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水在100攝氏度保持固態,MIT的科學家做到了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眾所周知,處於海平面的水在100攝氏度(或212華氏度)時開始沸騰。與此同時,科學家們早就發現,當水被局限於一個非常小的空間中時,其沸點與凝固點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大約會下降10攝氏度左右。

但是現在,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變化:在一個由碳納米管構成,尺寸僅相當於數個水分子大小的狹小的空間之內,水在通常能讓其沸騰的高溫下仍然能夠保持固態。

該發現表明,即使是非常普通的材料,當被束縛於納米尺度(即十億分之一米)的結構中時,它們的行為將發生急劇的變化。這一發現將有可能帶來新的應用,比如說,能夠在室溫下穩定存在,同時又能保持冰獨特的電性能與熱性能的「冰絲」。

該研究結果發表於近日出版的《自然納米科技》(Nature Nanotechnology)雜誌上。文章的作者為麻省理工學院Carbon P.Dubbs講席教授麥克斯特拉諾(Michael Strano),博士後庫瑪阿格拉瓦(Kumar Agrawal)以及其他三名同事。

斯特拉諾說道,「如果你將液體限制在納米腔中,你事實上可以改變它的相變行為」,即某種物質如何以及何時在固相,液相和氣相之間發生相互轉化。這樣的效應並不讓人意外,但是該研究發現的巨大的變化幅度及其方向(即凝固點升高而不是降低)則完全出乎了研究人員的意料:在研究團隊的一次測試中,水在105℃以及更高的溫度仍然保持固態。(碳納米管中準確的溫度很難確定,但在該測試中溫度至少在105℃以上,而實際溫度可能高達151℃。)

「這一效果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斯特拉諾說。

事實證明,水在微小的碳納米管內變化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納米管的確切直徑。這些納米管的結構與吸管類似,其完全由碳原子組成,但直徑只有幾個納米。「這些真的是你能夠想到的最小的管道」斯特拉諾說。實驗中所使用的納米管兩端均是開放的,並且在兩端開口處都擁有貯水池。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直徑分別為1.05納米和1.06納米的納米管在凝固點上都具有數十度的差異。這種極端的差異是之前完全意想不到的。斯特拉諾說,「當尺寸足夠小時,所有的猜測都失效了,這真的是一個尚未開發的領域。」

在早期的工作中,為了理解水和其他液體限制在這樣的小空間中的行為時,斯特拉諾提到,「不少早期的模擬最終得到了完全相互矛盾的結果」。部分原因是因為之前許多研究團隊無法精確測量其碳納米管的確切尺寸,同時他們沒有意識到尺寸上的微小差異可能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事實上,最讓人驚訝之處在於,水竟然能夠進入這些微小的管道之中。斯特拉諾說:碳納米管通常被認為是疏水的,或者說斥水的,所以理論上說,水分子應該很難進入其中。他說,水真的能夠進入碳納米管道這一現象仍然有點奇怪。

斯特拉諾和他的團隊使用了一種稱為振動光譜技術的超敏感成像系統,可以跟蹤納米管內部水的運動,從而首次實現了對其行為的詳細測量。

研究團隊不僅可以檢測到碳納米管中是否有水的存在,而且還可以檢測水的物態。他說:「我們可以判斷水是以氣態,液態或者是固態的形式存在於碳納米管中」。雖然在一定條件下,水一定會以固態形式存在,研究團隊極力避免將這種狀態的水稱為「冰」,因為該名詞意味著水具有某種特定的結晶結構,然而它們還不能確定這種結構能夠在如此有限的空間中存在。斯特拉諾指出,「這不一定是冰,但它是一個類似於冰的狀態,」

由於這種固體的水直到遠高於水的正常沸點的溫度才會熔化,因此在室溫條件下這種水應該十分穩定。斯特拉諾說,這一性質使得它擁有許多潛在的應用。例如,「冰絲」可能可以用作已知的最佳質子載體,因為相比與許多典型的導電材料,水通導質子的速度快了10倍以上。他說,「我們由此得到了在室溫下非常穩定的水線」

