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來了!兩小時吸金383億!半日暴漲220%!A股近10年最大IPO...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千呼萬喚始出來」。

7月16日,國產晶圓代工行業的龍頭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立於千禧之年的「中國芯」,在自己二十周歲之時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中芯國際開盤競價大漲245.96%,在開盤之後五分鐘之內,公司成交金額已經有144億元,半小時吸金超262億。截至今日午間收盤,公司股價收報87.98元/股,漲幅縮窄至220.39%,換手率42.12%,成交總額為383.17億元,總市值達6279億元。

據悉,目前半導體及元件板塊日成交金額約為1100億元,而中芯國際僅半日便成交了近400億元,吸金能力可謂顯著。

不難看出,中芯國際總市值已超過韋爾股份,輕鬆成為A股的半導體「一哥」。此外,Wind數據顯示,以7月15日收盤數據為準,中芯國際的6279億元總市值在A股上市公司中排到第十一位(次於貴州茅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平安、農業銀行、中國人壽、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五糧液和中國石油)。

不論首日股價走勢如何,中芯國際歷時一個多月且備受矚目的回A之旅終於順利「著陸」。上市之後,市場更加關注的,或許還是這片「中國芯」,連帶著國內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未來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藍圖。

大哥來了小弟讓位

另一邊,中芯國際港股今日高開低走,跌幅一度擴大至20%。此外,中芯國際相關概念股及半導體板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截至記者發稿,A股三大股指跌幅超1%,半導體跌幅居前(半導體矽片指數跌5.54%、半導體產品指數跌4.04%、半導體材料指數跌2.09%、半導體產業指數跌3.22%);中芯國際概念指數跌幅達到5.22%,長電科技、大唐電信、兆易創新、中環股份、上海新陽、安集科技、中微公司、滬矽產業、至純科技等個股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大唐電信和中環股份盤中曾一度跌停。

實際上,早在昨日(7月15日)收盤,相關科技股以及半導體行業股票就出現大面積下跌,長電科技、晶方科技收盤跌停,科創板個股滬矽產業在尾盤出現大跳水,股價逼近跌停。

多位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中芯國際上市首日的成交量較高,資金抽血效應對半導體晶片板塊是利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市場。

對此,上海小鬱資產總經理左劍明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晶片板塊「巨無霸」中芯國際在A股市值已超過6000億元,與此相對應,A股相關概念股和半導體板塊已經提前兩天進入了回調節奏。種種跡象表明,部分看好晶片板塊的資金更願意向規模更大的龍頭集中,這也就是所謂的「吸血效應」。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芯國際是科創板的指標股,從申請、註冊再到掛牌都創造了新的紀錄,因此全市場對中芯國際都報以最大的期望和支持,必然會對同板塊的個股造成吸籌的影響。

而至於中芯國際港股股價的下跌,則更多是市場對於公司A+H股溢價的考慮。

左劍明表示,「目前中芯國際A股價格相較於H股已經有約2倍的溢價空間,對於關注晶片板塊的投資者而言,這是個股定價過程中值得留意的一個參考指標。而對於市場一般投資者而言,要想衡量標杆性『巨無霸』上市時對整個市場資金分流作用大小,建議可以參考過往市場情緒高漲時大體量公司IPO後對後市的影響。」

創A股近十年最大IPO

根據發行公告,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中芯國際募集資金總額為462.87億元(募集資金淨額為456.52億元);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後,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為532.3億元(募集資金淨額為525.03億元),較計劃募集資金總額超募了323.3億元。

除了創下科創板至今的最大IPO外,Wind統計數據顯示,超額配售權全額行使後,中芯國際募資額目前在A股排名前五,僅次於2010年7月上市的農業銀行(募集資金685.29億元),成為A股十年以來募資最大規模的IPO。

據悉,中芯國際擬將募集資金的40%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20%用於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以及40%將用作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的12英寸晶片SN1項目指的是此前耗資建設的兩大晶圓廠之一的中芯南方,此晶圓廠系公司14納米及未來先進工藝的主要生產地。

至於超募資金的部分,公司表示將按照相應法律法規用於主營業務,如研發投入或者項目建設。具體項目投入將根據法律法規履行相應的程序,並對外披露。

左劍明認為,科創板需要像中芯國際這樣的「大塊頭」。

「一方面早先上市的企業規模偏小,往往在行業內並不屬於排名靠前的龍頭,雖然享受到了第一波估值紅利,但真正要把產業帶向遠方,那還是需要人員建制完善,資本實力雄厚的正規軍來引領。另一方面也給其他新興產業領頭羊們一個示範效應,在科創板這樣舞臺上,歡迎並能容納下百億,甚至千億級企業。」左劍明說。

