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補對了嗎?揭秘中國人的「進補」文化

2020-12-04 屈遠志

中國人喜歡吃,尤其喜歡「進補」。所謂「進補」 ,無非是把適合自己體質需要的中藥藥材,與動物的鮮肉、內臟,加以燉、蒸、煮,使其成為色、香、味俱美的佳餚,更重要的是產生強精補腎、活血壯氣的功效。

可是一般人往往忽略了自己體質的特性,認為只要是人參、鹿茸、當歸、黃芪,放進羊肉、狗肉、土雞、河鰻裡;吃下肚後就必能隨心所欲地在閨房中逞英雄了, 殊不知食補有所謂「溫補」 、「平補」 、「燥補」 與「涼補」 之分,在進補時,要依個人體質寒火、病源所在、虧損程度的輕重,對症下藥,更要看節氣的冷暖,對藥材的劑量加以增減,並非是一成不變的。

以亞熱帶氣候的臺灣而言,即在冬天裡, 也只能溫補,夏天更只能平補或涼補,若要燥補,除非是在三九酷寒天裡,才能使藥效發揮到極致。

一般的中藥,像蓮子、桂圓、荔枝、銀耳等 等,屬於平補的中藥,像枸杞、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熟地、黃芪、肉桂等等,則屬於溫補的中藥;至於老山野參、梅花鹿的血茸、甲魚血、牛鞭、鹿鞭等等, 則都是燥補的藥材,了解了藥材的性質,參酌自己體質的強弱和進補的時節,以漸進而持續的方式來進補,就真能身強體壯、重振雄風了。

以下再分門別類地談一談中國人吃什麼來進補。

秋風起兮三蛇肥

每逢秋風送爽之際,「秋風起矣, 三蛇肥矣」 的廣告就出現了。 蛇店和菜館競相以蛇肉、蛇湯、蛇羹為號召,讓人們好好地溫補一番。

廣東人喜歡吃蛇,更喜歡吃廣西出產的蛇,講究的是「生、腥、 鮮」 ,而且認為越毒的蛇就越鮮美、越滋補。

在各種「長蟲」 中,以下的幾種最為出名:飯匙頭(眼鏡蛇的一種)有補頭、補腰的功效,金腳帶有補血、補氣、補筋的功效,過樹榕有強身、補腳、補力、補腰脊的功效,貫中蛇有驅走全身風溼 的功效;這幾種毒蛇,都是廣西十萬大山的特產。 廣東有所謂「蛇行」 ,一交立秋,蛇行的捕蛇專家就結夥進山捕蛇了。

蛇各有特性, 像飯匙頭以老鼠為糧,金腳帶卻喜歡吞食其他的小蛇,過樹榕喜歡藏身在鼠穴裡,與老鼠和平共存,其中以拇指粗細、二尺多長的貫中蛇最為珍貴了,有了它,「三蛇宴」 就成了「全蛇宴」 ,滋補的效果可以加倍,所以一條貫中蛇的價格等於過樹榕加金腳帶加飯 匙頭;而不管是誰捕到貫中蛇,也都要歸公分配。

蛇行把捕來的蛇賣給菜館,菜館則以三蛇宴、五蛇宴、全蛇宴招徠進補的顧客。

不論三蛇也好、五蛇也好,如果整段上桌,看上去惡形惡狀, 必然會影響食慾,因而廚師多半要把蛇拆去骨頭,將肉撕成極細的絲,加上菊花瓣、檸檬葉細絲,加上雞絲、鮑魚絲、木耳等配料,燒成半湯半料的羹,裝在精美的瓷皿中,才端上桌。

全蛇宴最為名貴

在館子裡吃一席三蛇宴、五蛇宴總要數千元臺幣,可是吃全蛇宴就更貴了。

吃全蛇宴可是件盛事,被邀請的客人全都攜帶了換洗的內衣褲來參加盛典。

主客圍桌坐定之後,只見堂倌把飯匙頭、金腳帶、過樹榕和貫 中蛇的四隻蛇膽扎在一隻銀叉子上,旁邊一個銀盤子裡放著一枚 帶把銀針、一隻小銀夾子。

每個人面前放了一杯烈酒,由堂倌用針把四隻蛇膽扎破,每隻膽在客人酒杯裡各滴下一滴膽汁,最後輪到主人時,每隻膽要不多不少各滴下兩滴,於是大家鼓掌舉杯向主人致謝,主人此時要對這個堂倌放賞。 蛇膽有活血和止渴生津的功效,又能開胃、消滯、驅風、除溼,是全蛇宴裡的重頭戲。

