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想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就問問現在的自己,如果回到當時,是否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我的答案是,我會非常堅定地繼續選擇清華MBA的全球項目。
清華-MIT全球MBAer是一個年輕、有活力、昂揚著向上精神的群體。他們懷著各自對未來的期許來到清華園,又滿載著沉甸甸的收穫離開。兩年時光飛逝,他們中有的轉換了職業發展的軌道,有的遠渡重洋開始人生新徵程,不變的,只有直面全新挑戰的勇氣和不畏歸零重來的信心。
這是他們的故事,願給你以啟示。
渴求職業轉型
大家好,我是孫月鵬,2014年至2016年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修讀全球MBA。
在進入清華大學之前,我有三年的工作經驗,分別為中國五礦集團旗下五礦地產和上投摩根基金,考慮到提升學識技能和實現職業目標,希望能夠在金融行業中更為精進,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擴展自己的國際視野,選定申請清華全球MBA。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我的整個清華經歷,就是「轉型」。進入清華全球MBA項目的初衷是希望轉型,在校期間我也希望能夠找到職業轉型的路徑。求學兩年的時間裡,把握好全日制時間更為充裕的優勢,做好每月每周每日的計劃,完成了多份實習,體會了金融行業中各細分領域的特點,實習覆蓋面包括金融行業裡的股權投資、固定收益、投資銀行和信託等等。豐富的體悟幫助找到了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畢業後我投身到文娛教育行業的一級股權投資,先後在聯想控股旗下君聯資本和俞敏洪老師和盛希泰先生創立的洪泰基金從事股權投資工作。目前擔任洪泰基金投資副總裁,專注於成長期的文娛教育行業投資。今年非常有幸能夠入選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榜單。
孫月鵬
2014級清華-MIT全球MBA
洪泰基金投資副總裁
福布斯2018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
關於MBA有四問
關於修讀MBA,我認為有四個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否應該選擇修讀MBA?
第二個問題是應該選擇修讀哪所學校的MBA?
第三個問題是應該如何獲得最終的錄取?
第四個問題是開始就讀之後應該做什麼?
前兩個是動因,後兩個是方法。前兩個問題度量了你在未來努力的方向,後兩個問題決定了能否真正實現最初想法的問題。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希望能夠獲得職業轉型。實現職業轉型,路徑有很多條,可以考研,可以去國外讀MBA,也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找尋機會,基於當時的情況,我確定的目標是根植於國內發展,以北京為大本營,同時提升自己的國際視野。加之考慮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的保留和未來人脈圈的積累,確定了選擇內地優秀的院校修讀MBA。
選擇清華時,我參加了多次清華的宣講,清華的內在氣質深深的吸引了我,作為MBA教育的翹楚,清華理性、嚴謹、踏實、勤奮的風格更適合我,以實幹來證明自己。同時全球MBA項目也更符合希望轉型的內在需求。
offer與清華校友
報考的時候非常幸運,一路比較順利地就走了過來。在準備MBA錄取時,如果你之前基礎較為紮實,那花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每天做一套題,就有把握順利通過聯考。我當時大概準備了一個月,每天晚上下班回家之後做一套題,持續不間斷並且及時溫習錯題,最終以滿意的成績通過了聯考。
進入清華只是一個門檻,能否實現最初的目標則取決我們能否真正把握好時間,踐行之前的計劃,在清華園學習的時間不斷的努力。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印象最深刻的第一年結束後的暑假,剛剛結束MIT的課程從美國回來之後,我同時承擔了三份實習,基本上每天睡四個小時左右。雖然異常辛苦,但這幾個月的時間為我的職業選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後也都獲得了Return-Offer。
在這裡我要非常感謝清華MBA的校友導師,最初的實習機會是偶然的機會一位在知名金融機構校友的推薦,薪火相傳、知遇互助,正是清華校友之間情誼,也是清華精神的體現。清華MBA在遴選候選人時會從內核到外延,進行高標準的選擇,所以當開始學習時,你會遇到志趣相投的夥伴,進入學習時會安排學習小組,後來我們學習小組裡的七人成為摯友,畢業之後一直相互支持。
豐富的知識資源和校園生活給每一人以實現其目標的機會,只可惜在校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是清華正如心底的烙印,在我畢業之後的時間裡,時時回想、異常留戀。如果時光重頭,我依然會堅定地選擇清華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