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海水裡的「鹽」來發電,「鹽差能電池」是什麼神物?

2021-01-20 十輪網

你能想到幾種永續發電方式?除了常見的太陽能、風電之外,地熱、潮汐、洋流都是可行選項,企業、政府正努力讓它們能夠商轉,為城市帶來永續乾淨的能源。然而,近期史丹福大學研究出了新技術:使用淡水與海水的「鹽分濃度差異」來發電!

這種能源稱為「鹽差能」。根據估算,它可為全球帶來26萬MW的電能,相較之下,臺灣夏日的發電高峰也才3.5萬MW,因此是個有龐大潛力的電力方案。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什麼是「鹽差能」?

鹽差能:運用電解質濃度差異的電位差發電

溶液中電解質若有濃度差異,就會產生電位差,進而產生電能。鹽差能發電就是利海水的鹽分濃度差異,將它們的電位能差轉換成電能。

能夠應用鹽差能發電技術的場景,主要是淡水、海水交會的地點,例如河流出海口;但是鹽湖和地下鹽礦的鹹度差異也可以用來發電。目前有許多團隊研究鹽差能的發電技術,試圖商業化,例如荷蘭的逆電析、挪威的壓力遲滯滲透膜法等等。

而這次斯坦福開發出鹽差能電池。該電池又稱為混合熵電池(mixing entropy battery,MEB),它沒有滲透膜,通過淡水交換、淡水發電、海水交換與海水發電四個循環步驟,將鹽差能轉換成電能。

史丹福大學研發鹽差能電池,通過四個循環步驟發電

在淡水交換過程中,淡水會流入系統,取代系統中原有的海水;接著電極上鈉離子與氯離子釋放到淡水中,電流從陰離子電極流向陽離子電極;緊接著是海水交換步驟,海水流入系統,取代原有的淡水;最後,電極重新吸收鈉離子與氯離子,電流朝相反的方向流動。若灌入淡水,將重啟發電的四個循環。

斯坦福團隊也通過普魯士藍與聚吡咯製作全新的電極,它們的價位都不超過3美元,也就是低於100元新臺幣。但它們相當耐用,根據研究團隊的測試,經過180次的循環後,鹽差能電池還保有97%的性能。

鹽差能發電是臺灣可以應用的新能源嗎?

鹽差能電池具有佔地小、原理簡單、不用充電、活動零件少等優點,雖然現在發電量還不大,但根據估算,鹽差能可為全球帶來26萬MW的電能,是個有潛力的能源解決方案。史丹福大學認為,該技術可用在汙水處理廠,讓佔美國用電量3%的處理廠能夠自行供電。

