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趙小津:將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

2021-01-21 金融界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趙竹青)「我國空間站即將建成,將為大規模開展空間生物實驗奠定設施基礎,不斷提升國家生物安全水平。」今年的兩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等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加強國家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提出了多項建議。

空間生物安全,是指人類開展近地空間科研和深空探測活動中的生物因素對地球生態環境、外星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及對其所採取的有效預防和控制措施。

「空間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陣地和科研高地。」趙小津介紹,從20世紀60年代起,空間生物安全問題就受到全球關注。美歐等航天強國在深空探測活動中都採取了嚴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並利用微重力、輻射等空間環境所產生的特殊生物學效應,開展空間生物實驗和生物安全技術研究。美、歐和俄羅斯等國先後利用太空梭、空間站等大型空間設施開展了3000多次生物實驗,積累了大量的空間飛行環境下的生物科研數據和應用成果。

「中央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趙小津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確保空間生物安全,對於構築國家安全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重大。

據介紹,當前我國大規模開展空間生物研究的條件日漸成熟。2023 年,我國長期在軌運行的空間站將投入使用,可以支持在空間特殊環境下開展更複雜、更系統、更前沿的生物實驗,滿足國家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需要。

然而,當前我國在國家層面缺乏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的政策法規和戰略規劃,相關研究缺少頂層指導。趙小津表示,我國在空間生物研究相關的規劃、科研和空間設施資源保障方面,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和完備的協調機制,難以統籌安排。同時,還存在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以及空間實驗水平較低、空間生物技術轉化及成果應用不足。

「我國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在醫藥方面的應用成果較少,沒有形成技術開發-產品-市場的投入產出模式。」趙小津表示,通過空間誘變創製的優質種質資源的現代化應用開發不夠,相關的中西藥組方、生物快速檢測等空間生物技術對國家生物安全需求支撐不足。

因此,他提案建議,以國家生物安全戰略需求為導向,制定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和技術轉化的政策法規;強化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將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戰略;設立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專項研發基金,實施持續的空間生物安全研究與實驗計劃,不斷提升核心技術的攻關能力。

同時,趙小津還建議在有基礎的單位聯合設立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重點實驗室;增加空間資源投入,支持生物技術和安全相關的空間實驗項目;加強國際空間科技合作,加快空間生物實驗裝置的開發,開展從基礎生命發現到地外生態建設等全方位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

促進成果轉化方面,建議加大政策和經費補貼力度,鼓勵企業參與空間生物應用開發,聯合地方政府設立產業孵化器,加快基於空間生物防護技術的產品開發;加快空間中草藥種質的創新和產業開發;加快在軌抗生素、疫苗開發,以及成果的轉化。

