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鮮活的有機體:荷蘭Unseen攝影節印象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一個鮮活的有機體:荷蘭Unseen攝影節印象

責任編輯: 工蟻 來源: 守候微光 撰寫時間: 2019-11-27 19:00:03

  2019年適逢荷蘭女性獲得選舉權100周年,來自德國科隆的Mirko Mayer畫廊帶來了關注女性社會身份的攝影師茱莉亞·甘特(Julia Gunther)的兩部作品,分別是《為性而漁》(Fish-For-Sex)和《黑曼巴》(The Black Mambas)。前者關注的是馬拉威漁夫和女性魚販間的關係,後者關注南非女性反偷獵組織「黑曼巴」。兩組作品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即全球視覺檔案中缺少關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女性的積極正面的形象記錄。

  書展場地裡的氣氛似乎比博覽會還要熱烈。今年書展首次在新場館舉辦,有85家出版機構參加,是Unseen目前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屆。平時不習慣購買攝影畫冊的愛好者,在這裡可能也會難耐購物慾。這裡攝影書的種類形形色色,有正式出版的攝影畫冊、攝影雜誌,獨立出版的雜誌、個人作品集(如一些藝術院校學生的畢業作品、手工書),有一些展位也賣小尺幅的照片。在書展中穿行,隨時會看到驚喜。

