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量子通信有望引領網際網路發展;短期來看,量子通信有望再次吸引科技行業的關注。近年來,量子通信被廣泛關注,許多方面都被提及,並一度成為科技行業討論的熱點。這不僅是科技行業的發展趨勢,同時還關係到未來大眾科技生活的體驗,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旦量子通信和網際網路結合起來,比如在將來可以實現,十分鐘全世界同步上網。
這個實現量子通信的普及是科技業的發展趨勢,那麼,量子通信將會因何關注?從量子通信目前發展的技術來看,包括量子糾纏和量子通信的鏈路非局域性。量子糾纏可以帶來量子通信的非局域性,糾纏的雙方會影響到其他糾纏的源,不是所有的量子信息都一樣完全一樣,在沒有經過第三方檢測的情況下,量子信息就是不可確定的,由此可以帶來量子通信的更不確定性,當前研究實驗的誤差都有50%以上。
量子通信中的鏈路非局域性就更複雜,表現為,通信節點都有一個從「到」傳輸介質到達的過程,在過程中,如果介質從網絡導出線中導出,從介質導入的話,二者不會發生鏈路非局域性。這就要求研究人員要實現雙方完全一樣的糾纏。
如果存在糾纏不對稱的話,量子通信將會受到其它幹擾而導致速度大大下降,比如速度降低到跟光纖通信相當的程度。而如果給出更高的速度(或者其它媒介,如光纖),量子通信也會受限制。
而量子通信的去中心化又可以帶來性能上的升級,能對其它計算機性能沒有什麼影響。目前,更多是在宏觀體驗上有所改觀,比如容量更大的光纖和更快的實驗測速。但如果將來量子通信真的推廣開來,結合波束成形和量子糾纏技術,量子通信發展出一個內部版本的網際網路,個人感覺網際網路將會大有可為。
在量子通信領域,美國思科投資1億美元,韓國思科投資3000萬美元,中國思科投資3000萬美元,創下5000萬美元的投資記錄。而就算國內思科投資3000萬美元,未來也會像美國思科投資思科一樣,投資中國思科。
在過去一年,中國思科已經引入了超過50家中國公司進入公司所屬市場,海爾、格力、海信等將入股思科。未來,國內思科也將引入更多中國企業進入。大規模採用量子糾纏就是之前方興未艾的信息技術爆發,量子技術的「瓶頸」,目前來看,通信是一項高度依賴「大工業」的傳統技術。
如果量子通信可以在科技行業發展,首先是由於通信的大趨勢:會越來越依賴規模經濟。規模經濟的基礎是效率、成本的提升。大量的標準、協議實施都是基於規模經濟。在網際網路之前,通信技術的主要載體是模擬語音,通過ip規模經濟帶來效率的提升,而隨著5g時代即將到來,這一過程也將進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