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體長僅30釐米的石雕鱷魚,不僅栩栩如生、動感十足,而且它血盆大口裡露出的那顆顆鋒利無比的小尖牙,讓人望而生畏,它嘴裡共有大小牙齒96顆,那尖牙比牙籤還細,這石雕讓人叫絕。昨天下午,記者在河東區津塘路福東裡趙盛興的家中,看著那些絢麗奪目、玲瓏剔透、巧奪天工的疊層石雕作品,驚嘆趙盛興用罕見奇石雕刻的獨門絕活。
疊層石雕 世界絕活趙盛興今年60歲,系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市文博學會會員。
說他的石雕是獨門絕活,那是因為他雕刻所用的石材,是薊縣中上元古界的疊層石。疊層石堪稱世界罕見奇石。經世界地科聯組織及二十多個國家的地質學家鑑定,它是形成於距今8至18億年的疊層石,是由海洋藻類沉積而成的古生物化石,被海內外地質學家推崇為世界同一地質時期的「標準層型剖面」,有「大地史書」、「地質瑰寶」的美譽。趙盛興憑藉半生雕石的精湛技藝,憑藉他對石頭的酷愛,經反覆實踐摸索,成為世界第一位雕刻疊層石的民間藝術家。他的疊層石創作雕刻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國之最,日前,趙盛興破格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授予全國工藝美術優秀創作獎。老趙的作品獨具一格,大膽想像,功力深厚,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比賽並獲獎。央視等多家電視臺播放過他的專題片。
自幼聰穎 半生石緣趙盛興天資聰慧,自幼酷愛美術,以素描見長,後來逐漸迷上雕刻。17歲時,趙盛興成為市特種工藝品廠的一名工人,進廠3個月,他便獨立完成玉雕作品,轟動全廠。學藝僅2年,他不僅出師(一般人需學徒3年),而且還帶組負責玉雕創新和設計。他帶的班組曾連續7年獲市級先進集體。1977年,他按當時出土的西漢時期著名文物銅器馬踏飛燕設計並雕成玉石雕件,成為玉雕馬踏飛燕的全國第一人。1978年,他設計雕琢的「萬馬奔騰」在中國工藝美術館展出。1984年,薊縣發現了國寶級罕見奇石疊層石,這讓一向追求創新的老趙眼前一亮。他決心用疊層石搞雕刻創作。可這樣的想法,被地質學家甚至礦主認為是痴人說夢。疊層石質地比普通石頭硬,比玉石軟,加之其石性神秘難以把握,紋路複雜,有的地方很硬,有的地方像威化餅乾,層多酥脆。一次,老趙用一個月時間雕獨角獸,在基本完工時,卻因輕輕順一刀,那獸竟然掉下一條腿,讓他心疼了好幾個月。老趙說,已記不清失敗過多少次,雕廢的石料足能堆滿一個偏單。而憑藉老趙玉雕石雕多年的功力,憑他對石頭的深愛,他居然摸透了疊層石的脾氣秉性,20多年用精當的刀法給予了疊層石新的生命。
石中辛苦 獨享其樂老趙說,這些年疊層石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除了吃飯、睡覺,他手裡常託著塊沉甸甸的石頭,十來公斤的石料在手中一託就是一天,雙手關節嚴重變形,腫脹疼痛。可靈感來了,老趙不僅能忘卻疼痛,甚至吃飯睡覺也不顧了。選料更為艱辛,老趙常帶著妻子李曉梅、兒子趙健淞,一起到薊縣深山選料,常常為求一塊好石,出沒於深山荒陌,攀崖涉水。崎嶇山路、暴土揚場,一家人常常變成土猴。而大雨傾盆,他們卻更要往外跑,借雨水衝刷來看清石頭顏色紋理。老趙說,有時半噸多石料才能出一個小擺件,有的一礦料卻一點也用不上。雕刻時更需屏氣凝神,老趙雕刻時要求屋裡絕對安靜,關掉手機,拔了電話線,甚至屋裡都不能有風。雕刻不僅傾注心血,更是怕一刀不慎便功虧一簣。這些苦在老趙看來,都是樂趣,他說咱天津特有的古化石,就應該咱天津人自己雕,把它雕好,讓世界給咱天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