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不勝寒!
8月28日,2020年春秋航空半年度報告發布。
同處上海的吉祥航空已於8月19日率先發布。
從兩家公司的報告看,有幾個關鍵詞頻繁出現——&34;。
這與以往的報告口徑完全不同!
這半年民營航空公司的所面臨的困境可見一斑。
雖然春秋是低成本航司,吉祥強於營銷,但作為同處上海的兩家齊頭並進的民營航企,機隊規模相當,經營各有特色,放在一起比較能夠更好地理解兩家公司,能夠更好地對比低成本和全服務的不同。
不同的股東資源理念和經營方式,使得兩家公司在今年的疫情中,表現出不同的應對之策。
總體而言,兩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和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發展以守為主。
那麼,這樣的一份不同的年報,還說明了哪些問題?
哪些數據對下半年的發展有指向作用呢?
1、 機隊及飛機引進退出情況
疫情前,機隊是航空公司攻城拔寨、開疆拓土的利器,疫情後,科學的機隊規劃,能看出航空公司的長遠謀劃,是養精蓄銳決戰後半場的基石。
· 春秋航空機隊規模為96架,吉祥集團為92架,其中吉祥航空72架,九元航空20架。
· 低成本戰略發展的春秋航空為清一色A320機隊;吉祥航空上海的72架飛機中,A320為66架,B787為6架;九元航空20架飛機均為B737系列,其中有1架B737MAX
· 上半年,春秋航空引進了3架A320NEO飛機,未退出飛機;吉祥航空上半年機隊保持不變
· 根據春秋航空發布的飛機引進計劃,其下半年計劃引進5架A321NEO和2架A320NEO飛機,根據目前春秋航空運營數據的恢復情況(連結:春秋一馬當先,吉祥暗度陳倉!),春秋將極有可能11月前達到100架機隊的裡程碑!
· 從兩家公司的戰略模式和經營數據來看,吉祥贏得此次率先破百之戰的可能性比較渺茫。如果不是此次疫情影響,吉祥原本有機會衝擊。但疫情不僅衝擊了吉祥航空,更對母公司均瑤集團的業績形成了巨大影響。此外,影響因素還包括787飛機受累於國際航線,因此,放眼長遠是吉祥航空的務實選擇。
2、 上半年運營數據
· 上半年疫情對兩家公司的衝擊都十分巨大,民營企業在此關頭,影響尤甚
· 春秋在多項運營數據上,顯示了更強的復甦韌性
· 數據絕對值上,除了貨運量外,春秋航空均佔據優勢
3、 業績質量對比
營業收入方面:
· 吉祥航空的銷售能力技高一籌,實現收入41.69億元,春秋收入為40.45億元。
· 2019年H1,春秋營收71.49億元,吉祥營收167.49億元,吉祥的主營收入遠遠超過春秋。今年上半年,春秋營收減少31.04億元,吉祥營收減少125.8億元。
· 營收增速看,兩家較為接近,春秋增速-43.42%,吉祥增速-48.28%。
淨利潤方面:
· 歸母淨利潤比較來看,春秋的虧損少于吉祥,春秋虧損4.09億元,吉祥虧損6.75億元,兩家合計虧損10.84億元。
· 2019年全年,春秋淨利潤為18.38億元,吉祥航空淨利潤為10.12億元,春秋航空低成本優勢展現,止血復甦的節奏明顯更快。
· 2019年上半年,春秋實現歸母淨利潤8.54億元,吉祥實現歸母淨利潤5.79億元。今年H1同比情況看,春秋利潤減少12.63億元,吉祥利潤減少12.54億元。
· 淨利潤增速看,兩家跌幅都非常大,春秋歸母淨利潤增速-147.84%,吉祥歸母淨利潤增速-216.71%。
4、 盈利能力對比
· 吉祥的毛利率數據顯示恢復更快。
· 淨利潤率和ROE(加權)的恢復,春秋略勝一籌
五、流動性對比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方面,春秋實現收入44.71億元,吉祥實現收入44.37億元,兩家跌幅均在5成以上,其中春秋跌幅為50.26%,吉祥跌幅為52.32%。
· 從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與流動負債來看,經營存在非常大的壓力,比例分別為:春秋40.96%,吉祥37.57%。在這個歷史性的疫情衝擊前,作為民營航空企業,股東和經營者們感受到了高處不勝寒!
· 上半年,民營企業經營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保證資金鍊條的安全,因此,大家想盡辦法籌集現金。從籌集的資金來看,兩家合計發債166.24億元,其中春秋73.95億元,吉祥92.29億元。
· 春秋期初75.15億元,吉祥13.07億元,本期現金及等價物,春秋增加15.66億元,吉祥增加12.07億元。在經濟出現重大挑戰之際,民營企業獲取資金並非易事。春秋期初帳面餘額挺充裕,高達75億元,在較強的風險控制經營理念下,春秋航空還是籌集了將近16億元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相比較而言,吉祥有股東強大的資源做支撐,尤其股東還有銀行在背後,因此,對於流動性並不特別擔心。
· 這樣的財務管控風格也體現在現金比率上,春秋現金比率已超過8成,為83.19%,吉祥為21.29%。
驚心動魄的上半年總算過去了。
7月和8月,從運營數據看,得益於國內市場的快速復甦,春秋和吉祥正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不過,從半年報收入來看,第三季度想要盈利,難度還是不小的。
但還是希望疫情的影響能夠早日結束,畢竟,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是航空業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