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經典如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

2020-12-06 方哲萱

前 言

2020年3月,東山書院發起論語共讀一席談活動,以網際網路的方式,邀約每一位讀經人發聲,共聚能量,並發散到天地間。

一席談平臺內容豐富、開放、真實、深刻,記錄著每一位讀經人的心聲,其中或許有一句或者一段話能夠打動你的心,並啟發智慧,開創一片天地。

現把論語共讀一席談第18期邀約嘉賓王瑩瑩老師直播的語音轉為文字,以饗讀者。如果您心中有啟發,請把它傳遞;如果您也想發聲,請聯繫我們。

圖片來源網絡

主持人海燕老師:

各位線上書院的夥伴們,大家中午好,很高興今天又和大家相聚在論語共讀一席談的直播間。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來自河南省西平縣的小學語文教師王瑩瑩老師,王瑩瑩老師也是道中書院的特約講師。

我非常期待能當面聆聽王老師的分享,我相信我們線上的夥伴們也都很期待,我今天在微信群裡面看到王老師的粉絲——王老師在不同的地方做過宣導,應該有很多粉絲,所以大家都很期待,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聆聽王老師的分享。

圖片來源網絡

嘉賓王瑩瑩老師:

謝謝海燕老師的介紹,也非常感謝哲萱老師給我跟大家分享的機會。希望這一次的分享能夠跟大家引起心靈的深層次共鳴,讓我們一起把全球1億人讀論語的美麗漣漪擴散的更加的廣。

剛才海燕老師已經做了介紹,我不再做過多的介紹。是的,我是一名鄉村教師,今年2020年是第21個年頭。我本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接觸經典將近10年的過程中,感覺到自己生命的蛻變,包括家庭、孩子,包括我的教師職業,這所有的一切好像都有一根線把它串起來。

在分享之初,我先給大家分享一幅圖片。

圖片來源網絡

這幅圖片是今天早上我在學習強國上看到的,最近疫情期間網絡調查高頻出現的這些詞句。我們感覺到跟以往有什麼不一樣?是的。一些正能量的詞語,比如說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間的合作等等,全部湧現出來。所以東山書院這樣一個線上書院平臺,給我們構建全球1億人讀論語的這樣一個載體,大家手牽手走在一起,把經典傳遍全世界,這是中國最好的聲音,也是全世界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渴望聽到的最美的聲音。

剛開始有一些朋友家長看到哲萱老師發起的這樣一個活動,都說1萬人,什麼時候能夠達成啊?其實這個1億人,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億人這個數它可以成為很多,也可以化為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一個執著的信念。

我想到了孫中山的一段話,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網絡

這是孫中山先生在1918年在國方略中提到的,我相信全球讀論語,全球誦經典,這樣心電波發出去,這樣的一片漣漪擴散出去,一定也會引起每個人內心的一片光明。大家燈燈相照,這不是我們大家心目中最渴望的那個場景嗎

作為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在我的職業生涯,還有我的生命成長過程中,我最大的受益——接觸經典。接觸經典後,生命簡直是一場重生。所以王教授經常說,讀經典的家庭,讀經典的人都是有福的。

我今天分享的是「找尋生命的源頭活水:我和孩子的經典之路」,這裡的經典之路其實是走出來的。我小時候愛讀書,但是連一本經典都沒有見過。別說論語大學中庸了,三字經弟子規也只是聊聽過,也沒有真正的去讀過。畢業之後踏入教育的崗位,投進課程改革的大潮中,進行課題研究、課堂設計,內心深處卻有一種空洞和茫然,有希望有目標,你不知道往何方去。

圖片來源網絡

接觸經典之後,那個時候我剛好有了第一個孩子,我把經典帶到家庭帶到課堂上,我所說的經典之路,我們是用腳步走出來的。當時我跟我的孩子很少坐車,能走路就走路,然後我們走過的每一段路都用經典來命名。我們倆手拉手手牽手,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誦經典,大學、中庸、論語。我們讀背大學的路就被我們稱為大學路,我們讀心經的路就叫心經路,還有一條是朱子路,我們專門在那條路上讀誦朱子治家格言。往往呢不知不覺我們就把路走完了就到達目的地了。現在我的大孩子回想起來,滿腦子都是小時候跟我一起手牽手讀誦著經典走過一條條經典之路。我還把經典帶到課堂上,帶到家庭中。這中間是一個人在默默的堅持,我做事不太喜歡大張旗鼓,比較安靜,心情也是偏向這一點。所以我對經典最深的體悟,我把它概括為2點。

第一是無痕的教育,第二是溫柔的堅持。無痕的教育就是不刻意,就像方老師在新覺醒父母課堂上講的,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萬事萬物,我們都不要輕易地觀察它,因為當我們一刻意,它就失去原來本真的樣子就不夠自然。比方說我家的孩子,小時候我都很少讓她真正的刻意的規定時間坐在那,而是我每天早起,我一般比較早,3:30準時性。這個時候我就開一盞檯燈,坐在床前讀經典給孩子聽。基本上她是在深睡、淺睡到睡醒,在媽媽的經典誦讀聲中度過。後來有一個很神奇的發現,很多她從來沒讀過的經典,她竟然能夠背下來。

