疾病』這樣的學術論斷,在專業眼科會議或交流中都聞所未聞。」劉紅山認為,通過虹膜診斷可以預測即將發生的疾病,這樣的觀點缺乏科學依據。

  劉紅山認為,「虹膜檢測」用於診斷和預測即將出現的疾病,缺乏科學依據,不具有科學性,沒有用於臨床醫學檢測。無論是將健康人檢測為「病人」,還是將有病的人檢測為無病,都會造成嚴重後果。人們做體檢還是到正規的醫院體檢中心更準確。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來蛇橋浮水面
    文\海南日報記者 葉媛媛  圖\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龍泉  它是一座古橋,卻如同一位隱匿於深閨的姑娘,每年只有短短兩三個月願意露出「嬌容」;它的芳名聽起來不那麼溫柔,名曰蛇橋;它靜靜地佇立在海口龍塘鎮國倉村,因其獨特性漸漸吸引了不少關注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為什麼有人兩隻眼睛顏色不一樣?與疾病無關
    參考消息網7月7日報導西媒稱,眼睛的顏色是一種遺傳特徵,主要取決於父母眼睛的顏色。兩隻眼睛顏色不一眼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大多數情況與遺傳基因密切相關,而與任何疾病都毫無關係。西班牙《國家報》7月4日報導,眼睛最常見的是棕色虹膜,其次是藍色,最少見的是綠色虹膜。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文\見習記者 蔡 倩  海南日報記者 符王潤  通訊員 黃茲志  圖\海南日報記者 張 傑  將南洋風格與本土元素相結合是海南僑鄉建築的普遍特點,文昌符家宅,不但海南人文元素隨處可見,還將南洋風格與伊斯蘭風格的時尚大氣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些瞼虎特「海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據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但很多同屬類物種之間差別極其細微,對科研者而言,發現新物種是可遇不可求的幸運。譬如說,瞼虎。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細心做防護 有序推復工
    ,機械作業的聲音遠遠地就能聽見。但前來採訪的海南日報記者卻並不能進入生產區,就連運料進場的工人事先都需進行消毒、登記和測體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外地運輸車輛不易進島,我省各地畜牧養殖企業飼料緊缺。為保障供應,我們提前召回了文昌本地的工人,進行嚴格的健康檢測後復工,同時實施封閉式管理。」海南歌頌飼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韓雄元表示,目前公司上崗員工61人,每天加班加點生產,日產飼料超過600噸。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吹浪打漁歌歡
    海南南部的疍家鹹水歌,西部的軍話漁歌是海南漁歌中的重要部分。此外,海南島其他漢族地區的歌謠中,也有許多以海洋生活為背景的,比如海南島東部僑鄉的歌謠中,以趕海和送親出海到南洋的內容居多。海南最南部的回族也有自己的漁歌,三亞市的《搖籃曲》:「妹挑飯到海邊等,看見哥船帆順風,目送哥船捕魚去,去也一帆回一帆」。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部「狼的格林童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十多年前,《狼圖騰》一出版即成暢銷書,關於狼的精神品性在年輕人中引發諸多討論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海龜:我們出生在西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操 圖\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美麗的西沙群島,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秀美的島礁除了海潮拍岸的聲音外,萬籟俱寂。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青青寸草守痴心
    2018年12月26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熱帶牧草研究中心主任白昌軍,在赴柬埔寨執行熱帶農業對外合作試驗站建設及資源調查科研任務中,因突發疾病永遠地倒在了考察種質資源的路上。  51歲的白昌軍,和熱帶牧草延續了28年的科研故事就這樣在異國他鄉戛然而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走路不穩動作慢 警惕帕金森
    ■ 本報記者 侯賽  提起帕金森病,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只有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