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溫差發電是什麼?

2021-01-08 建設工程教育網

  答:海水溫差發電法(英語:OceanThermalEnergyConversion,縮寫:OTEC)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利用表層海水與深層海水的溫度不同來進行發電。

  目前有封閉式循環系統、開放式循環系統、混合式循環系統等,其中以封閉式循環系統技術較成熟。

  優點:

  不消耗任何燃料

  無廢料

  不會製造空氣汙染、水汙染、噪音汙染

  整個發電過程幾乎不排放任何溫室氣體,例如二氧化碳

  全年且一天中所有時間段皆可發電,十分穩定

  副產品是淡水,可供使用

  缺點:

  資金龐大

  發電成本高

  深海冷水管路施工風險高

  條件

  通常海水表面溫度約在攝氏20餘度,為了有足夠的溫差進行發電,通常冷水管〈也就是引深層海水的那條管子〉深度要達到海平面下1,000米深。在北回歸線地區表面海水溫度約23至28度,1,000米深處溫度僅約4度。例如臺灣東部海底地形陡峭,離海岸不遠處海水深度即達1,000米(某些地點在離海岸3到4公裡處即達1,000米),因此適合此發電法。

責任編輯:lwg

相關焦點

  • 冷知識:利用海水的溫差發電,建立海水溫差發電站
    而海水就可以吸收六十到七十億千瓦。海水吸收了如此多的熱量,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做些什麼呢?現在可以發電的能源有很多,有風力發電,水利發電,還有太陽能發電。根據這些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海水所吸收的熱量也來進行發電呢?在1881年的時候,法國科學家就就提出了這一想法。海水中存在著巨大的溫差,比如我國的西沙群島海域,在每年五月份時30米以上的海水溫度為30度左右。
  • 海水溫差發電超美國水下機器人業內領軍
    青島羅博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今年落戶藍色矽谷並投入運營,揭開了藍色矽谷內眾多高科技企業成果轉化的序章,由此,藍色矽谷核心區迎來了技術成果轉化的「爆發期」,溫差能發電項目、海水淡化企業、電驅動膜法海水淡化……「一大波」以海洋領域為主的科研技術,逐漸轉化為產品並推向市場。
  • 溫差發電原理概述
    溫差發電指利用冷、熱源之間的溫差驅動的發電,溫差發電低能級熱回收方面很有前途,如工業餘熱、汽車尾氣管排放餘熱、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溫差能等
  • 海洋溫差發電前景廣闊
    潮汐發電作為海洋能利用中技術最成熟、規模最大的一種,已為許多人所熟知。而說起海洋溫差發電,知道的人恐怕要少得多。   海洋溫差發電主要採用開式和閉式兩種循環系統。在開式循環中,表層溫海水在閃蒸蒸發器中由於閃蒸而產生蒸汽,蒸汽進入汽輪機做功後流入凝汽器,由來自海洋深層的冷海水將其冷卻。
  • 在未來或許可以利用海水溫差,給人類提供所需要的能源!
    理論上講,海洋溫差發電(也稱海洋熱能轉換)能夠提供相當於全世界人類所消耗電力的4千倍。利用海洋溫差發電這個設想相當宏大,既不會汙染環境又不會排放溫室氣體,被人們寄予厚望。然而,回到現實中,該設想卻因諸多難題而被擱置多年。2016年,全球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了眾多與之相關的項目,而項目執導者們都是精明能幹的實用主義者。究竟發生了什麼?
  • 海洋溫差發電 夢想不會太遙遠
    海洋中大部分熱量大都存儲在距海平面100米以上的表層海水中,表層溫度可達20~28℃,而在海平面1千米以下,水溫只有4~5℃,海洋深層水溫常年保持恆定,上下水層之間溫差保持在20℃左右。利用海洋溫差進行發電這一美好設想,人們幾十年來孜孜以求,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 我國溫差發電效率高 海洋能源前景廣闊
    所謂海洋溫差發電是利用海洋中受太陽能加熱的溫度較高的表層海水與較冷的深層海水之間的溫差進行發電。在低緯度的海域,比如我國的南海和東海的一部分海域,海洋表層海水的溫度可以高達25攝氏度以上,而海面以下500米的海水溫度卻只有4攝氏度—5攝氏度,二者存在20攝氏度以上的溫差。
  • 美軍工巨頭與中國合作建造海水溫差發電站
    據悉,該公司自70年代便開始涉足海水溫差發電技術的研究,並於數年前在夏威夷Oahu島建一座實驗性的海水溫差發電站。現在,有消息表明洛馬公司正計劃建造一座擁有10兆瓦發電能力的海水溫差發電站,但此次選址並不在美國領土,而是來到了中國南方沿海地區,項目合作夥伴則是以開發高端度假村和豪華社區為主營業務的私營公司華彬集團。
  • 新能源黑科技,清潔能源革命——溫差發電漂浮板
    目前比較成熟的清潔能源有水利發電,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等。對於浩瀚的海洋資源探測開發利用不足5%。高效,可持續利用海洋能源 松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發團隊經過四年研發,開發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溫差發電系統。產品效率高,成本低(光伏發電的30%),漂浮在水面上,不佔用土地,拆裝方便,可隨時移動等優勢。目前該技術已經取得中國,美國等國家的多項發明專利,掌握溫差發電的核心技術!
  • 【資源拓展】——海洋溫差發電技術的現狀及商業化可行性探討