05年到08年,這孩子三歲左右,當時我也不知道有聽讀法,也不知道聽力的秘密,我就這樣堅持著,孩子她就慢慢的就喜歡親近經典,然後就一本一本的,基本上是在業餘時間,在親子活動中無痕的進行著。這樣就有一個什麼樣的呈現?孩子她現在上高中了,我的感覺她非常的溫良。作為一個女孩子來說,她這樣的表現是非常的穩定的。很多家長不敢相信她從小到大沒有跟我頂過嘴,我也沒有給她刻意宣傳過,教導過她你要孝順,你要對媽媽爸爸,對身邊的長輩恭敬,沒有刻意教。是自己去做,孩子在經典中薰陶,孩子慢慢的就養成這樣的性情,就像方老師所說的,你只要自己去堅持,只要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君子。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在她學習上呈現出來的是,她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她願意用文言的形式來表達,尤其是在寫作文的時候。到了初中,她更加喜歡,甚至在現場作文賽時,她用文言文寫,別人都不太相信。這些只是一點點呈現,我更看重孩子內在性情的溫良,她平和的狀態,在這方面孩子比我做的好。因為她是從小就接觸薰陶經典,而我是成年之後才開始去補課的。

最大的一個變化,經典無形中讓我對父母的孝順還有做兒女的本分更上了一個層。以前只知道孝養父母之身,然後給予他們外在物質方面的滿足,但這是不夠的。因為父母他們會有憂慮,會有焦慮,也會患得患失,特別是「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老人家會有這種心,我就給母親推薦讀經典。她有一段時間特別煩惱,她說行嗎?然後我就告訴她,讀經一定能讓你每天笑口常開,而且是長生不老,用各種方式讓她讀。我母親為了解除她的困惑,就願意讀起來。我就給她拿了一本經典,是香港印刷繁體字豎排行的孝經、三字經和弟子規,我說你先從孝經讀,我母親就開始讀起來。

後來一讀一發不可收拾,比我還要努力,讀的廢寢忘食,她做飯時候放在桌旁,洗衣服的時候也把書放旁邊,散步的時候都帶著一本書,然後我母親就把這一本書從頭到尾一字不差的包本了。這導致什麼呢?就導致了一個結果,我母親的健忘症好了,她以前健忘很嚴重,還有她整個人變了。我媽一直在農村生活,沒有什麼文化。後來到了學校跟我住,很長一段時間她堅持讀經,她經常拿著書,會在操場、在路邊讀起來,有一些新來的老師就跟我說,你母親是不是咱們學校退休的老校長?當時我把這話轉達給我母親的時候,她非常的高興。直到現在,我媽媽在哪裡都帶著經典,現在她讀完大學中庸,在讀背論語,她想一本一本的讀下去,因為這已經變成她生命的需要了,不管兒女在不在身邊,她心裡很踏實,有寄託,有自己成長的一種願望,經典給了她很多力量。

從我的女兒和我的母親身上感覺到,在孩子小時候,包括青少年時期,讀經可以讓他順利的度過,不會有叛逆期,小孩子不會有叛逆的表現。因為叛逆本身是不正常的。哲萱老師也說過,所謂的叛逆就是父母跟孩子之間的價值觀不一樣,不在一個頻道上同頻共振,所以就會產生一種落差,一種衝突。假如父母一直走在成長的路上,在汲取著經典的生命營養,而孩子也在跟著上來。那麼孩子怎麼會有叛逆呢?跟父母之間也會有心有靈犀,同頻共振。

那對老人家來說,要想平穩地度過更年期,我覺得除了一些正常的娛樂活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夠讀誦經典,明白人生大道,能夠走在修身的這一條道上,那老人家絕對不會有更年期,因為他能跟外在的世界相和諧。

圖片來源網絡

接下來分享我在教育教學上把經典帶進孩子的生活中,在課堂上是怎樣做,還有孩子的變化。我所在的學校是鄉村小學,非常的樸素,那裡地板不是水泥地坑坑窪窪的,廁所是旱廁,但我覺得這裡的孩子跟天下的孩子是一樣的,他們也有接受經典的緣分,不管校舍和教室如何簡陋,只要讀到只要讀到經典,他們就可以做高貴的人,天地之間就是我們的大教室。

現在鄉村的孩子跟以前不一樣。我們小時候能夠接觸農田,清澈的河水,爬樹摘果子等等,沒有任何汙染非常純淨,做一些勞作都可以鍛鍊體魄。現在網絡時代,農村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監護,大部分孩子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是由隔代(爺爺奶奶)來帶,所以孩子更容易沉迷於網絡。基本上男生女生都能迷上遊戲,這讓我非常痛心。孩子們不願意去幹農活,也沒有機會給他們幹,現在一切都機械化了。有一次我問一個小朋友,外面農田裡種的這些作物叫什麼他都說不上來,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這不是我們所想要看到的。本來我們中國就有耕讀傳家的傳統,但是在農村都沒有了,甚至連根都沒有了。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是農村的鄉村情節,鄉村的傳統都不復存在了。所以能讓孩子讀上經典,先從論語讀起,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我是怎麼做的?我是放開手腳,只要校長沒有說反對,我就把我的權利發揮的淋漓盡致,把所有的時間、空間都用上。現在我所教的是三年級學生,在平時包括疫情期間都在老實大量的讀經典。在學校的時候,因為在鄉下,課時安排沒有縣城和大城市那麼規範,有時候因為師資不夠,都是兩個老師來上課,像我就要上語文、英語、音樂,還有一門書法。我會把這幾課的時間都融在一起,如果都排在上午的話,正好整個上午從頭讀到尾,我們也嘗試過一整天,我們把它稱為讀經日,可以酣暢淋漓地讀一整天。

