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俄羅斯《報紙報》4月8日發表文章稱,俄專家預測,中國將超過英國成為世界海洋潮汐能源開發利用領域的領頭人。
俄專家認為,中國有意成為世界潮汐能發展方面的領導者,其中一個重要事實依據就是中國計劃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建造專門利用潮汐能源的大堤。此外,中國政府不僅積極地拓展新市場,而且大力投資國外的農業和能源項目,這些都體現了中國要成為世界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海洋能源利用領域方面領袖的決心。由此,俄專家預測,在中國政府大力投資的情況下,中國的海洋潮汐能源事業將得到快速發展,並且有望超過英國成為世界海洋潮汐能源開發利用領域的霸主。
地球上最適合發展潮汐能的地區是潮水與海岸平行流動的淺水地帶,主要分布在歐洲沿海各國、中國和朝鮮半島等地。潮汐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與月球的自轉不一致而使地球大量海水產生自行遷移現象。現今人類潮汐能源發電站所利用的僅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潮汐能實際上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世界上第一臺連接到統一電力系統的商業潮汐能發電機在2008年於北愛爾蘭建造完成。據西門子公司預計,這種類似的潮汐動力裝置將在全球市場上愈發活躍,屆時預計可滿足全球2.5億用戶的能源需要。目前,英國在全球潮汐能開發方面佔據主導地位。該國計劃在2020年前建設總發電量為2000兆瓦的潮汐能電力設備。此後中國宣布計劃在2020年前投資300億美元建設一系列開發潮汐能的大型項目。因此,屆時中國有望超過英國成為世界潮汐能源利用領域的霸主。
在中國提上日程的一系列海洋潮汐能開發項目中,最能顯示中國「雄心」的就是長達40千米的與海岸線垂直的T型大壩建設項目。在該大壩中將會安裝特殊配置的渦輪發電機進行發電。渦輪的葉片將會安裝在大壩中的特殊位置,以便海洋生物也能順利通過大壩。為潮汐大壩特別設計的渦輪機將充分利用大壩兩側的緩慢水流進行發電,每個渦輪機的峰值功率可達到5兆瓦,大壩中將共計安裝2000個該類型渦輪機。據專家估算,這樣的一個潮汐大壩的發電量將會是一個標準的原子反應堆發電量的2.5倍。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專家德布爾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將使中國潮汐能利用規模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同時,潮汐能發電要比海岸風力發電的成本更低。目前中國處於全球海洋能源利用領域的前列。
目前,中國正處於海洋潮汐能利用可行性研究階段,並且已經投入了33億美元進行相關勘測工作,預計最早在10年之後開工建設。通過其他該類海洋能源開發利用項目的建設使用,2020年以前中國可再生資源佔能源消耗總量的比例完全有望提升至15%。自從2010年中國開始研究海洋能源發電以來,短短4年時間中國政府已經投入了將近1.6億美元。而與此同時歐洲各國在過去7年內的私人投資總額僅達8.25億美元。
除了該潮汐大壩的建設,中國還有其他項目在投入建設。例如,2013年4月16日,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布計劃與中國華彬集團合作建立世界第一座利用海水溫差進行發電的發電廠。這個項目的原理是利用極易汽化的氨在不同深度的換熱器管道中進行循環而發電。據專家估測,這個發電廠將會產生10兆瓦的電力能源,而且其發電成本是每千瓦15美分,這遠遠低於海岸風力發電機產生每千瓦的成本。(實習編譯:李博 審稿:翟潞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