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衝實驗 | 悶蒸時接的【頭泡】咖啡液到底要不要?

2021-02-14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悶蒸,就是一個讓咖啡粉充分排氣的過程。對於一杯咖啡來說好像還是蠻重要的,畢竟是否悶蒸、不同的悶蒸手法、不同的水量以及時間都會對一杯咖啡產生不小的影響。

大概喝茶和喝咖啡之間,總是存在很多共同之處吧,經常會有朋友問,衝茶的【頭泡】通常都是不要的,那悶蒸的這些咖啡液是不是也要倒掉的呀?然後小編突發奇想,悶蒸時滴下來的這些咖啡液是什麼味道的,如果去掉這部分的咖啡液會得到一杯什麼樣的咖啡呢?於是就有了這次的一個小實驗~

我們這次用的是【耶加雪菲 莓果園】來做這個實驗。這次的實驗我們需要用上濾杯架~

莓果園20克,水溫89℃,由於這次用的是濾杯架,所以我們稱的只有咖啡液的重量,咖啡粉會吸掉大概1.5倍的水,粉水比1:15,液重大概是1:13.5。

通過本次實驗我們發現,悶蒸時的咖啡液濃度較高,酸度也會比較強,喝起來像是在喝濃縮咖啡液一樣,正因為濃度太高,風味過於集中,只感受到了明顯的莓果酸香;而去掉了悶蒸的咖啡液整體平淡,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像是喝了一口略帶莓果風味的水一樣。

然後我們將悶蒸的這一部分的咖啡液倒了回去搖勻再試了一下,入口草莓、藍莓果醬般的酸甜感,加上百香果、發酵果香的香氣,感覺這才是完整的一杯咖啡呀!

說白了,咖啡的萃取就是用水把咖啡粉裡面的物質給帶出來,最容易萃取出來的便是一些花香果酸這些了,而悶蒸階段的咖啡液則主要是這些物質組成的,再加上給水不多,所以這部分的咖啡液喝起來會濃,而且酸度也比較高。隨著給水量的增加,後面析出的物質由花香果酸轉變為了甜跟苦這些物質,而且濃度也降低了,所以喝起來沒什麼風味,而且比較淡。通過本次的實驗,小編覺得悶蒸這一段的咖啡液也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為這一段的咖啡液才是精華啊!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行業交流請加小編微信:qiannjie, 謝謝~!