剛開始的時候,我沒有說你們要讀經典,只是在課堂上帶著他們讀,下課的時候我幾乎都不下課,孩子們都會擔心我累不累,讓我喝水休息,我告訴他們讀書對我來說最大的休息,就是最美的享受。我常常發自內心地跟他們一遍一遍的說,我描述我在上學的路上,又讀了什麼經典,讀了多少遍等等,把我的感受和我所做的說給他們聽,就這樣一遍一遍的絮叨著,孩子們就慢慢的覺得,原來讀書那麼好嗎?後來慢慢的發生了變化,課上帶著他們讀論語、讀大學、讀中庸,下課的時候有幾個願意圍著我的孩子拿著書到走廊上讀。我們知道多米諾效應,1個帶2個,2個帶4個......孩子們一下課,我們班就有一個獨特的風景,大家都圍坐在校舍的欄杆上,那裡太陽暖暖地曬著,他們的內心又有經典暖暖的滋潤著。我看著他們在陽臺上,連課下10分鐘都捨不得浪費地讀經典,內心特別的感動,在之前這幾乎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後來看到孩子們放學排隊的時候(有些孩子收拾書包或者放學打掃衛生會出去的晚,所以整個隊很難一下子整齊),剛開始前面下去排隊的孩子在那等,有一天我在樓上看到令我很震驚的現象,我發現前面下去的同學竟然沒有在那裡推推搡搡或者是焦急的等,而是把論語從書包裡拿出來,捧著書低著頭,身邊的人來人往看不見,在那讀,然後一個帶兩個。後來放學排隊讀論語又成為一種常態。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這些我都沒有去號召,也沒有去規定,我只是去敘述我是怎麼做的,比如說我在路上的時候,坐車的時候,不能拿經典的時候,我就整本經典的背,或者是吟唱。在紅綠燈路口我連那幾十秒鐘都不願意浪費,都會在紅綠燈路口輕輕的吟唱,或者是大聲的忘我的去讀。所以經常會碰到很多人給我投來詫異目光。

一次我看到一個搖籃裡的小孩,他媽媽推著他,我正在唱詩經,他就看著我,小臉圓嘟嘟的,眼睛特別清澈。我唱著,看到他對著我咯咯地笑起來,我覺得特別的喜悅,因為終於有人回應我了,而且是這樣的小人。我特別的開心,在那一刻我的腦海中就冒出一句話——我要讓每一個和我擦肩而過的人都聽聞經典的芬芳。其實你的心在哪裡,經典就在哪裡,心在哪裡,花園就在哪裡。

圖片來源網絡

後來我聽到仕謙學堂白老師提過的一分鐘讀經法,還有我們哲萱老師說的微習慣的養成,都提到了把經典化整為零,把我們那些碎片時間高效的利用起來,積少成多,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奇蹟出現。荀子有一句話叫「能積微者速成」,把一些微小的東西,通過日積月累,不斷的堅持,最終達到不速而速。班上的孩子在語文課上真的表現出不一樣的感覺,以前他們在家裡對爺爺奶奶大吼大叫,還有不怎麼尊重人等等,通過經典的無痕的教育,慢慢達到正己修己,包括德行的涵養,孩子們在家裡就知道,原來是要對爺爺奶奶恭敬,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所以最先要恭敬和孝順的是自己身邊的長輩和和親人。那慢慢的就改變了,孩子在家裡的態度、性情啊。我發現孩子們整個的變化不僅在語文課上,包括在數學課上,精神狀態都改變了。因為之前他們會對數學老師的嚴厲略有微詞,但是讀了經典之後,他們能夠反求諸己——老師是為我們好,他們用這樣的一份心去學習,所以孩子們的成長就特別的迅速。

之前班裡的孩子基本上都沒有幾個寫字像樣的,現在因為經典提升了一個人的恭敬心,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過程中,這種心力都用上了,包括掃地,包括走路,包括穿衣服等等,所有的細節都是教育的好契機。我們班上沒有華美的裝飾,連電腦這種多媒體的設備都沒有,但是不妨礙孩子們每天吸收經典的營養。

我在班上設置了一個四季桌,我發給大家看一下。

嘉賓分享圖片

就是一張小桌子,然後鋪上很簡單的一塊布,我會從家裡帶上很簡單的桌布或者是窗簾。天基本上用暖色調粉色的,天用一些清涼冷色調的,然後天都會按時節來來把它布置一下,非常的簡單。讓孩子們走在路上,去留意著身邊的野草野花,然後找個礦泉水瓶或者是一個罐頭瓶插花,我們沒有條件去花店買漂亮的花束,但是孩子們自己採摘的這些茅草,這些野菜把它插起來也是挺有感覺的,特別是他們從河邊或者是路邊撿到的小石頭,他們都會給每一個石頭起名......