    該蒸氣通過渦輪,使渦輪和發電機工作並進行發電。從渦輪中出來的蒸氣通過凝結器,由從深層汲取上來的4~10℃的冷海水進行冷卻,重新成為液體。如此往復而行,可在不使用化石燃料和鈾的情況下進行海水發電。  經過各種計算,國際能源署(IEA)認為海洋溫差能源的理論含量在10000 TWh,同時IEA調查了世界各地海水的溫度分布,並發表了適合設置海洋溫差發電設備的海域。僅表層與深層1000 m處水溫差在22℃以上的海域就有6000萬km2。2010年在NEDO發表的《把握海洋能源潛能業務報告書》中給出了日本的經濟水域中海洋溫差能源總量在47 TWh的數據。
  • 海洋溫差發電:讓大海變為穩定的巨型發電站
    其賣點在於發電功率穩定。海洋或許會成為自然能源的新主角。 久米島坐落在衝繩本島以西100公裡處。9月,在陽光的炙烤下,記者從機場出發,穿過甘蔗田,驅車15分鐘左右,就來到了一望無際的大海邊。 將手伸進綠寶石般的大海。感覺溫暖而舒適。久米島的年均海水表面溫度為26度。根據太陽照射情況的不同,夏季會升至29度,冬季也能保持在23度。
  • 最「酷」的能源:利用海水溫差提供不竭電力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最「酷」的能源  一項巧妙利用海水上下層溫差的技術將為全世界提供取之不竭的清潔電力  ★ 文/呂靜  主營火箭科技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近竟然關注起管道工程了。
  • 淺談溫差發電技術
    本文對比了直接循環類和溫差發電熱電轉換技術,對溫差發電技術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熱電轉換是指將熱能轉換為電能,可以是熱能直接轉換為電能,也可以是先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等其他形式能,再間接地轉換為電能。除循環類發電技術外,近年來,直接轉換類發電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例如半導體溫差發電技術、熱離子發電技術、鹼金屬熱電轉換技術和磁流體發電技術等。其中,半導體溫差發電技術已經在空間衛星等領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 華彬進軍海洋溫差發電 明年6月或籤首例合同
    海洋溫差發電首個項目明年啟動    「如果把海洋溫差能量利用起來,將是現在發電量的2倍。」 華彬集團副總裁劉少華對本報記者表示。    所謂海洋溫差發電是指,利用熱帶及亞熱帶海洋表層和深層海水間存在的溫差發電。作為清潔可做再生能源,該領域前景十分誘人。
  •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4)全球唯一處於運轉狀態的海洋溫差發電設備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2)奪回技術失地,新項目紛紛上馬 始終致力於海洋溫差發電的佐賀大學的實力 100米左右的海洋表層能夠存儲太陽熱能。另一方面,在極地冷卻的海水會隨著海洋環流向低緯度地區移動,沉入600米~1000米的海洋深處。
  • 走進深藍|海洋溫差能除了發電,還能做化妝品、護膚品
    資料顯示,海洋表層水溫約為20℃,而在1000米深度的海水溫度會下降到5℃以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院總工程師劉偉民帶領團隊經過多年攻關,成功掌握了利用水溫差來驅動熱力發電機的技術。溫差能發電系統可以利用表層溫海水加熱液氮,液氨吸收了溫海水的能量後沸騰變為氨氣,從而推動汽輪機進行發電。而深海水可以將氨氣再次冷凝為液氨,如此反覆,真正實現了可循環的不間斷髮電。
  • 半導體溫差發電裝置的製作
    半導體溫差發電不受天氣、場地的制約,日益激發著人們新的綠色慾望。筆者以蜂窩煤熱水爐的進出水為溫差源,製作了一臺半導體溫差發電裝置,原理框圖見上圖。   半導體溫差發電是一種將溫差能(熱能)轉化成電能的固體狀態能量轉化方式。發電裝置無化學反應和機械運動,無噪聲、無汙染、無磨損、壽命長。它的核心部件是半導體溫差電偶模塊(因多用於製冷,亦稱半導體致冷片,電子元器件市場大多有售)。
  • 溫差發電塗料基本原理
    假如,只需要上商店購買一桶塗料,花一個下午自己把屋頂塗滿新買來的塗料,再請一個電工將電線連接上屋頂,就能讓你家徹底脫離電網,實現能源自給自足?這正是一種新的光伏材料許諾的美好前景。這種材料利用材料兩面的溫度差別產生電流,一度因為效率太低,造價昂貴,被認為難以用於實際應用。但新研究發現,溫差發電材料可拯救太陽能光伏產業,解決光伏電池板致命的光-電轉化效率低的問題。
  • 海洋溫差能:涼熱之間電流生
    日前,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劉偉民研究員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5千瓦溫差能發電裝置研究及試驗項目日前通過驗收。15千瓦溫差能發電系統成功運行,標誌著我國海洋溫差能發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做了一個溫差發電電池
    實際上,趙研究的的溫差發電技術就脫胎於加州理工的NASA JPL,在2005年前後,他在NASA JPL就開始了溫差發電(TREC,The Thermal Recharging)電池技術的研究。矽谷密探獨家專訪了Seatrec的創始人兼CEO 趙,獨家揭秘這項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