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杭州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門診經常一號難求,內分泌科主任楊素紅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前幾個月因為疫情,大部分人都宅在家裡過著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結果體重也仿佛開掛一樣蹭蹭往上漲,於是,孩子們營養過剩,肥胖問題越來越多,今年上半年接診的性早熟及肥胖患兒的人數與往年相比,大幅度提升。
「性早熟的原因複雜,與遺傳、環境等等因素有關,而肥胖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問題。」楊素紅說。
擔心孩子抵抗力差一頓進補
6歲女孩竟乳房發育
6歲女孩樂樂(化名)從小就肉嘟嘟的,胃口很好,因為跟長輩一起住,平時吃的喝的都是樂樂愛吃的,她也被養得白白胖胖的。
「這個年紀的孩子太容易生病了……」宅家期間,家中的長輩也很緊張,特別擔心孩子抵抗力差,「年前他們班還因為太多孩子發燒被停課了,要是這個時候再生病了,看病也不方便。」於是,長輩們考慮給樂樂食補來增強抵抗力。一個月裡,黃鱔、甲魚……聽人說蛋白粉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專程買來了蛋白粉,間斷性地泡著吃。
結果,幾個月的「進補」之後,樂樂胖了十多斤,一次洗澡時,孩子媽媽突然摸著孩子胸前硬硬的,難道是乳房發育了?這下,孩子媽嚇壞了,立刻帶她去了醫院。
在杭州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樂樂測量了身高、體重,並計算了體塊指數(BMI),身高118cm,體重30公斤,BMI指數為21.5 kg/m2,而中國女童6歲BMI均值應為15kg/m2,大於18.4 kg/m2就是肥胖了。更進一步檢查還發現,樂樂的乳房發育,骨齡提前,屬於典型的性早熟症狀。
「孩子不能吃蛋白粉。」聽到家長們的描述,楊素紅一臉嚴肅地說,蛋白粉適合年老體弱的人,或是經常鍛鍊、能量消耗大的運動員。
楊素紅說,事實上樂樂原本的體重就已達到超重標準,這幾個月吃得好,動得少,體重猛增,已經達到肥胖標準了,要立刻重視起來。不過好在樂樂是部分性性早熟,通過治療控制,加上運動和控制飲食,早發育症狀好起來了。
11歲男孩三個月增重12斤
「關注兒童肥胖是一個家庭,包括老人、家長、孩子三代人的事,所有人都需要認識到肥胖症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危害。」楊素紅說,肥胖的併發症有性早熟,還可以引起2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黑棘皮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女性多囊卵巢症候群、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膽結石、骨折、心理疾患等併發症。
11歲男孩小天(化名)前不久被診斷為中心性肥胖,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腹型肥胖。小天身高一米五,體重60公斤,體塊指數接近27kg/m2。
楊素紅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時情形。「他皮膚黑黝黝的,但脖子、腋下、腹股溝皮膚顏色更暗沉,這是黑棘皮病的表現,很多家長以為是孩子洗澡沒有洗乾淨,實際上是由於肥胖引起的併發症。」再看到一起來的孩子爸爸,楊素紅笑了,她說,父子倆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小天爸爸身高估計一米七五,也是又黑又胖的類型。
小天媽媽說,孩子本來就壯壯的,宅家期間更是胖了12斤,開學後,因為戶外運動多了,體重沒有明顯增加。「他平時就愛吃葷的,紅燒肉是孩子的最愛,蔬菜、水果、粗糧幾乎不碰,吃飯速度特別快,一下就第二碗了,父子倆有的一拼。」仔細詢問病史後,小天媽媽還告訴楊素紅,孩子晚上睡覺張口呼吸,打呼嚕。
小天被安排入院體檢,檢查發現,小天有輕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糖耐量測試結果目前正常,胰島素釋放試驗提示胰島素有增高,有胰島素抵抗,「這類患兒若不加以幹預,是發生二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楊素紅說。
出院後,楊素紅為小天制定了飲食和運動方案,如三餐應當攝入多少熱卡等,小天爸爸還給他報了暑期運動班,父子倆計劃一同努力,一同減肥。
兒童肥胖三大關鍵詞
遺傳、含糖飲料和久坐不動
楊素紅介紹,兒童肥胖的原因也有很多,但臨床研究發現,三個關鍵詞舉足輕重——遺傳、含糖飲料、久坐不動。
「有研究發現,若父母倆都胖,孩子的肥胖概率比常人增高10.44倍。」楊素紅說,她最近遇到一家三口,孩子父母肥胖,孩子爸爸還有脂肪肝,5歲的兒子從小體重超標,一家三口來到診室,馬上使診室空間變狹小,家長很擔心兒子會有肥胖併發症,來醫院檢查。「孩子的肥胖與遺傳相關,萬幸的是家長很有意識,已經在帶著孩子控制飲食,加強運動了,孩子體重沒有大幅度增高,也沒有發現與肥胖相關的併發症。」
「管住嘴,邁開腿,最主要的還是吃。」楊素紅舉例,近期很多孩子都在遊泳,遊泳是消耗很大的體育項目,但往常就發現一些孩子遊泳後會吃更多,而這樣的飲食習慣常常會延續到平常,導致健身後,體重反而增加了。「所以還是要控制飲食,尤其是含糖飲料、含糖食物,像紅燒肉,可樂等。」
8月,杭州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還將開展軍事減脂特訓營,讓有需求的孩子們科學減脂、降低肥胖導致的各種疾病風險,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和生活習慣。「最重要的是堅持,這也是最難的。」楊素紅說。
通訊員 |施總穎
(作者:記者 陳彥汝 編輯:吳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