因為生活要發現美,讓美融化在孩子的生命中,因為經典本來就是至美大美,而這些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尤其是大自然所孕育出來的東西也是最美最自然的,然後讓孩子去觸摸,去感受、去發現、去用心靈體悟,再讓他們去接近聖人的心,就是那一顆敏感、敏銳、通透感通的心,讓他們通過這些微小的事物能夠有深深的感觸,然後從而生出——原來這種萬事萬物都值得我們恭敬。就像禮記上說的無不盡。

這些小石頭如果撿的多,我會讓他們選一塊做自己的感恩詩,我自己也有一塊,像愛心的形狀,本來是很簡陋很粗糙的,但是天天放在兜裡放在手裡就會變得非常的溫潤,非常的光滑。我們把它命名為感恩時,它就有了一種儀式感,有了一種莊嚴。每次我們會在課前或者是某一個重要的日子,把感恩詩拿出來,然後把石頭握在手中,放在心口,然後在心裡把心中所有經歷過的人,幫助我們的人,愛我們的人,都統統感恩一遍,甚至包括傷害過我們的人。

不要小看這樣一個小小的儀式,這一個感恩的動作,能夠讓孩子的心變得柔軟下來,緩和下來,不再那麼急躁,不再糾結,小孩子喜歡生悶氣,但一旦生起感恩的心的話,一切都會煙消雲散,然後再加上經典的浸潤和薰陶,就能夠讓我們的孩子活在陽光之下。

圖片來源網絡

季謙先生經常說,活轉心靈,春天常在。我們不能扭轉季節,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營造屬於自己的春天,而能夠讓春天常駐心間。而一個人有一個春天,另外一個人他內心也有春天,一個兩個三個無窮多個,所有的一個個春天不斷的出現。其實最終我想就像毛澤東在念奴驕崑崙中所寫的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大家都共享這樣一份溫暖,共享這一份春天的美好。

嘉賓分享圖片
嘉賓分享圖片
嘉賓分享圖片

這是我在院子裡拍的,我們西平屬於雷祖的故鄉,西平縣裡的花呢是海棠花,每年4月份就是我們的海棠文化節。不過今年因為疫情是在網上舉行慶祝,家家戶戶的庭院裡,我們的河邊,是滿眼滿眼的海棠,各種品種,各種色彩。昨天剛剛下了一場春雨,看著上面的小雨滴,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一種生機勃勃?下面的這一顆是牡丹,早上的時候還包含的非常緊湊,剛剛我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慢慢的展露了,我想到下午可能就要綻放了,明天可能就要完全綻放了。每次我都會去看一下它,然後會帶著孩子去。院子裡有銀杏樹,每次回來的時候和離開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跟銀杏樹擁抱一下,跟它進行一個告別儀式。其實這些有些都是方老師給我的啟示,哲萱老師告訴我們,心靈要外緊內松,外面的事物安排的很多很緊湊,但是內心要始終的和緩平和,然後你用心去感受身邊。

嘉賓分享圖片
嘉賓分享圖片

我再說一下假期和周末的時候又是怎麼安排的。剛開始我們縣城是沒有經典誦讀的,更不用說公益讀書會了。之前在2017年,我就想發起一個公益讀書會,但是當時還沒有人呼應,我就跟我女兒說,我說要不就咱們倆,我們也取了一個名字,然後發布了一個信息,但真的沒有人,只有我跟我孩子。當時我們就說我們自己讀,所以第一期就是我們自己讀,第二期就來了兩個人,後來慢慢的增多了,直到現在幾乎整個縣城都開始讀經典了,我們現在也得到圖書館的支持,把整個三樓的會議室給我們用,所以場地也裝不下。後來就有很多熱心的老師和家長在各個地方各個社區行動起來,也開辦了這樣的公益讀書會,帶領周邊的孩子一起讀經典。

讓我感觸最大的就是很多學校的老師聽說了,然後就走進來,並且願意學習。還到處把書院的一些講師,我們知道的老師都請過來去各個學校宣導。去年的暑假,在我們縣最好的一個中學就進行了一場宣導。當時在下雨,而且是在室外,有將近1萬人在我們縣最大的廣場上聆聽薛春林老師的宣導。當時大家聽了都非常振奮,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經典的重要,尤其是我們小縣城,經典的風颳到我們這邊,已經是比較晚的了。所以很多人在這樣的一輪一輪的宣導之後,堅持參加每周一次的公益讀書會之後,慢慢的覺醒,知道把孩子該往哪一條路上去引導,知道自己的生命中匱乏的當下,最緊要的是什麼。所以現在很多老師都開始把教授的六小篇還有65文集都讀起來,有好幾個老師非常的精進,在2019年的時候,我們一行七八個人參加。

嘉賓分享圖片
嘉賓分享圖片

回到剛才我們縣的公益讀書會,公益讀書會到現在有200多期了,因為疫情我們不進行線下組織,但是我們在線上沒有停,到現在我們的學習已經開展到第87天,每天不間斷的誦讀經典,網上打卡,就把它當作一種常態。