跟著上來的全桌酒席,不論煎炒烹炸,每道菜裡都少不了蛇肉;最後端上一隻巨型銀鼎,裡面是雞絲、蛇絲、魚翅、鮑魚大雜燴。

吃完全蛇宴之後, 主人例必宣布請大家到澡堂子裡洗澡,眾人解衣下池時,只見腋下腿彎都有黃色汗漬,據說這就是吃全蛇的功效,把體內的風溼都從毛孔裡逼出來了。

廣東人還講究把蛇和果子狸同煮,稱為「龍虎會」 ,如果再加點雞在其中則成為「龍虎鳳」 ,都是風味絕佳、兼具補效的理想餚饌。

甲魚滋陰補氣

甲魚也是中國人愛吃的補品。

甲魚就是鱉,在秋冬之際最肥,進補的人就吃紅燒裙邊、清燉甲魚湯和炒甲魚片。

甲魚要吃活的,死的可能已被中藥店抽走了鱉血;挑選甲魚時,要選厚的、腹甲有龜紋的,這種甲魚俗稱「梅花斑甲魚」 ,肉多而嫩。

甲魚的精華在鱉甲邊緣那一圈膠質厚重的軟殼,稱為「裙」 , 整個裙中又以靠近尾巴部分的兩塊最為肥厚;古人曾在宴席上讚嘆地說:「但願鵝生四掌、鱉留兩裙。」

可見裙邊所受的珍視。 一盤紅燒裙邊至少要用六隻甲魚,把裙邊卸下後,先在蒸籠裡蒸到七分熟,裙邊呈半透明、微微透出潤香時,才取出置涼,而後下鍋紅 燒,並加各種調味料,小火燜燒五分鐘,使湯汁入味。 裙邊含有豐富的荷爾蒙,吃來又滋補又駐顏。

鱉血也是大補之物,在殺鱉時,廚師將它腹部翻上,用竹筷讓 甲魚咬住,把鱉頭往外拉,手起刀落,就把鱉頭砍下了,而後迅速 地用小杯子承接鱉血。

吃紅燒裙邊要用大甲魚,甲魚愈大愈好,每隻至少也要有半斤以上才堪下鍋;吃清燉甲魚湯時,就以馬蹄大小的甲魚為宜了, 文火清燉時,放一點桂圓乾進去,對陰虛肺弱的人很有效。

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十五裡,對甲魚「補陰、補氣、治虛勞」 的功效,也十分推崇;但唐人孫思邈卻警告吃鱉的人說:鱉肉不可和豬肉、兔肉、鴨肉同食,同食對健康有害,尤不可和芥子同食,同食會生惡瘡。 姑存此說,以備參考。

全羊大補感冒忌吃

除了蛇肉、甲魚外,羊肉也是冬令進補時的理想佳餚。

羊肉在中國古時是最上等的肉食,「牽羊擔酒」 是很貴重的禮物,不然為何不說「趕豬擔酒」 呢? 從「掛羊頭賣狗肉」 這句成語,也可見羊肉比狗肉高級。

羊肉在中國食譜上,雖不如豬肉來得普遍,但是大江南北也各有不同的羊肉吃法,像京津的爆烤涮、西安的羊肉泡饃、揚州老伴齋的紅爛全羊頭、蘇錫的凍羊羹、上海邑廟的羊肉大面、虹口秀色酒家的羊蹄煲、湖州雙林的板羊肉等等,都極為有名。

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十裡說羊肉可補中益氣、開胃健力、治療五癆七傷,羊血可補女人血虛中風及產後血悶欲絕,羊乳補寒冷虛乏、療虛勞、益精氣、補腎虛,羊髓治男女傷中、陰陽氣不足,和酒服補血,羊腎補腎氣虛弱、益精髓,補腎虛耳聾陰弱、壯陽益胃,羊石子(外腎)主治腎虛精滑,可見羊身體各部份都是大補的食品。

冬天吃羊肉可祛寒,如要加強補效,可加上準山藥、枸杞子清燉;如果用全當歸、人參、黃芪、清華桂、鹿茸粉、白果、生薑和羊肉 同煮成「當歸生薑羊肉湯」 ,還可改善婦女體質、治療久不成孕哩!

