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有效期較短,同一批號試劑若按常規方法開展室內質控難度較大,故學界提出採用"即刻法"做ELISA法的室內質量控制.
"即刻法"實際上是數據統計處理方法中應用Grubbs剔除異常值的方法在免疫質控中的應用,就是用檢驗一個室內質控結果是否為異常值的方法來判斷其是否失控.該法只需要連續測定3次,即可對3次結果中異常值進行檢驗,比較簡單,因此在臨床中得到一定應用.
一、建立質控圖的均值
在開始室內質控時,首先要設定質控品的均值。各實驗室應對新批號的質控品的各個測定項目自行確定均值。均值必須在實 驗室內使用自己現行的測定方法進行確定 。定值質控品的標定值只能作為確定均值的參考。
(1) 質控圖暫定均值的建立
為了確定均值,新批號的質控品應與當前使用的質控品一起進行測定。根據 20或更多獨立批獲得的至少20次質控測定結果,計算出平均數和標準差。對數據進行異常值(數據超出X±3s範圍) 檢驗,如果發現異常值,需將此數據剔除,再重新計算餘下數據的均值和標準差。以此均值作為質控品的暫定均值。
以此暫定均值作為下一個月室內質控圖的均值進行室內質控;一個月結束後,將該月的在控結果與前20個質控測定結果匯 集在一起,計算累積平均數(第一個月),以此累積的平均數作為下一個月質控圖的均值。
重複上述操作過程,連續三至五個月。
(2)常用均值的建立
以最初計算暫定均值的質控數據和三至五個月在控數據匯集的所有數據計算的累積平均數作為質控品有效期內的常用均值, 並以此作為以後室內質控圖的均值。對個別在有效期內濃度水平不斷變化的項目則需不斷調整均值。
二、建立質控圖的標準差
對新批號質控品應確定其標準差,其控制限通常以標準差倍數表示。
(1)暫定標準差的確定
為了確定標準差,新批號的質控品應與當前使用的質控品一起進行測定。根據20或更多獨立批獲得的至少20次質控測定 結果。對數據進行異常值檢驗,如果發現異常值,須將此數據剔除,再重新計算餘下數據的均值和標準差。以此標準差作為暫定標準差。
以此暫定標準差作為下一個月室內質控圖的標準差進行室內質控;一個月結束後,將該月的在控結果與前20次質控測定結果匯集在一起 ,計算累積標準差(第一個月),以此累積的標準差作為下一個月質控圖的標準差。
重複上述操作過程,連續三至五個月。
(2)常用標準差的確定
以最初20次質控測定結果和三至五個月在控質控結果匯集的所有數據計算的累積標準差作為質控品有效期內的常用標準差 ,並以此作為以後室內質控圖的標準差。
三、特殊情況的處理
對於某些不是每天開展的項目、有效期較短的試劑盒的項目,用上述方法計算獲得平均數和標準差有很大的難度。採用Crubbs氏法,只需連續測定三次,即可對第三次檢驗結果進行檢驗和控制。
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計算出測定結果(至少3次)的平均值和標準差。
(2)計算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
SI上限=(X最大值-X)/s
SI下限=(X-X最小值)/s
(3)查表,將SI上限和SI下限與SI值表中的數據進行比較
當SI上限和SI下限值小於n2s時,表示處於控制範圍之內,可以繼續進行測定,並重複以上計算;當SI上限和SI 下限有一值處於n2s和n3s值之間時,說明該值在2s~3s範圍,處於 警告 狀態;當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大於n2s時,說明該值已在3s範圍之外,屬 失控 。數字屬於 警告 和 失控 狀態應捨去,重新測定該項質控品和病人標本。捨去的只是失控的這次數值,其他次測定值仍可繼續使用。
當檢測的數字超過20次以後,可轉入使用常規的質控圖進行質控。
四、更換質控品
擬更換新批號的質控品時,應在 舊 批號使用結束前與 舊 批號質控品一起測定,重複上述3.2和3.3過程,建立新的均值和標準差。
五、繪製質控圖及記錄質控結果
根據質控品的均值和標準差繪製Levey-Jennings控制圖(單一濃度水平),或將不同濃度水平繪製在同一圖 上的Z-分數圖,將原始質控結果記錄在質控圖表上。保留列印的原始質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