研究團隊還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史蒂芬·清水(Steven Shimizu)和李·德拉忽史克(Lee Drahushuk),以及本科生丹尼爾·基爾科因(Daniel Kilcoyne)。該項工作得到了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支持的麻省理工學院士兵納米技術研究院和殼牌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倡議能源研究基金會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做過實驗,水在105攝氏度時能夠結冰,到底是什麼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經熟悉了水的性質,其中100攝氏度沸騰、0攝氏度結冰的特性也被我們所熟知。假如氫鍵的結合力越強,那麼意味著水分子之間的連接程度就越緊密,越不容易分開,水分子的流動性就越弱,那麼水的形態就有向著固態方向演變的趨勢;反之,則更傾向於液態或者氣態。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能顯著影響水在固、液、氣三個相態之間轉換的因素,主要取決於水的溫度和所受到的壓強。不同的溫度和壓強條件組合,會直接影響著水所處的相態。據此,科學家們繪製出了水的相態變化圖。
  • 科學家做過實驗,水在105攝氏度能夠結冰,很是神奇,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經熟悉了水的性質,其中100攝氏度沸騰、0攝氏度結冰的特性也被我們所熟知。當然,在實驗條件下所形成的固態水,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稱之為「結冰」,因為它只是在特殊條件下形成的水結晶,這也並非是一種反物理現象。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可事實上,直到目前科學家都不知道時間的本質是什麼,時間到底存不存在。當然,水是現實中必然存在的事物,可是我們對水真的了解嗎?很多人的認知裡對於水的形成只有三種認知,固態,液態和氣態,那麼水會不會有第四種形態?可能不少人會說了,水不是只有三種形成嗎?上學的時候物理老師可是告訴我們,水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怎麼可能會有第四種形態?
  • 微觀世界的水100攝氏度時會結冰
    眾所周知,水在零攝氏度時結冰,100攝氏度時沸騰。但是,科學家最近發現,在微觀世界裡,水在100攝氏度卻結冰,而不是沸騰。 據物理學網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對此試驗結果感到驚訝。科學家通常知道,水在微觀下的沸騰和結冰溫度點會發生變化,下降10攝氏度左右。 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在通常100攝氏度沸點條件下,碳納米管中的水卻變成結冰狀態。
  • 碳納米管中的水,在沸點下,不是液態而是固態
    眾所周知,在海平面上,水的沸騰溫度是212華氏度,或100攝氏度。而且科學家們早就發現,當水被存儲於非常小的空間內時,它的沸點和冰點溫度會發生一點改變,通常會下降10攝氏度左右。該發現可能會導致新的應用,如冰填充的電線,可以利用冰電線獨特的電和熱性能,因為這種『冰』在室溫下能夠保持穩定。研究成果發表在今天出版的《自然納米技術》期刊上,論文作者是麥可 斯特拉諾,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教授卡本 P 杜布斯;博士後庫馬爾 阿格拉沃爾;和其他三位研究人員。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超臨界水,溫度達到了460攝氏度,怎麼回事?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水是一種非常平凡的物質,因為地球表面71%的面積都是海洋,在我們的身邊都可以看到水,每天的生活也離不開水。水在我們的眼裡太普通了,可事實上水是一種非常不平凡的物質。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科學家開始研究探索水的奧秘,越是研究的深入,越會發現水是真的不平凡。如今我們都知道,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冰點是0攝氏度。
  • 100攝氏度的水和100攝氏度的油,哪個更燙人?
    如果問這樣一個問題:100攝氏度的水和100攝氏度的水蒸氣,哪個熱?這個問題和上一個問題有一些類似,要回答這樣的問題需要弄清楚其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兩個物體哪一個重?「重」在物理學上指物體受到的重力,物體受到的重力等於物體的質量乘以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兩個質量相等的物體在同一位置所受到的重力是相等的,不論是不是同一種物質。100攝氏度的水和100攝氏度的水蒸氣,哪個熱?
  • 地球30光年外有奇異行星 300攝氏度下水呈固態
    地球30光年外有奇異行星 300攝氏度下水呈固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8日 02:27 來源:新聞晨報   表面溫度高達300攝氏度水卻呈固態此發現會進一步推動類地行星觀測和研究
  • 水在1650度高溫結冰了?神秘冰18被造出,科學家:存在地外世界
    它通常以液態,氣態和固態形態存在於自然界中,結合其它物質塑造出精彩的世界,它還參與著38億年轟轟烈烈的生命繁衍歷程。現在它以美妙方式出現在我們生活中,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一杯香氣四溢的紅茶,一碗強身健體的排骨湯。水就只有液態、氣態和固態這3種形態嗎?
  • 水在2000攝氏度高溫下會結冰,科學家由此揭開了天王星磁場之謎
    地球的中心是地核,其分為兩層,內部是6000攝氏度的固體鐵實心內核;外部則是由熔融鐵和鎳組成的2200攝氏度液體外核。液態鐵含有很多帶電粒子,帶電粒子會在壓力作用下向壓力較低的地幔運動。它們都是氣態行星;都是冰巨行星,天王星最低溫度-224攝氏度,海王星最低溫度-218攝氏度;兩個行星的大氣組成成分還基本一致,都是83%氫氣+15%氮氣+2%甲烷。通過這些共同性,科學家們進行了嚴謹的分析推測。有人指出,天王星和海王星磁場混亂的情況,很可能是薄外殼循環流動的結果。