相關焦點

  • 衝煮實驗 | 悶蒸的咖啡液到底要不要?
    對於一杯咖啡來說好像還是蠻重要的,畢竟是否悶蒸、不同的悶蒸手法、不同的水量以及時間都會對一杯咖啡產生不小的影響。經常會有朋友問,悶蒸的這些咖啡液是不是要倒掉的呀?然後小編突發奇想,悶蒸時滴下來的這些咖啡液是什麼味道的,如果去掉這部分的咖啡液會得到一杯什麼樣的咖啡呢?於是就有了這次的一個小實驗~我們這次用的是【耶加雪菲 莓果園】來做這個實驗。
  • 手衝咖啡多少咖啡粉放多少水 精品手衝咖啡水粉比例推薦
    相信大多數手衝咖啡愛好者都會注重手衝的每一個細節,手衝壺咖啡的水粉比例應該是多少呢?有的說1:16,有的說1:18,更有的說1:10,五花八門的衝煮水粉比例真的讓手衝入門的小夥伴迷茫。前街咖啡一直都給咖啡愛好者推薦水粉1:15的比例。這是為什麼呢~
  • 乾貨:詳細講解咖啡手衝萃取,精確到0.1克,衝出屬於你的味道!
    不論是在門店出品,還是要去參加比賽,我們都希望能夠研發出自己的衝煮方式,能夠讓咖啡展現出它的獨特性。而了解咖啡的味道會在不同的萃取階段發生怎樣的變化,濃度、味道都會有哪些區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EXTRACTION萃取首先要來了解的就是萃取。
  • 在家如何衝手衝?為什麼在家衝的手衝咖啡和咖啡店裡喝到的不一樣
    前街在這裡推薦兩種是個手衝咖啡研磨的刀盤,大家可以作為參考.錐刀:是以碾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因此其外形以塊狀為主。一般多用於手磨上,由於是以「碾」的形式,咖啡豆被碾壓爆裂時會出現大量的塵埃狀細粉。而正常的咖啡顆粒也成不規則塊狀,但整體上會趨於均勻。
  • Rao Spin | 如何在使用V60萃取咖啡時旋轉濾杯,製作更好的手衝咖啡?
    還記得Scott Rao的Rao Spin V60衝煮手法嗎?在今天文章中,我們將討論為什麼在使用V60製作手衝咖啡的萃取過程中,旋轉V60濾杯會獲得更均勻萃取的背後物理原因。雖然旋轉是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不要過頭。
  • 咖啡衝煮實驗室(一) | 手衝咖啡水流的大小對咖啡風味有什麼影響
    實驗設計本次實驗為了探究衝煮手法中水流大小對咖啡的影響,所以固定一下衝煮參數,具體如下:咖啡粉量15g粉水比例1:15研磨度20號標準篩通過率78%水溫91℃ 待粉層下降至1/2處開始以相同的方法注水至225g斷水,待濾杯的咖啡液全部流進分享壺後移除濾杯,結束萃取。
  • 製作手衝咖啡時,粉量與水量比值越大,濃度會越高嗎?如何調整?
    在製作手衝咖啡時,萃取率與濃度是兩項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咖啡濃度:咖啡液中可溶性滋味物重量與咖啡液的比值;濃度代表咖啡咖啡中「酸甜苦鹹」滋味物的強度,也就是能感受到滋味的強弱。這個就是平和泡茶一樣,10g的茶葉,用200ml熱水泡煮肯定要比500ml的味道濃很多。建議濃度區間:1:1.5%-1.55%咖啡的濃度並不是越低越好。建議的濃度區間是:1.15%-1.55%之間。
  • 影響金杯咖啡萃取濃度因素 影響手衝萃取的原因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咖啡豆有30%的物質是可溶的,但不是將這30%的可溶物全都萃取出來就是最好,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所定義的金杯萃取率是在18-22%,即10g咖啡粉萃取1.8-2.2g出來,而滴濾咖啡的TDS濃度大約在1.2-1.45%之間,即萃取的18-22%咖啡物質佔整杯咖啡的比例是1.2-1.45%,所以我們喝的手衝咖啡大部分都是水
  • 2021的第一壺手衝,要酸要甜不要「澀」
    在浸泡萃取過程中,產生澀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為浸泡式萃取不太會在萃取時產生通道效應。 *未熟豆和烘焙過程中發展不足會在萃取出的咖啡液中產生較高水平的CGA。
  • 開箱評測:219元波頓滴濾式手衝咖啡壺,衝咖啡也可以如此輕鬆
    接下來,迫不及待要來開箱評測我的219元bodum波頓滴濾式手衝咖啡壺!還有分享如何製作手衝熱咖啡、冰咖啡、檸檬/柳橙特調、黑糖咖啡奶蓋,一起來看看吧!原裝咖啡瓶塞,這個設計非常棒,手衝咖啡後,將瓶塞蓋上,咖啡就可優雅順著洞口流出,如果要做去冰的手衝咖啡,利用咖啡瓶塞擋住冰塊更好用了,等等文章會詳細介紹喔!
  • 乾貨整理|手衝前一定要浸溼濾紙嗎?如何選購濾紙
    手衝前不先將濾紙浸溼,直接衝煮,這樣對咖啡味道有什麼影響? 甚至從濾紙的顏色就可以看出來,沒有衝洗濾紙的衝煮,濾紙會在悶蒸時吸走了部分水分和油脂,並且帶出來一些可疑的雜味。 所以說出於萃取風味的完整考慮,還是衝洗濾紙比較合適。 那是不是一定要衝洗濾紙?
  • 手衝單品咖啡四要素 咖啡入門者手衝單品咖啡豆推薦衝煮參數
    前街咖啡經常說到衝煮一款咖啡最主要的是咖啡豆的新鮮度,這個新鮮度指的是咖啡豆在烘焙完成後進行養豆3~4天後,在烘焙完成後的15天內咖啡豆的最佳賞味期為咖啡豆新鮮度的指標。而咖啡豆的保質期往往能達到一年的時限,但不要說放一年的咖啡豆了,放一個月的咖啡豆裡面的咖啡風味早就釋放得七七八八,所以咖啡豆沒到後一定要儘可能在30天內衝煮,並不是越放得久的咖啡豆越好哦!什麼是養豆?
  • 影響手衝咖啡流速的因素有哪些?手衝咖啡萃取時間指的是什麼
    影響手衝咖啡味道的因素包括研磨、水溫水質、粉水比例、時間等,所以手衝咖啡衝煮方案中的萃取時間要時刻關注,手衝咖啡時萃取時間一方面反應水分接觸時間,也受流速限制,咖啡過濾速度過快或者過慢都會導致咖啡味道產生差異,甚至礙口難喝。
  • 我們衝煮咖啡時,為什麼都要過濾紙?它究竟起到什麼作用?
    很多人都喜歡喝咖啡,甚至是衝煮咖啡。在衝煮咖啡的時候,如果你細心觀察過,或者是認真了解過,就知道很多人會使用到過濾紙。那你知道過濾紙在衝煮咖啡中,起著什麼作用?或者說如果衝煮咖啡不用過濾紙,是否會有什麼影響?不用著急,小編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揭曉答案。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手衝咖啡金杯萃取分辨咖啡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什麼是SCA金杯萃取理論】是在製作手衝過程中將「TDS(濃度比)」控制在1.15-1.45%之間,「萃取率」要達到18-22%就被認為是在金杯萃取範圍。當然我們說金杯萃取這個範圍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覺得好喝,但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區間裡的咖啡是好喝的。
  • 手衝咖啡衝煮技巧 衝煮衣索比亞咖啡豆的粉水比例以及衝煮方式
    自從前街上架coe22咖啡豆之後,有不少小夥伴反應說自己手衝咖啡感覺差了點什麼,跟在店裡喝的有些區別,那麼是哪一個步驟出問題了??前街今天就來說說如何衝煮這一支來自西達摩阿爾西產區日曬鐵皮卡咖啡豆。但要做好日曬處理依然要花費更多的心血,在含水率降到25%之前都需要人工手動均勻翻動,每30到60分鐘就需要翻動一次以避免不愉悅的過度發酵味,這也就導致日曬處理的人工成本更高。加之有天氣風險因素,日曬處理天數較長,要得到品質較佳的日曬咖啡豆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成本以及資源,從這次COE賽事前28名的日曬咖啡豆分數來看,好的日曬處理確實是風險與回報共存的處理方式。
  • 為什麼用陶瓷濾杯衝煮的咖啡更甜?
    陶瓷的吸熱能力強和用陶瓷濾杯衝煮出的咖啡更甜,這兩者存在著什麼曖昧關係呢?我想通過一個實驗來解答這一謎題。上圖左邊的是測試環境溫溼度的,中間的是溫度計,右邊的是v60-02號陶瓷濾杯,我將溫度探針伸進濾杯內(當時的濾杯溫度是24.8℃),並且準備實時探測接下來衝煮時的溫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