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袁寶榮(左)指口腔超聲波診斷效果與磁力共振檢查效果相同,但價錢就便宜得多。(圖片來源:大公報)
驗舌癌更快更便宜 港大醫學院推新法找細小腫瘤
2008年03月07日 11: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圖:袁寶榮(左)指口腔超聲波診斷效果與磁力共振檢查效果相同,但價錢就便宜得多。(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新網3月7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每年約有逾百宗舌癌新症,約40%的患者有頸部淋巴結轉移,需切開頸部確診。香港大學醫學院率先發現並利用超聲波技術替代磁力共振素描檢查,找出細小腫瘤位置,免除患者皮肉之苦。
香港每年約有130宗舌癌新症,病發年齡介乎10至80歲。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耳鼻喉科教授袁寶榮說,縱使醫學界知道舌癌細胞有30%至40%風險轉移至淋巴結,但現今醫學技術仍未能準確檢測,「幾十粒至約百粒癌細胞,現今科技無可能發現到。」
為防萬一,過往醫生會建議進行預防性頸清掃手術,即切除頸部淋巴結和甲狀腺,但其實當中60%至70%患者根本無需接受手術。袁寶榮說,此大型手術不但留有一道長逾10釐米的疤痕,手術也存在死亡和併發症風險。手術後患者頸部神經及肌肉可能受損,影響肩膀活動。
腫瘤厚度判別擴散
醫學界早前發現,舌頭腫瘤厚度與隱藏淋巴腺癌細胞有關,腫瘤愈厚,變成淋巴癌的機會愈高。袁寶榮說,若厚度不多於3毫米,患者無需接受頸清掃手術,只需切除舌癌部位。
為此,港大於2001年9月至2006年6月,向45名分別患有一至三期舌癌病人進行研究,發現早已廣泛應用的超音波儀器可同時用於測量舌頭腫瘤厚度,準確率高達95%。
袁寶榮說,磁力共振檢查需數千元及數小時,但口腔超聲波診斷則只需約500元及5分鐘檢查,更具成本效益。而且口腔超聲波診斷差不多可每日檢測,無需排期,而效果同樣理想。
超聲波只須數百元
袁寶榮表示,香港患者主要病因是吸菸和飲酒,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2至3倍,但半數女性患者無以上習慣也會發病。患者早期病徵包括類似「飛滋」的舌部潰瘍,若不處理患處會愈來愈痛甚至引起頭痛,或是舌部出現未潰瘍的白斑或紅斑。
袁寶榮警告說,若患者沒有處理患處或求診,癌細胞便會轉移,常見部位包括頸部淋巴腺,徵狀似「痰火核」,後期的舌癌患者頸部更會腫脹以及吞咽和說話困難,影響進食。
【編輯:劉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