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技法 精雕細刻(工匠絕活)

2020-11-23 人民日報人民網

  【絕活看點】

  泥,一江兩岸,各不相同;挑,精雕細刻,行雲流水;燒,火中求寶,變幻多姿。摟、揮、轆、挑、熎、光,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坭興陶六藝,廣西欽州的李人帡,數十年如一日,傳承著這門傳統技藝;其作品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傑出手工藝品徽章」。

  

  柔和的燈光下,粗糙有力的大手捏著一根細長的雕刻刀,在陶坯上刻出一道道圖案……眼前這個神情專注、以刀代筆的老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坭興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人帡(見圖,嚴立政攝)。

  「這叫做『挑』,講究精雕細刻,一氣呵成。」說完,李人帡鼓起腮幫子一吹,陶屑紛紛散落,露出紋路的本來面目。他數十年來精研於此,熟練掌握線刻、堆雕等雕刻八法,或剔或刮,或鏟或鏤,行雲流水,遊刃有餘。

  摟、揮、轆、挑、熎、光,是廣西欽州坭興陶六大技法:採集配製,去粕存精,為摟;加水攪拌,濾水濾氣,為揮;輪盤製作,整型成坯,為轆;裝飾雕刻,極盡精妙,為挑;掌控火候,窯火三煉,為熎;刀石磨蹭,脫皮顯肌,為光。

  少年時代,李人帡聽說江對岸有陶廠,就自學遊泳過江,踮著腳,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傅制陶。「得空就弄點泥巴,捏個泥人,往泥人身上塗點『零件』,畫點花樣。」後來,他自己琢磨著做泥塑,沒成想,大伙兒特別喜歡。「大家的肯定,是我之後一直做坭興陶的動力源泉。」

  李人帡制陶,貴在用心。他常念叨八個字:「秉遵師道,不忘初心。」遵師道,先得尊重這一抔陶泥。這泥了不得,綠色環保,鉛鎘溶出量為零,用這種泥製成的陶具耐酸、耐鹼、防潮、保鮮。欽江東西兩岸,泥質不同:「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東泥得遮陰避日,小心存放;西泥則可以露天儲存,日曬雨淋。李人帡說:「對不同泥的特性,要心中有數才行。」比如,小件的茶具,應選擇細膩、光潔度高、玉質感強的;大件的花瓶,應選擇粗糙、收縮低、強度大的。「選材稍有不當,很容易出次品,甚至變形開裂。」

  坭興陶還有一絕:熎。欽江古龍窯,位於欽江東岸,狀似長龍,頭低尾高,脊背兩側開有近百隻火眼。燒窯時,從龍口點火,松枝助燃,燒整整一天一夜。「觀火色最是關鍵,等到『金黃色』,這一眼就燒完了。」這時,立即封閉火眼,燒下一眼,自頭至尾,梯次上移,稱為「趕火」。直至燒完最後一眼,停火降溫,一天後即可出窯。

  燒制過程中,陶品胎體表層可能會發生「窯變」。鐵紅色的坯體會呈現出天藍、古銅、墨綠、紫紅等多種顏色,甚至出現天斑、虎紋等紋路變化。「正是因為『窯變』豐富,坭興陶從不施釉。」李人帡說。

  不過,記者卻在一處地方發現了釉。窯火未起時,鑽進古龍窯,手電一打,漆黑的窯洞閃起了光。定睛一看,原來是經年累月,煙燻火燎,使窯壁覆了一層厚厚的釉,在燈光的照射下,發五彩光。用手一摸,溫潤、堅硬。在這狹窄逼仄的空間裡,仿佛能聽到幾個世紀裡匠人開窯的吆喝聲和噼裡啪啦的燒柴聲……

  李人帡制陶,難在堅守。1998年,一家外地企業用12萬元的年薪挖李人帡,他堅持沒有走。後來,坭興陶復興,他和同事們去外省考察,引進電窯,改進技術,使「窯變」成功率大大提升。現在,廣西欽州坭興陶從原來幾十人發展為如今從業人員約兩萬人的大產業。

  李人帡有一件名為「高鼓花樽」的作品,2006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傑出手工藝品徽章」。它以廣西古代銅鼓、長鼓為造型,刻飾翔鷺、野鹿飛奔往來,古人競舟、舞蹈歡快場景,正如坭興陶本身一樣,充滿著勃勃生機。

