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堯學委員建議 從戰略層面重視網絡和信息安全

2020-12-0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張堯學委員建議 從戰略層面重視網絡和信息安全

2014-03-10  來源:人民政協報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2月27日正式成立,關於國家以及個人的網絡安全的話題瞬間為國人熱議。作為國內計算機領域最頂尖的專家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張堯學如何看待網絡安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張堯學委員建議,從戰略層面重視網絡和信息安全。

 

張堯學認為,隨著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個人信息日趨呈現出網絡化與公開化的特點,但保護機制的短缺,使得惡意獲取、非法倒賣、失職外洩個人信息的事件頻頻發生,直接威脅到了公民經濟安全與人身安全。隨著網際網路在中國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人群越來越多,中國已成為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國。僅2013年11月,境外木馬或殭屍程序控制境內伺服器就接近90萬個主機IP。侵犯個人隱私、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去年,美國驚人規模的海外監聽計劃被前中情局僱員斯諾登引爆。1990年至1999年,張堯學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執教近10年,他是國內首臺路由器發明者和國內首臺路由交換機發明者,同時也是國內最早開始InternetQuos控制研究和應用的研究者。在他看來,搞網絡的人都知道,所謂「稜鏡計劃」,美國至少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做這件事情了。

 

在張堯學看來,只有從戰略層面上重視網絡和信息安全,才能保護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用正確的思路去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然後把它引導到正確的方面來。」

 

張堯學透露,由自己承擔的「透明計算」研究已經成功,就是把所有的手機作業系統都去掉,同時,在手機的硬體層面做一個自己的界面,「相當於裝了一道鋼門,將小偷攔在門外。」

 

目前張堯學正計劃將該技術運用於醫療大數據上面,讓病人無論是在哪看病,看完以後他就可以在手機上自己看自己的檢查結果,看CT,看核磁,看自己的病歷,看自己的生化報告,看醫生的診斷,都可以拿到,不論你所處的位置是哪裡都可以看,「看完以後這些信息就會像水一樣流走,而不會存儲在手機裡面,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保護個人隱私。」

