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神舟飛船的締造者,更是我國航天事業的中流砥柱

2020-12-04 大有前途高考張少雲

航空航天類專業是一個研究航空航天有關的專業。航空航天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好數學、力學基礎知識和飛行器工程基本理論及飛行器總體結構設計與強度分析、試驗能力,能從事飛行器(包括太空飛行器與運載端)設計、結構設計與研究、結構強度分析與試驗以及從事通用機械設計及製造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

航空航天類專業包括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等主體學科專業。

1、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簡單地講,飛行器設計與工程最主要指的就是對飛機、飛彈等飛行器的設計,轟動世界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神舟」飛船等,都是本專業的傑作。

2、飛行器製造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從事飛行器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研究、開發與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本專業以一般機械製造工程為基礎,廣泛吸收各種先進技術和科學理論的成果,針對飛行器的特點研究各種製造方法的機理和應用,探求製造過程的規律,合理利用資源,經濟而高效率地製造先進優質飛行器的一門技術科學。它是實現人類航空航天理想,使先進的設計思想變成現實的重要保證。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製造工程基本理論和飛行器製造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並通過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飛行器製造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3、飛行器動力工程

這個專業從廣義上講就是能源動力工程,而對於航空航天飛行器來講,就是飛機和火箭上的發動機。航空發動機是提供飛行器所需的動力裝置,被稱為「飛機的心臟」。

4、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航空、航天環境模擬及控制、生命保障系統設計與研究能力,能在航空航天領域從事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設計,在民用領域從事熱能利用、空調、供暖等系統設計的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主要圍繞先進航空器技術、先進太空飛行器技術、飛行器隱身技術、綜合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術、飛行器控制技術、飛行器綜合可靠性技術等六個研究方向進行實驗基地建設。 未來的就業方向主要是航空類科研單位,飛行器生產公司的技術人員。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航空航天生理、空間環境工程、熱控系統理論、控制理論、人機系統工程等基礎理論,掌握從事航空航天環境模擬、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設計與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航空航天事業是一個極其龐大、複雜、綜合的系統工程,因此,從廣義上講,航空航天專業是一個基本涵蓋了理、工、文等領域的綜合專業,如材料專業、電子工程專業、自動控制專業和製造專業等等。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針對航空航天就設置了自動化工程力學複合材料與工程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

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等21所普通高校開辦了航空航天專業,專業也由最初的4個發展到涵蓋航空航天科學的所有學科,逐步形成了國家重點大學與地方高校共同培養不同層次航空航天人才的格局。同時,航天人才培養也形成了由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學歷教育體系。

首先,航空航天院校不等於軍校。在我國,除了部隊所屬院校外,設立航空航天專業的高校已經有21所了,其中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6所,教育部所屬高校有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等7所,交通運輸部所屬高校有中國民航大學地方所屬高校長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7所。

其次,學航空航天專業不是男生的專利。在上述21所高校招生簡章裡,不存在性別歧視和不錄取女生到相關專業的問題。進入大學後,男生女生學習是一樣的。在一些高校裡,女生學習成績往往好於男生;在實踐能力上,女生也是「巾幗不讓鬚眉」。例如,在北航宇航學院,大學本科生獨立參與的「北航一號」探空火箭項目組以及參加「馮如杯」科技競賽的團隊裡,女生的比例遠高於在校生中的男女生比例。

第三,航空航天專業不是培養飛行員航天員。在這些高校中,北航設立了培養飛行員的專業,這不代表著高校航天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飛行員或太空人,其培養目標是航天工程領域的技術與管理人才。除了飛行員專業對身高和性別有一定要求外,其他專業並沒有這方面限制。航空航天專業對考生的身體要求統一執行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指導意見》。

航空航天類專業的開設院校可以說都是「大腕」,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等,都是響噹噹的,其學校牌子本身就是就業率的保證,一些民用企業很樂意高薪招納該類畢業生任研發人員,如設計衝床等高難設備。加上航空航天業發展迅猛,人才需求量大,而它的專業又非常「專」,其他專業根本不具備可替代性,就業委實可以用「無憂」來形容,各大航空航天科研院所、軍科院和航空公司,都是薪水高、地位高、技術高的「三高」好地方。以北航為例,在「神六」發射成功以後,統計出參與航空工程的北航畢業生有好幾千人。

一般來說,航空航天類專業學生的就業與國防事業的掛鈎比較緊密,大致面臨著系統內和系統外的分別。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而言,由於我國的航空工業還不太景氣,加上大部分航空航天企業分布在瀋陽、成都、貴陽等地,待遇也不是很高,所以北航的畢業生一般不情願去這些單位,大部分學生還是願意去外企、留京,或者留在研究所,或者通過考研轉專業來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在系統內單位就業的北航畢業生大部分就業於一些像航空航天研究所或飛機製造集團這樣的國防單位。

