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climatic change)通常指數十年平均氣候狀況的變化,多用於表述歷史時期數千年間的氣候變化,有時也泛指任何時期的氣候變化。武木亞冰期中的最後一次冰期大約在1萬年前結束,自此以後總的趨勢是氣候變暖,但其間至少發生過四次寒冷時期,即距今8000-9000年前,公元前5000-1500年,公元前1000一公元100年及公元1550-1850年,但每次寒冷時期降溫不過1-2℃,而寒冷時期之後又是暖期,不過最後兩次寒冷期較前強烈,氣候已明顯比4000年或7000年前的所謂最適宜期(或黃金時代)寒冷。最後一次寒冷期通常稱為小冰河期,一般認為小冰河期的溫度約比現代低1一1.5℃。研究歷史時期氣候變化與地質時期氣候變遷不同,除地質上的證據外,主要靠歷史記載、樹木年輪、冰芯及湖泊沉積物的分析。
自然災害分為很多種,其中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氣象災害主要有:旱災、洪澇、高溫熱浪、沙塵暴、霜凍、冰雹、暴雨、雷雨、大風、雪災等。我們稱這種由於氣象條件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建設及國防建設等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害的天氣事件為氣象災害。同時,氣象災害還能誘發其他的災害,如暴雨除了引起洪澇災害之外,還能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旱災可進一步引起的土地荒漠化以及農作物的病蟲害等。
當然,同一個天氣事件,在不同的方面各有利弊,例如,我國的地理環境使得我國是一個受颱風影響頻繁的國家,颱風的侵襲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的損失,但是另一方面,颱風帶來的降水又是我國東南各省夏季雨水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在江南伏旱時期,一次颱風登陸,往往給農作物帶來及時、豐沛的雨水。所以,如果能夠加強應對措施,提高整個社會的承災能力,對於減少災害風險、趨利避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生態系統、人類經濟社會等對氣候變化具有明顯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農業、水資源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問題也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這些系統通過對氣候平均狀態、變異和極端事件的變化做出不同的響應,給人類社會和經濟帶來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事物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都具有兩面性,有利有弊,重點是哪一方面佔主導地位。目前正經歷的以變暖為主的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是弊大於利,雖然能在某些方面帶來一些直接的正面影響,但由於其變化所導致的波動相對而言也更大,而人類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應變能力不夠,所以,氣候變化將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其所帶來的自然災害及造成的後果已經日益嚴重,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最近幾年,沒有發生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氣候在變暖的同時,高溫、乾旱、洪澇、風雹等災害性天氣的時空格局、災害程度等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已經或正在,並且還將繼續對我國的農業和生態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由於採取了適應措施,已經觀測到的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所產生的影響利弊並存。氣候變暖以來,由於氣溫升高和熱量增加,我國冬小麥的種植邊界明顯北移西延,玉米晚熟品種種植面積擴大。反映了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有利的一面。然而不利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主要表現在,因氣象災害而導致的農業損失加重,增加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尤其是局部高溫、乾旱、春霜凍對農業的危害嚴重。
在過去幾十年中,氣候變化已經引起了我國水資源的變化。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主要是由於氣溫升高或降水增減使徑流變化而引起的。
對我國6大江河(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海河、淮河)主要控制站的實測地表徑流量的變化趨勢研究表明,近40年來六大江河的實測徑流量都呈下降趨勢。降幅最大的是海河流域黃壁莊站,每10年遞減率達36.64%;其次為淮河的三河閘,每10年遞減率為26.95%。下降趨勢最小的是珠江,每10年遞減0.96%;長江的宜昌為1.01%、漢口為1.46%;松花江為1.65%。從地表和地下總徑流量來看,除珠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呈總體上升趨勢外,其他流域皆下降。其中海河流域下降幅度最大,每10年下降22.5%~23.4%;其次為淮河的三河閘,下降19.34%。
特別是近20多年來,北方乾旱缺水與南方洪澇災害同時出現,北旱南澇的局面有所加劇。1980-1989年海灤河流域平均地表徑流量僅155×10.8 m3,比1956-1979年平均地表徑流量288×10.8 m3減少了46.2%。進入20世紀90年代,乾旱區向西南方向轉移,在黃河中上遊 (陝、甘、寧)、漢水流域、淮河上遊、四川盆地,1990-1998年9年的平均年降水量較多年平均偏少約5%~10%,氣溫偏高0.3~0.8 ℃;黃河利津以上平均來水量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32%。
氣候變化是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氣候變化不僅可影響人們的生理功能,而且還會影響人們的情緒,使精神狀態發生改變。另一方面,人們因氣候變化而產生不適應的感覺,這將助長某些疾病的蔓延,使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研究發現,一些靠病菌、食物和水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多數模型的模擬與預測結果都表明,在氣候變化情景下,瘧疾和登革熱可能傳播的地理範圍會略有增加;儘管一些傳染病會出現區域性減少的現象,但在目前分布範圍內,這些傳染病和許多其他傳染病在地理分布和季節上的分布都有增加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