其實公益讀書會還有讀論語拜大年,還有寒暑假的晨讀會,我們都在堅持。暑假晨讀會是60天不間斷,漯河離我們很近,我們向李麗君老師學習,和漯河的老師們學習。漯河李麗君老師帶領書香漯河首創,然後就波及了全國,大家開始一起在暑假,在大年初一讀論語,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現在方老師又發起了全球1億人讀論語,真的是讓我們感覺到星火燎原,真的是讓我們感受到經典的力量,我們內心的力量。

嘉賓分享圖片

另外在堅持的過程中會發現,公益讀書會的線下活動,有些家長有些孩子因為認識不夠,他們會進出比較頻繁。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它走到底的,但凡堅持下來的,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跟經典相親近的人,他是最有福報的。

所以讀經典是無痕的教育,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以前我也會在突發情況下有些急躁,但是現在應對一些問題,解決一些問題,就不再像以前一樣,用外在的一些情緒和慣性去解決,而是當下會能夠有一種感覺指引著,找到最恰當的處理。

比如說有一次有一個孩子,他在一個公眾場合說了一句特別難聽的髒話,他說他要吃屎,我們聽了會覺得如果是很多人在一起,這個孩子會讓人感覺非常不雅的。當時好多長輩都爭了一下,他的媽媽甚至想要揍他一頓,然後我就示意制止了。我就把這孩子帶離現場,我就把他帶到外面。我就說原來你是一朵花。他原本做好了被批評的準備,可是他竟然得到一句讚嘆的話語,說他是一朵最美的花。

我說你知道嗎?你看花它最喜歡吃糞便,我們看起來很髒的糞便卻能給他帶來無盡的營養,能夠讓他開出特別香的花。就這樣我就結束了,然後他就怔在那裡,然後一下子他釋懷了。後來這個孩子他再也沒有說這樣的俏皮話了。其實當他說出這樣一句話的時候,我沒有加以考慮,就下意識的蹦出這樣一個話題,他說是吃屎大家都很生氣的時候,我突然就想到了花,因為我不知道為什麼,可能這是一種冥冥中的指引和感應。

嘉賓分享圖片

後來我明白了,明白什麼?經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包括現實中的,包括內心的,包括一些看不見的,過往的,還是未來的問題通通都能解決。可以說是一貫一切。我們讀了經典之後,不是說所有的問題都消失了,而是我們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我們的心靜下來,我們的心慢下來了,我們的心平和下來了,所以我們的心就會產生一種跟當下的那種情景相應的最美好狀態和最舒服的一種姿勢,就能把那些問題化於無形之中。

所以當父母感恩我的時候,他說孩子沒有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就跟他發自內心的說,我說我要感恩那個孩子,為什麼?因為他讓我擁有了對待這種問題的教育智慧,如果不是他這個問題的出現,可能我永遠不會迸發出這樣一個想法。所以通過這些事情,真的感受到我們在讀經典的過程中,我們會背了多少?我們記住了多少?有些時候反而不重要,其實就透過讀、背,還有日日清淨薰習的過程中,我們就跟聖賢的這種生命狀態逐步地接近,逐步的接近,包括功夫和修養也逐步的加深。

因為孔子、老子、莊子、孟子等等這些儒釋道的聖賢,這些中外的聖賢,他們看尋常事物,跟我們的目光跟我們的角度不一樣。我們看尋常事物,一朵花就是一朵花,一首歌就是一首歌,可是聖人不是這樣的,他們看天不單單是天,我們看天天藍,看地大地。他們看天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看地就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他們看「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看到熱水我們覺得被燙到好難受,聖人就說「見不善如探湯」,跟我們內心波瀾起的念頭是不一樣的。我們有時候會怨天尤人,但是聖賢絕對不會怨天尤人,而只會用自己的仁德,用自己的心去體貼天地之心,去體貼自然之道。

所以作為一個老師,作為一個媽媽,作為一個人能夠遇到經典,今生今世能夠讀到經典,能夠跟聖賢精神相往來,是多麼稀有難逢的一件事,所以當下心就更加的恭敬起來。我們讀65文集,教授在他的授課中也經常講過,我們讀經典的過程中就是把論語中的字字句句在我們內心化掉了,最後它就變成一股飲水,把我們內在的源頭活水給引出來。我們本有的水,那股文化之流在我們心靈當中,由以前的乾涸或者是沉寂不動,現在變得潺潺流淌,現在叮咚作響,像最美的小曲一樣,每天在我們心中奏響最美的樂章。

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嗎?所以經典真的不是拿來翻譯的,而是靠我們用心去體貼的,常常讀常常新。現在我才知道為什麼朱熹說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真的讀到一定程度你會欲罷不能。當我們讀的時候,對經典對論語一定要有一本有一種這種尊重和嚮往的態度,它不是我們生命之外的東西,而是我們內心本有的。當我們用這種親切,好像是真的是有朋自遠方來,每次讀的時候都有這種感覺。就像莊子所說的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就安住在那一片吉祥。每天就像觀世音菩薩頭上光圈一樣,每天都在被那一片祥和美好的能量所籠罩著。

其實這不就是我們所要擁有的那種逢兇化吉,遇難成祥五福裡面的人生嗎?這種人生是我們自己得來的,我們自己求來的,求則得之,我們去向內求,一定會有。包括我們這一次疫情,看到很多人是在家裡安排的妥妥噹噹,特別的充實飽滿。有些人他就會有一些怨,悶在屋裡覺得有點發慌想要釋放......

