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評龍飛船載人首飛成功:仍未重燃美國航天事業的火炬

2021-01-09 環京津網

這張由美國航天局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新華社 圖

美國載人航天近60載歷程,功勳與詬病並存、歡歌與悲顏交會。

宇航時代迭代推進,馬斯克與他的SpaceX創造了幾乎所有商業太空的重要節點,現今終於拾起美國自太空梭退役後「乾旱」的本土載人事業,向世界航天工業巔峰衝刺。

一塊最大「心病」去掉了——美國掏錢買俄羅斯「聯盟」號的高價船票早已肉疼,還要不斷說服自己去信任所謂「俄國人上個世紀60年代設計的飛船」,最要緊的是,一旦國際空間站出現緊急情況時,逃生艙全是俄羅斯的,美國人總覺得處於劣勢。

長久榮耀之後,咽下這份酸與苦,格外不易。

有些人還那麼不體貼。NASA剛開始向本國企業招標下一代航天載具時,立法者質疑、公眾人士批評——商用太空飛行器怎會可靠!向私企開放航天領域就是國家安全大患!磕磕絆絆許久,他們才終於明白,美國政府已沒能力像當年太空競賽初期那樣一擲千金了。

太空事業,是彰顯人類力量的圖騰。它能夠樹立大國形象,激發民族自豪,推動日後有望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科技探索。然而落到現實層面,它也是一隻用真金白銀才能飼育的「白象」。

點火升空的那一剎那背後,是雄厚的基礎科學、齊備的工業部門、數量龐大的科研人員與充足堅挺的經費預算,是集整個國民經濟之精華、延續幾代人的傳承接力。簡言之,國家事業。

半個多世紀前具備這一切條件的國家,僅有美蘇兩國。因而從美國宇航事業發展史的維度看,載人發射是早在60年前就已經完成的骨灰級課題,彼時在30萬公裡之外踩下的腳印,迄今依然是「極限」。可以想像,在當年敢言代表全人類科學探索精神的NASA人眼裡,SpaceX如同入門級學徒,更不必提什麼搭自家飛船更經濟實惠妥帖那層意思了,簡直未啟齒已面紅。

但現實國情如此。在持續高調近一個世紀之後,美國進入了全面調整的轉型周期。仰望星空的豪情,不得不讓位於地面上的政治吵嚷。阮囊羞澀,行止兩難,讓商業公司分擔項目、國家給予技術與經費支持的「SpaceX模式」暫時站到了C位。而如阿波羅計劃那般舉國之力書寫的鴻篇巨製,只盼修補好百孔千瘡後能如約重啟。

從這個角度看,今天的美利堅航天,依然寂寥。

「鋼鐵俠」的榮光,照亮了佛羅裡達的天空,但想要重燃美國航天事業的火炬,尚不能夠。

(原標題 不吹不黑,談談SpaceX的壯舉)

