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發到上市,疫苗需經歷這麼多步驟

2021-01-20 新京報

網絡截圖

2月25日,一則「天津大學實驗室宣布已研發出新冠病毒口服疫苗」引發熱議,並遭到質疑。隨後,該研究項目負責人黃金海教授在回復新京報記者時表示,目前疫苗僅是研製成功,離上市還很漫長,尚未進行臨床驗證和推廣應用。疫苗和免疫規劃專家陶黎納表示,疫苗從研發到上市有很多步驟,動物實驗、人體實驗等,天津大學這個疫苗「有點操之過急」。

那麼,一個疫苗從研發到上市,究竟要經歷哪些步驟呢?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此前曾介紹疫苗研發的大體流程:

疫苗在前期的研發過程中,先要獲得免疫源,獲得活病毒分離相關的亞單位等,還要進行免疫反應測試和動物保護的測試,放大優化免疫源生產工藝,做好臨床前的毒理研究等;進入疫苗研發階段,需要在臨床前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臨床申報,此後才能實現疫苗上市。此前曾有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從傳統意義上而言,一個疫苗從研發到上市,至少要10-15年。

疫苗和免疫規劃專家陶黎納介紹,疫苗研製出來後,首先需要進行動物實驗,將其用在動物身上,讓其產生抗體,但抗體不一定能起到保護作用。因此,最關鍵的指標是實驗動物既能產生抗體,又能抗住病毒的侵襲。比如用20隻小鼠做試驗,其中10隻打疫苗,10隻不打,用病毒攻擊小鼠後,打疫苗組假設只有1隻死亡,而不打疫苗組有8隻死亡,那麼該疫苗的保護率就是87.5%,即(8-1)除以8。小鼠試驗後還有更高級的動物試驗,以評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

「完成動物實驗後,才能進行人體試驗。」陶黎納介紹,批准臨床試驗後,一期臨床試驗主要是評價疫苗的安全性,參與試驗的人數一般是50人,二期臨床試驗一般是500人以內,要檢驗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等,主要看是否產生抗體;三期臨床試驗的人數可能幾千甚至幾萬人,評價的是疫苗的保護力指標。「疫苗比較特殊,要用在健康人身上,因此在試驗時不能故意讓人感染病毒。在三期臨床試驗中,往往是看,在自然狀態下,打疫苗組的人產生的抗體是否達到了試驗的設定值,與安慰劑組對比有較大差異,就能基本說明疫苗有效。」

陶黎納以戊肝疫苗為例,三期臨床試驗有10萬人參與,分兩組進行觀察,對比打疫苗組和不打疫苗組的感染髮病率,以此確定打疫苗組的感染率遠遠低於不打疫苗組。「疫苗從進行人體試驗到最後拿到藥品註冊批件,至少要2-3年。」陶黎納提及,疫苗要實現量產,還涉及符合GMP條件的生產車間,如果要重新建造,也需要時間。

黃金海教授稱,其團隊研發的口服疫苗是以食品級安全釀酒酵母為載體,以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為靶點產生抗體。對此,陶黎納表示,這種酵母轉基因技術已經很成熟,B肝疫苗、宮頸癌疫苗都有用到。如果以這種技術研發的新冠疫苗上市生產,現有的廠房可能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對於天津大學實驗室黃金海教授團隊發布的新冠口服疫苗研製成功的消息,陶黎納認為,黃金海教授以身試藥,口服4倍劑量,其實沒有意義。「什麼是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用劑量,現在還沒有確定,4倍劑量從何而來?所有疫苗研發都應該先經過動物實驗,再開展人體試驗,我覺得他是操之過急了。」

