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幾何思維訓練 / 圖形的構成和分割輔導指南

2021-01-13 小學作業輔導
往期數學文章檢索

為什麼要練習圖形的構成和分割

所有的圖形都是由各種基本圖形組成,熟練掌握圖形的構成和分割對孩子初中,高中階段的幾何學習非常有用,因為在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幾何習題中,需要大量畫輔助線,輔助線本身就是對圖形的分割和重構。

怎麼練習圖形的構成和分割

1.拼圖

每種基本圖形至少準備2份一模一樣的,把其中一份隨意剪開,再摻雜一些其他的剪紙碎片,讓孩子在裡面找出能拼成基本圖形的碎片並復原圖形。復原後再按照剪開的形狀在備份圖形上畫出分割線。

2.等分基本圖形

在基本圖形上畫分割線把圖形分割成指定形狀。比較難得就是圓,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等分。

一年級的孩子,目前對他們最難得就是三等分。最好的辦法就是列印一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給孩子練習剪出三等分。每天練習一個圖形的三等分就夠了,多了孩子會煩,也達不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剛開始剪出來大的大,小的小,家長可以問他,如果是你分蛋糕給大家,小的給你,你願意嗎?孩子肯定不願意,家長趁機說那剪成什麼樣才公平。接下來,孩子就會自己琢磨了,等剪出一堆廢紙給你,基本就琢磨透了。

琢磨透了等分基本圖形後,還是要在備份圖紙上畫出分割線才算這個部分完成了。

3.三角板練習

一般說到幾何思維的訓練,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七巧板。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教具很適合一年級的孩子練習,就是三角板。

三角板家長自己動手做4-8枚同樣大小的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來熟悉基本圖形的構成。三角板可以拼大三角形,可以拼正方形,可以拼平行四邊形。反過來基本圖形也可以等分幾個三角形,用三角板練習別忘了把圖形畫出來加上分割線。這樣孩子的練習過程就呈現在紙面上,記憶就會更加深刻。

除過同樣大小的三角形,還需要家長幫忙做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來練習基本圖形的分割和構成。這個需要家長費點心思先在基本圖形上畫出儘可能多的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然後剪開給孩子,讓他拼回去,並在備份圖紙上畫出分割線。

4.練習把摺紙分割成指定形狀的練習

圖片來自《365天兒童思維訓練練習冊》

類似的題目重點是摺紙後要在紙上畫出折線,也就是分割線。

5.七巧板練習

只要談到圖形的分割和構成,七巧板是一個重要的教具。但是七巧板的練習要注意從易到難練習,一上來就拼很複雜的圖形,我都想放棄,別說孩子了。家長在選購七巧板的時候要注意題目的設置上是否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拼出圖形後在紙上還原圖形以及圖形的分割線。

以上5部分內容涵蓋了低年級孩子練習圖形分割的全部方法,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使用哪種方法,都不要忘記畫分割線,只有把分割後的圖形呈現在紙上,才能加深孩子對圖形分割的影響。

以上是我在綜合了日本幼兒教育實踐研究所著作《365天兒童思維訓練》以及憨爸著作《建立孩子的幾何思維》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圖形分割的練習方法,供諸君參考。