相關焦點

  • 載人龍飛船商業首飛再度延誤,這次被連累
    龍飛船商業首飛再度延誤,這次間接受牽連。原定美東時間10月31日2:40,SpaceX發射載人龍飛船商業首飛Crew-1任務,NASA宣布最新延期至11月上中旬。更沒有停滯美國商業載人航天時代的加速度……
  • SpaceX不懈努力,載人龍飛船終獲成功,場面堪比科幻大片
    恢復美國獨立載人航天的能力肯定是計劃裡的重中之重。現在spaceX立志要讓美國擺脫對俄的依賴,重獲載人航天的能力,讓美國航天找回昔日的無上榮光發射十分順利,飛船正常入軌並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5天後返回地球。此次任務的成功使龍飛船載人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019年12月,spaceX宣布載人龍飛船完成了第十次降落傘測試。「Mark3」降落傘系統是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平安著陸的最大保障。隨著第十次成功著陸測試的完美收官,龍飛船即將載著太空人踏上太空。
  • 恢復號龍飛船首飛全記錄,美國重掌載人航天主動權,開啟全球商業首航
    儘管全球大流行依然籠罩美國(馬斯克也中招),儘管熱帶風暴埃塔橫穿佛州半島(持續影響一周),儘管前一天準備首次發射(因無法回收火箭而作罷)……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擋載人龍飛船歷史性發射,一步登天,開啟人類商業載人航天新紀元。
  • 載人龍飛船—美國在2011年以後重新獲得載人太空能力
    載人龍飛船的頂端安裝傳感器和攝像頭,能夠自動控制與空間站的距離並進行對接。美國東部時間5月31日上午10點16分,載人龍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對接,成為迄今第一艘抵達空間站的商業載人飛船。美國太空人 Robert Behnken 和 Douglas Hurley 宣布將這艘載人龍飛船命名為「奮進號」(Endeavour),以致敬美國「奮進號」太空梭。根據 NASA 計劃,下一艘載人龍飛船將於8月30日運送4名太空人前往空間站。
  • 淺析美國載人龍飛船配套系統:堅持安全性和低成本,滿足NASA要求
    SpaceX不僅僅通過繼承一代龍飛船——貨運龍飛船(Cargo Dragon)的大量成熟設計,迭代出了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還根據載人發射任務的需要和實際情況,為其設計或改造配套系統或基礎設施,如獵鷹九號運載火箭、LC-39A發射臺、回收船等。
  • 2020回顧:世界航天科技發展,重寫美國航天史上的人類龍飛飛船
    談到2020年的世界空間技術科技發展,我們必須提到的是我國實現嫦娥五號登月採樣並成功返回,這一成果被眾多媒體評為改寫世界史的成就,足以證明它的巨大影響。當然,2020年中也不只是我國航天技術在不斷發展,其他國家也在做這方面的嘗試,畢竟科學在不斷進步,所以其他國家的努力也是非常值得我們肯定的。
  • SpaceX下周優先級任務:載人龍商業首飛、星艦首飛前熱身
    隨著延期一個月的GPS任務順利部署,SpaceX瞄準下一個優先級任務:載人龍飛船商業首飛Crew-1。39A運載火箭:編號B1061.1獵鷹9號B5,新箭首飛發射任務:載人龍飛船商業首飛Crew-1部署軌道:近地軌道408公裡,對接
  • 商業載人航天的典範——美國載人「龍」飛船的設計有何非凡之處?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30日15時22分(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時22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號A發射臺(LC-39A)利用獵鷹9號(Falcon 9)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奮進」(Endeavour)號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開始執行其首次載人飛行測試(CFT),也即SpaceX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商業載人項目
  • 載人龍飛船推遲發射,聯盟號高速發射在即,美國還要向俄羅斯低頭
    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進行了規模龐大的「太空爭霸」競賽,最終美國依靠阿波羅登月計劃獲得了航天探索霸主的地位。美蘇的「太空爭霸」競賽促進了航天探索的進步,時至今日美國和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還在享受當時競爭的紅利。美國曾經很長時間把載人航天運輸工具放在了太空梭上,以至於放棄了宇宙飛船的研製和裝備。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運載火箭,將運送3位NASA太空人和一名日本太空人發射升空。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成功執行最後一次任務後,太空梭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在此之後,美國的載人航天陷入了近10年的空窗期。由於缺乏載人太空飛行器,美國太空人只能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費用昂貴不說,「寄人籬下」使得國際空間站中NASA太空人的數量也受到了限制。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揭秘中國航天背後的科技力量
    科技是興國,強國的關鍵支撐!在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中,科技能讓不可能變為可能;能讓我國航天人看到他們每一次努力的進步;更能助力萬眾期待的長徵8號飛船直衝雲霄,成為新一代太陽同步軌道火箭!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SpaceX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11月16日8:27,在美國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運載火箭,將運送3位NASA太空人和一名日本太空人發射升空。龍飛船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4位太空人將開展約半年的太空站任務。
  • 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中國上空與空間站成功對接
    北京時間05月31日22時17分,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中國上空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目前國際空間站和載人龍飛船均已進入地影。SPACEX載人龍飛船SPACEX載人龍飛船>SPACEX載人龍飛船DM-2任務是SpaceX載人航天系統最後一次重大測試
  • SpaceX龍飛船平安返回地球 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
    看看新聞Knews綜合2020-08-03 10:27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約兩個月後,執行首次載人試飛任務的SpaceX「龍」飛船離開國際空間站,並於美國東部時間8月2日14時48分,落入佛羅裡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將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安全送回地球。
  • 2名太空人乘坐龍飛船從空間站成功返回地球,卻暴露了3個問題
    對於負責監督太空人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返回地球的SpaceX和NASA負責人而言,成功的定義不僅僅是看到由SpaceX設計、建造和操作的太空船安全地返回到墨西哥灣,更是看到整個載人航天歷史性突破的全部過程。
  • 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馬斯克再創歷史
    美國宇航局的兩名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在5月30號搭乘著載人龍飛船—SpaceX前往國際空間站,停留兩月後,成功返回地球落到墨西哥灣中,這是首艘用於載人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對於航天領域來說,又是一大裡程碑,不得不說,馬斯克的這一舉措,意義非凡。
  • 馬斯克的載人龍「拯救」美國航天?你是否了解歡呼後的不堪往事
    好像國內媒體數十年來從未如此高密度關注過美國的航天發射,噱頭之一就是「這是10年來美國第一次載人發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由私人公司進行的載人發射」。更難能可貴的是不管是姓粉的還是姓黑的,很難得在這次航天發射上沒有完全對立的撕起來。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成功,馬斯克將改寫人類航天史
    」的馬斯克卻不這麼認為,11月16日SpaceX公司載人龍飛船商業載人飛行已經發射升空,發射現場工作人員歡呼,連馬斯克都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因為這是繼5月31日後SpaceX載人測試後的首次載人飛行。意味著SpaceX已具備商業航天載人飛行的實力。馬斯克的努力讓載人飛行真正的走向了商業化,打破了以往的先例,在未來的太空旅行上今天將成為一個被載入歷史的日子。
  • 又領先美國了?國產組合動力發動機首飛成功,我國空天飛機就靠它
    此次試驗成功引起了外界的熱議,也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空天飛機發展的猜想。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能像飛機一樣飛行,既可以運輸貨物,也可以載人,並且能進行多次空地之間的往返。中國成功發射並回收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被認為離實現空天飛機更近了一步。然而,還沒過幾天,我國再次傳出關於空天飛機的好消息。
  • NASA為載人龍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返回「開綠燈」
    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證實,該航天局和SpaceX仍然計劃在本周末讓「奮進號」載人龍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並返回地球,儘管人們擔心風暴可能會擾亂這次計劃。最終,NASA計劃使用載人龍飛船執行往返國際空間站的任務,將新的太空人、補給和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然後帶著即將離去的太空人和其他貨物返回。不過,對於這次首次載人任務演示,雙方同意由Behnken和和Hurley親自前往國際空間站和返回。這次返航原定於本周末進行,但熱帶風暴Isaias有可能打亂這一計劃。