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專家在五臺山南臺山麓發現23億年前巨型疊層石

2020-11-24 佛教在線


巨型疊層石

 

佛教在線山西訊 2008年8月23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著名地質專家李江海,在山西五臺山南臺山麓考察時,發現一個23億年前、體量達450cm(直徑)×500cm(高度)的球狀碳酸鹽巖石,並確定是迄今為止國內已知規模最大的疊層石。

據了解,五臺山完整保存了上萬米厚的古元古代(25-19億年前)滹沱群沉積地層,完美地記錄了這一階段地球的演變歷史,時間跨度達6億年之久。這次發現的疊層石球體形態精美完整,表面紋理清晰。經初步鑑定,專家排除了該石風化、構造變形、沉積和溶蝕等其他成因,確定為生物生長沉積的原始形態。

李江海教授稱,該疊層石的形成原因是元古宙時期濱海環境中的藍綠藻群落沉積形成的,以前五臺山區域也曾發現許多,但是無論從體量還是完整性等方面都顯得遜色。本次發現為地質學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歷史提供了一個典型例證。有關該疊層石的內部構造、具體形成等情況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文:高峰毅 焦瑾琦)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山西五臺山發現23億年前巨型疊層石
    新華網太原8月29日電(記者葉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地質專家李江海日前在山西五臺山南臺山麓考察時發現一塊23億年前的疊層石。  這塊球狀碳酸鹽巖石體量達450cm(直徑)×500cm(高度)左右,是迄今為止中國國內已知規模最大的疊層石。
  • 山西五臺山發現23億年前疊層石 迄今國內最大
    昨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著名地質專家李江海在五臺山南臺山麓考察時,發現一塊球狀碳酸鹽巖石竟然是23億年前的疊層石。該石是迄今為止國內已知體量最大的疊層石。五臺山的地質記錄非常完整,地層也很齊全,完整保存了上萬米厚的古元古代 (25-19億年前)滹沱群沉積地層,完美記錄了這一階段地球的演變歷史,時間跨度達6億年之久,具有全球地質對比價值,堪稱「地球早期地質歷史博物館」。這次發現的疊層石球體形態精美完整,表面紋理清晰,直徑約450釐米,高度500釐米。
  • 疊層石: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居然還有活的
    地質學家在澳大利亞、北美和南非三個不同大陸的11個地點均發現了疊層石的身影,其年齡在25億年以上。此外,在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地寒武紀地層中也有發現。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疊層石化石是2016年,於格陵蘭島西南部伊蘇阿變質巖中發現的,約形成於37億年前。
  • 疊層石: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居然還有活的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疊層石化石是2016年,於格陵蘭島西南部伊蘇阿變質巖中發現的,約形成於37億年前。 年代久遠的疊層石是非常稀少的。據專家研究,在36億—28億年前(古太古代及中太古代),疊層石還是非常稀少的。到28億—25億年前(新太古代以後),疊層石的分布範圍和種類漸漸豐富起來。
  • 江蘇:徐州賈汪將建造省級疊層石地質公園
    中國園林網1月18日消息:徐州市賈汪區申報的疊層石地質公園日前順利通過省專家組評審,省國土資源廳下文批准賈汪省級疊層石地質公園建設資格。賈汪省級疊層石地質公園位於大洞山風景區內,包括蘆山、黃山、大京山三座疊層石山,其中蘆山、黃山總體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大京山東部疊層石單層面積達9平方公裡。賈汪省級疊層石地質公園地質遺蹟景觀分為12亞類16個基本類型。
  • 天津薊縣疊層石地質公園近期將接待遊客
    中上元古界鐵嶺地區疊層石公園位於鐵嶺子村西山。    新華網天津12月8日電 目前,天津薊縣正在加緊建設中的鐵嶺疊層石地質公園接近收尾,近期將向社會開放。據介紹,中上元古界是袒露在薊縣城北府君山至下營鎮常州村的標準地層剖面,全長25公裡,記載距今18.5億至8億年的地質演變史,被譽為「世之瑰寶」和「大地史書」,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地質自然保護區。
  • 原是16億年前疊層石
    行動:八旬老教授決定登山現場考察記者為此聯繫了河北地質大學的老教授龐其清。龐教授今年已80歲高齡,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老教授,三次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管優秀專家。龐其清教授1960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礦產普查系,在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從事地層古生物研究,1972年至今在河北地質大學任教。
  • 石家莊深山 現16億年前疊層石 什麼是疊層石?
