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佳 文/圖
「法於心,律於行,依法治村構和諧」「見善行,學與做,正氣清風滿荷堤」……7月12日,「荷風水村大家庭公約」牆落成儀式在崇州市榿泉鎮荷風水村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村民和遊客參加。
如今的荷風水村,村民住上了聚居點的新房,全村修建了荷花觀賞基地、葡萄園基地,產業的發展帶動村民致富。鄉村風貌雖然變化了,但也有村民感覺鄉風文明的傳承沒了。大家庭公約的收集與公約牆的修建,就是為了解決荷風水村旅遊旺季所帶來的問題,同時與創建文明家庭相結合。
有人集資建房修路他們集資修牆
7月12日,記者在荷風水村看到,公約牆牆體通身用漢白玉砌成。由於緊挨著村子裡的主幹道,不論村民下地還是趕場,總能一眼看到它。每一句公約都朗朗上口、淺顯易懂。
「公約牆修得好,相當於村上多了一張『門面』。」荷風水村6組村民李明英感嘆道。「我認為公約牆的作用就是提醒村民們在提高生活水平同時,要提高素質。」3組村民尹華傑說。
荷風水村村支書餘江濤說,大家庭公約牆的落成,有
社工隊的一份功勞。「讓村民望得見山水,也記得住鄉愁,社工隊在其中付出了許多努力。」
據四川光華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崇州「新荷人家」社工站負責人、中心督導主任簡勤介紹,2014年社工隊入住荷風水村,給村上帶來了「家庭適應計劃」「家庭增能計劃」「家庭互助計劃」等項目,促進農村家庭發展,組建了合唱、舞蹈、業主等3支隊伍,盤活了一支志願者隊伍,通過籌建公約牆等方式來傳承鄉風文明。
去年,社工隊挨家挨戶收集資料形成初稿,同時發揮社區業主委員會等組織的作用,居民踴躍參與。歷經「公約大家提—公約牆大家籌—共建荷風水村大家庭」三個階段,歷時一年,十易其稿,在這一過程,居民逐漸從被動到主動參與到社區事務中來。「當時向村民籌資建牆,80%以上的村民配合,籌集了1萬多元,村上的一位老闆免費捐助了石材。」李明英說。
簡勤告訴記者,得益於大伙兒的無私付出,修建公約牆的花費僅兩千多元,結餘下的資金還會按出資比例退還給大家。
每一條公約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簡勤介紹,公約的內容是村民大家共同討論的,字斟句酌,像是否押韻這樣的問題都進行了反覆修改。
「每一條公約的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村支書餘江濤說,「比如 『你掃地、我洗碗,家務農活大家幹』這一條,其實說的是現在家庭結構發生的變化。按照傳統觀念,家務活都是妻子的份內之事,現在倡導夫妻共同分擔家務,符合現代家庭的理念。以前村上出現過有狗咬人,村民之間發生糾紛的事情,『大狗酷、小狗乖,套上繩子人人愛』就是倡導大家管好家養寵物。村上跳壩壩舞的比較多,剛開始時晚上10點都在跳,但有的村民勞累了一天,該休息了,就不應該跳了,我們就把這一條寫進了公約。」
「村上有個名為 『老張說事』的村民調解室,調解員姓張,很有威望,大家有糾紛矛盾都找他。『吵一吵,笑一笑,老張說事化解了』,這一條就是說大家有糾紛矛盾,多找老張調解員。」餘江濤說。
人人守公約一起把社區變得更好
為了增進村民的凝聚力,早在去年,社工們就在荷風水村提出了「全民社區」理念,強調社區裡的每一份子,通過參與社區事務,為社區發展出力,使整個社區得到改變的同時,社區的資源也能夠為社區裡的每一個居民所使用,並為他們自身的發展提供支持。
「我也參加了這次公約牆的落成活動,主要負責現場維護。」村裡11歲的小志願者張曉露才上小學五年級 ,被社工隊別開生面的村落管理方式吸引過來,參與社區共建。
「今年特別強調一下『公共社區』的概念:把用得到社區公共資源的每個人,包括外來的、政府的、產業的和利益相關的人,都吸引進來管理社區,一起把社區變好,社區的事情是大家自己的事情。」簡勤說。
對於成效,餘江濤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村民對大家庭公約的遵守情況比較好,公約制定過程中,村民自主參與、自我討論,最後達到社會管理有序,這樣的效果出奇的好。」
作者:劉佳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農村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