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天事業傳來資訊!!!

2020-12-03 滄海一慄iqs

剛進入12月份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便傳來了好消息。我國的五號嫦娥系列登月探測器成功著陸在預設的登月區。並且與地面航天站連接正常,將開始實行原定的長達兩天的作業工作。

讓我們一起為祖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喝彩吧!


註:圖片與文章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 秦嶺傳來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美國:中國真的成功了?
    我國秦嶺地區傳來了一聲巨響,吸引了各國的目光關注,我國再次傳來了捷報,美國媒體在看到後表示:中國真的成功了? 秦嶺傳來巨響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突破不僅僅是這些,這次我國秦嶺傳來的巨響,是我國在航天領域的又一突破。
  • 手抄報圖片: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使人類突破了地球表面的限制和地球大氣的屏障,從此揭開了航天世代的序幕。  我國自1956年建立了研製火箭的專門機構以來,成績顯著。隨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業研製、生產、試驗與協作體系。航天事業有了迅速的發展。  1964年6月,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在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在各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中,我國衛星的質量最大(173kg)。
  • 「秦嶺」山中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真的成功了
    自從1970年開始,我們國家的航天逐漸走向強大,神舟、嫦娥以及天宮等等,這些都是我國在航天事業上取得的成就「秦嶺」山中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真的成功了。最近,秦嶺傳出一聲巨響,整個山體似乎都在震顫,終於我們傳來好消息,那就是最大推力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 西北高原傳來壞消息,中國航天再遇難關
    一直以來,中國航天事業都是每一位中國人關心的重點,畢竟太空領域的探索永無止境,航天事業的發展牽動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自從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之後,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我國發射的人造衛星已經不計其數。
  • 王永志:為我國航天事業圓夢的「常勝將軍」(下)
    「長徵二號」火箭在中國航天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最直接的一點,就是意味著中國航天真正走向國際。1985年,我國正式宣布將自行研製的長徵系列火箭投入國際市場,承擔國際衛星的發射業務。雖然西方一些國家害怕中國強大而進行幹擾和破壞,但動搖不了中國航天人的決心。
  • 他們是神舟飛船的締造者,更是我國航天事業的中流砥柱
    一般來說,航空航天類專業學生的就業與國防事業的掛鈎比較緊密,大致面臨著系統內和系統外的分別。航天事業是一項寂寞、艱苦的工作,許多航天人在偏僻的地方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他們沒有很高的收入、沒有喧囂的都市生活,他們有的就是一股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奉獻終生的精神,有的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成就感。如果不能懷揣理想,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閃光,就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航天人。
  • 35載護航衛星發射,中國人保全力保障我國航天事業發展
    而這,僅僅是中國人保全力保障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作為中國航天的戰略合作者,中國人保始終積極助力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並為每一個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著全方位的保障。35載默默「護航」中國人保,其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10月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被譽為「新中國保險業的長子」,是新中國保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85年10月,中國人保籤署了第一張航天保單。從那時起,中國人保正式涉足航天保險領域。
  • 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
    此次我國可重複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表明我國在科技航天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果實驗成功,將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技術的堡壘。讓我們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為航天事業奮鬥的人員加油!!
  •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各主要航天國家紛紛制定面向未來的深空探測長遠規劃或任務計劃。經過幾代人努力,我國航天事業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們有能力走出地球、邁向深空!從嫦娥一號到五號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90年代,成立「863月球探測課題組」進行研究論證。
  • 中國航天事業「成績單」
    加強商業航天活動監管,特別是在遵守國家安全法、國際空間條例、進出口管制、發射場及試驗場安全管控等方面嚴加監管,確保合法合規。發揮商業航天機制靈活、創新性強等優勢,鼓勵其積極開拓空間目標監測、碎片移除等國際商業市場,在國際太空活動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一個「飛天」夢。
  • 西南方向傳來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出好消息,全球目光轉向中國
    據中新網以及人民日報近日相繼發出的消息稱,中國西南方向傳來一聲巨響,我國再次有傳出好消息。中國的的天通一號02星成功升空,這也是中國又一衛星成功發射。此次衛星的發射也是吸引了全球不少的目光,中國這一衛星的發射成功也代表著,我國天地一體化移動通訊網絡構建完成。據了解中國近幾年的航天事業蓬勃發展,前不久發射的天啟星06號衛星發射成功,構建了中國的物聯網建設,為建設初期打下基礎。
  • 中國航天領域傳來一大捷報!三足鼎立,中美俄競爭1.1萬億美元市場
    關注中國航天消息的小夥伴應該知道,此前的5月5日,中國長徵五號改裝的新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型成功升空,事實上這也是中國今年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這必然給到了中國航天人極大的自信鼓舞。中國航天領域又一大捷報而好消息總是「福不單行」,5月8日,中國航天領域又傳來新的一大捷報。
  • 中國航天領域傳來一大捷報!三足鼎立,中美俄競爭1.1萬億美元市場
    中國航天領域又一大捷報而好消息總是「福不單行」,5月8日,中國航天領域又傳來新的一大捷報。據新華社5月8日的報導,我國新一代的載人飛船返回艙已於當日下午13時成功著陸,這也是標誌著此次返回試驗圓滿成功。
  • 巡天遙看一千河——航天測控事業發展50年禮讚
    這就是我國航天測控事業的首批創業者。當這群神秘來客帶著一些不知名的設備在橋南地區忙碌不停的時候,樸實的關中人民並沒有意識到,這片古老的土地即將和國家最尖端的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  20世紀60年代,中國工業基礎薄弱,要建設尖端複雜的衛星地面觀測系統,在外人看來猶如痴人說夢。耳邊不斷傳來蘇、美、法、日衛星上天的消息,茫茫太空豈能沒有中國一席之地?
  •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獲重要突破,「這是未來航天事業的一個方向」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為何要發展「可重複使用」航天技術?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技術顧問陶建中研究員。
  • 秦嶺深山傳來轟鳴,被26國持續關注!美國不再吐槽被折服
    中國秦嶺深山傳來一陣轟鳴,引起26個國家持續關注,就連一向對我國態度不友好的美國這次也不再吐槽,被深深折服,中國實力已經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我國在剛開始對外發展時,也遇到過非常多的科技難題,在進行研究時因為受到了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壓制,就只能夠在自己所擁有的技術範圍內繼續進行研究,不過就算受到再多的外來壓力,中國也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航天事業,科研人員在學有所成後也是直奔科研所為中國的發展效力。
  • 學而思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
    10月21日,學而思與中國航天基金會戰略合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會上,學而思被中國航天基金會授予「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稱號。 從1956年10月8日中國首個火箭飛彈研究機構成立開始,我國航天事業經歷了60餘個春秋發展——從東方紅到北鬥;從神舟五號到天宮一號再到玉兔二號……每一個腳印,都讓中國人對未來,對地球之外的無限宇宙,更有勇氣,也更有探索的信心。
  • 盤點航天事業 弘揚航天精神
    盤點航天事業弘揚航天精神
  • 「天問一號」眾望所歸,僅發射一周就傳來喜訊,實現「彎道超車」
    這不近日就聽說,中國「天問一號」不負眾望,發射一周後傳來喜訊,首次實現了「彎道超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原來是前幾日,阿聯、美國與我國幾乎一個時期發射的火星探測器,而中國在7月23日12時41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將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毫無疑問我國正式向火星邁開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