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首家鹽差能試驗電廠利用滲透壓發電
新華社電 荷蘭特文特大學納米研究所日前宣布,該機構在荷蘭北部參與建設的荷蘭首家鹽差能試驗電廠已於11月底發電。 這家電廠建在荷蘭北部連接北荷蘭省和弗裡斯蘭省的阿夫魯戴克大壩中段。這座大壩東南面的艾瑟湖是人工淡水湖,其西北面瓦登海的鹽濃度則高得多。
-
水和鹽的「滲透壓」:魚類的滲透壓功能與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
因為海水裡含鹽份過高,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無法直接依靠海水生存,必須「海水淡化」後才能飲用,而所謂的「海水淡化」其實質是把其中的鹽份搞掉出去,變為適合人類飲用的水,這個時候的水就應該叫"淡水"了。而海裡的魚類千千萬,而且生活得很好,但是,淡水裡的魚如果丟進海裡,那它們又會像我們人類一樣"生不如死"。魚類"滲透壓"問題出現了!
-
冷知識:利用海水的溫差發電,建立海水溫差發電站
而海水就可以吸收六十到七十億千瓦。海水吸收了如此多的熱量,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做些什麼呢?現在可以發電的能源有很多,有風力發電,水利發電,還有太陽能發電。根據這些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海水所吸收的熱量也來進行發電呢?在1881年的時候,法國科學家就就提出了這一想法。海水中存在著巨大的溫差,比如我國的西沙群島海域,在每年五月份時30米以上的海水溫度為30度左右。
-
【科技動態】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利用正滲透膜研發可攜式海水淡化器
甬派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獲悉,該所海洋環境材料團隊突破相關技術瓶頸,生產出「可攜式」正滲透海水淡化膜裝置,將轉化效率提升至同類產品的2.5倍以上。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緩解沿海地區與城市用水危機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
鹽也可以用來發電!
鹽也能用來發電,聽過的人恐怕不多。利用海水鹽差能發電生活在海上的人可能十分厭煩苦鹹的海水,但事實上海水本身有很大的能量,能夠發電。將能量轉換能夠為人們造福。現在,比較成熟的鹽差能發電的能源轉換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滲透壓式鹽差能發電系統。
-
虹鱒和大西洋鮭魚體內可能都存在寄生蟲,但由於海水滲透壓的關係...
X 虹鱒和大西洋鮭魚體內可能都存在寄生蟲,但由於海水滲透壓的關係
-
基於海洋能的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利用海水淡化技術獲取淡水可以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水質好、價格合理,可以為沿海地區提供穩定的市政供水與工業用水。然而隨著大規模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工程的實施,其副產品濃海水的排放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濃海水不僅含鹽量高,而且在海水預處理過程中會引入一些化學物質,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甚至汙染 [3],特別是對(半)封閉海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尤為突出。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海水淡化發展現狀分析
(1)反滲透法(Reverseosmosis,RO)在壓力驅動下,海水中的淡水通過半透膜進入膜的低壓側,而海水中的其他組分(如鹽)被阻擋在膜的高壓側並隨濃縮海水排出,從而達到有效的分離。海水淡化時,在海水一側施加大於海水滲透壓的外壓,則海水中的純水將反向滲透至淡水中,此即反滲透海水淡化原理(圖1)。
-
海洋論壇▏海洋能發電技術發展現狀及發展路線圖
中國波浪能發電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為代表,1996年將珠海市萬山島3kW振蕩水柱波浪能電站改建為20kW,2011年在廣東省汕尾市遮浪建成100kW岸式振蕩水柱裝置,實現初步應用示範。⒊潮流能發電潮流能是指海水流動的動能,主要指海底水道和海峽中較為穩定的流動以及由於潮汐導致的有規律的海水流動。
-
積極利用無限能源發電
地熱井如果是蒸汽井,還可以直接用蒸汽來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地熱發電不用燃料,發電成本低,用過的水還有一定溫度,可以用於取暖、保溫、加熱或醫療,好處很多。因此,世界上有地熱資源的國家,都在積極想法利用地熱發電。世界上利用地熱發電最早的是義大利,它們於1904年就建成了一座小型地熱電站。
-
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
滲透壓是溶液的一個重要性質,凡是溶液都有滲透壓。
-
你對反滲透海水淡化設備了解多少呢?