《本草綱目》卷五十裡,也提到許多以羊進補的吃法,像「羊 腎一對去脂切,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夕,去皮,和作羹,下蔥鹽五味食」 可治「陽虛無力」 ,又「羊腎一隻,切於豉汁中,以五味米糅作羹粥食」 可治「腎虛精竭」 ,「白羊肉半斤,切生,以蒜薤食之,三日一度」 可「壯陽益腎」 等等,想要食補的人,不妨作為參考。但感冒的人則忌吃羊肉,在感冒時吃羊肉,補也是白補,這一點可千萬得記住。

一黃二黑三花四白

狗肉也稱「香肉」 ,是中國人在冬天裡最常吃的補品。 每年一到冬天,街頭巷尾就出現一盞盞倒懸的白色塑膠圓桶,桶裡點著燈,照映出桶外用紅漆所寫的「香肉」 ,這就是賣狗肉的攤子。

廣東人自有一套「三六經」 ,所謂「一黃、二黑、三花、四白」 , 這是指香肉的品級,以黃狗最好,白狗最腥。 但是廣東人最喜歡吃的還是黑狗,因為他們相信黑狗最補,而且黑狗必是土狗,土狗滋味最足。 所以賣狗肉的如果殺了一隻黑狗,必定把狗尾巴上的毛留著,以為招徠。

狗肉的吃法很多,常見的是配以中藥和香料來煮湯,但狗可 燒「全筵」 :紅燒乳狗、紅炆狗肉、炒狗心、煎狗肝、燉狗腦、炸狗腸加上一味甜點糖燉狗肉。 中國人常說「色膽包天」 ,其實吃狗全筵也要「食膽包天」 呢!

狗肉是大補的食品,《本草別錄》說狗肉能「安五臟,補絕陽,輕身益氣。」《大明本草》裡也說:「黃狗大補益人,餘色微補。」 但廣東人卻認為黑狗最補,還說:「小狗補腎、中狗補血、老狗治風溼。 」身體虛弱的人用狗肉配附子、生薑炆煮,也可補益體弱,效果頗佳。

十全大補湯有效

用中藥來燉雞鴨魚肉,是中國人偏愛的一種吃法,像人參雞、 當歸鴨、枸杞鰻等等,此外還有用不同中藥搭配的補虛方劑,像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配成「四君子湯」 可用來補氣,用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配成「四物湯」 可以補血,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黃芪配成「聖愈湯」 可治血虧氣弱,用四君湯和四物湯配成「八珍湯」 可用來補血補氣,用八珍湯加上黃芪、肉桂配成「十全大補湯」 , 可以強精補血。

以這些配方來燉土雞或河鰻、羊肉,便可以達到補虛的功效。

在電燈還未發明以前,中國人夜晚都點油燈,有些人家就在油燈外面架一個三腳鐵架,鐵架上擱著洋瓷盆,盆裡放些洗淨切好的人參、枸杞、紅棗、桂圓、蓮子、銀耳……加水加冰糖,在上床就寢前把油燈的燈芯捻小,用油燈那一點點小火慢慢地煨,而後夫妻就上床「情話綿綿」 或「巫山雲雨」 了。

要好半天,燈火才把瓷盆燒熱,又好半天,才把瓷盆裡的水燒開,把東西煮熟,等油燈上的補品煨化了,夫妻倆半夜進補,而後熄燈就寢,第二天又是生龍活虎一般。

廉價補品人人能補

紅棗除了煨湯外,還有一種香豔而別致的吃法,明人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九說:「嘉靖中,魏國徐公鵬舉年七十餘而卒,所蓄姬妾亦七十餘人。 ……徐公每夜以紅棗數十枚令姬妾口含過夜、煮食。 」 當然,只有一個老婆的現代人,這種補法可就行不通了。

不止有錢人家進補,一般的小市民也進補,因為補品中也有些極為便宜,什麼人都吃得起;像北方人吃慄子、白果、柏子仁、胡桃仁、花生、南方人吃荔枝、龍眼、蓮子、花生,都是最平民化的食品,此外,像蔥、蒜、韭、胡蘿蔔等蔬菜,誰吃不起呢? 而它們也都具有刺激性慾、充沛精力的功效。

清乾隆刊本《笑林廣記》卷六裡,有一則《絲瓜換韭》說:「妻令夫買絲瓜,夫立門外候之。 有賣韭者至,勸之使買。 夫曰:要買絲瓜耳。

賣者曰:絲瓜痿陽、韭菜興陽,如何興陽的不買,倒去買痿陽的?妻聞之,高聲喚曰:『絲瓜等不來,就買了韭菜吧。』 」 這是個嘲諷妻子貪心、嫌丈夫本事不濟、需要進補的笑話,但同時也說明了當時中國人有「絲瓜痿陽、韭菜興陽」 的論調。