據記者此前整理,6月1日,中芯國際遞交的科創板上市申請被上交所受理;6月4日,上交所對中芯國際發出首輪問詢,公司於6月7日披露回復,用時僅四天;6月19日,中芯國際成功過會;6月29日,證監會同意公司的科創板註冊申請,從受理、上會,再到註冊用時僅29天,均創下了科創板最快的用時記錄。

「中國芯」回歸

二十年前的夏天,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迎來了一支特殊的人才團隊,他們選擇在這裡紮根並創辦了中芯國際(全稱「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在此期間,中芯從最初在稻田地裡的一個廠房,發展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提供0.35微米到28納米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二十世紀初,國內還沒有興起半導體產業熱,這類企業大多選擇了美國或是中國香港作為上市的首選之地。2004年,中芯國際在港交所上市,並於同年以發行ADR的方式登陸了紐交所(2019年5月,公司申請從美股退市)。

2020年5月初,在港股上市16年後,港股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官宣」在科創板上市。

至於為何選擇回歸A股,一位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此前半導體企業在美股和港股的估值比較低,得不到資本的重視;另一邊,中芯國際在先進位程工藝方面與國內其他企業相比有著較強競爭力,加之晶片行業前期本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技術工藝的建設之中,通過再次上市融資是它的必然訴求。」

此前,中芯國際表示已在與客戶的14納米FinFET製程上實現重大進展,第一代FinFET已進入量產階段,並於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貢獻了收入。這也是大陸唯一一家掌握14納米工藝的企業。

然而,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這個速度算不上快。

據悉,臺積電已在2017年就實現了10納米的量產,Intel、三星、格羅方德等也紛紛在幾年前實現了量產,而相比之下,中芯國際的14納米則是從2019年底才開始投入量產,在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中貢獻了1%的收入。

在交流會上,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也對大眾坦言,儘管政府和企業愈發重視研發投入,但技術發展水平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滯後性,以及企業資金實力不足等原因,中國大陸集成電路企業在核心技術上與國際龍頭企業相比仍存在差距。

但這並不影響它回歸A股「懷抱」。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國內半導體設備市場空間達134.5億美元,國產化率僅約10%,國產替代空間非常大。平安證券認為,中芯國際回歸A股將提升半導體產業鏈情緒。伴隨中芯國際等晶圓企業的產能擴張,以及設備企業的不斷進步,國產設備企業有望迎來業績的快速成長期,加速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

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曾表示,公司的N+1(第二代FinFET)目前研發進程穩定,已進入客戶導入及產品認證階段,預計2020年第四季可以有小量產出。公司預計,第二代FinFET技術有望在性能上提高約20%,功耗降低約60%。

半導體產業迎「上市潮」?

早前,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科創板推出後,創新型企業到科創板上市非常踴躍,比如半導體產業,未來還會有一些重要的半導體企業到科創板上市。在中芯國際「官宣」赴科創板上市消息出來後,上述資深人士便對記者表示,「科創板為半導體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土壤,未來或將吸引更多相關企業的回歸。」

實際上,半導體企業在此之前便「低調」地開始聚集在科創板這個「資金池」裡。

截至記者發稿,除了已上市的中微公司、瀾起科技、滬矽產業、華潤微、芯源微之外,還有芯海科技、微導納米、盛美半導體等數十家公司申請了在科創板上市,目前正處於排隊階段。就在前不久,比亞迪也宣布將分拆旗下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在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

對此,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對記者表示,「中美關於晶片已經有過若干輪交鋒,半導體特別是晶片領域上一個細微突破都易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過去企業在美股和港股上市,走的是高科技企業的IPO常規路線,如今選擇在國內上市,一方面可以降低各種來自國際政治的不確定影響,二來國人的『熱情』也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資本『彈藥』,為其更好的驅動研發和技術升級,創造條件。」

除了註冊制提供的紅利外,這背後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

2011年,作為對於「鼓勵發展軟體和集成電路產業」18號文件的補充,「新18號文」面世,主要增加了投融資支持等內容,稅收優惠得到強化;近年來,國家又相繼出臺了《關於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關於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等政策,支持中國軟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除了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為了解決國內半導體企業資金短缺且融資難的問題,2014年,國家大基金(全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孕育而生;2019年,國家大基金二期也隨之成立,重點將加強對設備的資金部署力度。