教授的女兒採淇老師所分享的女性哲學課裡面,有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她說把當下的生活狀態是當做一種恩典,就當做生命給她的恩典。我覺得這種人生態度真的太高貴了,這種人生態度太值得我們去學習了。

嘉賓分享圖片

一念乾坤,一念天堂,鏡圓在於心。境圓無好醜,好醜在於心。當我們的心更接近仁者,更接近聖賢的話,我們就發現世界上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真的是道二,仁與不仁,只有志於聖賢,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另外再說一點,我到40歲的年齡,開始回味我媽媽小時候跟我們說的口頭禪,嘮叨的那些老話,然後我就感覺我們現在很多人不願意去嘮叨了,只會去發牢騷,不會像母親那樣嘮叨的,會說不怕慢就怕站,反正這些俗語這些老話特別受用,越回味越有力量。所以現在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早上起來就多說幾句話,孩子要起床了,一日之計在於晨,其實慢慢說這句話不就滲透到他的骨髓裡面去了嗎?每做一件事就把經典的某一句很自然的帶出來,我也想讓他以後也有媽媽的一些嘮叨話印在他的生命中。

也許這就是哲萱老師一直在提倡的家風建設,從母親做起,這一點我感覺特別受用。有一次我們出去看花的時候,我孩子突然間說,媽媽董仲舒三年不窺園。因為我給他嘮叨過,董仲舒三年不窺園,當她在讀經典的時候,我說過這樣的話她就記住了。睡覺的時候,她把書放在床頭,要枕著睡。我說太硬了,枕著枕頭她就說不忙,三更有夢書當枕。爸爸就很驚訝說孩子怎麼會冒出這些話?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一定說過,而且經常說,所以不知不覺的就滲透在她的心靈深處了,滲透進去它會自然而然的用。所以經典是無痕的教育,能夠幫我們解決一切事物一切事情。經典要溫柔的堅持,不能間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有一個家長跟我說,孩子天天讀經,但還會叛逆,孩子某些方面的很難糾正。其實除了孩子的習氣已經養成之外,主要是媽媽有點著急了。另外就是母親平時對自己的修身沒有做到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記得山東的杜科老師說除了經典的浸潤,還有兩點也很重要。一個是嚴格的管理,嚴格的管理就是生物有序,效法天地運行,有條不紊,不是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時時變,居有常業無變,定好的就執行,真的很重要。

我們知道有兩個團體非常厲害,一個是僧團,一個是軍團。我們看到閱兵儀式,那些軍人真的令人讚嘆,他們的紀律超乎異常的嚴格。另外一個僧團,他們3點起床,要出坡,要勞作,還有早課晚課等等。這兩個團體是在我腦海中印象是最深的,也最容易出人才,也磨練人成就人。

所以嚴格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我們有沒有很自然的把嚴格化作孩子能接受的,這過程就是剛才說的談心,你要有溫柔的堅持。還有一點就是簡樸的生活。孩子有了經典的浸潤,然後又大吃大喝,穿著等方面都給他滿足很多的話,也很難養成他良好的心性。所以有經典的浸潤,嚴格的管理加上簡樸的生活,在教養和陪伴中孩子是很容易成長起來。而且真的像教授所說的,不費什麼吹灰之力。

圖片來源網絡

相信很重要

最後再說一點就是相信很重要。教授說他相信全球的孩子一定要讀經典,一定能讀經典,不讀經典是不行的。他相信經典誦讀一定會流行,會成為全世界教育的主流。這個相信很重要。孔子這些聖賢,我們的教授,包括我們所有走在讀經推廣路上,走在誦讀經典成就自身路上的人,都有一種相信,就是我們的這種相信讓我們的眼光不再光看此時此刻,光看這幾十年這一百年,而是把我們的眼光拉長了1千年甚至1萬年,一直等到那一個人,他一定能讀到經典為止。有千年萬年的眼光,我們就會想像讀經教育一定會流傳世界,經典誦讀一定會響徹寰宇。

剛才我看到有室友說想聽我的吟誦,其實第一期我們請的伯毅老師,他的吟誦才是最厲害的,他的圓善論歌,我最感動,第一次聽就掉眼淚了,我也特別喜歡吟誦那一首。我今天給大家吟誦《沁園春 長沙》。毛澤東在32歲的時候寫的,當時毛澤東被通緝犯的,是一個通緝犯。回到長沙舊地重遊,他寫的沁園春長沙,沒有一絲一毫通緝犯的倉皇狀態,反而讓大家感覺到一種什麼?大家待會聽一下(老師吟誦《沁園春 長沙》——毛澤東)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因為第一次這樣在網上分享,講的過程中有很多紕漏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的指點和指教。另外如果大家願意交流,我們也可以留一點時間,不知道海燕老師還有沒有時間?希望以後我們能夠一起往一個念,往一個地方,用心念讓我們的地球讓我們的宇宙變成最美的花園。