相關焦點

  • 7位政協委員聯合提案:將空間生物安全納入「十四五」規劃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注意到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空間生物安全。「作為生物安全的一部分,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當前還存在國家頂層規劃缺失、研究水平較低和應用轉化不足等問題。」
  • 7位委員聯合建議:加強我國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作為生物安全的一部分,對於構築國家安全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重大,不過,當前還存在研究水平較低和應用轉化不足等問題。」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兩會期間,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探月四期還有3次任務 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此前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繞」「落」兩步。
  • 被網友「熱搜」的這些政協委員提案,你關注了嗎?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認為,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必須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掌握主動權。他建議,選擇圍繞重大科學問題,布局一批類似國家實驗室的科技創新平臺,組織實施「大科學」工程。科學決策部門要更加遵循科學發展規律,制定旨在發展「大科學」「大工程」的決策和科學規劃,為科學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條件。
  • 「十四五」規劃力挺科技創新 半導體發展進入快速通道
    來源:中國經營報「十四五」規劃力挺科技創新 半導體發展進入快速通道本報記者/王登海/北京報導在中美貿易摩擦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刺激下,國家層面和行業企業均開始推進半導體核心技術國產自主化,實現供應鏈安全可控,加速了半導體器件的國產化替代進程。
  • 在「十四五」時期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一是加強總體規劃。把海洋資源保護、開發、合作與維權納入「十四五」規劃,制定發展戰略,明確海洋生態汙染防護重點,統籌近岸、近海,合理開發岸線、灘涂、淺海、島礁資源,兼顧深海、遠洋和極地,加大開放合作,維護海洋權益。二是完善法治建設。
  • 5G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有望納入十四五規劃
    來源:財富動力網作者:商政工信部昨日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524號(公交郵電類240號)提案答覆的函》中透露,工信部下一步積極考慮將5G、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納入「十四五」國家專項規劃,進一步引導企業突破核心技術,依託重大科技專項、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攻關
  • 怒江州政府聽取州人大、州政協對全州「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及...
    1月11日,怒江州委副書記、州長李文輝率州政府班子成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聽取州人大常委會、政協怒江州委員會對怒江州「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及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
  • 建言獻策系民生 真知灼見話發展——政協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1月13日,委員們立足「五美五強」新奉賢建設,圍繞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生態環境、社會治理、民生保障、政府效能等內容進行熱烈討論,積極資政建言,為打造「新時代、新片區,奉賢美、奉賢強」新高峰新奇蹟獻計獻策。區政協主席陳勇章,副主席吳梅、邵惠娟、張琪、張開明、顧德平,秘書長蔣仁軍分別參加小組討論。Feng Xian Zheng Xie
  • 建言「十四五」 展現新作為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政協系統累計捐款8.4億元,捐贈各類物資折合人民幣約5.2億元,港澳委員和特邀列席人士為襄陽市捐款購置負壓救護車5臺,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購置負壓救護車10臺。遼寧政協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深厚情懷,在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的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 堅定信心謀發展 創新競進再出發 濱海新區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政府...
    1月13日,出席政協天津市濱海新區第三屆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分組討論了《政府工作報告》《天津市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及其他有關報告。區政協主席韓遠達,副主席劉華建、姜立超、楊金星、楊煥香、蔡慶鋒、張軍武、馬延和、張爾祥參加討論。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全國政協「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一是加強總體規劃。把海洋資源保護、開發、合作與維權納入「十四五」規劃,制定發展戰略,明確海洋生態汙染防護重點,統籌近岸、近海,合理開發岸線、灘涂、淺海、島礁資源,兼顧深海、遠洋和極地,加大開放合作,維護海洋權益。  二是完善法治建設。
  • 州政協組織駐州省政協委員視察興義城區醫療機構布局情況
    10月15日,州政協組織駐州省政協委員赴興義市視察城區醫療機構布局情況省政協委員、州政協主席陳國芳,省政協委員、州委常委、州委統戰部部長羅春紅,州政府副州長王麗瓊,州政協副主席廖星,全國政協常委、州政協副主席黃榜泉,州政協副主席霍盛紅,秘書長李如晴和部分駐州省政協委員參加。
  • 解碼:高校「十四五」革命性規劃,何以不同
    「十四五」時期的特殊歷史方位與時代使命決定了教育「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理念、路徑、措施等將發生革命性變化。陳寶生部長在作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中指出,要圍繞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優質均衡基礎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技能型社會教育體系的主軸,把教育「十四五」規劃編製成一個革命性的規劃。
  • 中國一重召開「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討會
    中國一重召開「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討會 2020-12-04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市政協委員關注海洋產業發展,助力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近日發布的《中共青島市委關於制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為青島十四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2020年以來,青島加快經略海洋攻勢,聚力打好海洋產業、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對外開放、海洋生態、海洋文化六場硬仗,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伴隨2021年的到來,青島再次揚帆起航,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邁出新步伐。
  • 政協委員建議分類指導精準施策
    25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行視頻會議,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在發言時建議,2020年的大氣汙染防治,既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又要堅持科學治汙、精準治汙、依法治汙。特別是在區域大氣汙染治理方面,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新冠肺炎疫情下,「放鬆監管」的傳聞已經多次被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否定。
  • 中國社科院專家解讀「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
    與會學者圍繞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從多個角度展開了深入解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
  • 「十四五」時期人才發展規劃的新思維
    為此,「十四五」期間要圍繞推動原始性創新、顛覆性創新謀劃科技人才發展重點任務,以產生國際一流原創性成果為導向,改革科研、成果和人才評價機制,保障資源投入能夠流向最有創意的人,給連續做出高質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續支持。大力提升高水平基礎研究人才的工作、生活待遇,將其列入國家重點優先保障體系。
  • 上海「十四五」規劃: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
    生物醫藥在應對重大疾病治療和傳染病防控方面的獨特優勢,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落實健康中國行動,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密不可分。 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