  Unseen書展現場。Hedyah/攝

相關焦點

  • 每一個漢字都是鮮活的有機體
    可以說,該書是一部中國書法的簡史,從中國漢字的起源開始,採用了「編年體」的形式,把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石鼓文,和秦小篆、漢隸、楷書、行書、草書,包括文房四寶知識、書法術語知識的整個書法發展歷程,用一百個小故事穿成了一個完美的項鍊。書中故事內容系統,文章短小精悍,有敘述,有評論,專業客觀。看完這本書,就能知道漢字是怎樣來的,怎樣變的,怎樣寫的。
  • 你是一個「超級有機體」
    你是一個「超級有機體」 2011-06-16 15:21 作者:曹玲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1年第
  • 超級有機體形態的民族
    作者:黎荔記得很多年前,讀過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2010年出版)這本書,我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提到的不同生命存在形式。比如螞蟻是鬆散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這種生命形式不是由個體而是由整個蟻群構成。每一隻螞蟻是一個細胞,而蟻后則是大腦同時兼顧生殖系統。
  • 有機體
    主要內容為: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2.所有細胞在結構和組成上基本相似;3.新細胞是由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來;4.生物的疾病是因為其細胞機能失常。5.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黃金城|藝術作品之為有機體:一個德國思想史視角
    有機的生命現象為康德提供了一個措置自然之內在合目的性的理論執手。康德藉此拓展出一個擺脫了單純的自然機械作用的思考空間,為現代性的根本困境——主體與客體,從而也就是自然與自由、知識與信仰、事實與價值之間的對立——提供了一種可能的和解方案。 有機體範式首先涉及目的概念。康德將目的定義為「有關一個客體的概念」,它「同時包含有該客體的現實性的根據」 [10]。
  • 科學家發明DNA制動器 為生物有機體和計算機聯繫建橋梁
    英國科學家Keith Firman博士使用計算機模擬DNA制動器工作,這個史無前例的裝置為在活的生物有機體和計算機之間建立聯繫架設了橋梁。歐洲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一種基於脫氧核糖核酸(DNA)的轉換器,名為DNA制動器或分子發電機。科學家認為,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生物納米技術制動器,它的研製成功為在活的生物有機體和計算機之間建立聯繫架設了橋梁。
  • 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而不是增長機器
    判斷一個城市生命體是否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李文釗:至少有三個標準,即個體層面的標準、要素層面的標準和系統層面的標準。個體層面的標準主要是針對城市中的人,這個標準與健康城市概念聯繫在一起,也是健康國家在城市場景中的體現。城市是人群的聚集,也是為人服務,這也是城市成為生命體、有機體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在城市生活中的人是否健康,這是判斷城市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標準。
  •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有機體?關於蓋婭理論,您怎麼看?
    在這本書中,洛夫洛克提出一個觀點: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有生命的巨大的有機體,在這一有機體中,所有植物和動物生命的利己行為都會間接影響物理環境,於是也為動物生命和植物生命本身提供了最優條件。洛夫洛克的這一觀點後來被人們稱為「蓋婭理論」,「蓋婭」一名取自古希臘神話中掌管地球的女神。
  • 無腦有機體也有學習能力
    這一由來自比利時和法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的論文中寫道:「令人感興趣的結果顯示,學習的跡象能夠在單細胞這一層級上出現。」這些研究試圖展示一個無腦有機體的「習慣性學習」。習慣性學習是指,作為對反覆刺激的反應,最初的行為發生改變。
  • 科學家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據新華社華盛頓1月24日電 (記者林小春)由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通過優化人工鹼基等途徑,製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對未來的生物醫療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也朝著創造新生命形式邁出重要一步。
  • 科學家製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新華社華盛頓1月24日電(記者林小春)由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通過優化人工鹼基等途徑,製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對未來的生物醫療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也朝著創造新生命形式邁出重要一步。
  • 《有機體》:「織品」與舞蹈對話
    2012年莫蘇奇受邀創作新作品,同時被譽為時尚界臺灣之光的服裝設計師古又文為十位法國與臺灣舞者量身製衣,共同完成《有機體》這齣結合舞蹈與時尚的新作。在《有機體》中,舞者也將穿上臺灣設計師古又文特別開發的立體針織服飾,讓織品與舞蹈對話,打造出跨界閃亮的舞蹈新語言。穆哈更是親選五位臺灣現代舞舞者,與五位法國「新街舞」舞者參與《有機體》的演出。穆哈·莫蘇奇於2008年在與四川和北京的舞者們的合作下已經因為他的演出《獨奏》而被中國觀眾認識。這一次,他再次讓人們著迷,與臺灣當代舞者的相遇使他獲得靈感編排了《有機體》。
  • 有機體的生物感官,其實是外界原子與本體原子碰撞的感應!
    如果生命有機體的感覺器官十分靈敏,而不是那麼遲鈍,那麼我們的感覺器官就很容易感覺單個原子或者少數幾個原子的印象了。如果真的是那樣,生命將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先鄭重其事地聲明一點:毫無疑問,那樣一種有機體是絕不會發展出有序的思維的。
  • 黃金城︱有機體、審美現代性方案與青年黑格爾
    機械體—有機體的語義對立,就像磁場的兩極一樣,在其周邊形成一個廣闊的語義場域。在十九至二十世紀的德國歷史進程中,有機體話語甚至滲透進日常語言中,構成政治生活當中的主導理念。在這個理念之下,形成了一系列對立範疇:民族(人民)—大眾、共同體—社會、有機的/保守主義的世界觀—機械的/自由主義的世界觀。甚至出現了這樣的情緒化的政治口號:民族—共同體—有機體。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社會有機體與社會結構
    一、社會有機體及構成:   ⒈社會有機體---是囊括全部社會生活及其關係的總體性範疇,指人類社會是以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各種社會因素相互制約、有機聯繫所構成的整體。   ⒉起源、形成、內在機制:社會有機體根源於人的生產實踐,形成於人們之間的交往活動中,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的有機體,其再生和更新的內在機制是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人自身生產的統一。   3、社會有機體結構:表現為人們之間彼此發生的各種關係的總和,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社會整體結構,其基本結構有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
  • 有機體:入門級嬉皮士速成指南
    「有機體生存指南」覆蓋生活方方面面,它全方位無死角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正經的生活方式。
  • 有機體:中二形態增強指南
    「有機體生存指南」覆蓋生活方方面面,它全方位無死角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正經的生活方式。
  • 荷蘭駐華大使高文博
    ,特別是關於黑龍江與荷蘭弗裡斯蘭省之間的友誼。 那一年荷蘭航海家,製圖師和北極探險家威廉巴倫支第三次嘗試尋找通往中國的東北通道。他之前的兩次嘗試失敗了,因為冰阻止了他,但他不想放棄。你可以稱之為16世紀的北極地帶和道路倡議。為什麼去中國?因為荷蘭人渴望與中國建立貿易關係。他的長度只有25米、寬度為5米的小型帆船起航時只有17名船員和一批貨物,需要買賣中國產品。 當時中國及其成就和文化已經眾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