後面會對前期文章中的《一年級幾何思維訓練指南》裡面提到的其他部分一一詳細介紹輔導方法,請大家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乾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圖形認識
    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主要講解了平面圖形,這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冊認識了立體圖形之後,第二次接觸圖形。但是與一年級上冊不同,由於低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通過操作(如:觸摸,觀察)對立體圖形形成感知,比如對面的感覺是滑滑的,平平的,對角的感覺是尖尖的,會扎手等,都是基於自身操作得出的經驗。
  • 平面幾何同步輔導:對三角形章節複習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本章三角形複習要達到以下目標:1、首先必須確定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分類,這也三角形最基礎的內容;2、熟悉並會用定理以及逆定理、軸對稱圖形和其性質;3、初步學會綜合法證明題目,能夠正確書寫出推理過程;4、尤其重要掌握三角形全等
  • 2019 語義分割指南
    用於語義分割的DCNN弱和半監督學習(https://arxiv.org/abs/1502.02734)在PASCAL VOC分割基準中,這個模型給出了超過70%的平均IoU。這種模型的一個主要難題是它在訓練時需要在像素層次標記的圖像。
  • 小升初數學幾何圖形:三角形分割後求陰影部分面積的套路
    小升初數學所考的幾何圖形問題,越來越有難度,不少題目都已經達到初中的難度。幾何圖形題給人的感覺是千變萬化,但也有套路。只不過這種套路不那麼明顯,沒有直接的公式。常見的幾種幾何圖形問題也就是三角形分割求陰影部分面積,四邊形分割求陰影部分面積,圓和三角形以及四邊形組合求陰影部分面積,立體幾何求體積或表面積問題,以及勾股定理應用這5種類型。當然,有時可能會組合出其它的問題。但我們只要熟練5種常見類型,一般的小升初幾何圖形題是能夠解決的。重慶餘老師公眾號把這幾種類型都分別進行介紹,幫助家長們輔導孩子。
  • 一年級思維訓練:圖形的分類及分類數數
    一年級孩子的思維正處在發展時期,通過一些有效的訓練可以使的孩子思維的廣度和敏捷度得以提升。通過一些趣味題的練習,既增強孩子的興趣,又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生活中的物體都具有不同的形狀、不同的特點……不同類別的圖形也有各自的特徵。將具有同一性質、特徵的事物或圖形放在一起,就叫做分類或歸類,而事物或圖形的性質、特徵,正是分類或歸類的依據。
  • 輔導小學數學作業後,真慶幸2歲起培養娃這種能力!
    (期待的小眼神兒,秒懂,這是給我挖坑呢~)想到上次寫邏輯思維那篇時,米粒媽捎帶提了下幾何思維,結果不少米粉留言,讓我專門寫一篇學齡前的幾何思維,看來這是剛需啊話說,學齡前培養好平面和空間立體思維真的太太太重要了,米粒剛上一二年級的時候,我還沒太大感覺,但越到高年級越發現,好多孩子空間想像力和理解力為零
  • 9102年了,語義分割的入坑指南和最新進展都是什麼樣的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介紹了近來優秀的語義分割思想與解決方案,它可以稱得上是 2019 語義分割指南了。我們可以認為語義分割是像素級別的圖像分類。例如,在一幅有很多輛車的圖像中,分割模型將會把所有的物體(車)標記為車輛。但是,另一種被稱為實例分割的模型能夠將出現在圖像中的獨立物體標記為獨立的實例。這種分割在被用在統計物體數量的應用中是很有用的(例如,統計商城中的客流量)。
  • 如何讓孩子愛上數學,培養數學思維,計算思維幾何思維測量思維
    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數算思維、幾何思維、測量思維。 一、數算思維:主要是要理解數字和計算的能力; 數數就是一種計算能力,有的孩子兩歲就可以從1數到100了,可是會數數不一定就是理解了,如果讓這個孩子給你那6顆瓜子過來,有可能會抓了一大把過來。
  • 一年級最難的立體圖形,看了題目,才知道有多難
    一年級上冊數學,最近在學習認識圖形中的立體圖形。這部分內容,難度比較大。為何要在一年級上冊,孩子剛入學時,就開設這部分新知識呢?學習立體圖形,會有哪些困難?在學習時,需要注意什麼?如果接受起來困難,又該注意什麼呢?
  • 2012年新一年級暑秋課程招生簡章
    一年級是小學知識體系的根基,是學習習慣養成和學習愛好養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廣泛的接觸新知識,幫助孩子拓展思維 1、認識常見平面圖形,了解圖形特徵; 2、通過圖形摺疊培養孩子分割圖形的意識,增強圖形認知能力。
  • 一年級的3種圖形的圖文算式附加題,秒變送分題
    但有一種題型和普通的計算題稍有不同。圖文算式是用圖形或文字代表數,一般相同圖形(文字)代表相同的數,不同圖形代表不同的數。因此它的難度會稍高一些。當然如果用字母代替這些圖形或文字其實就是方程。只有兩種圖形的圖文算式(圖片來自網絡由於一、二年級識的字不多,這種以圖形代表數的算式,在一年級相對來說比較多一點
  • 一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幾何專項複習卷,出題靈活,附答案
    這個學期,圖形與幾何部分,難度開始上升。那麼,在總複習中,一年級小學生,如何做好圖形與幾何的複習呢?需要注意些什麼呢?重點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呢?以一份專項測評卷為例,來談一談吧!一年級下冊,圖形與幾何部分,需要掌握5種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
