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在電化學製備過氧化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09 瀟湘晨報

過氧化氫(H2O2)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氧化劑,在醫用消毒、汙水處理、紙漿漂白、精細化工等領域被廣泛應用,且呈現不斷增長趨勢。工業上H2O2通過蒽醌循環法實現大規模製備,但此過程耗能高、汙染嚴重、需大型生產設備,同時高濃度的H2O2運輸存在安全隱患。與此相比,利用簡易的電化學裝置,通過2e-的電化學氧還原反應(2e- ORR)過程製備H2O2,可有效避免H2O2的大規模運輸,實現H2O2現制現用,具有安全便攜、綠色環保的特點,具有廣闊發展前景,該技術的核心是開發新型高效、低成本的電催化劑。因此,深刻理解催化反應機制,建立催化劑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亮、陸之毅團隊,通過理論模擬,發現原子級分散的Lewis酸性位點(M-O,M = Al、Ga)具有提升含氧碳(O-C)材料電化學製備H2O2的潛在能力(Nat. Commun. 2020,11,5478)。計算結果表明,M-O有效調節相鄰C催化位點的電子結構,優化反應中間體(*OOH)在催化位點上的吸附-脫附強度(圖1)。實驗中,研究人員以具有高含量M-O成分的同構MOF(Al-MIL-53、Ga-MIL-53)為前驅體,通過熱解、鹼洗,製備出具有原子級分散的Lewis酸位點的O-C(M)材料(圖2)。催化結果表明,O-C(M)的鹼性2e- ORR催化性能隨催化劑Lewis酸性增加而顯著增長,兩者呈正相關。Lewis酸性最強的O-C(Al)呈現出最佳的2e- ORR催化性能(圖3)。

此外,O-C(Al)在中性2e- ORR中具有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這對H2O2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30 mA·cm-2的電流密度下,1小時內H2O2的產量達到~867ppm(選擇性為92%),可用於紙張的漂白(圖4)。該研究為電化學製備H2O2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電催化劑,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究開發計劃、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圖1.(a)理論計算模型;(b)2e- ORR催化性能的模擬火山圖;(c)Lewis酸性位點對鄰近C原子電子結構的影響

圖2.(a-c)O-C(Al)的SEM、HRTEM和ac-STEM;(d)XRD;(e)XPS;(f)固體核磁;(g-h)同步輻射數據

圖3.(a-c)鹼性條件下2e- ORR活性、選擇性及Tafel斜率;(d)高過電位下的2e- ORR的選擇性;(e)O-C(Al)的2e- ORR穩定性;(f)NH3-TPD性能;(g)Lewis酸性和2e- ORR性能的關聯性

圖4.(a-c)中性條件下2e- ORR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d)H-cell測試;(e)紙張漂白實驗