相關焦點

  • 潘建偉委員:建議在量子信息等領域部署構建國家實驗室戰略
    中青在線北京3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網記者王林 沈傑群)今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表示,量子信息科學發展到今天,特別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各項關鍵技術的攻關,這需要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也需要相關研究機構、國家相關部委和企業的支持與協作
  •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被曝涉嫌抄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這個獲獎項目,此前就引發爭議。  近日,網名為KraneSun的lT工程師在開原始碼軟體平臺Github發帖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項目——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且涉嫌抄襲國外l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 張堯學回應抄襲:「透明桌面」與「透明計算」系兩個項目
    【背景資料】張堯學,59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湖南澧縣人,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985工程辦公室主任。現任中南大學校長,兼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信息化諮詢委員會委員。
  • 7位委員聯合建議:加強我國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新冠疫情的蔓延,進一步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思想的重要性,也引發了委員們的思考。「我國空間站即將建成,將為大規模開展空間生物實驗奠定設施基礎,不斷提升國家生物安全水平。」
  • 校長張堯學這半年
    如果「正式」一點說:你家新添了一臺筆記本或一款iPad,無需向中國電信再繳一份網絡服務費,因為,一個幾十塊錢的路由器就能讓你家臺式機和筆記本同時上網。張堯學就是中國首臺路由器的研製者。那是1995年,他是一名高級技術人員。以前,你工作後可能還想去考個英語四六級證,以便跳槽時派上用場,現在,四六級早就只允許在校學生報考了,也取消了頒發合格證書的制度。
  • 張堯學否認自然科學一等獎涉嫌抄襲 方舟子稱其盜用開源軟體
    2015年2月4日,2日中午,網名為kranesun的it工程師在知名開原始碼軟體(由散布在全世界的編程者隊伍所開發,其源碼可以被公眾使用的軟體)平臺github貼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的照片,並發帖稱張及其科研團隊的上述獲獎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remote-desktop-client),且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 要高度關注信息安全的短板效應
    「為使觀點站得住腳,經得起追問,我對發言主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廣泛徵求了各方面意見建議,希望發言能說到關鍵處,引起重視。」崔侖說。&nbsp&nbsp&nbsp&nbsp9時,會議準時開始,各分會場委員依次發言。崔侖最後一個「壓軸」發言:「醫療大數據信息安全是『人』和『數據』兩個維度的安全。信息洩露給患者和醫生都會帶來嚴重困擾。」
  • 陳義漢委員建議建立極地醫療保障體系
    和深海、外層空間、網絡等一樣,地球的兩級也是國際社會重視的戰略新疆域,圍繞極地的合作與競爭日益深入,中國對極地戰略越來越重視。如何在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極地保障科研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副校長、附屬東方醫院副院長陳義漢在一份提案中建議,應加強我國極地醫療保障工作,探索和建立比較完備的極地醫學技術體系和保障體系。  陳義漢介紹,多年來,我國極地考察計劃中的醫學項目基本屬於基礎研究項目,幾乎沒有臨床實用技術項目。極地醫生照搬不適合極地環境的常規醫療技術在極地開展工作,防治效果往往不佳,針對極地的特種醫療技術體系尚未建立。
  • 全國政協委員張雲勇:5G網絡建設應與城鄉建設同步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雲勇:5G網絡建設應與城鄉建設同步本報記者 張靖超 北京報導「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5G將構築起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對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打造智慧社會、發展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徐冠華:「數字中國」建設應重視地理信息安全
    在日前召開的2020 GIS軟體技術大會上,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表示,隨著我國「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深入,地理信息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應當切實把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地理信息安全事關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
  • 徐冠華:「數字中國」建設應重視地理信息安全
    如何把握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機遇,助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在日前召開的2020 GIS軟體技術大會上,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表示,隨著我國「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深入,地理信息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應當切實把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提到重要議事日程。
  • 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主任張峰:網絡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 需要全...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實習生 鬱晴 文/圖)9月14日,在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座談會上,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主任張峰表示,當前大國國力較量,向網絡空間延伸,必須要高度重視網絡完全工作。
  • ...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抄襲...
    1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團隊以「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獲得空缺多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獲得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獲獎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且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
  • 車聯網產業成為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發展的戰略方向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疊加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調整,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ICT產業展現出頑強的韌性,引領全球新一代產業革命和變革,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大顯身手。
  • 政協委員趙小津:將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趙竹青)「我國空間站即將建成,將為大規模開展空間生物實驗奠定設施基礎,不斷提升國家生物安全水平。」今年的兩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等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加強國家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提出了多項建議。
  • 江蘇代表、委員帶著建議提案赴京參加全國兩會
    這兩天,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陸續抵達北京。過去一年,他們如何履職?此次帶了什麼建議提案上會?在他們出發前,記者對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採訪。創新機制,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 謝新洲: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理論價值和時代貢獻
    習近平同志在今年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豐富內涵,推動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更加成熟和完善。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乃至世界網際網路發展治理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時代貢獻。
  • 激發國家戰略共振效應 讓網絡空間成為軍民融合的熱土
    主持人 :周浩(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大校) 訪談嘉賓:張志紅(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廈門軍民融合辦主任)、呂述望(中國科學院國家信息安全實驗室博士生導師、北京知識安全實驗室主任)、葉徵(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軍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翟起濱(中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網絡安全專家)、程琳(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會長、公安大學原校長、黨委書記)、
  • 智能汽車信息安全上升到國家信息公共安全的提案(並非危言聳聽)
    車聯網在全球範圍內進入快速發展期,網聯化進程不斷推進,車聯網網絡攻擊風險持續加劇,嚴重危害用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甚至會上升至國家安全、國防安全;而在汽車安全領域中,對於潛在的威脅應對措施尚無統一方針。重視智能汽車的信息安全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 太湖治理遇到新課題 代表委員建議科學設定中長期水質目標
    來源:一財網太湖治理已連續12年實現了『兩個確保』(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的目標,流域水質總體持續改善。但水質改善仍存在明顯的短板。針對太湖治理出現的新情況,王天琦建議國家進一步統籌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關係,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調配水資源,進一步科學設定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中長期水質目標。同時,探索建立太湖治理區域協作機制。研究設立「太湖共同治理基金」,專項用於太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清淤撈藻等或採用市場化方式,推動流域上下遊籤訂飲用水供水協議,統籌上下遊各方利益,實現區域共商、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