同書卷六另一則笑話「鐵箍」 也跟韭菜有關:「夫婦同飯,妻問曰:韭蒜有何好處,汝喜吃它? 夫曰:食之,此物如鐵棒一般的。妻亦連食不已。 夫曰:汝吃何用? 妻曰:我吃了像鐵箍一般的。 」韭菜有如此妙用,難怪開店賣「韭菜合子」 的餐館生意那麼好了。

相關焦點

  • 冬季進補不要再聽信這些傳言 單一型複合型怎麼選?
    冬季進補  不要再聽信這些傳言了  如今,養生、保健很盛行。人們正常飲食之餘,總想找個途徑補充一下人體欠缺及損失的營養成分。那麼營養產品該如何選擇?怎樣「進補」才不是「瞎補」?公眾又對營養品存在著哪些誤區?
  • 冬季進補有3大禁忌,其中一個傷肝奪命!別再亂補了,命最重要
    每年這時候,最熱門的養生話題當屬——進補!《黃帝內經》中說到:「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也就是說,冬季進補能使「精氣」貯存於體內,到春天就不容易生病了。不過,進補可不是吃補品那麼簡單,如果盲目亂補,不誇張地說,不僅會傷身,甚至危及生命!
  • 你的飲食真的做對了嗎?BcAAs和乳清蛋白這兩種補劑,你清楚
    你的飲食真的做對了嗎?BcAAs和乳清蛋白這兩種補劑,你清楚 你們健身的人都知道健身的真理嗎?
  • 全網都在說「補硒」的重要性,大家都補對了嗎
    但就在大家「花式」養生的過程中,「補硒」一度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物以硒為貴」這種說法廣為流傳。相信你一定聽過有關硒元素的很多益處:提升免疫力、排毒養顏、抗癌之王、心臟守護神、肝病的天敵...人們如此瘋狂追求的「補硒」,真的很有必要嗎?大家在這條路上,真的走對了嗎?
  • 初冬進補 醫生推薦養生「乾貨」
    受北方弱冷空氣持續補充影響,氣溫小幅下降,北風和大太陽打配合,更是乾燥得讓人難受,眼睛幹、嗓子幹、皮膚幹……很多街坊都在問「廣東正式入冬了嗎?」  中醫認為,人體養生不能光看溫度,而是要跟著二十四節氣走。所以,在大雪節氣即將到來之際,如何順應時節進補又避免上火,這是初冬時節科學養生的關鍵。
  • 寒冬進補攻略——人民政協網
    人們常說「冬日進補,來年打虎」。眼下已進入冬季數九天中最寒冷的「三九」,這時氣候寒冷,做好冬季進補刻不容緩,但切忌「盲補」。冬季吃什麼最養生,怎麼進補效果最好是有學問的。三類人群補之有「道」「中醫養生理念,講究『法於自然,順時養生』,冬季應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以養護調攝。冬季進補講究『無擾乎陽』,應時而補。」
  • 老人說:冬季進補,春天打虎,冬天給娃進補這4類食物要謹慎
    老人說「冬季進補,春季打虎」,寒冷的冬季確實是進補的最佳時刻,很多家長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質,會在入冬以後會給孩子準備大量的補品,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補身體也不例外。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但凡對身體好的東西,家長自然不會放過。小張的孩子從小免疫力就弱,一年四季不是在病中就是在生病或者痊癒的路上,所以她經常給孩子吃各種補品,還專門讓人從東北帶來上好的山參、鹿茸。
  • 【科普】冬季進補有三句口訣五道菜
    也就是說,少年陽氣正盛,其實可以不補,或者小補;而中年人就要根據最近的身體狀況作出相應的調理了,比如最近很勞累,身體損耗太大,就要補一補;現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更應多重視保護。進補還要找中醫師進行辨症,不能清補、溫補、大補、小補,不分輕重緩急一起上,那樣不但達不到進補的目的,甚至還會因小失大,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事實上,在臨床上,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些人以清為補、有些人以通為補、有些人以化痰除溼為補等,不是只有補氣養血、滋陰溫陽才算是補,還是要根據具體年齡來看。
  • 冬日用黃芪「進補」,你都了解嗎?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俗語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意思就是在冬至的第三個9天進補是最好的時機,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遠離病痛的困擾。冬補「藥食」就是進補的最佳手段!身邊的「冬補第一藥」——黃芪黃芪黃芪,也叫北芪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專業建議值得一聽
    當你連數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隻雞」的滋補養生傳統,認為冬至開始每逢九天需進補一隻雞,來年就有好身體。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冬至進補,選擇公雞還是母雞,需根據體質分而辨之。冬至時陽氣開始復生,要適當進補,精心調養。《內經》提出雞肉有「溫中補虛」的作用,適合羸弱之人、病後體虛、產後不足、老衰之軀,可食養調補。
  • 華海農業美國牛蛙滋補養身 冬日進補首選上品
