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舉行
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12月2日至13日在馬德裡舉行。大會期間,中國「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主題邊會在氣候大會的中國角召開。該邊會由科技部社發司和21世紀中心聯合主辦。主辦方供圖中新網馬德裡12月11日電 (夏賓)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12月2日至13日在馬德裡舉行。大會期間,中國「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主題邊會在氣候大會的中國角召開。該邊會由科技部社發司和21世紀中心聯合主辦。
-
中國與斯裡蘭卡舉行季風氣候與環境變化研討會
中國與斯裡蘭卡舉行季風氣候與環境變化研討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08 21:5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科倫坡12月8日電(記者楊梅菊 劉鴻儒)「首屆中國與斯裡蘭卡季風氣候與環境變化研討會」8日在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召開
-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
解振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 中國都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解振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 中國都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2017- 中新社柏林5月22日電 (記者 彭大偉)針對當前國際氣候治理進程存在的不確定性,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22日在柏林表示,各方應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和《巴黎協定》確定的基本原則,加速落實已經作出的承諾,決不能倒退。
-
上海天文臺舉辦「地球2.0凌星巡天衛星」科學討論會
10月28日至2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主辦的「地球2.0凌星巡天衛星」(以下簡稱「地球2.0」)科學討論會通過線上舉行 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表示,希望通過本次討論會上的思想碰撞,深化論證地球2.0的科學目標和需求,同時期望背景型號項目在兩年半時間內完成衛星科學目標論證、總體方案設計和關鍵技術攻關,並爭取衛星儘早立項和發射,實現中國在空間開展系外行星觀測研究上的首次突破。
-
全球科創智庫舉行物理與生命科學跨學科研究中外討論會
9月14日下午,全球科創智庫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空中會議廳」遠程連線,邀請中科院專家與英國專家,舉行「物理與生命科學跨學科研究專題討論會」。各位專家針對物理和生命科學的前沿跨界話題,展開了精彩的討論與交流,活動圓滿舉辦。
-
第七屆全球氣候變化智庫論壇「氣候變化經濟學的最新進展」舉行
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下稱「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辦的「第七屆全球氣候變化智庫論壇—氣候變化經濟學的最新進展」在COP25「中國角」召開。 夏賓 攝中新網馬德裡12月12日電(夏賓)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12月2日至13日在馬德裡舉行。期間,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下稱「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辦的「第七屆全球氣候變化智庫論壇—氣候變化經濟學的最新進展」在COP25「中國角」召開。
-
國際觀察 | 美國的氣候變化「雙標」鬧劇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美國近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對中國攻擊不斷。美領導人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就環保問題抹黑中國,隨後美國務院炮製並公布所謂「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美方在抹黑攻擊中國的同時,誇耀本國在環保領域的所謂「成績」。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是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態度消極,備受國際社會詬病。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例如:2003年夏季歐洲中西部發生了罕見的高溫熱浪,導致2萬人死亡;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造成美國紐奧良州1700多人死亡,1000多億美元損失;2018年全球氣象災害導致6200萬人受災,經濟損失超過自然災害損失總量的90%。 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海平面高度持續上升。近25年來,海平面上升速率達到3.15毫米/年。
-
【盤點】歷屆氣候變化大會成果(組圖)
這次會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通過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是是世界上第一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公約,也是國際社會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框架。以後歷年召開的氣候變化大會談論的氣候問題,都是以這個公約為基礎的,而且該公約具有法律效力。
-
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專題報告會及座談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記者 呂婷 攝影 常志東)4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專題報告會及座談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副主任陸建華,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薛其坤、尤政出席專題報告會。會議由尤政主持。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機構和體制建設第五部分 中國對若干問題的基本立場及國際合作需求 一、中國對氣候變化若干問題的基本立場 二、氣候變化國際合作需求 前 言 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還開展了一些有關清潔發展機制能力建設的國際合作項目。 第八,加大氣候變化教育與宣傳力度。中國政府一直重視環境與氣候變化領域的教育、宣傳與公眾意識的提高。在《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各級各類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續發展意識;強化人力資源開發,提高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文化素質。
-
西班牙接盤 | 智利總統宣布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馬德裡舉行
△智利總統皮涅拉智利總統皮涅拉31號在總統府宣布,應西班牙政府提議,原定在智利聖地牙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
科學認知氣候變化 高度重視氣候安全
該報告是對IPCC先前相繼發布的三個工作組報告成果的高度凝鍊與綜合,包括氣候變化及原因、未來氣候變化與風險、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路徑、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措施等內容,反映了近年來科學界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人類社會對氣候變化的最新認知與理解。
-
中國水產學會魚病學專業委員會召開學術討論會
中國水產學會魚病學專業委員會2003年學術討論會於8月11日至13日在廣東省湛江市南疆賓館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水產學會魚病學專業委員會與湛江海洋大學聯合主辦,並得到廣東水產學會、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中心以及湛江粵海飼料有限公司的大力協助。
-
第二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11月24日電 11月14-16日,第二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暨2020年清華大學研究生國際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承辦,以「氣候變化與後疫情時代的綠色復甦」為主題,共來自6大洲、13個國家、47所國內外高校的220餘名師生參加。
-
蘭州大學三極高峰科學論壇暨「珠峰創新獎學金」捐贈儀式舉行
新聞背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所」)於2003年成立,是中科院黨組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科學前沿發展趨勢,在知識創新工程科技布局和組織結構調整中成立的研究所之一。研究所實行北京部、拉薩部和昆明部的「一所三部」運行模式,還在加德滿都、伊朗、塔吉克建有海外科學中心。
-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舉行學術會議並發表重要聲明
清華新聞網9月21日電 9月16至17日,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GAUC)舉行公開活動和學術會議。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大臣、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OP26)第26屆締約方會議主席阿洛克·夏爾馬,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為本次會議致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第26次締約方會議之友」斯特恩勳爵主持活動,聯盟9所成員學校的十幾位專家學者在本次會議上發言。
-
讀懂中國 讀懂世界:氣候變化下的中美合作
南方網訊 (記者/鄭彤彤)2020年11月22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氣候行動:中美省州合作」專題對話會在廣州舉行。對話會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21世紀理事會(博古睿研究院)和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共同舉辦,國創會副會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主持,廣東省副省長覃偉中,中國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前州長、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主席傑裡布朗,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主席瑪麗·尼克爾斯等多位來自中美兩國政界、學界和企業界的代表和專家參會。專題對話現場。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既著眼解決當下突出問題,協調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更旨在引領未來, 為推動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為新的歷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氣候變化被認為是中美可以合作的重要議題之一,現在是中美兩國關係需要深度調整的關鍵時刻,拜登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籌碼。」孫興傑表示,雖然拜登不是一名「推特總統」,但其在社交媒體上的承諾是否能夠兌現,仍有待全世界觀察。據了解,下一輪聯合國氣候談判定於2021年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屆時各國將提交新的、更具雄心的2030年目標,而國際社會期待美國落實重返承諾,承擔大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