  • 火星表面溫度低、沒有液態水?科學家想到了固態煙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建議使用氣凝膠——因其外觀有時被稱作「固態煙」,使火星地表變暖,從而可以支持生命並融化結冰的水。氣凝膠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輕質材料,已在地球上製造出來,目前NASA的火星探測器就利用它作為絕緣材料。
  • 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原來2000度的高溫下,還能結成冰!
    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原來2000度的高溫下,還能結成冰!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深知水的重要性,地球上的生物都離不開水。人人都知道,水有三種形態,在常溫下是一種液態水,如果溫度低於零下攝氏度,又會變成固態冰,當溫度達到100攝氏度時,又會變成水蒸汽,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 地球誕生46億年,地核溫度高達6680攝氏度,為何還能呈現出固態?
    文/玉濁清地核溫度高達6680攝氏度,為何46億年沒有變化?科學家給出答案如果要說到地球的組成部分,想必大家都是比較清楚的,那就是地殼,地核和地幔,而地核又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是地球內部從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稱之為地核,主要的成分就是鐵,鎳,半徑大約在3480千米。
  • 極速固態,小巧強悍,東芝RC100 NVMe固態硬碟評測
    240GB容量的常規M.2 SSD通常會在PCB上封裝2至4顆快閃記憶體晶片 ,東芝RC100 240GB固態硬碟只用單晶片封裝,PCB上沒有多餘元件。較高的集成度使得SSD散熱面積有限,因此東芝RC100沒有覆蓋散熱鎧甲。
  • 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密度是普通水的60倍!
    「超離子冰」是固態和液態的共存體,它的密度是普通水冰的60倍,它的溫度上幾乎和太陽表面一樣高。
  • 美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美國科研人員在遠低於正常冰點的溫度下,對液態水進行歷史上首次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過冷水是兩種液體合二為一的產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水具有一種有趣的性質,就是非常「不樂意」被凍結。其他液體會在到達凝固點後立即開始逐漸變成固態,但水會「抵抗」到最後。
  • 美國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
    美國科研人員在遠低於正常冰點的溫度下,對液態水進行歷史上首次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過冷水是兩種液體合二為一的產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水具有一種有趣的性質,就是非常「不樂意」被凍結。其他液體會在到達凝固點後立即開始逐漸變成固態,但水會「抵抗」到最後。水的凝固通常需要結晶核,也就是礦物或者有機來源的懸浮顆粒。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決定進行測試:如果沒有這些顆粒,那麼水在多少度時還會保持液態。科學家在實驗室用雷射破壞薄冰膜,從而形成過冷的液態水,之後利用紅外光譜跟蹤溫度從135 K到245 K(零下138到零下28攝氏度)的過冷水的全部最細微階段。
  • 水只有3種形態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四種形態:超臨界水
    ,吞噬人間;在我們眼中,水只有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固態,可是最近已經有科學家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我們就來說一說水的前世今生。,而在兩億年前,地球可是被水全部淹沒掩蓋的;到底是怎麼樣的力量才能夠聚集到如此多的水,這對於科學家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鋯石,作為一種天然礦物,廣泛存在於酸性火成巖當中,因為耐高溫,它得以攜帶大量地球形成開始時的信息;對鋯石進行研究,科學家發現液態水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也就是距今4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
  • 水只有3種形態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四種形態:超臨界水
    ,孕育魚苗,也可以變身洪水猛獸,吞噬人間;在我們眼中,水只有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固態,可是最近已經有科學家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我們就來說一說水的前世今生。,科學家發現液態水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也就是距今4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
  • 零下45 攝氏度:科學家成功造出溫度最低的水
    北京時間1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你肯定知道水的冰點是0攝氏度,但這並非水能達到的最低溫。低於冰點的水名叫「超低溫水」。近日,幾所實驗室的科學家造出了目前溫度最低的水。一支研究團隊成功將液態水溫度降到了230開爾文,另一支則取得了228開爾文的成績(約合零下45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