相關焦點

  • 鹽也可以用來發電!
    鹽也能用來發電,聽過的人恐怕不多。利用海水鹽差能發電生活在海上的人可能十分厭煩苦鹹的海水,但事實上海水本身有很大的能量,能夠發電。將能量轉換能夠為人們造福。怎樣開發利用這些海水鹽差能量呢?科學家們想到了利用「濃差電池」的化學原理,就是通過電化學的方法把鹽差能轉換成電能。海水濃差電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在由多孔質隔膜(離子交換膜)隔開的兩個容器中,分別地裝入海水和淡水,並分別插入電極,便可在兩極之間產生0.1伏左右的電壓。只要把電路接通,就能夠產生電流。
  • 荷蘭首家鹽差能試驗電廠利用滲透壓發電
    新華社電 荷蘭特文特大學納米研究所日前宣布,該機構在荷蘭北部參與建設的荷蘭首家鹽差能試驗電廠已於11月底發電。  這家電廠建在荷蘭北部連接北荷蘭省和弗裡斯蘭省的阿夫魯戴克大壩中段。這座大壩東南面的艾瑟湖是人工淡水湖,其西北面瓦登海的鹽濃度則高得多。
  • 海洋論壇▏海洋能發電技術發展現狀及發展路線圖
    中國波浪能發電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為代表,1996年將珠海市萬山島3kW振蕩水柱波浪能電站改建為20kW,2011年在廣東省汕尾市遮浪建成100kW岸式振蕩水柱裝置,實現初步應用示範。⒊潮流能發電潮流能是指海水流動的動能,主要指海底水道和海峽中較為穩定的流動以及由於潮汐導致的有規律的海水流動。
  • 海洋能發電:種類眾多 精彩紛呈
    中國儲能網訊: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海洋能具有開發潛力大、可持續利用、綠色清潔、開發難度較大、能量密度不高等特點。我國擁有長達1.8萬千米的大陸海岸線和1.4萬千米的島嶼海岸線,1萬多個大大小小的海島和島礁。開發海洋能資源,發展海洋能發電,為邊遠海島提供充足、穩定的能源具有重要意義。什麼是海洋能發電?
  • 海流發電用海流衝擊力使水輪機旋轉,變換成高速,帶動發電機發電
    海流發電用海流衝擊力使水輪機旋轉,變換成高速,帶動發電機發電。海水裡面由於溶解了不少礦物鹽而有一種苦鹹味,這給在海上生活的人用水帶來一定困難,所以人們要將海水淡化,製取生活用水。然而,這種苦鹹的海水大有用處,可用來發電,是一種能量巨大的海洋資源。
  • 基於海洋能的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海洋能根據存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潮汐能、潮(洋)流能、波浪能、鹽差能、溫差能等,這些狹義海洋能的理論儲量高達 2.1×106 TWh/a [1],大大超出了目前人類利用各種能量(功率)的總和。此外還有廣義的海洋能,如海上風能、海洋生物質能、海洋地熱能等。
  • 韓擬大力開發新型海水電池
    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UNIST)將與韓國電力公司(KEPCO)、韓國東西電力有限公司(EWP)合作,共同開發一種可以利用海水發電儲能的新型環保電池。在過去的三年中,該項目的研究經費累計達到五十億韓元,有望加速環保、高效、高穩定性海水電池的商業化。
  • 我國潮汐能發電緣何緩慢
    在這些可再生能源中,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猛,海洋能的利用則相對滯後。就海洋能特別是潮汐能領域中的一些問題,《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海洋能專業委員會委員、東北師範大學先進能源研究所所長張雪明教授。利用技術最成熟潮汐是在月亮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產生的地球表面海水周期性漲落潮運動。
  • 「藍」能可貴的海洋能
    作為最成熟的海洋能發電技術,傳統攔壩式潮汐能技術早在數十年前就已實現商業化運行。潮汐能電站潮流能:潮流能是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使海水產生周期性的往復水平運動而形成的動能,與潮汐能相比,潮流能是從潮汐中獲取能量的另一種方法。潮流能主要集中在群島地區的海峽、水道及海灣的狹窄入口處,由於海岸形態和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流速較大,伴隨的能量也巨大。
  • 海洋能源|我們日常在海邊看到的自然現象居然可以利用發電?
    每當我們去海邊總是可以看到海水潮漲潮落,有風時還會看到波浪滾滾,......。現在才知道這些自然現象都是可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清潔能源。這些所謂的海洋可再生清潔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鹽差能、海洋風能等。
  • 海水變淡水,太陽能發電新用途來啦
    不久的將來,太陽能發電或將成為延緩氣候變暖和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救世主。近日,位於芬蘭的新興太陽能企業——Solar Water Solutions研究出了一款不需要大型處理廠房,只需要一個貨櫃就可以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將海水轉變成飲用水和農業用水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目前太陽能發電海水轉化系統正在納米比亞沿岸城市進行實際測試。
  • 中國海洋能發電技術總體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裝機功率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海洋可再生能源通常是指海洋特有的、依附於海水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和鹽差能,除潮汐能和潮流能由月球和太陽引潮力的作用產生以外,其他均產生於太陽輻射。中國擁有長達1.8萬km的大陸海岸線、1.4萬km的島嶼海岸線,1萬多個大小不同的海島和島礁,海洋能開發利用意義重大。
  • IBM造海水電池,「攪局」鋰電池產業?
    然而仔細去看,很多細節仍然值得品味,包括從海水礦物質裡提煉出的三種「新材料」、幾乎完美超越鋰電池的所有性能,以及使用了AI算法和量子計算進行研發……這讓我們不禁要問:海水電池,難道就要成為下一輪新能源電池「天選之子」了?不得不承認,海水電池,你已經成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 利用海水「滲透壓」發電
    只見數萬根內部安裝有半透膜的細長管道整齊、密集地豎立著,每根管道直徑為20釐米、高1米,系中空的圓柱體,管道兩端都有注水孔,通過注水孔即可向管道中注入淡水,而在管道外壁與內壁之間的密封空間裡,則事先已注入海水。這樣,管道中間的淡水會通過半透膜內壁滲透到外側的海水中去。
  • 「藍能」來了,電量等於 2 千座核電爐
    綠能當道,但是替代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等都有限制,得看老天臉色,沒太陽或沒風,就無法產生電力。
  • CICC科普欄目:海洋能發電技術
    海洋能通常是指海洋中蘊藏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波浪能、潮汐能、風能、海流能、溫差能、鹽差能等,還有人提出洋流、內波發電。
  • 海水晶≠水族海水鹽,但國產鹽沒那麼不堪,聽我細細道來
    昨晚他跑來敲門問我能否用國產海水晶代替那些進口的水族海水專用鹽?畢竟從價格上來說對他目前的經濟狀況極具誘惑力。他的這個想法我只能說短期維護尚可救急,長期風險巨大。因為我當初為了降低海缸維護成本也曾產生過和他一樣的想法,甚至動過無碘食鹽+微量元素補充劑自行配置水族海鹽的念頭!直至經過一番調研考察與實際驗證後,我徹底放棄了這個看似經濟但不怎麼靠譜的想法。
  • 海水溫差發電是什麼?
    答:海水溫差發電法(英語:OceanThermalEnergyConversion,縮寫:OTEC)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利用表層海水與深層海水的溫度不同來進行發電。  目前有封閉式循環系統、開放式循環系統、混合式循環系統等,其中以封閉式循環系統技術較成熟。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可再生能源佔發電比重增加最多的是發達國家,達到37%,發展中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兩倍多,以中國、印度、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區為代表。為了解決能源問題,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目光投向佔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海洋能一般是指存在於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溫差能、鹽差能等。波浪能是海洋表層海水在風裡的作用下波動所蘊藏的能量。全球海洋能理論可再生功率達7660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