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知識:利用海水的溫差發電,建立海水溫差發電站
而海水就可以吸收六十到七十億千瓦。海水吸收了如此多的熱量,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做些什麼呢?現在可以發電的能源有很多,有風力發電,水利發電,還有太陽能發電。根據這些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海水所吸收的熱量也來進行發電呢?在1881年的時候,法國科學家就就提出了這一想法。海水中存在著巨大的溫差,比如我國的西沙群島海域,在每年五月份時30米以上的海水溫度為30度左右。
-
在未來或許可以利用海水溫差,給人類提供所需要的能源!
然而,人們的探索並不滿足於此,海洋溫差發電技術如果能夠成功運用,估計至少能滿足全世界對能源需求的20%左右。赤道地區(包括熱帶和亞熱帶)擁有建造海洋溫差發電的良好條件,因為赤道地區海洋的溫差更為明顯。在太陽的強烈照射下,熱帶地區表層海水均溫可達30℃,而深層海水均溫大約為5~10℃。
-
海洋溫差發電:讓大海變為穩定的巨型發電站
【相關新聞】 「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擴大的深層原因 馬來西亞「智慧城」依斯幹達:低碳化與經濟發展雙管齊下 【挑戰直接回收利用】服裝篇:九成舊衣可重複或再生利用 旭硝子攜手浙大舉辦研討會,探討中國產業升級與環境治理
-
俄媒: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潮汐能領域新領頭人
【環球網綜合報導】俄羅斯《報紙報》4月8日發表文章稱,俄專家預測,中國將超過英國成為世界海洋潮汐能源開發利用領域的領頭人。俄專家認為,中國有意成為世界潮汐能發展方面的領導者,其中一個重要事實依據就是中國計劃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建造專門利用潮汐能源的大堤。
-
中國在太陽能發電站放幾千隻羊,出於什麼原理呢?今天算明白了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著遼闊的領土範圍,蘊含著人類所需的豐富的資源,此外我們還有大片的海洋資源以待開發。對此很多人認為中國是不存在能源危機的風險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中國人口眾多,考慮到後代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當前也需要合理的能源戰略。
-
國家科技引擎:軍工巨頭的權力密碼
在企業中並不直接佔股份的美國政府,又如何約束這些股權分散、行為「市場化」的軍工巨頭? 事實上,即使在歷經冷戰和數次對外戰爭的巨大利潤誘惑下,這些能讓地球顫抖的軍工巨頭們也從未失控,而是在五角大樓的「緊箍咒」裡,在「華爾街之手」的驅使下,忠心耿耿,完成著自己的任務使命。艾倫·洛德對媒體說: 「基本上,我們喜歡市場力量發揮作用。除此之外,我們會介入。」
-
中國港灣中標世界首座人工潮汐發電站 合同金額3億英鎊
斯旺西灣潮汐發電站大壩示意圖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港灣」)中標了世界首座人工瀉湖潮汐發電站工程。這座人工瀉湖潮汐發電站由英國Tidal Lagoon Swansea Bay(TLSB)公司在南威爾斯地區的斯旺西海灣建造,旨在為英國家庭用電生產清潔電力。
-
中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空間太陽能發電站
其中有專家提出,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將改變能源的格局,而我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我國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屆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空間太陽能發電站是早在1968年,一位美國的科學家提出的一項太陽能利用方案,按照他的描述,所謂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就是在地球的運行軌道之上搭建一個由太陽能電池組成的矩陣
-
為什麼海水「冷熱不均」也能被利用?
僅以海洋深度而言,它在數據上雖然「可測」了,但是幾千米甚至上萬米深的海水中所蘊含的奧秘,仍然可以用「不可測」來形容。陽光只能照射到海水的表面,隨著海水深度的增加,透過的陽光卻在減少,陽光不能到達的深海區域是一片黑暗的海洋世界。由此形成了表層海水溫度與深海海水溫度間的很大差異。比如,波斯灣和紅海的海面水溫可達35℃,而在水下500~1000米深處,海水溫度卻只有3~6℃。
-
盤點| 藍鯨1號、海上風電、潮汐發電站……「大國重器」中那些不...