此次在科創板發行之前,國家大基金間接持股中芯國際15.76%的股權;今年5月,國家大基金二期宣布向中芯國際子公司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在公司發行的戰略配售中,國家大基金二期認購總額為35.18億元,為最大的戰略投資者。

張書樂還表示,部分半導體企業停留在蹭熱點階段,其技術或者沒有商用,或者還較落後,又或者儘管看似領先,但卻混淆概念,和解除當下的「晶片鎖喉」並無太多助益,投資者還需警惕半導體行業的「虛火」。

記者 楊紫薇

—— /

相關焦點

  • A股軍工漲停潮大金融反彈!北向半日流出6.3億,中芯國際遭拋10億
    滬股通淨流入41.1億,深股通淨流出44.5億。資金流向主力資金主要流入建築材料、銀行、國防軍工三個行業,流入金額分別為28.05億元、13.69億元、13.66億元,其中散戶淨流入金額為-13.12億元、-7.07億元、-3.79億元。三個板塊的漲幅分別為5.47%、2.82%、5.42%。
  • 牛冠A股!2020年第一隻10倍大牛股來了,業績暴漲超2500%
    但自2020年開始,英科醫療股價開啟暴漲模式,英科轉債也隨著公司股價的暴漲開始異動:3月,突破300元;5月,突破400元、500元;6月,突破600元、700元;………………7月8日,英科轉債以880元開盤,盤中突然拉升至1000元臨時停牌。
  • 10年吸金6000億?國產晶片半導體任重而道遠
    在我國科技行業之中,國產晶片和半導體產業絕對是無法規避的話題,尤其是隨著國家工業由低端產業向高端製造業轉型,以晶片為核心的5G、AI以及大數據技術的嗷嗷待哺,十年來我國半導體和晶片產業的發展處於什麼階段?又有哪些企業參與國產化進程了?
  • A股登上新聞聯播 暴漲原因大揭秘!人民幣匯率急拉500點 周期天王...
    A股登上新聞聯播,暴漲原因大揭秘!人民幣匯率急拉500點,周期天王瘋狂刷屏! 摘要 【A股登上新聞聯播 暴漲原因大揭秘!人民幣匯率急拉500點 周期天王瘋狂刷屏】7月6日今天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滬指當日大漲5.71%,漲幅創5年新高,A股市值當日暴漲3.42萬億,總市值創出歷史新高。
  • 上線兩個月瘋狂吸金近4億美元!米哈遊靠《原神》名利雙收
    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據商業情報分析機構Sensor Tower數據顯示,米哈遊旗下遊戲《原神》自9月28日上線以來,兩個月內移動端瘋狂吸金3.93億美元,在全球手遊收入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僅次於《王者榮耀》。與此同時,《原神》還在全球遊戲圈斬獲多項大獎,米哈遊可謂「名利雙收」。
  • 石墨烯暴漲近100億!哪些石墨烯概念股有望成為龍頭
    截止到發稿,石墨烯指數上漲4.64%,板塊總市值半日上漲近100億元。華為手機2019年銷量2.3億部首超蘋果據科技樹報導,在近期舉行的華為內部會議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透露:華為手機今年全球出貨量將在2.3億部左右。這個數字不僅完成了全年總目標,並有可能超越蘋果的全年銷量,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銷售商。業內人士表示,國產手機廠商中任何一家,都沒有辦法和蘋果一樣擁有全球的消費者。
  • 臺積電兩納米晶片工藝重大突破中國晶片任重道遠
    大家好,這裡是科幻金屬,晶片行業傳來一個重磅消息,臺積電晶片兩納米工藝取得重大突破!臺積電計劃在2021年初 開始試險3nm晶片,2022年底 開始量產3nm晶片,2023年底 試險2nm晶片兄弟們,我知道,大家肯定在想憑啥不是咱們?
  • 市值7000億,晶片巨獸閃電上市:掀起中國半導體IPO大潮
    在業內看來,伴隨著這次上市鐘聲,中芯國際也在敲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IPO大門。46天閃電登陸科創板,為近十年最大融資規模IPO從6月1日提交IPO申請獲得受理,到7月16日於科創板正式上市,中芯國際僅用時46天,堪稱閃電般上市。
  • A股半日成交額超7000億
    特高壓等板塊上漲3月5日,大盤延續強勢走勢,上證綜指半日上漲1.40%,創業板指數上漲1.04%,A股半日成交達到7098億元!盤面上看,養殖股全面爆發,大康農業等數十股快速漲停,受政策支持的「新基建」板塊同樣表現不俗,特高壓、充電樁等板塊表現亮眼。
  • A股四大「牛虻」上半年吸金超萬億