圖片來源網絡

主持人海燕老師

非常感謝王老師帶來的精彩分享,我也看到評論區的夥伴們在說還沒有聽夠,其實我自己還沒有聽夠,我還沉浸在王老師的分享中,還沒有回歸到主持人的角色裡面。王老師帶領自己的孩子走上經典學習的道路,帶領自己的媽媽誦讀論語,帶領課堂的學生學習誦讀經典,在生活中帶領著孩子去發現美。特別是她提到的這幾點,撿石頭當感恩石,帶著孩子去擁抱銀杏樹等等。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能感受到王老師帶領孩子成長的生命狀態。

帶領整個縣城學習經典,請道中書院的老師來學習,再到後來參加方老師的父母課堂......王老師把這樣的生活當做生命中的恩典,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非常幸福。自我修身成長是高標準嚴格要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自己,影響家庭,包括影響自己的孩子,影響身邊的人。

之前也有聽過一些家長分享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讀經等等,回歸到我們自己,當我們自己活出一個不一樣的生命狀態時,我們的孩子我們身邊所有的人都會受到影響。就像王老師說我要讓每一個和我擦肩而過的人都能聞到經典的芬芳,感受到王老師不僅這樣說,她在做的過程中也做得非常好,知和行達到了很好的合一。

......

今天的這一場分享我們就到此結束了。如果有第一次進入我們直播間的夥伴們可以加一下我們輔導員的微信,我接下來會發一下前幾天我們的第18期第17期,大家都可以免費收聽和回放......期待明天的論語共讀一席談的直播間,我們能夠再一次和線上書院的夥伴們相聚在這裡,我們明天再見,感謝王老師,感謝所有的夥伴們,再見。

(編者按:文章部分句子經過修改,以使文句順暢)