重器地位:完全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絞吸疏浚船,實現了我國重型自航絞吸船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核心技術的掌握,填補了中國自主設計建造重型自航絞吸船的空白,使我國挖泥船設計和建造技術躋身世界前列。絞吸疏浚船是疏通航道、浚深泊位、吹砂造陸的重要海上利器。
-
中國建設空間太陽能發電站,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
其中有專家提出,通過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將改變能源的格局,而我國計劃在2030年建造完成我國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屆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空間太陽能發電站是早在1968年,一位美國的科學家提出的一項太陽能利用方案,按照他的描述,所謂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就是在地球的運行軌道之上搭建一個由太陽能電池組成的矩陣
-
揭秘日本軍工巨頭:三菱重工世界排名第13(組圖)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能軍能民、亦軍亦民的「寓軍於民」型軍工產品承包商,2000年已在世界軍工企業100強中排名第13位,承包生產了日本防衛產品的30%,2003年的軍工訂貨額為2800億日元,2004年其防衛產品收入高達800億日元。三菱重工涉及航空船舶、火箭、坦克等製造,石油、天然氣、火電和核電工廠的開發,以及重型機械的生產。
-
海水溫差發電是什麼?
答:海水溫差發電法(英語:OceanThermalEnergyConversion,縮寫:OTEC)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利用表層海水與深層海水的溫度不同來進行發電。 目前有封閉式循環系統、開放式循環系統、混合式循環系統等,其中以封閉式循環系統技術較成熟。
-
新能源黑科技,清潔能源革命——溫差發電漂浮板
高效,可持續利用海洋能源 松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發團隊經過四年研發,開發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溫差發電系統。產品效率高,成本低(光伏發電的30%),漂浮在水面上,不佔用土地,拆裝方便,可隨時移動等優勢。目前該技術已經取得中國,美國等國家的多項發明專利,掌握溫差發電的核心技術!
-
海洋溫差發電 夢想不會太遙遠
海洋中大部分熱量大都存儲在距海平面100米以上的表層海水中,表層溫度可達20~28℃,而在海平面1千米以下,水溫只有4~5℃,海洋深層水溫常年保持恆定,上下水層之間溫差保持在20℃左右。利用海洋溫差進行發電這一美好設想,人們幾十年來孜孜以求,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
最「酷」的能源:利用海水溫差提供不竭電力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最「酷」的能源 一項巧妙利用海水上下層溫差的技術將為全世界提供取之不竭的清潔電力 ★ 文/呂靜 主營火箭科技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近竟然關注起管道工程了。
-
【資源拓展】——海洋溫差發電技術的現狀及商業化可行性探討
並且,海洋溫差發電在發電的同時還可複合性地進行持續性海水淡化、生產氫、回收鋰等等許多工作,如圖2所示。海洋溫差能作為來自佔據地球三分之二面積的海水的能源,它的量是龐大的,但與化石燃料相比,能源密度很小,因此對該能源的複合利用便十分重要。諸如將淡化後的海水與發出來的電一起製造氫,不僅可儲藏電力,對於依賴能源進口的地區甚至能轉變產業鏈為能源出口型。
-
英國欲建世界最大瀉湖潮汐發電站
文|鄔幸岑 據《衛報》報導,英國Tidal Lagoon電力公司申請在南威爾斯地區的斯旺西海灣建造世界最大的瀉湖潮汐發電站。 發電站周圍將建長達9.5千米,高達20米的海水牆。電能來自潮汐漲落,每天通過發電機的海水體積,大概相當於10萬個奧運會標準遊泳池容量。 但投資850萬英鎊(約合8458萬人民幣)的斯旺西海灣項目只是第一步,該公司還想繼續建造四個規模更大的瀉湖,總裝機容量預計為7300兆瓦,可滿足英國10%的電力需求。
-
探訪「月亮使者」——中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探訪「月亮使者」——中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28日 17:54 A-A+ 電站規模不大,但一個個標籤,展示著它的「超強實力」: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世界第四大潮汐能發電站;新投運的1號機組是世界首例在役全功能三葉片燈泡貫流潮汐發電機組;機組正、反向水輪機和正、反向水泵運行效率及變工況控制的關鍵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 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鐫刻在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銘文中。
-
「發電玻璃」橫空出世,建造物將全部變成發電站?
「發電玻璃」橫空出世,建造物將全部變成發電站? 中國潘錦功博士用發電玻璃解決了太陽能電池板成本高昂的問題。 它與常見的太能能電池板相比:發電玻璃不僅完全透明,可做玻璃幕牆,再也不必局限在屋頂使用。 而且發電玻璃綠色又環保,還能解決傳統玻璃幕牆的光汙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