海水淡化是指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技能和進程。海水淡化技能有許多種,包含蒸餾,膜法(反滲透,電滲析等),離子交換法等,但只有蒸餾法和反滲透法才適合大規模海水淡化。反滲透是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處理技能之一。一般情況下,淡水經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的一側。
-
海水溫差發電是什麼?
答:海水溫差發電法(英語:OceanThermalEnergyConversion,縮寫:OTEC)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利用表層海水與深層海水的溫度不同來進行發電。 目前有封閉式循環系統、開放式循環系統、混合式循環系統等,其中以封閉式循環系統技術較成熟。
-
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受到用戶青睞的原因
日益緊張的飲水危機,令海水淡化產業的春天呼之欲出。近年來,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已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反滲透技術具有能耗低和設備維護簡便等工藝特點。反滲透法(Reverse osmosis,RO)即在壓力驅動下,海水中的淡水通過半透膜進入膜的低壓側,而海水中的其他組分(如鹽)被阻擋在膜的高壓側並隨濃縮海水排出,從而達到有效的分離。
-
拿海水裡的「鹽」來發電,「鹽差能電池」是什麼神物?
你能想到幾種永續發電方式?除了常見的太陽能、風電之外,地熱、潮汐、洋流都是可行選項,企業、政府正努力讓它們能夠商轉,為城市帶來永續乾淨的能源。然而,近期史丹福大學研究出了新技術:使用淡水與海水的「鹽分濃度差異」來發電!這種能源稱為「鹽差能」。
-
海水變淡水,太陽能發電新用途來啦
不久的將來,太陽能發電或將成為延緩氣候變暖和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救世主。近日,位於芬蘭的新興太陽能企業——Solar Water Solutions研究出了一款不需要大型處理廠房,只需要一個貨櫃就可以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將海水轉變成飲用水和農業用水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目前太陽能發電海水轉化系統正在納米比亞沿岸城市進行實際測試。
-
為什麼海水「冷熱不均」也能被利用?
作者:徐超 蘇秋成1979年5月29日,美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海水熱能電站。今天,我們來談一下海水熱能的利用!我們常常用「無邊無垠、深不可測」來形容廣闊而深邃的海洋。儘管如此,人類對於佔地球表面積約70%的海洋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對於海洋深處的了解還需不斷增加,對於海洋資源的利用更是任重而道遠。僅以海洋深度而言,它在數據上雖然「可測」了,但是幾千米甚至上萬米深的海水中所蘊含的奧秘,仍然可以用「不可測」來形容。陽光只能照射到海水的表面,隨著海水深度的增加,透過的陽光卻在減少,陽光不能到達的深海區域是一片黑暗的海洋世界。
-
軍艦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每天造淡水60噸
記者不得不耐心地向老人解釋,海水是不可以用作生活用水的。真正到了海上,我們才發覺老人家說的也沒錯。因為自從出航以來,艦上就沒有限制過生活用水,只要擰開水龍頭就有淡水譁譁流出來。「官兵用水難的問題早已成為歷史!」負責「青島」艦上淡水供應的四級軍士長劉小東告訴記者,艦上有先進的海水淡化處理設備,此次遠赴大洋執行護航任務,一天24小時能夠全程滿足官兵生活用水的供應。
-
海水溫差發電超美國水下機器人業內領軍
青島羅博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今年落戶藍色矽谷並投入運營,揭開了藍色矽谷內眾多高科技企業成果轉化的序章,由此,藍色矽谷核心區迎來了技術成果轉化的「爆發期」,溫差能發電項目、海水淡化企業、電驅動膜法海水淡化……「一大波」以海洋領域為主的科研技術,逐漸轉化為產品並推向市場。
-
反滲透成為海水淡化主流工藝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進行脫鹽,增加淡水水資源的開發,增加淡水水量。為達到淡化海水的目的,研發者們設計出各種方法和設備將海水中的鹽分去除以得到淡水。常見的方法中,一個是蒸餾法,將水蒸發而鹽留下,再將水蒸氣冷凝為液態淡水,但這個過程所涉及的汽源一般要求比較高,設備控制較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