相關焦點

  • 常山名師「葉媽媽」: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
    25年了從早上6:10到晚上
  • 「民族團結黨旗紅」共產黨就像個紅太陽 照到哪裡哪裡亮
    玉樹老百姓就說,現在國家對我們這麼好,共產黨就像個紅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
  • 積極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裡亮哪裡消極的心態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成功日誌之心態管理(原作)》什麼是心態管理首先心態分兩種積極的和消極的積極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裡亮哪裡消極的心態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一套待人處事的原則只是有的人選擇的是虛偽是自私有的人選擇的是大度是信任
  • 積極心態像太陽 照到哪裡哪裡亮
    消極心態像月亮 初一十五不一樣
    「其實河南有些地方的人到現在還手工織布用。」王林說,他們在產品的包裝上特別註明了「河南特產」,希望產品能走禮品路線,同時也能將河南手工業更好地推廣。  最後,本土品牌宣傳渠道要多樣化。「電視臺、網絡等媒體都可以用來做宣傳。」此外,手工產品還是口碑宣傳的效果最好,「但在做之前要了解自己的品牌、製作流程等。」
  • 太陽照到地球上,讓它變亮了,就像晚上汽車的大燈照在路上一樣
    太陽照到地球上,讓它變亮了,就像晚上汽車的大燈照在路上一樣你從來都沒有看到過自己的臉。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反駁說你可以——可事實就是如此。你可以看到自己的鼻尖。你甚至還可以看到你的嘴唇——要是你翹起嘴巴的話。
  • 魔獸世界懷舊服亮布披風哪裡學 亮布披風學習位置介紹
    魔獸世界懷舊服亮布披風哪裡學呢?在魔獸世界懷舊服遊戲中,不少小夥伴想學習亮布披風的製作方法,接下來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感興趣的話一起進來看看吧。魔獸世界懷舊服亮布披風去哪兒學:  亮布披風的配方圖紙遊戲內的NPC商人是不賣的,玩家只能通過拍賣行購買或者刷世界怪物掉落獲取亮布披風的配方。
  • 地平論者:太陽像手電筒不斷移動,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
    地平論者:太陽像手電筒不斷移動,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一直到公元前6世紀左右,被提出了地球是圓的這個結論,在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地球是平地,而有人提出地球是圓的,在當時他們都被當成了是整個社會的異類。一直到麥哲倫完成首次環球航行,也就是16世紀的時候才越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地球是圓的,才被廣大的人民所接受。
  • 用手電照天空1分鐘後關閉,光去了哪裡?能到宇宙邊緣嗎?
    拿手電照天空這件事相信大家都幹過,手電啪一打開,一條直溜溜的光柱就直衝雲霄,在特別黑暗的夜晚還能看到天上被光打亮的雲朵。這時我們心裡就會想:光還跑的真是快!要是一直拿著手電筒照,這些光會跑向哪裡?地球以外假如有人的話,他們會不會被我的手電晃到眼?
  • 瀋陽哪裡的白癜風好,遼陽照308雷射一周幾次
    瀋陽哪裡的白癜風好,遼陽照308雷射一周幾次 時間:2020-12-03 09:53 瀋陽中亞白癜風研究所 瀋陽專治白癜風的好醫院?2.飲食不能沒顧忌瀋陽哪裡的白癜風好?一般患上皮膚病的患者都需要注意飲食,有些食物是不能讓患有皮膚病的患者食用的,如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而白癜風也是一種慢性皮膚病,更需要患者注意飲食,像海鮮、羊肉等發物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都是要避免食用的。
  • 太陽的能量是從哪裡來的?
    根據每一瞬時離心力和引力相等的原理,可以算出太陽引力的強度,進而計算出太陽的質量。若以噸為單位來計算太陽的質量,就需要一個28位的數字。維持我們生命的太陽輻射功率就是來自這些太陽質量。計算表明,每克太陽物質在1年內必須輻射出大約6焦耳的能量。乍看上去它似乎不算太大,因為人體每克物質所發出的熱量還比這個數字要大1000倍以上。
  • 人造太陽是什麼?和太陽的差距在哪裡
    不管在古代還是現在,太陽對人類來說都極端重要,人類一刻也不能離開太陽,哪怕是陰天和雨天,太陽依舊存在,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而地球上的光明基本都來自太陽,不管白天還是晚上,地球面向太陽的那一面始終處於太陽的直接照射下,而背對太陽的那一面也處在月球反射的太陽光之下。
  • 銀河系中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和太陽的區別在哪裡
    天狼星(Sirius),也稱做大犬座 α 星(α Canis Majoris),是除太陽外全天最亮的恆星,但是暗於金星與木星,絕大多數時間亮於火星。天狼星一般指天狼星 A,其主系統由一顆藍白色的藍矮星和一顆藍色的白矮星組成,質心距離地球約為 8.6 ly。
  • 人到底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是個很大哲學問題,至今哲學家們也無法定論。其實不光是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到底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都很好奇,也很想知道,人會不會有前世和來生。對於這樣的哲學問題我們可以大膽的發揮想像,或許能給哲學們提供一些靈感。
  •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是物理學和哲學的終極問題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我們真的能回到過去嗎?你知道為什麼世界是十一維嗎?宇宙是否需要一個創造者?......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經典三部曲》,這是國內外最為暢銷的科普經典作品。《時間簡史》——科普界暢銷書之王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過什麼?
  • 宇宙茫茫,我們在哪裡?星光閃爍,它們在何方?
    #宇宙大揭秘#「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美麗的星空,承載著兒時的夢想。小時候最喜歡看星空了,半躺在山坡上,仰望著星空,唱著《小星星》,猜想著會眨眼睛的小星星們到底在說些什麼?一定是宇宙的奧秘吧!
  • 紅色經典《東方紅》 歌曲簡介
    《東方紅》歌詞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毛澤東,愛人民,他是我們的帶路人。  為了建設新中國,呼兒咳呀,領導我們向前進。  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  哪裡有了共產黨,呼兒咳呀,哪裡人民得解放。
  • 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道德經中也許有答案?
    宇宙是從哪裡來的,宇宙要到哪裡去?宇宙的要素是什麼?宇宙運轉的規則是什麼?宇宙的終極歸宿是什麼?道德經第25章解答的就是這些問題。就是無限的空間,現在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了解到太陽系很大,銀河系很大。「宇」就是無邊無際的空間的意思,老子在這裡「寥兮」來表示,「廖」指的就是空間。「宙」時什麼?就是時間。就從大爆炸那一刻開始到現在和將來,無限的無窮無盡時間的意思,「寂」指的就是時間,這裡的兩個「兮」是感嘆詞,用來形容和感嘆空間和時間的無限性,兩者合起來就是構成了宇宙的兩大要素:時間和空間。
  • 七輪在哪裡?
    七輪在哪裡呢?以下將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對此的論述摘錄於此,以資大家參閱。      什麼是七輪?顧名思義,是七處與周圍有連帶關係到的地方。所謂七輪,就是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海底輪、梵穴輪。     道家稱頭部為諸陽之首,象似有大樂,頂輪有32根氣脈,如雨傘一樣,由間腦向外分散。眉  間  輪      在兩眉之間,印堂稍下的地方,稱為眉間輪。
  • 開挖到哪裡 綠化到哪裡——糯扎渡水電站的生態印跡
    新華社昆明9月7日電 題:開挖到哪裡 綠化到哪裡——糯扎渡水電站的生態印跡新華社記者趙珮然、楊靜切割縱深的峽谷、綠汪汪的湖水被一條大壩攔腰攬住,陡峭邊坡上樹木鬱鬱蔥蔥,爭奇鬥豔的黃葉假連翹、紅花羊蹄甲等點綴其間……
  • 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光度是太陽的25倍,質量卻只比太陽大兩倍
    啟蒙讀物《三字經》中說「三光者,日月星」,太陽、月亮和星辰是自然界會發光的三種事物,太陽和月亮各自只有一個,但是星辰卻很多,那麼在我們所能看到的星辰中哪顆最亮呢?夜空中的星辰以金星最亮,其次是木星,還有土星和火星也很亮,水星不容易看到,但是這幾顆星體都是行星,那麼哪顆恆星最亮呢?當然是天狼星了。說到天狼星,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位於哪裡,宋代蘇軾有詞雲「西北望,射天狼」,如果就此認為天狼星位於西北方向那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