  「別看我上了歲數了,可我手腳能動,戴上老花鏡,眼睛也管用。幹了一輩子坭興陶,也放不下它。」忙碌了一天的老漢,放下雕刻刀,進了院子,跨上電動車,把一個用得都破了皮的小黑包放進車兜裡,回家去了……

相關焦點

  • 南京:氣象觀測預報員秀出絕活展現工匠精神
    11月19日下午,由江蘇省南京市總工會、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南京廣播電視集團聯合主辦的第五批「南京工匠」選樹啟動儀式暨氣象觀測預報員入圍選手絕技絕活競賽(展示)活動在南京市溧水區氣象局舉行。自2016年以來,南京市總工會確定在全市每年選取10個行業工種,用10年時間選樹命名100名「南京工匠」。活動已成功舉辦四屆,40名「南京工匠」脫穎而出。從他們身上,折射出南京工人階級的志向和胸懷,體現了創新創造、追求卓越的南京城市精神。來自南京氣象行業的10名選手參加氣象觀測預報員絕技絕活競賽(展示)活動。
  • 字體設計六大技法
    本節主要向大家詳解字體設計中的六大技法,包括替換法、共用筆劃法、卷葉法、斷肢法、錯落法、尖角法。一、替換法顧名思義,替換法就是在保持字體識別度的前提下用適當的圖形或符號來替換字體當中相應的部分,適合用這種方法設計的一般都是名詞與動詞居多。
  • 聽"金牌藍天工匠"講述中國航修人的絕活和匠心
    此次宣講活動的兩位主角是「金牌藍天工匠」的獲得者——黃強和駱正軍。站在宣講臺上,黃強說,「絕活」只是工匠安身立命的根本,工匠還要有一顆摒棄浮躁、腳踏實地幹事業的匠心。駱正軍則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講述了他如何從一名普通工匠「逆襲」為「金牌藍天工匠」的故事。其實,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有多家空軍大修廠正在同步進行「雲直播」工匠宣講活動。
  •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新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折射著各行各業一線勞動者的精神風貌,為各個專業領域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精神動力。近年來,「科研人員、企業家也應有工匠精神」的說法非常普遍,工匠精神日益成為各行各業從業者共同遵守的職業信條和行為操守。開啟新徵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貢獻智慧。執著專注。
  • 萬路千山 精確測準(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從沙漠到海洋,從雪山到高原,從事測量工作27年來,中鐵十二局三公司測量隊隊長劉軍華走過千山萬水,參與建設了青藏鐵路、京滬高鐵、大西高鐵等200多個重點工程,測量總長度達3000公裡以上,破解各類測量難題20多項,一直保持「零差錯」記錄。
  • 泉州41名勞動者獲命名第三批「泉州工匠」
    新時代、新作為呼喚工匠精神。在昨日舉行的泉州市「當好主力軍·建功新時代」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主題活動上,獲市總工會命名的41名泉州工匠上臺接受表彰。  2018年以來,我市各級工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入開展職工職業技能提升活動,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為我市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為進一步發揮人才正面導向作用,讓工匠精神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市總工會開展命名第三批「泉州工匠」活動。
  • 為機械行業培養出更多能工巧匠 「大國工匠走進西北」活動在西安...
    此項活動由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陝西省總工會、西安市總工會主辦,由陝鼓集團承辦,旨在大力弘揚中國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養德藝兼備的大國工匠,打造優質高端產品,擦亮中國製造品牌。西北地區48家企業數百名代表參加了開幕式,本次活動還進行了網絡直播。
  • 疊層石上顯神工 疊層石雕 世界絕活(圖)
    趙盛興父子經常一起研究雕刻技法  一條體長僅30釐米的石雕鱷魚,不僅栩栩如生、動感十足,而且它血盆大口裡露出的那顆顆鋒利無比的小尖牙,讓人望而生畏,它嘴裡共有大小牙齒96顆,那尖牙比牙籤還細,這石雕讓人叫絕
  • 《叢林法則》眾星秀絕活:吳奇隆踢磚李亞鵬詩朗誦
    現場,眾星大秀絕活,吳奇隆踢磚、李亞鵬詩朗誦、小瀋陽舞劍等,令人嘖嘖稱奇。  秀絕活!吳奇隆踢磚李亞鵬詩朗誦  作為「韓國最後一檔未進入中國的現象級真人秀節目」,中國版《叢林的法則》吸引了諸多業內製作精英加入,製作團隊將由安徽衛視製作團隊和韓國SBS原班製作團隊聯合組建,並即將遠赴厄瓜多和馬達加斯加進行拍攝。
  • 伍氏大觀園:「工匠精神」為紅木產業注入靈魂