隨著實現中國人首次登月的夢想的實現,航天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包括航天飛行器總體設計、航天產品推進技術、航天產品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航天產品光電通信技術、航天產品能源系統設計、航天產品熱分析、設計與控制、航天產品力學及環境工程、航天產品計算機技術、航天產品仿真技術、航天產品可靠性設計技術、航天產品遙感、遙控、遙測技術、航天產品微波成像圖像處理技術、深空探測技術、航天產品製造工藝技術、航天產品新材料、航天產品質量管理、航天高級經營管理。

航天事業是一項寂寞、艱苦的工作,許多航天人在偏僻的地方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他們沒有很高的收入、沒有喧囂的都市生活,他們有的就是一股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奉獻終生的精神,有的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成就感。如果不能懷揣理想,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閃光,就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航天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於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併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儀器、製造、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形成了航空航天與信息技術兩大優勢學科群,國防科技主幹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社會科學總論六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工程學、材料科學進入全球前1‰,具備了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基礎。在2019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學科蟬聯世界第一。

建校60餘年來,北航創造了40多項國內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於國內高校前列,研製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如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蜜蜂」系列飛機、共軸式雙旋翼無人駕駛直升機等。近年來,學校持續強化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在航空動力、關鍵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頸領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項標誌性成果直接應用於國防建設。學校團隊參與論證並助力研製的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研製成功我國首個新型臨近空間飛艇。學校牽頭設計研製的某型無人機定型並執行重要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位居無人機方隊陣首。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首批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的高校,是一所以理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在航天、機器人、小衛星、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

學校先後成功抓總研製並發射「試驗一號」「試驗三號」「快舟一號」「快舟二號」 「紫丁香二號」衛星,創下了中國國內高校研發小衛星五戰五捷的紀錄。先進微小衛星平臺技術研究、空間機械臂技術、星地雷射鏈路試驗、快舟星箭一體化技術、神光III雷射裝置中的靶場光電及控制系統等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在「神舟」號系列飛船研製過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艙焊接變形矯形技術、三軸仿真實驗轉臺、航天員訓練用「模擬失重訓練水槽」、航天員出艙用反光鏡體等多項技術難關。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號系列飛船交會對接任務中,學校提供了20多項技術支撐。為此,哈工大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的高校單位。2012年,哈工大榮獲「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成功紀念獎牌」。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坐落於陝西西安,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是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4個學科群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電、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理科學科群和人文社科學科群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為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航空領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號總師、副總師為我校校友。中國航空工業成立60周年紀念表彰了10位「航空報國特等金獎」,6位西工大校友獲此殊榮,在中航工業先後授予的6名「中青年自主創新領軍人才」中西工大校友佔到4位;在航天領域,從早年的「航天三少帥」中的張慶偉和雷凡培,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等,一大批西工大傑出校友擔任集團公司、院所、企業黨政領導幹部及副總師以上職務,相繼為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歷史上,全國第一架小型無人機、第一臺地效飛行器、第一型50公斤級水下無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臺航空機載計算機均誕生在我校。在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學校重點參與了大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等10個重大專項的論證及科研攻關,深度參與了兩機專項論證、神舟系列飛船研製,是「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作出貢獻單位」的兩所高校之一。學校開我國無人機研製之先河,實現了我國第一個無人機技術與整條生產線出口,擁有我國唯一的無人機特種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無人機系統國家工程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於1952年10月,是新中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2012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民航局籤署協議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校科學研究能力持續增強。建校以來,為共和國貢獻了若干個第一,包括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大型靶機、第一架無人駕駛核試驗取樣機、第一架高原無人駕駛機、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第一架微型飛行器等,自主研製的「天巡一號」微小衛星成功發射。在基礎研究領域,學校取得了「直升機廣義渦流理論」、「振動控制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理論」、「飛機製造協調準確度與容差分配理論」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理論成果。在國防科技領域,學校參與了我國幾乎所有航空重要型號的預研、技術攻關、試驗研究,有多項技術在「嫦娥三號」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航空學科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在機械工程系下設航空研究所,1938年成立航空系,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為我國航空學科的創建和航空科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是學校進入航天航空領域的學科平臺,組織學校航天航空領域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

目前航天航空學院下設航空宇航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和航空技術研究中心,宇航技術研究中心保持跨學科特色,掛靠航天航空學院。航空宇航工程系下設5個研究所,分別為工程動力學研究所、飛行器設計研究所、推進與動力技術研究所、人機與環境工程研究所和空天信息技術研究所;工程力學系下設4個研究所,分別為固體力學研究所、流體力學研究所、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和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研究所。