    3月,東方證券首發募資100億元,超過了2014年IPO募資最多的國信證券69.96億元的募資總額,達到了此輪新股開閘以來的新高度;6月初,中國核電募資132億元,刷新了紀錄;接踵而來的,6月中旬招股的國泰君安募集資金總額達到了301億元,成為2010年7月農業銀行上市以來最大的A股IPO。
  •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 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倍
    中國在這個領域,做成了一件大事!獨家探秘→2020年12月4日,一個應該載入世界核聚變史冊的日子。核聚變關鍵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
  • 2020全球最大生物醫藥IPO!榮昌生物共募資5.9億美元
    榮昌生物發行定價每股52.10港元,在計入超額配股(綠鞋)之前,榮昌生物共發售約7.65千萬股,發行市值249.22億港元,發售所得總集資額約為39.87億港元或5.15億美元。據12月8日榮昌生物公告,此次IPO超額配股(綠鞋)1148.05萬股,每股發行價52.10港元,每股作價52.1港元,額外所得淨額約5.74億港元,即0.74億美元。
  • 機組趕時間死神來招手,記美國航空383航班1965.11.8辛辛那提空難
    小時飛行時長的經驗,已經在美國航空公司擁有14年的資歷,絕對算得上是老資格。負責監督奧尼爾機長考核操作的是時年46歲的戴維·緹林,他也擁有機長資質,且擁有波音727教官資格。他雖然在美國航空公司的資歷和飛行時數都不如奧尼爾(9年年資和6000小時的飛行時長),但是他在加入美國航空公司之前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美國空軍飛行員,在美國空軍服役10年的時間裡他攢下了超過8000小時的飛行時長,還是1名資深的飛行教官。
  • 暴漲!1500億「電子菸」巨頭來了 新股嗨翻天!更有中1籤賺20萬刷新...
    原標題:剛剛,暴漲120%!1500億「電子菸」巨頭來了,新股嗨翻天,更有中1籤賺20萬刷新紀錄 摘要 【暴漲!1500億「電子菸」巨頭來了 新股嗨翻天!
  • 淘金早評:全球市場暴漲 兩大板塊決定A股強弱
    來源:金融界網站 周一,大盤跳空高開高走,三大指數全線大漲,成交量再度站上萬億大關,北向資金連續6天大幅流入,昨天更是創紀錄的買入近200億,深成指已經率先創出新高,截至收盤,滬指3373.73點漲幅1.86%,深成指14141.15點漲幅2.19%,創業板指2814.00點漲幅2.96點,
  • 震驚7000億面板行業!420億的「獨角獸」衝刺A股IPO
    今年年初,柔宇科技在美國提交了IPO申請,擬籌資10億美元。但此後有報導稱,柔宇科技已經放棄在美上市的計劃,改為在中國市場上市。  今年6月底,柔宇的公司名稱也由「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主體從「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臺港澳與外國投資者合資,未上市)」。
  • SensorTower:原神2個月吸金近4億美元 位列遊戲收入榜第2
    原標題:SensorTower:原神2個月吸金近4億美元 位列遊戲收入榜第2   今日,蘋果
  • 半日達10周年:從京東物流看中國電商物流體驗如何被定義
    很多年以前,中國剛開始搞電商大促的時候,當數以萬計的商品洶湧襲來,原有的物流體系根本無法招架,丟件、破損、延遲似乎是當時大促的「日常」。那個時候,能不被這種混亂局面擾亂的只有京東一家。 更鮮明的轉變發生在2010 年。這一年3月,京東物流首次在6個城市試點推出「半日達」(也稱「211限時達」)服務,並逐步推廣至全國。
  • ipo影子股是什麼意思? 影子股投資有什麼技巧
    ipo影子股是什麼意思?很多投資者不明白「影子股」是什麼來的?影子股其實是某上市公司的行業,跟另一間準備上市的公司行業相似,那麼這個上市公司便稱為「影子股」。ipo影子股是什麼意思一般,由於影子股的股價上升跟該公司並沒有直接關係,所以炒風完結後股價或會回落,這個是投資者需要注意的。
  • 一個小時暴跌近500美元!量子晶片橫空出世,比特幣徹底慌了?
    當大家還沒有反應過來,這個量子計算晶片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的時候,比特幣先崩了……1小時暴跌3500元至少33億元多頭爆倉10月23日晚間,比特幣價格突然閃崩,一小時內從8000美元下降至7500美元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