    他們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以及給設計人才自由創造的空間,是這裡最突出的氛圍,而且以人才為本的思想,也體現在諸多細節。  據介紹,目前,僑發集團伍氏大觀園的工匠團隊有近80人,其中雕刻工60餘人,並在中山市首創設立了「紅木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些員工在住宿、用餐等方面,全部享受管理層待遇,此外,工業園內完善的配套,包括娛樂室、籃球場、休閒公園等,都為技術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電工李萬坤:半路出家的「門外漢」自學成...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賈親親):來自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機車事業部的電工高級技師李萬坤是半路出家的「門外漢」,他靠自學成為技術能手,當上了「大工匠」。由於精通各種型號機車電路檢修技術,李萬坤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李萬能」。
  • 【大國工匠】李峰: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
    【大國工匠】李峰: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07日 01:49 A-A+ 在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是李峰的絕活。李峰磨製刀具時心細如髮,探手輕柔,這時他所有的功力都匯聚在手上。看李峰藉助200倍的放大鏡手工磨刀才會讓人明白,為什麼在中文裡工匠的技能被稱為「手藝」。
  • 以克勞德·伊維爾技法為例分析古典油畫材料技法與實踐!
    古典油畫材料技法作為古典寫實繪畫中的重要技法,與油畫中其他技法相比有著更久遠的歷史發展時期,它是伴隨著油畫的發明所出現,基於油畫材料的特性規律所使用的。古典大師們在發明早期的油畫和古典油畫材料技法時,都是自己親手製作所用的各種工具材料,因此對材料和技法都具有深層認識;而現代畫家所用的工具材料全是批量生產的。
  • 1444精雕細刻的支柱,藏著意想不到的美
    有1444個精雕細刻的支柱支撐著聖殿,所有的支柱都雕刻不同,沒有兩個支柱是相同的。在建築群中,有幾座寺廟,包括Chaumukha寺,Parsavanath寺,Amba Mata寺和Surya寺。這些寺廟中,以Chaumukha廟為最重要,專門獻給耆那教第一個Tirthankara Rishabhanatha。寺廟結構是高度複合,具有四個進入門廳的不同門道。
  • 王德林:用一把剪刀詮釋「工匠精神」
    他在三尺講臺上用一把剪刀剪出異樣的精彩,2017年獲桐廬首屆「十大工匠」稱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的尋覓王德林老師從小愛好繪畫,1975年,16歲的他作為知青下放到原來的金西公社從事農耕。艱苦的生活沒有磨滅一顆對繪畫的痴心,他利用空閒時間潛心學習,刻苦描摹。
  • 火箭軍通信兵都有啥絕活?一文帶你解鎖
    &nbsp&nbsp&nbsp&nbsp絕活二:車輛快速偽裝&nbsp&nbsp&nbsp&nbsp快速偽裝主要用於部隊拉到野外陌生地域,在野戰環境下,對部隊臺站防電子偵察、精確打擊的有效防偽手段。
  • 對話美的工匠:何為中國式「工匠精神」
    南方網訊 「工匠精神」這個詞從亮相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起,立即躋身網絡熱詞。中國式工匠精神是什麼?在強國林立的國際市場中,面對瑞士、日本等公認的「工匠精神」先進國家,中國應該拿出怎樣的核心競爭力?
  • 人民日報: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亟待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更加深入人心。不論是傳統製造業還是新興製造業,不論是工業經濟還是數字經濟,工匠始終是中國製造業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終是創新創業的重要精神源泉。
  • 「南沙工匠」名單出爐,「金牌工匠」可獲100萬元獎勵
    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南沙區獲悉,根據《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集聚人才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穗南開人發規字〔2020〕2號)有關規定,南沙開展了2020年南沙(金牌)工匠獎勵申報工作。經資格審核、徵求區職能部門意見、專家組評審、小組會議審議等程序,現對2020年「南沙(金牌)工匠」獎勵擬兌現名單予以公示。
  • 2020年「陽泉工匠」!
    關於命名2020年「陽泉工匠」的決定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廣大職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投身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湧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貢獻突出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