【來源: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金屬所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過氧化氫的工業生產主要依賴以氫氣和氧氣為原料的「蒽醌法」,但該方法存在能耗高、原料和產物轉移和儲存困難、安全隱患嚴重等問題。通過電化學氧還原途徑製備過氧化氫的新方法,作為一種潛在的替代路徑受到重視。目前電化學氧還原製備過氧化氫過程使用的催化劑主要是貴金屬材料(Pd、Au、Ag、Pt-Hg等),但其儲量有限、價格高昂,難以滿足現代化工對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先進碳基薄膜技術團隊,聚焦具有優異力學、低摩擦潤滑、良好化學惰性的非晶碳基塗層材料體系,在金屬表面強化防護用PVD類石墨非晶碳(Graphite-like carbon, GLC)塗層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電磁屏蔽材料設計與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電磁屏蔽材料是一類能夠通過吸收和反射等方式來衰減電磁波能量傳播以有效抑制電磁幹擾和汙染的功能材料。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業部研究員鄭文革和副研究員沈斌一直致力於高效電磁屏蔽材料的開發,前期已經在電磁屏蔽材料的製備以及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近期,該團隊又從「變廢為寶」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利用生物質廢棄物或生活廢棄物來設計和製備了輕質高效電磁屏蔽材料。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寧波材料所在製備阻燃發泡聚丙烯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業部研究員鄭文革團隊在前期製備高阻燃性能聚丙烯材料(RSC Adv., 2016, 6, 112184)的基礎上通過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技術協同單向牽伸法實現了超輕、超強、高阻燃性能的聚丙烯泡沫製備(如圖1),並且其產量可高達約0.56m·s-1。
  • 我校研究組在光波段左手超材料製備方法研究取得新進展
    我校應用物理系趙曉鵬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在光波段左手超材料製備方法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結果於近日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8, 18, 3523-3528,IF: 7.496)發表。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8-11-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在突觸仿生電子學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兩端阻變器件和三端電晶體,這類器件已經模仿了一些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突觸功能和神經元功能,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界面物理與器件應用團隊在柔性神經形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2018-09-12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字體該工作對於研究解決碳納米點的固態猝滅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及可見光通訊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寧波材料所在聚乳酸血液透析膜功能化改性方面取得新進展
    血液透析治療中的血液透析膜是關鍵核心元件,血液透析膜的製備屬於高新技術領域,目前90%的市場被國外品牌佔據,其中包括德國的費森、美國的金寶、日本的尼普洛等,而國內的血液透析膜的研發及生產起步較晚,主要的生產製造商包括江蘇朗生及山東威高。   迄今為止,血液透析膜主要經歷過兩代材料的發展。
  • 中國科大等在多孔有機聚合物離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銅文課題組與國際同行合作,在多孔有機聚合物離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製備了系列自具微孔結構的陰離子交換膜材料。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多孔有機聚合物中貫通的孔道結構對實現陰離子的快速傳遞具有重要意義;陰離子在受限空間中具有不同於緻密膜結構的傳質特性。審稿人評價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工作,他們利用了商業化的試劑,製備了高性能的陰離子交換膜。所得材料各個方面的表徵很完整,性能令人驚嘆。
  • 寧波材料所在二維納米防護薄膜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積、高的化學惰性以及優異的阻隔性,被認為是已知最薄的防護材料,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製備的石墨烯薄膜可直接用於金屬的腐蝕防護,逐漸成為製備石墨烯防護薄膜最主要的方法。
  •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7-01 化學研究所 【字體此後,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聚合物PBDB-T與多種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共混製備光伏器件,研究結果表明,該聚合物十分適合用於製備高效率的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基於此,科研人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Org. Electron.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有序介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具有高比表面積、孔徑尺寸可調及大孔容的有序介孔材料因其在催化、氣體分離、藥物載體、氣體傳感及電化學能源存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研究熱點之一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寧波材料所四自由度並聯機器人研究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四自由度並聯機器人研究取得進展 2017-12-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寧波材料所在高效穩定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鈣鈦礦材料以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和低溫廉價的製備方法而廣受光電研究者的青睞,特別是作為活性層在光伏研究領域大放異彩,經過10餘年發展其單結電池認證效率達到25.5%,已接近單晶矽認證效率,但是電池在工作環境下的長時間穩定性問題大大限制了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
  •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2020-06-29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與傳統化學顏料、染料相比,等離激元結構色源於材料微納結構與光子的相互作用,因而可克服化學顯色組分複雜、環境汙染且回收難、機械性能和抗老化性較差等問題,在超高解析度顯示、光學生化傳感、防偽加密、光信息存儲等領域應用廣泛。開展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製備技術及顯色機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和現實應用意義。  人工金屬微納結構是產生等離激元結構色的實物載體。
  • 合成氣選擇性製備乙醇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浙江大學教授肖豐收和研究員王亮團隊合作,在合成氣一步法製備乙醇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乙醇是重要的化學品和燃料。通過合成氣高效並高選擇性地直接製備乙醇是目前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
  • 木質素化學降解及其在聚合物材料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木質素分子結構中含有酚羥基、醇羥基和羧基等多種活性基團,可替代傳統石油化工產品應用於高分子材料合成。化學降解法是目前木質素降解的有效方法,對於木質素資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楊倩等重點綜述了近年來木質素化學降解及其降解低聚物在聚合物材料領域應用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