  • 從全卷積網絡到大型卷積核:深度學習的語義分割全指南
    By路雪 2017年7月14日  語義分割一直是計算機視覺中十分重要的領域,隨著深度學習的流行,語義分割任務也得到了大量的進步。本文首先闡釋何為語義分割,然後再從論文出發概述多種解決方案。本文由淺層模型到深度模型,簡要介紹了語義分割各種技術,雖然本文並沒有深入講解語義分割的具體實現,但本文簡要地概述了每一篇重要論文的精要和亮點,希望能給讀者一些指南。
  • 「乾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分類與整理知識梳理
    本單元是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位置,是孩子在第一單元學習和認識了平面圖形之後,第一次接觸統計與分類的相關知識,對於孩子們來說分類應該並不陌生,畢竟在生活中會接觸很多需要分類的情況,如:垃圾分類,文具要放到文具盒裡,各學科用具放到相應的學科作業袋中。
  • 小學奧數專題練習題之圖形問題訓練C卷
    訓練C卷   班級__ 姓名__ 得分__   1.下面圖形中有多少個三角形?   2.把一個長方體分割如下圖。這圖中有多少個長方體(包括正方體)?多少個正方體?這些長方形面積的和是多少平方釐米?   7.用四個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邊與邊相拼接,可以拼出多少個不同的圖形?
  •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測試卷+認識圖形1和2的聯繫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測試卷+認識圖形1和2的聯繫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一)》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兒童化(生活化)描述:長方體:長長方方六張臉,相對兩面一個樣一年級上冊對於立體圖形的認識主要是用手摸、用眼睛看的感知,還沒有用到測量工具(比如尺子等),所以對於立體圖形的認知是初步的,主要描述是整體感觀、面的感觀和面數量的統計。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二)》初步認識平面圖形:長方形:有四條邊(沒有說是四條線段,對邊長短一樣)。
  • 小學一年級語文,口語交際與看圖寫話專項訓練,題難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除了學習漢語拼音,認識漢字,會寫漢字,還要進行口語交際與看圖寫話的訓練。這兩項訓練,十分重要。而表達能力呢,主要就是說話和寫作。看上圖的一年級口語交際和看圖寫話訓練,其實就是從一年級起,培養孩子們兩種能力:一種是說話能力,一種是寫話能力。第一大題口語交際,相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比較難。一個是難在孩子們識字少,不懂題意,一個是難在孩子們生活經驗還比較欠缺,在理解上有點困難。
  • 平面構成中的重複構成方式
    平面構成的基礎訓練是通過構架和基本型的排列組合,形成重複、近似、漸變、發射、特異、對比和密集七種構成形式,又分為規律性組合與非規律性組合。在藝術或設計創作中,我們需要了解與掌握好這七種構成形式與它們的排列特點,培養邏輯思維和造型能力以便我們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的設計當中。這七種排列形式分為了規律性組合和非規律性組合,重複、近似、漸變、發射和特異屬於規律性組合,讓人易產生節奏感、注目感和遠近感等不同的視覺效果。而對比和密集是非規律性組合,通常容易給人造成視覺張力和運動感。
  • 創意圖形組織形式!與構成法則!
    具有超自然的假想性藉助一定的圖形構築手段在一種空間配置中表現出兩種不同的空間關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謂共生圖形,是指由「虛實相生」和「雙關輪廓」組合而成的圖形,以一種獨特的緊密關係組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共生的圖形利用形態與形態之間邊緣線的相互重合,相互連接,構成了共生的結構。
  • 寒假預習提前預習,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認識平面圖形
    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認識平面圖形,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平行四邊形,注意只要初步認識,也就是說只要能從很多圖形中找到它們,會說出名稱就行,不要拔高要求。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抽象的過程,要提供不同的圖形,大小不同、形狀相同的正方形和圓,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長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首先讓孩子將這些不同的平面圖形歸類,接著教師提問「這些圖形大小不同、形狀也不同,怎麼都是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引導孩子思考這一類圖形的本質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