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研究」學術討論會(第一輪通知)
第六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研究」學術討論會將於2017年9月22本次會議將邀請眾多在蛋白質科學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參加,不僅為本領域的中青年科學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也為近期回國或進入蛋白質科學領域的同行提供融入國內隊伍的機會。此次學術會議的召開,將集中展示過去兩年我國在蛋白質科學領域的輝煌成就,展現國內正在開展的令人激動的研究工作,展望未來我國在蛋白質科學領域的美好前景。此次會議將是我國蛋白質科學乃至學術界的又一次盛會。
-
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專題報告會及座談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記者 呂婷 攝影 常志東)4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專題報告會及座談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副主任陸建華,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薛其坤、尤政出席專題報告會。會議由尤政主持。
-
上海天文臺舉辦「地球2.0凌星巡天衛星」科學討論會
10月28日至2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主辦的「地球2.0凌星巡天衛星」(以下簡稱「地球2.0」)科學討論會通過線上舉行 地球2.0衛星於2020年6月列入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背景型號項目」(第二批),上海天文臺是項目牽頭承擔單位,參加單位包括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項目負責人是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葛健。
-
2003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在中國舉行
與此同時,科學評估還表明,未來50-100年全球的氣候還將繼續向變暖的方向發展。針對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這一國際熱點和焦點問題,近日,在中國北京舉辦了2003年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來自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的460餘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
中國加速融入全球科創網絡,「科學天團」呼籲交流合作
在全球科創新版圖不斷重塑的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更強調交流與合作。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圍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這個主題,共有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出席論壇。
-
「第十九屆全國基礎光學與光物理學術討論會」召開
」在吉林長春舉行。他還介紹了東北師範大學「巍巍東師,根溯延安,白山松水,薪火相傳」的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以及近年來東北師範大學「強師報國、求實創造」的創新發展之路,特別是物理學院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
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外...
戴煒棟教授指出,在國家「雙一流」建設和「新文科」發展的背景下,跨學科研究是當代科學發展的趨勢,亦是語言學發展的必然所向。隨著認知科學、腦科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的發展,語言學的研究領域將日益拓展。
-
【農科智庫編譯】植物科學研究網絡十年展望:2020-2030年
-2030年展望:未來健康和可持續的視角重新設想植物的潛力》(下簡稱《展望》),該報告概述了大膽、創新的解決方案,用以指導未來10年在植物科學方面的研究和投資,已發表於PLANT DIRECT。植物科學研究在解決全球緊迫問題方面具有巨大潛力,這些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糧食不足和糧食可持續性發展。然而,如果沒有對植物科學的持續投資,那麼為解決這些緊迫問題而產生創新發現的必要研究就會面臨風險。
-
首屆全球百強科創大賽頒獎典禮在無錫市錫山區隆重舉行——100個...
中國江蘇網11月19日無錫訊11月18日下午,首屆全球百強科創大賽頒獎典禮在無錫市錫州花園酒店隆重舉行。典禮上揭曉了從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日本等國際賽區及上海、北京、深圳等國內賽區報名參賽的1500多個項目中,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鑽石大獎和金、銀、銅獎。
-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
包括海爾兄弟在內,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小朋友,同時也困擾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羅斯巴什,儘管他本人就是生物鐘揭秘者、晝夜節律研究的權威。「我認為這個問題是神經科學的一大挑戰,也是非常有趣的問題。落到實地來說,就是如何讓睡眠和晝夜節律更加有效。」生物基因大測序呼喚跨學科合作。
-
「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舉行
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這一前沿科學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
...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暨紀念北京世婦會25周年學術...
今年10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慶祝北京世婦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的講話上,高度讚揚了中國婦女在抗疫中的貢獻,主張讓性別平等落在實處,此次學術研討會對我國未來性別平等研究和實踐工作具有特殊意義。 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於1990年10月,是一個跨學科的教學與研究機構。
-
加強悖論的跨學科研究
悖論是困擾人類思維和科學發展的跨學科難題。以往人們多關注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悖論及其研究,而忽視悖論與跨學科研究的關係。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認識悖論的跨學科特徵並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尼採在《悲劇的誕生》中寫道:「當科學之環變得更大時,它會在更多的地方碰到悖論。」美國哲學家普特南說:「確實如此!量子力學正是這種情形的一個漂亮的例證,當它的理解力增加後,同時將世界置於一個更充滿悖論的境地。」科學史告訴我們:20世紀是從無法取消的科學悖論開始的。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像一柄雙刃劍,既為創造人類幸福提供空前無限的能力,也使人類擁有可以毀滅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力量。
-
「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活動在滬舉行
央廣網上海11月3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錢俊妮)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日前在上海舉行。
-
跨學科研究大勢襲來,為什麼他們都在辦Datathon?
跨學科研究可謂是近年來科學研究方法中討論的焦點之一,顧名思義,「跨學科」指的就是通過超越以往傳統學科分類的研究方式,而實現對問題的整合性研究。
-
這場全球科學盛會,讓諾貝爾獎得主感嘆「意義重大」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30餘位中國兩院院士、100餘位各國優秀青年科學家,通過線上視頻和線下出席方式,在上海這座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城市發表演講、交流思想。 讓全球科學盛會在滬持續舉辦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上海,因科學而再次刷屏
包括海爾兄弟在內,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小朋友,同時也困擾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羅斯巴什,儘管他本人就是生物鐘揭秘者、晝夜節律研究的權威。「我認為這個問題是神經科學的一大挑戰,也是非常有趣的問題。落到實地來說,就是如何讓睡眠和晝夜節律更加有效。」生物基因大測序呼喚跨學科合作。
-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來自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報導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分布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200餘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將在3天的會期雲上相聚;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史無前例的全球頂尖科學家聯動,造就一場疫情也阻礙不了的別開生面的科學盛宴。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科創中國-全球院士專家博士聯盟2020首屆年會在肇慶舉行
科創中國-全球院士專家博士聯盟2020首屆年會於11月25日-26日在肇慶舉行。本次活動在全球創新中心指導下和肇慶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由中美矽谷發展促進會等單位發起,科創中國-全球院士專家博士聯盟主辦。「科創中國」 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形勢下, 研究制定的中國未來發展戰略品牌定位。
-
【科學時報】中外科學家研討應對全球變化生物學效應
近日,來自16個國家的120多位科研人員參加了在昆明召開的第四屆整合動物學國際研討會暨全球變化生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