陶黎納指出,目前關於疫苗研發的各種消息非常多,但建議科學家們在發布消息時,能發布更詳細的內容,不要讓人產生誤解,簡化傳播信息容易招來質疑。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編輯 嶽清秀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從臨床到大規模接種 新冠疫苗還需完成六個步驟
    輝瑞和拜恩泰科(BioNTech)本周宣布了積極的新冠疫苗進展,稱大規模的後期臨床試驗初步數據表明,疫苗的有效性可達90%以上,這一消息為全球經濟的重啟帶很大希望,但是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要使得全球大規模人群接種疫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一財經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疫苗從臨床試驗到最終上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中國新冠疫苗上市,揭秘央企研發新冠滅活疫苗歷程
    後續,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護效果還需持續觀察。這一成果來之不易,中國疫苗上市為全球戰勝疫情注入信心,也為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提供有力支撐。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科研團隊,在研發流程環節不減的前提下,工作人員「三班倒」連軸轉,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從啟動研發到獲批臨床只用了98天。
  • 德國宣布成功研發疫苗!最快年底上市
    BioNtech和輝瑞合作研發的這款疫苗的三期臨床研究開始於今年7月27日,共招募了4萬多人參與試驗。截至11月8日,共有將近39000人接種了第二劑疫苗,參與者具有不同的種族和民族背景。德國聯邦政府科學顧問對於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充滿信心。德國倫理委員會主席Alena Buyx指出,即便疫苗順利上市,初期供應量必然十分有限,距離大規模接種仍需要數年時間。因此必須考慮為部分人群優先接種。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接種,關鍵部門從業人員也應成為優先防護對象,例如警察、醫護人員和教師等。
  • 歷經三十年的研發 愛滋病疫苗離上市還有多遠?
    (資料圖/圖)  經過三十年的研發,目前仍然沒有一例愛滋病疫苗達到上市標準,但隨著科學家們對愛滋病病毒結構、作用機制及人體反應等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的愛滋病疫苗有望取得突破。  國內有媒體最近報導了美國強生公司一項新愛滋病疫苗的安全性臨床試驗結果,由於採用「全球首次HIV疫苗臨床試驗」、「100%產生了對抗HIV的抗體」等說法,迅速被國內眾多媒體轉載,引發普遍關注。
  • 國產首個新冠疫苗上市,六人科研組談實驗經歷:猴子一打上疫苗,我們...
    來源:科技日報2020年最後一天,萬眾期待的新冠疫苗迎來決定性裡程碑——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最新消息:前一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法批准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這是我國首個上市的新冠疫苗。疫苗業界內有一個「雙十規律」:研發成功一個疫苗,需投資10億,耗時10年。光是論證、立項少說也要一年時間。
  • 新愛滋病疫苗有效率最高可達80% 上市還需10年
    新愛滋病疫苗有效率最高可達80% 上市還需較長時間  國際在線專稿:據路透社報導,愛滋病防範研究已經過去25年,科學家們近日終於找到了一種可以對抗該疾病的疫苗,目前更深入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為何這麼「慢」?對病毒缺乏全面認識 安全性有待...
    他們正在加快開發一種口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新華社/基尼圖片社)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彭茜)「我們正在一邊飛行一邊造飛機。」在日前召開的一場新冠病毒疫苗研討會上,美國梅奧診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編格雷戈裡·波倫如此形容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與高風險。隨著疫情在全球持續擴散,人們對有效疫苗更加翹首以盼。
  •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有重大突破,離疫苗上市還有多遠?
    非洲豬瘟疫苗即將開始臨床試驗,這確實是好消息,然而,距離真正的疫苗上市,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今天宋老師豬病大講堂給養殖戶朋友聊聊非洲豬瘟疫苗的最新進展,供大家學習參考: 有的養殖戶說,發現非洲豬瘟已經將近一百年了,都沒有疫苗,中國可以在一兩年之類研發疫苗嗎,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難點在哪,最快什麼時候可以上市,這才是養殖戶朋友最關心的話題。
  • HPV疫苗上市後社區醫院可接種 國產化價格或在千元以內
    同時,國內HPV疫苗研發也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國產疫苗有望在1-2年內上市,價格可能控制在1000元以內。GSK相關負責人Susan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希瑞適在取得註冊證號後,還需經進口、質檢等步驟才能最終發貨。她同時還指出,疫苗正式上市後,接種者可在各城市社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接種。  公開資料顯示,HPV病毒是乳頭瘤病毒家族中的一種,目前已知有100多種不同類型,研究表明,99.7%的宮頸癌都由HPV病毒導致。其中,已知大部分HPV類型被視為「低風險」,與宮頸癌並無關聯。