相關焦點

  • 接神舟飛船回家,是他們一輩子的驕傲!
    然而,現如今,人人都知道四子王旗有個航天著陸場,是我國最重要的航天著陸場。同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主著陸場、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俄羅斯載人航天主著陸場等世界著名的航天著陸場齊名。中國的神舟一號至神舟十一號飛船,都在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成功著陸。隨著神舟飛船在此的安全著陸,現如今的紅格爾蘇木所在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草原成了世人矚目的地方。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神舟一號神舟一號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神舟一號飛船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 兩彈一星、神舟飛船、復興號高鐵……大國重器的血液是他們60...
    誠信,更是一種責任,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在誠信之星中,有一家企業,他們自主研發的產品正在被廣泛地運用於工業製造、航天航空、軍工領域,成為大國重器不可或缺的血液。60年只做一件事 航天軍工潤滑油是這樣誕生的1959年,一個代號621的工廠在北京緊急成立,他們要完成國家一項絕密的任務。
  • 「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繼前蘇聯和美國),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裡程碑。在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00秒,負載著「神舟」五號的長徵2F火箭發射。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飛船以平均每90分鐘繞地球1圈的速度飛行。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總長8860mm,總重7840kg。
  • 【新中國史】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我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夸父逐日的動人神話、牛郎織女的悽美故事,以及敦煌壁畫中千姿百態的飛天圖景,可見飛天夢一直在華夏民族的血液裡,激勵有志之士去實現。  20世紀50年代,中國百廢待興。1956年2月,著名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同年3月,中央決定組建專門從事火箭、飛彈的研究機構,中國航天事業由此起步。
  • 手抄報圖片: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我國自1956年建立了研製火箭的專門機構以來,成績顯著。隨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業研製、生產、試驗與協作體系。航天事業有了迅速的發展。  1964年6月,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在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在各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中,我國衛星的質量最大(173kg)。
  • 王永志:為我國航天事業圓夢的「常勝將軍」(下)
    「人家飛船上天都40年了,我們才準備。太晚了!」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上的最尖端科學,載人航天技術是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作為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載人航天工程開展的前提是綜合國力強盛,有一定的財政支持,有從事航天事業的骨幹人才隊伍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由於各種原因,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著手載人航天工程。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這是胡錦濤在飛船發射成功後同現場指揮人員親切握手,向他們表示誠摯慰問。 人民日報記者 雷 聲攝  新華社酒泉9月25日電(記者孫承斌、李斌、鄒聲文) 北京時間9月25日21時10分04秒,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19分43秒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我們的飛船比美、蘇的晚40年才發射,但飛船技術水平要和他們現在的相當,要體現技術進步,不能照抄,要迎頭趕上。」中國載人航天總設計師王永志說。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國力,遵照「863」高技術研究發展的指導思想,中國航天專家們一致同意從研製飛船起步,開始發展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同時考慮到我國在運載火箭和應用衛星方面已擁有相當堅實的技術基礎和豐富的研製經驗,以及有可能借鑑國外研製載人飛船的的經驗,我國可一步到位研製第3代飛船,即多人3艙式載人飛船。
  • 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飛船由長徵-2f運載火箭發射到近地點200千米、遠地點350千米、傾角42.4°初始軌道。實施變軌後,進入343km的圓軌道。飛船環繞地球14圈後在預定地區著陸。     「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裡程碑。
  • 神舟載人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徵-2F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2F載人航天火箭。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覆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代號為「921工程」。1999年11月20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航天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經過21小時11分的太空飛行,順利返回地球。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載人航天是目前世界航天中最具挑戰的一項科學技術,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同時,載人航天也是一個綜合國力,基礎工業等的體現,沒有一定的綜合國力,是無法支撐起這個偉大的航天事業的。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特別節目》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的搭載下成功發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環球廣播對此進行了現場直播。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因為它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再一次突破,意味著我國自主生產發射空間站的目標指日可待。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從1999年11月神舟一號誕生到此次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該家族一共產生了11代成員,它們一脈相承,卻又代代出新,正是這個家族成員的不斷更替反映出我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在新成員誕生之際,本版編輯帶領大家走進它們的世界,盤點一下這個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
  • 資料: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為何命名「神舟」號
    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樊永強)1992年1月,黨中央作出實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決策之後,為這個舉世矚目的「中國第一船」取什麼名稱,備受國人和世界關注。  1993年,當時的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向參加飛船研製的各單位發出了「為中國飛船徵集名稱」的通知。
  • 揭秘神舟十一號飛船的兩大核心任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後,它將與天宮二號形成組合體,完成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30天載人飛行,因此其主要承擔航天員運送和空間站技術驗證兩大核心任務。 航天專家介紹稱,神舟十一號飛船作為天地往返的運輸工具,承擔的首要使命是運送航天員。而同時利用此次任務,驗證空間站的相關技術也是飛船的核心任務之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這次的神舟十一號任務是我國神舟飛船的第二次應用飛行,這也是未來我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的重要基礎。
  • 2002年12月30日,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四號飛船
    > 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四號飛船。北京時間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飛行試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在發射現場觀看飛船發射。30日凌晨,載人航天發射場星空燦爛。
  • 背景資料:神舟一號飛船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記者 田兆運 奚啟新) 神舟一號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徵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次日15時41分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這次發射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