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其目前正在打造的ELT極大望遠鏡,已經成功鑄造出第一塊六角形鏡片了。極大望遠鏡於2017年5月份開始建造,隸屬於歐洲南方天文臺與2005年開展的大型天文望遠鏡項目。其目的是為了研究宇宙星系的起源和演化等問題。
望遠鏡的構造
該望遠鏡的主體採用了五面鏡設計,其中主鏡的直徑高達39.3米,面積相當於3個標準籃球場的大小。為了能夠在後期更便於精確地調整觀測視角,同時避免鏡面因為過大而受到溫度等因素造成的局部變形,所以項目團隊又將主鏡等分為了798個六角形鏡片,而且在每個鏡片上安裝了3個制動器,與主鏡相配合的兩塊副鏡分別為直徑4.2,米的凸面鏡和3.8米的凹面鏡。
這兩面副鏡與主鏡交錯放置而組成的光學成像系統,要比傳統雙鏡片望遠鏡的鏡筒段得多,再加上搭配的自適應光學成像儀、高解析度光譜儀和中紅外成像儀等設備,以及用於消除大氣湍流對成像光線造成扭曲效應的第四、五平面鏡片可以顯著提升極大望遠鏡的穩定性和成像質量。
極大望遠鏡的性能
據了解,極大望遠鏡的建造工作將於2022年徹底完工。屆時,它的聚光面積將高達978平方米,聚光能力達到目前世界上最大光學望遠鏡Thirty Meter Telescope的十三倍,拍攝的圖像清晰度則可以達到哈勃望遠鏡的十六倍。
極大望遠鏡的研究方向
待建成之後,極大望遠鏡將能在多個方面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宇宙。比如:通過對系外恆星群及其星系系統的觀測,來了解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過程,或者是通過觀測星系紅移和超新星爆發等現象來進一步分析暗能量,已經促使宇宙膨脹的關鍵因素又或是通過對宇宙中質子、電子質量比的觀測,來進一步解讀宇宙大統一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