  • 新冠疫苗的研發到哪一步了?
    在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中國科技大學魏海明教授的課題組和臨床團隊合作,發現重症患者體內有非常多的炎症因子,包括GM-CSF和白細胞介素-6。因此,早期我們將GM-CSF的抗體和白細胞介素-6受體的抗體用在臨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在合肥,用此方法治療的重症患者無一死亡。後來,這種方法又推廣到了武漢。
  • 新冠病毒疫苗批准上市前還要過幾關?中國工程院院士詳細解答
    「臨床試驗通常分為三期,一般三期臨床到最終才得到疫苗批准上市的科學依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日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即使在應急情況下,評審過程中對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評價標準也不能降低。
  • 國產新冠疫苗上市在即,14個疫苗研發進度一覽
    早在疫情爆發初期,我國就布局了5條技術路線開展新冠病毒疫苗研究。近日頻頻傳來國產新冠疫苗的好消息,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已有6個國產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研究。據武漢晚報報導,12月4日,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第八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做《新冠肺炎疫苗和藥物研發進展》發言時表示,「關於疫苗,未來一至兩周將有大消息公布。
  • 流行病學、重症醫學、病毒學、疫苗研發四大領域專家:「我與新冠...
    「像新冠病毒這種情況,我有生以來還從沒經歷過。」楊佔秋說,這並不是說新冠病毒的傳播力有多強、致死率有多高,而是指它的社會危害性空前。在中國,將近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停產、停工、停學,國外一些國家一度陷入停滯,不斷出現封城封國局面。 與病毒交手的這一年,楊佔秋最感嘆的是我們「對付病毒的速度」。
  • 強強聯合開創全球疫苗研發新格局 復星(02196)新冠疫苗展現「中國研發」與「全球協作」新成果
    兩個高效率的疫苗都出現在mRNA技術路徑上,引發了全球業界的高度關注。相比傳統疫苗,mRNA疫苗擁有較多優勢。mRNA可以通過無細胞體外轉錄過程生成,因此無需細胞培養或動物源基質、生產工藝簡單。並且,當有成熟的技術平臺後,根據病毒序列從研發到生產的周期短、速度快且大規模生產成本低,與傳統滅活疫苗相比抗變異能力更強,特別適合快速應對抵禦大規模流行性病毒。
  • 病毒變異未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具體什麼情況?疫苗研發需要多久
    由於疫情造成的危害極大,國家科技研究部門也是在極力研究著相應的疫苗。最近,科技部放話:病毒變異未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具體是什麼情況?疫苗的研發一般需要多久?對此,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介紹,病毒變異是一個科學問題,科研攻關組一直高度關注病毒變異的問題,組織全國30多家科研機構在開展病毒變異的跟蹤研究,及時分析研判病毒變異對疫苗研發是否會產生影響。
  • 為什麼中國孩子要打這麼多針疫苗?-虎嗅網
    這麼說吧,如果有兩個孩子,韓梅梅和鮑勃。從出生到 18 個月大,生活在美國的鮑勃,要預防中美兩國強免計劃均包含的 9 種核心傳染病,大概只需要接種 9 次,而韓梅梅則需要接種 13 次。事實上,鮑勃不但需要打的針數更少,還比韓梅梅多防禦一種導致致命的腦膜炎和肺炎的「5歲以下兒童頭號殺手」,因為他還多接種了一種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 新冠疫苗研發,中國為何全球領先
    近日,我國首個新冠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從全球第一個新冠疫苗獲批開展一、二期臨床試驗,到全球第一個啟動三期臨床試驗,再到第一個疫苗附條件上市,我國新冠疫苗研發工作始終處於全球第一方陣。
  • 疫苗概念新秀:海爾生物研發費用裡工資多
    能夠拯救歐美世界的,恐怕只有疫苗。中國已經有多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甚至一部分疫苗已經作為應急使用接種了數百萬特殊人群。當然了,最近最火爆的新冠疫苗,莫過於輝瑞。雖然中國的疫苗在國際上被喧囂聲隱藏了,但實際上,中國的滅活疫苗技術可靠,產量穩定,已經在巴西、土耳其、阿聯、印尼等國家廣泛接種,並且反響良好。
  • 我國新冠疫苗研發「又快又好」將結碩果
    第二個「5」:中國已有5支疫苗正在阿聯、巴西、巴基斯坦、秘魯等多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前不久,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了一篇關於中國疫苗的同行評議論文,論文稱,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新冠疫苗能在4周時間內快速誘導免疫反應,適合在大流行期間使用。目前,科興生物的滅活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分別在巴西、印尼、土耳其、孟加拉國等國進行。
  • 新冠疫苗研發到哪一步了?專家說...
    秋冬季節,國內新冠散發病例近期有所增多,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備受關注。疫情剛剛爆發時,新冠疫苗剛剛啟動研發時,科學家比較擔心疫苗可能導致的ADE副作用,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不過,最終結果還要等各種疫苗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