    行動:八旬老教授決定登山現場考察記者為此聯繫了河北地質大學的老教授龐其清。龐教授今年已80歲高齡,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老教授,三次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管優秀專家。龐其清教授1960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礦產普查系,在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從事地層古生物研究,1972年至今在河北地質大學任教。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既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古人類化石,大量具有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也有巨型「水晶王」、世界最大的方解石晶洞、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雄黃、雌黃、輝銻礦、綠柱石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還有包括世界已知最大的方柱石貓眼和罕見的沙弗萊石在內的寶石、玉石等大批國寶級珍品。
  • 重慶酉陽後坪「石花」專家初步判斷為疊層石
    央廣網重慶10月16日消息(記者劉湛 通訊員吳雁)重慶酉陽縣後坪鄉高坪村3組石院子近日發現石頭開「花」奇觀。縣國土房管局組織107地質隊專業技術人員趕往現場進行調查,初步判斷其為疊層石。  當地村民田仕宣介紹,他家房屋前面的亂石上,天然形成或密集,或分散的各種「花朵」。
  • 陝西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洛南疊層石
    在今天的陝西洛南石門地區,保存著陝西元古代地層疊層石化石,是陝西發現的古老生命最早的記錄。該化石的剖面位於洛南縣黃龍鋪-石門鎮之間洛(南)-華(陰)公路附近,露頭連續,層序清楚,屬陝西最為典型的層型剖面,也是國家級重要地質遺蹟之一,它又有什麼不同的地層秘密呢?讓我們一同來了解吧!
  • 陝西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洛南疊層石
    還記得「三秦地質」曾帶您暢遊陝北神府的煤海之旅嗎,數萬年古木在沉積作用下化腐朽為神奇,給後世帶來了妙不可言的地層故事。在今天的陝西洛南石門地區,保存著陝西元古代地層疊層石化石,是陝西發現的古老生命最早的記錄。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此話一點不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海底黑煙囪」解生命和地質之謎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江海近日向記者透露,今年8月以他為首的研究組在對我國五臺山-太行山交界區進行中-美-加專家聯合地質調查時,發現了25億年前的海底黑煙囪,這些發現為地球生命起源與大洋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同行的美國和加拿大專家充分肯定了李江海研究組的這項科學發現,並給予高度評價。
  • 琥珀中發現5.4億年前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
    此外,這一發現還證明,琥珀能夠保存無脊椎動物的軟體組織,而其他沉澱環境很少發現這些軟體組織。」相關報導:琥珀中發現的巨型精子被認為是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 距今約1億年(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了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樣本,可以追溯到1億年前。
  • 歷代名人與五臺山
    三南臺山上白雲低,人在雲中路徑迷。可有神工能掃霧,讓吾放眼到平西。朱德於1948年路過五臺山去西柏坡,便寫下了《和葉劍英同志〈過五臺山〉》詩三首:一廣大神通難賴債,強舍金身舍舊糧,食盡農民千載粟,請還一點不為狂。二禪宮廖落亂飛鴉,掃地出門罪佛也。修道院成修養院,榮軍個人好為家。三五臺高聳白雲飛,天朗氣清路不迷。世人覺醒何須佛,來自西天去自西。
  • 棗莊發現地質瑰寶疊層石 被稱作「大地的史書」
    棗莊發現地質瑰寶疊層石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濟南5月5日訊(棗莊臺 渠玉峰 沈守濤)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導,棗莊市山亭區漢諾莊園日前在整理園區過程中,發現了成片的疊層石。
  • 專家發現1.65億年前"光滑隱翅蟲" 容顏不改(圖)
    專家發現1.65億年前"光滑隱翅蟲" 容顏不改(圖) > 1.65億年前的光滑隱翅蟲  南京專家發現1.65億年前恐龍時代的「光滑隱翅蟲」 ■歷經滄桑變化,
  • 會講話的「石中花」 透過五億年疊層石探尋古氣候的奧秘
    沈中 拍攝根據以往研究,疊層石生長受環境制約,多發現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附近風力小,海浪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藍藻的「痕跡」保留在疊層石上。沈中 拍攝在提到這些「石中花」是如何形成時,張鋒分析道:「藍藻具有趨光性(或稱向陽性),喜愛追逐太陽光活動,陽光充足時生長較快,相反則較慢,這樣長此以往的生命路徑導致疊層石『花紋』橫切面多是圓形,縱切面是圓柱形。」
  • 大自然的博物館 聽得見的疊層石
    當您來到山西地質博物館「穿越時空」展廳,能看見一塊叫作「疊層石白雲巖」的標本。雖然從外表很難看出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您知道嗎?在遙遠的二十二億年前,它曾經積極參與了地球的演化。正是它的出現,使地球充滿生機。另外,地質學家根據它竟然能推斷出當時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與現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