    俗話說得好:「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是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大好時機,也正是進補的大好機會,現代人講究進補的方式,食補無疑是眾多方式中教科學的一種。俗話說得好:「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是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大好時機,也正是進補的大好機會,現代人講究進補的方式,食補無疑是眾多方式中教科學的一種。尤其在深冬時令,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比一般季節吸收多、吸收快,適當進補對健康大有裨益,而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能補氣養血的牛蛙,無疑是冬日進補的上佳之選。
  • 揭秘中秋!這個挑戰你能全對嗎?
    揭秘中秋!這個挑戰你能全對嗎?: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中秋節,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
  • 中國人取英文名是文化不自信嗎?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具有爭議的話題,近來小編開始活躍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媒體,搜索發現不少如上言論,國人取英文名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種表現嗎?那我們為什麼要取英文名?希望我們用科學的研究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 男人壯陽不當或「火上澆油」 辨清體質對症進補
    受訪專家 廣州市荔灣區中醫醫院院長、主任中醫師 沈堅華  入冬之後,狗肉、羊肉、鹿肉等大補壯陽之品成為餐桌上的「寵兒」。  肢寒怕冷、性慾減退,腎陽虛補啥?  在冬季,天氣寒冷,飲食進補多以補腎固陽、養血固精為本,尤其是腎陽虛的人,容易出現肢寒、怕冷、面色蒼白、陽痿、早洩、舌質淡、舌苔薄等症狀。   中醫認為「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針對腎陽虛,補腎壯陽自然是最適合的方法。
  • 木瓜燉雪蛤是大補之物!你要知道雪蛤是怎麼來的,你還會再吃嗎?
    木瓜燉雪蛤是大補之物!你要知道雪蛤是怎麼來的,你還會再吃嗎?Hello大家好,我是凌愷,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木瓜燉雪蛤是大補之物!你要知道雪蛤是怎麼來的,你還會再吃嗎?進來了就點個關注吧,每天凌愷都會有更新哦!
  • 維生素D你補對了嗎?趕緊收!最全「維生素D」總結來了
    「不就是魚肝油嗎?我家寶寶就在補。」可為什麼要補,一次補多少呢?「一次不就吃一顆嗎?就是一顆啊……」其實,這樣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可能並不科學!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與心理健康中心陳倩醫生介紹,工作這麼多年,要想找到一個對維生素D補充完全沒有問題的家長真心不容易。
  • 冬天就來東山島進補吃海鮮!
    這周末就是小雪了小雪過後氣溫會逐漸走低這時候少不了進補養生那麼冬天如何養生呢?專家指出:海鮮富含高蛋白、鈣、鐵和多種微量礦物質屬於冬補佳品東山島地處北緯23度清澈的海水造就了高品質的海鮮是冬補的首選哦!
  • 小心維生素D過量中毒,你給寶寶營養素補對了嗎
    但是你知道嗎?維生素D有國際單位(IU)和微克(μg)兩種計量單位,不同營養劑都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D,如果超量攝入可能導致寶寶中毒。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要補充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對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因為母乳中缺乏維生素D,所以寶寶出生後應該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寶寶維生素D,AD,魚肝油都要補嗎?注意:寧願不買也不要瞎補!
    從懷孕開始,孕媽就開始各種擔心寶寶的營養,但是只能通過母體補充傳遞給寶寶,但是很多孕媽表示,補的都在自己身上,寶寶似乎沒有接收到什麼太多的營養。等到寶寶出生以後也是各種想辦法給寶寶進補,其中維生素D,AD,魚肝油就是寶媽們最常見的選擇,但是有網友表示,如果不太懂,只是瞎補的話,還是不要買的好,有的時候不補反而是好事,那麼這3類寶媽們都真正的了解嗎?是不是都要補呢?第一:關於維生素D維生素D是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對於人體的生理功能的調節和健康是非常重要你的,可以幫助身體最大化的對於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